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性坏死的分子调控机制

摘要

细胞坏死通常被认为是一种意外的不受机体调控的细胞死亡方式,伴随进一步免疫系统的激活和炎症反应的发生.程序性坏死是一种重要的细胞死亡方式,与凋亡有所不同。程序性坏死的发生发展包括线粒体裂解,溶酶体和胞膜的裂解,具有细胞坏死的形态特点,但却与通常理解的坏死不同,其中最重要的是程序性坏死过程中核质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并且这一过程可以被Necrostatin-I等抑制剂逆转。程序性坏死不依赖于caspase蛋白酶,而是通过RIP3和RIP1的蛋白激酶,其相互作用及磷酸化过程影响程序性坏死。但是它又有凋亡所具有的优势,即可调控,可以通过阻断剂Nec-l调节RIP激酶的活性进而控制程序性坏死的发生发展。目前的研究证据表明程序性坏死参与了诸多临床疾病,例如神经退行性病变、病毒感染和缺血/再灌注损伤,炎症等,但程序性坏死的具体信号通路仍然不明确,如细胞是如何精确的调控生存、凋亡和程序性坏死3种命运的转换;从受体至下游信号转导分子的调控,如RIP1与RIP3的磷酸化过程等。程序性坏死的研究提示了其可能作为诸多临床疾病潜在的治疗靶点,具有重要的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