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中国园艺学会猕猴桃分会第五届研讨会 >猕猴桃菌核病的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

猕猴桃菌核病的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

摘要

2011年,笔者在陕西省眉县'金艳'、'华优'等猕猴桃品种栽培过程中发现了猕猴桃的一个新病害;经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病毒检测中心检测,是猕猴桃菌核病真菌危害所致.菌核病在合适的条件下,菌核在土壤表面萌发形成子囊盘,子囊盘释放出子囊孢子随气流进行传播。子囊孢子不能侵染健康的植物组织,只能从衰老或死亡的植物组织中侵入,如即将脱落的猕猴桃花瓣、猕猴桃幼果、叶片等。在大多数情况下,子囊孢子通过形成附着孢从寄主的角质层而非气孔侵入,在寄主的表面附着孢顶端形成一系列分支的菌丝,侵入寄主衰老组织,衰老组织为病原菌的进一步侵染提供营养,早期研究认为核盘菌是完全通过机械压力侵入角质层的,但是超结构的研究表明消化酶也在角质层渗透中起着重要作用。在病斑扩展的早期,病原菌产生草酸和细胞壁降解酶的诱导物,如多聚半乳糖醛酸酶(SSPGl)和蛋白酶(ASPS),这些有活性的小分子物质可以诱导降解酶的表达,以分解植物组织。在病原菌的侵染过程中,草酸和其他代谢物质以及酶类能够抑制寄主抗性反应的产生,而另外一些物质则能引发寄主细胞的坏死反应,导致寄主组织死亡,病原菌在死亡组织上继续腐生生活。笔者根据3年来的化学防治试验,认为84消毒液、菌核净等药剂防治效果较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