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生产工艺对农药中二噁英含量的影响研究

摘要

2011年德国爆发毒饲料的丑闻事件,调查结果显示饲料中的有害物质二噁英类主要来源于植物上喷洒的农药[1].2013年,澳大利亚对2,4-D类仿制农药进行了抽查,结果显示2,4-D农药中含有二噁英类,随后澳大利亚相关部门启动了对除草剂2,4-D相关产品的重新审查[2].这一系列事件引起了人们对二噁英类物质的关注.二噁英本身并不是农药,它只是在农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并且二噁英是一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具有生物积蓄性和高毒性等特点[3],会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极大威胁.随着农药的广泛使用,各国都在积极制定进出口农药中二噁英类含量的评价标准并积极实行.目前2,4-D生产工艺有先缩合后氯化和先氯化后缩合两种流程,前者的产率较高。本文参照美国环境保护署((EPA)发布的PCDD/Fs分析方法1613,采用液液萃取的方法对2,4-D固体产品进行提取,同位素稀释气相色谱/高分辨磁质谱法检测样品中17个2,3,7,8-氯取代二噁英类PCDD/Fs并比较两种工艺对二噁英含量的影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