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第19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16年CSCO学术年会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头颈部肿瘤的应用前景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头颈部肿瘤的应用前景

摘要

头颈部肿瘤是一种恶性肿瘤,包括颈部肿瘤、耳鼻喉部肿瘤和口腔颌面部肿瘤.90%的头颈癌患者的肿瘤为起源于头颈部黏膜上皮细胞的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head and neck,SCCHN).大部分患者在诊断时已经处于晚期(Ⅲ期或者ⅣB期).75%SCCHN的发生与吸烟和饮酒相关,吸烟人群比非吸烟人群的患病概率增加10倍.文章具体分析了吉非替尼、厄洛替尼、拉帕替尼、达科米替尼、凡德他尼、索拉非尼等九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抗肿瘤的药理机制。头颈部肿瘤中EGFR、ErbB蛋白家族的高表达和激活下游信号通路。研究发现肿瘤细胞表面的ECFR与配体结合,与ErbB2蛋白形成二聚体,激活EGFR下游信号通路。ECFR调节细胞内下游多条信号通路,一定程度解释了EGFRTKI在EGFR高表达的头颈肿瘤治疗疗效果不佳的原因。EGFR在SCCHN患者中的突变亚型极为少见。目前需要寻找抗EGFR治疗敏感肿瘤的生物学标志物,指导筛选EGFRTKI治疗高选择性人群。血管新生在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迁移过程中均发挥重要作用。位于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的VEGFR与配体VEGF结合,进而促进新生血管形成、肿瘤细胞增殖等信号通路。临床研究的数据显示,抗VEGFR小分子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在头颈肿瘤的治疗疗效优于抗EGFR的TKI,结果还需要进一步的Ⅲ期临床研究验证。盐酸安罗替尼是一多靶点抗血管生成的小分子TKI在MTC患者的治疗中的Ⅱ期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在晚期MTC显示较好的疗效。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