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鹮与白鹭的混群行为

摘要

2011年和2012年冬季在陕西省洋县开展的朱鹮(Nipponia nippon)野外考察共发现朱鹮和白鹭(Egretta garzetta)群体541次,其中混合群72次(占13.31%),白鹭群272次(占50.28%),朱鹮群197次(占36.41%).利用卡方检验分析朱鹮和白鹭集群数量特征,发现在混合群(x32=20.092,P=0,000)和单独群(x32=60.763,P=0.000)中白鹭和朱鹮群体数量均差异性显著,而混合群中白鹭和朱鹮的数量与白鹭群(x32 =1.371,P=0.712)和朱鹮群(x32=2.573.P=0.462)差异性不显著.利用接近实验测定朱鹮与白鹭混合群、朱鹮群和白鹭群的警戒距离和惊飞距离.对于朱鹮群和混合群,一般线性模型(GLM)分析结果表明,混合群中朱鹮的警戒距离(F1.121=19.649,P=0.000)和惊飞距离(F1,121=6.442,P=0.013)都显著大于朱鹮群,混合群和朱鹮群中朱鹮的觅食行为(F9.83-1.125,P=0.293)和警戒行为(F9,83=0.804,P=0,373)差异性不显著,但是群体大小对朱鹮觅食行为(F9.83=5.572,P=0.000)和警戒行为(F9,83=4,889,P=0.000)都具有显著影响.对于白鹭群和混合群,GLM分析发现群体大小对觅食行为和警戒行为没有显著影响,于是对白鹭群和混合群进行均值检验,发现混合群中白鹭的警戒距离(t=4.333,P=0.001)和警戒次数(t=-3.544,p=001)相比白鹭群显著增加,步行次数则显著降低(t=-8.228,P=0.000)。结果表明白鹭与朱鹮的混合群在野外出现频次较低,并且与单独群数量特征相同,所以混合群在野外是随机出现的。在混合群中,朱鹮可以借助白鹭充当“多眼睛”效应,增加觅食时间,降低警戒时间,白鹭提高警戒,通过减少移动来弥补警戒上的投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