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山东病理生理学会危重病医学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学术大会暨山东省医师协会急救医学医师分会第四届学术大会
山东病理生理学会危重病医学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学术大会暨山东省医师协会急救医学医师分会第四届学术大会

山东病理生理学会危重病医学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学术大会暨山东省医师协会急救医学医师分会第四届学术大会

  • 召开年:2013
  • 召开地:山东济宁
  • 出版时间: 2013-10-18

主办单位:山东病理生理学会危重病医学专业委员会;山东省医师协会急救医学医师分会

会议文集:山东病理生理学会危重病医学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学术大会暨山东省医师协会急救医学医师分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是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除了合并M、N样症状外,合并脏器功能损伤,如急性呼吸衰竭、中枢神经系统障碍、代谢功能障碍、急性肝功能障碍、急性胃肠功能障碍等,其病死率较高。急性有机磷中毒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在临床中并不少见,应全面认识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并积极预防其发生。在临床实践中遇到有机磷中毒患者时,应注意在应用有机磷中毒的特效解毒剂的同时预防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的发生,若已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则在有针对性的治疗各器官功能障碍的同时应遵循以下原则。①积极控制原发病控制原发性疾病是治疗,MODS的关键。对于有机磷中毒,则应及时、彻底脱离中毒环境、洗胃,必要时应反复洗胃,避免药物的反复吸收。对于出现肺部感染并发症时,根据病原学结果,选用有效抗生素积极抗感染。②改善氧代谢和纠正组织缺氧氧代谢障碍是MODS的特征之一,纠正组织缺氧是MODS重要的治疗目标。机械通气对于呼吸支持,维持生命体征,改善氧合,有不可替代的作用。⑧代谢支持与调理MODS使患者处于高度应激状态,导致机体出现以高分解代谢为特征的代谢紊乱。在MODS早期代谢支持和调理的目标是试图减轻营养底物不足,防止细胞代谢紊乱,支持气管、组织的结构功能,参与调控免疫功能,减少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而MODS后期代谢支持和调理的目标是进一步加速组织修复,租金患者康复。④免疫调节治疗基于炎症反虚失控是导致MODS的根本原因,抑制炎症反应就有可能降低MODS的死亡率。总之,重度AOPP合并MODS极其危重,积极预防MODS的出现,能有效降低患者死亡率。
  • 摘要:目的:探讨PBL学习方法在新任护士长的规范化培训中的效果.方法:应用PBL学习方法,设计培训模块应用于新任ICU护士长的临床培训.结果:护士长阶段考核通过率为100%,科室医生、护士对护士长的满意度调查≥97%,护理质量检查合格率100%.结论:PBL方法能激发护士长主动思考、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快速适应护士长的角色转换,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基于临床常见的护理管理问题的培训方式,能够激发护士长主动学习,积极思考,不拘一格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新任护士长的管理水平.
  • 摘要:近年来,经鼻粘膜用药日益受到重视且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经鼻粘膜途径用药避免了针头穿针,勿需无菌技术,从而降低了针头穿刺带来的风险和病人的不适感受,适用于急诊急救病人.文章介绍了鼻粘膜用药的理论基础,分析了鼻粘膜用药在急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主要用于止痛治疗,抗癫痫,鼻咽部麻醉,治疗经鼻粘膜用羟甲唑林能有效地控制大多数鼻出血,而且病人不必住院,可自行继续局部用羟甲唑林治疗以及治疗阿片类药物过量。鼻腔内给药在处理急症病人时起效迅速,使用方便,不仅能避免静脉穿刺给病人带来的痛苦,又能为护士减轻工作负担,降低工作风险,有效地融洽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但不能完全替代注射用药。
  • 摘要:严重创伤、群体伤的发生目前呈上升趋势,而在伤员救治方面,院前急救是否及时、院前与院内抢救与衔接是否到位、院内抢救是否规范合理,都是影响抢救结果的重要因素.作者通过对近五年一些重大车祸及突发事故所致成批伤病员的抢救,体会如下:一要重视院前急救,力争在受伤后最短的时间内给与规范的处置,为后续确定性治疗创造条件;二要重视院前与院内救治措施的衔接,避免时间的浪费;三是伤员在院内的抢救要遵循基本的救治原则.作者还提出了院前急救队伍的建设问题.
  • 摘要:谵妄是ICU患者常见的精神障碍.它分为三种类型:活动过多型,活动过少型和混合型.ICU意识紊乱评估方法和重症监护谵妄筛查检查表是诊断ICU谵妄的可靠,有效的评估工具.谵妄的治疗,需要医护人员从对因治疗、对症治疗和护理工作三方面共同努力.
