首页> 中文会议>2014年世界体育社会学大会 >体育联盟中竞争均衡理论及应用的再讨论

体育联盟中竞争均衡理论及应用的再讨论

摘要

自Rottenberg在1956年发表《棒球球员的劳动力市场》一文后,联赛竞争均衡问题一直是体育经济学领域中的研究重点.这是因为,一方面,维持适度的竞争均衡水平,有利于联赛持续发展(Neale,1964);另一方面,各支球队实力相当、竞争充分的联赛,能够吸引大量球迷和关注度,提高上座率(Zimbalist,2002).前者涉及"如何判断最优竞争均衡水平",后者更强调竞争均衡水平的"溢出效应"(Humpherey,2003).目前,从国外已有文献来看,联赛竞争均衡问题虽然还有诸多值得商榷之处,但是研究对象、方法、体系等业已成熟.相比之下,国内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很多方法值得借鉴.本文目标,在梳理现有文献基础上,为中国职业化联赛发展提供的更多建议.rn 以利益主体——球队为例,竞争均衡理论分析框架下的球队的主要目标有两种,一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另一种是追求效用(胜率)最大化(Sloane,1971)。无论以何种目标为导向,前提都要求球队的产权明晰并且稳定。否则,球队在责、权、利上的不对应导致目标追求不单一——既不是利润最大化也不是胜率最大化。在此情况下,若以竞争均衡水平为政策目标,往往事与愿违。rn Sanderson和Siegfried (2003)指出,一方面弱队间的比赛即便激烈(竞争均衡),也会使球迷扫兴;另一方面,就算一支球队创造了“王朝时代”(竞争不均衡),人们也会对另一支失败者产生强烈的同情心和认同感。这说明球迷在面对纯粹的联盟竞争均衡指标时,其需求是复杂的,很难确定“最优的竞争均衡水平”。从现有研究来看,一支球队的胜率与上座率存在正相关(Zimbalist,2002),但是在衡量整个联盟的竞争均衡水平时,这种关系并不清楚。因此,在联赛职业化初期,各球队尚处于培养球迷情感、形成俱乐部文化和建立球队风格阶段,竞争均衡分析需更贴近球迷需求,才能发挥其功效。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