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灾害人类学及防灾减灾国际学术研讨会 >试论川西北藏羌民族应对突发自然灾害的生存智慧

试论川西北藏羌民族应对突发自然灾害的生存智慧

摘要

笔者认为传统上川西北地区羌、藏民族应对突发性自然灾害的策略主要有:选择山前台地或中高山缓坡作为生活场所,避开河谷平坝地带;选择抗震的木、石建筑,并在选址、技艺上植入了防震减灾因素;对外交通避开河谷地带,出行取道半山腰或垭口,跨河选择溜索或索桥。究其原因,在于该地区河谷平坝受地震、泥石流、塌方、滑坡等灾害的影响几乎是致命的,规避风险极高的河谷平坝而选择安全系数相对较高的中高山缓坡及二级台地是经验与理性的结合,再加上在建筑类型与工艺上植入抗震因素,就可以把地震灾害带来的损失尽可能降到最低。因此,与其说该区域当地世居人群自新石器时代以来一直选择中高山地区作为活动场所是理性的选择,倒不如说是他们出于生存目的应对地震、泥石流等突发自然灾害的经验总结。rn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这段时间,川西北地区未发生大级别地震,河谷地带由于交通改善而得到迅速发展,大量水电、工矿项目建成投产,旅游产业异军突起,城镇化建设日新月异,导致该地区布局拥挤、人口稠密,生命与财产数量呈几何级数增长。但突如其来的汶川大地震使几十年的辛劳成果毁于一旦,当前河谷地带的灾后重建成果亦每年承受着泥石流、塌方、滑坡等次生自然灾害的“侵蚀”。鉴于当地世居民族传统上选择安全系数相对较高的中高山缓坡及二级台地作为生活空间,笔者认为该区域在日后建设中切忌在河谷平坝投入大、布局密,并积极借鉴当地世居民族应对突发自然灾害的生存智慧,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要位置,特别是针对中高山区“易地重建”的思路需重新检视,应从长时段视角重新审视该区域今后的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