  • 摘要:目的:分析呼吸科普通病房和ICU住院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的分布及药敏差异.rn 方法:对呼吸科普通病房和ICU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痰菌(或纤支镜吸取分泌物)培养阳性结果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rn 结果:共分离出菌株3202株.其中普通病房1254株,革兰阳性菌2.63%,革兰阴性菌42.42%,真菌54.95%.革兰阳性菌中,以肺炎链球菌为主,占51.52%,革兰阴性菌中,以副流感嗜血杆菌居首位,占21.99%,二者均对大多数常用抗菌药物敏感.ICU分离的1948株病原菌中,革兰阳性菌4.52%,革兰阴性菌37.73%,真菌57.75%.革兰阳性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占52.27%,革兰阴性菌中,以鲍曼不动杆菌居首位,占27.35%,二者均对大多数常用抗菌药物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无论在普通病房还是ICU均匀较高感染率,且对大多数常用抗菌药物耐药.rn 结论:呼吸科普通病房革兰阳性菌感染中以肺炎链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感染中以副流感嗜血杆菌为主,二者均对大多数常用抗菌药物敏感; ICU革兰阳性菌感染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感染中以鲍曼不动杆菌为主,二者均对大多数常用抗菌药物耐药.
  • 摘要: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供血突然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 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一旦确诊应紧急处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实施全面有效的护理也至关重要,可提 高患者的生存率.为了更好地配合新技术新业务的开展,文章介绍了AMI的临床诊断,探讨了AMI的院前治疗、一般治疗和再灌注治疗,并分析了AMI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一般护理、溶栓护理、PTCA护理、并发症及护理以及药物护理。AMI的发生发展过程比较复杂,AMI病人的护理不可视,应进一步详细向患者讲解有关疾病知识,使其对自身有足够的认识。将预防、治疗、教育融为一体的护理方法,有利于降低患病率、病死率,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实践证明“生命网”工程是AMI临床护理工作向社区的延续,是提高AMI患者健康水平的进一步发展。针对不同患者建立个体化针对性的优质护理服务,更好的配合医生的治疗工作,促进患者的健康,降低急性心梗的病死率。
  • 摘要:目的:建立百草枯中毒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研究丹参多酚酸盐对百草枯诱导的急性肺损伤的治疗作用.rn 方法:成年雄性Wister大鼠120只,随机分为3组:百草枯染毒组,实验开始一次性给予20%百草枯原液灌胃50mg/kg大鼠体重;丹参多酚酸盐治疗组,实验开始一次性给予20%百草枯原液灌胃50mg/kg大鼠体重,然后每日给予丹参多酚酸盐200mg/kg大鼠体重腹腔注射;空白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染毒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于实验开始第3、7、14、21天麻醉后处死大鼠,留取静脉血、肺组织待检.静脉血检测血红素氧合酶-1(HO-1),肺组织检测血红素氧合酶-1(HO-1)、羟脯氨酸(HYP).并留取部分肺组织做病理切片,HE和MASSON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rn 结果:治疗组第3、7、14、21天和染毒组第7、14、21天血清HO-1及肺组织HO-1与对照组比较,表达明显增强,具有显著差异(P<0.05);且在第3、7、14天治疗组与染毒组比较,差异仍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第3天和染毒组第14、21天肺组织HYP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1天治疗组与染毒组相比,HYP含量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学显微镜观察,肺组织损伤随着实验天数增加而加重,炎性细胞浸润,肺泡间隔纤维化逐渐形成.治疗组实验动物肺组织炎症减轻,肺纤维化程度减轻.rn 结论:百草枯灌胃染毒可成功制备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中毒大鼠出现血清中HO-1表达及肺组织中HO-1、HYP含量增强增高.丹参多酚酸盐在一定程度和阶段影响了HO-1、HYP的表达,从而使急性肺损伤和肺纤维化减轻,在百草枯中毒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疗效.
  • 摘要:目的:探讨肥胖症患者血浆alarin水平的改变及其与体重质量指数(BMI)的关系.方法:收集肥胖患者30例及正常对照组30例,检测并比较两组BMI和空腹血浆alarin水平.结果:肥胖组患者血浆alarin水平增高,肥胖组血浆alarin水平与BMI呈正相关(r=0.297,P=0.001).结论:alarin可能参与了肥胖症的发生发展.
