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远缘杂交育种

摘要

普通小麦的基因源较宽,小麦族内300多个物种大多数都能与普通小麦杂交,已有5个属15个种(包括小麦属的5个种)向普通小麦转移了抗病基因.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便已将小麦与中间偃麦草、长穗偃麦草远缘成交成功,至今已育成一批品种在生产上推广.如由中间偃麦草育成的“龙麦1号”、“龙麦2号”、“新曙光6号”等小麦品种.同时,育成的八倍体小偃麦“远中”1至7号优质、抗病,已成为优良育种亲本.由十倍体长穗偃麦草育成一批小麦品种,其中“小偃6号”年种植面积曾达66.67万hm<'2>,且在生产上使用长达20年.各地从小麦与长穗偃麦草杂种后代中还育成不少高产、优质小麦品种,如“高原506”、“高优503”等.八倍体小黑麦在西南山区曾推广2.67万hm<'2>.用黑麦或小黑育成一些在旱地使用的品种.通过属间杂交育成一批小麦新种质.如小麦与山羊草10个种的双二倍体;小麦与黑麦、长穗偃麦草、中间偃麦草的双二倍体、附加系、代换/易位系;小麦与冰草(A.cristatum)的附加系和代换/易位系;小麦与大赖草(L.racemosus)、羊草(L.chinensis)、鹅观草(R.kamoji)、纤毛鹅观草(R.ciliaris)等的易位系等.还将东方旱麦草、新麦草、华册新麦草与小麦杂交成功.中国小麦远缘杂交取得不小成绩得益于有独特的种质资源,有丰富的组织培养经验,有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希望继续收集野生近缘植物,应用分子生物技术,加强特性鉴定,着力在野生种内发掘新基因,加以利用,促进育种取得新突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