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中暑22例救治体会

摘要

中暑发生的主要机制为机体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身体内外的热负荷超过机体的散热能力,导致体温在短时间内迅速上升。高热可以使体内蛋白酶变性,线粒体功能受损,改变脂膜的流动性,使氧依赖代谢途径破坏,导致组织缺氧、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水肿、微循环功能障碍,从而引发脑、肝、肾功能异常、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甚至多脏器功能障碍,对于重症中暑患者,迅速有效的降温是治疗的关键所在,也是抢救生命、提高存活质量的重要措施,常用的降温方法有:冰毯、冰帽、冰袋、冰盐水胃管注入、冰盐水灌肠、吹风、空调等,力争使患者肛温在1小时左右降低至38℃左右,必要时可应用血液净化治疗。若患者出现寒战症状,可以静脉滴注氯丙嗪。在降温治疗的同时应当迅速的补充液体,改善患者的循环状态,同时避免相关并发症的出现,另外对于存在脑水肿的患者建议尽早应用甘露醇,在补足体液的情况下也可以选用呋塞米减轻水肿,均有利于减轻组织细胞损害和有效预防神经细胞凋亡。对于凝血功能异常者可以及早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可以有效预防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降低病死率。其他治疗措施包括积极抗炎、抗感染治疗、各个脏器功能保护以及并发症的预防、能量支持等,采取综合措施使患者尽早恢复健康。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