  • 摘要:文章介绍了我院近期收治2例急性马拉硫磷农药中毒救治情况.急性马拉硫磷中毒表现:短期内大量接触(口服、吸入、皮肤、黏膜)后一般发病较快。马拉硫磷中毒的潜伏期较长。经皮肤吸收,在12h内发病,中毒症状表现为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多汗、事物模糊、瞳孔缩小、呼吸道分泌物增加,支气管痉挛呼吸困难、肺水肿;烟碱样症状表现为肌束震颤,肌痉挛、肌麻痹: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头痛、头晕、失眠活嗜睡、乏力、烦躁、抽搐、昏迷、脑水肿。口服中毒时病情较重,胃肠道症状更明显。部分病例可有心肌、肝、肾损害。易出现反跳现象。急性马拉硫磷中毒救治是一个综合复杂过程,口服农药中毒,洗胃可以清除胃内容物,减少毒物吸收,是救治成功的关键措施,一般选择18-20号胃管,防止胃管堵塞,有机磷农药中毒死亡病人中20%与洗胃不彻底有关;密切监测,早期、足量、反复应用特殊解毒剂抗胆碱能药物及胆碱酯酶复能剂,马拉硫磷中毒主要机制是抑制胆碱酯酶活性,使其失去分解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能力,引起乙酰胆碱蓄积,使胆碱能神经持续过度兴奋,导致毒蕈碱样、烟碱样和中枢神经系统等症状,抗胆碱脂酶药物阿托品等对缓解毒草碱样症状和对抗呼吸中枢抑制有效,早期行血液灌流一旦出现呼吸衰竭及早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加强营养支持治疗。确诊为马拉硫磷中毒,及时足量应用阿托品,尽早达到阿托品化。
  • 摘要:本研究中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观察右美托咪啶用于危重症患者的镇静效应,并与异丙酚进行比较。ICU理想的镇静药物应具备起效快,镇静作用强,镇静程度易控制,对呼吸循环功能影响小,与其他药物无明显的相互干扰作用,消除方式不依赖于肝、肾或肺功能,具有多种体代谢途径,消除半衰期短、无蓄积等条件。然而在临床实践中,对镇静药物的需求与理想程度之间依旧存在矛盾。异丙酚为目前ICU常用的镇静剂,其不但起效快,半衰期短,而且镇静效果好,最大优点是恢复过程平稳、迅速、苏醒彻底,最大缺点就是对心血管及呼吸有抑制作用,可以扩张外周血管,降低收缩压及舒张压,心率减慢,给药后常引起患者的低血压反应,对年龄大、体弱者应慎用或减量使用。右美托咪定系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具有镇静、镇痛、抗焦虑作用,并可抑制交感神经活性、止涎,抗寒颤和利尿等作用,其可稳定血流动力学并以剂量依赖的方式产生遗忘作用。其镇静作用的特征是患者表现安静而容易被唤醒,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几乎无呼吸抑制。有学者的研究表明,注射右美托咪啶后患者能迅速入睡,但是在注射后也很容易被唤醒,本研究与其结果相近。这对于机械通气的患者是有利的,维持机械通气患者在较浅的镇静状态,并且能够从镇静状态迅速恢复,尽快脱离呼吸机,减少带机时间和ICU任院时间。本组资料中右美托咪啶组与异丙酚组所需机械通气时间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与样本量较小有关,其原因尚待进一步研究。明谵妄会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死亡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右美托咪定并不与GABA受体结合,有可能减少谵妄的发生率。已有大量研究表明比较患者术后使用右美托咪定,异丙酚和咪达唑仑镇静发现,右美托咪定组谵妄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异丙酚和咪达唑仑,故2013年最新PAD镇静镇痛指南指出:苯二氮卓类药物应用可能是成人ICU患者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对于有风险发生谵妄的成人ICU机械通气治疗患者,应该选用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与输注苯二氮卓类药物相比,谵妄发生率可能更低;建议在成人ICU的与酒精或苯二氮卓类药物戒断无关的谵妄患者持续输注右美托咪定,而不是苯二氮卓类药物进行镇静,以在此类患者缩短谵妄的持续时间。综合本研究表明,与异丙酚相比,右美托咪啶用于危重症患者镇静,镇静效果基本一致,而唤醒时间大致相同,谵妄发生率更低,呼吸抑制更少,不良反应更少,对病情危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呼吸功能差的患者,可能是是一种更为安全的ICU镇静药物。
  • 摘要:目的:探讨多发性创伤病人院内急救和护理措施,以提高医疗水平及护理质量.方法:363例多发创伤患者分为VICP组(180例)和对照组(183例),比较2组死亡率有无差别.结果:VICP组中有15例死亡(8.2%),对照组中有26例死亡(14.2%),二组死亡率差别有统计意义.结论:对多发创伤患者实行VICP程序救护可以提高抢救成功率.
  • 摘要:急诊科是医院危、急、重症病人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繁重的科室,也是高风险、高压力科室.随着现代护理的发展,护理管理越来越强调发挥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作为急诊科的护理管理者,在管理中应重视人的因素,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让护士时刻能感受到护士长人性化的关爱,从而主动对病人实行人性化关怀与护理,提高护理质量.文章介绍了急诊科实行人性化管理,并分析了人性化管理的具体实施,主要包括人性化关爱、避免护理纠纷、提供安全的环境、合理运用激励机制、知人善任,人尽其才、强调团队精神,增加团队凝聚力以及实施人性化管理的效果。护理管理者应时刻去尊重、关心、理解、信任护理人员,挖掘他们的潜能,发挥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以及对工作价值的认同性,从而有力地促进护士素质及护理质量的提高,打造出一支生机勃勃的护理团队。
  • 摘要:急诊病人多、环境嘈杂一直是本科长期存在的问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其中有一方面是本科接诊的患者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非急症的病人,面对混杂的患者群体,解决的唯一办法就是靠分诊护士分诊把关。业务熟练,经验丰富的护士能让患者得到准确、及时的救治,反之,则势必会带来各科之间的相互会诊、协调,从客观上拖延抢救时间,从而失去抢救伤病员生命的宝贵时机。深夜“120”送来一位三无患者,只交待说醉酒后躺在路边被人发现报警,现场还有一辆电动车。分诊护士经查体后发现患者嗜睡,发际侧有擦伤,将患者安置在抢救室进行救治,开辟绿色通道,及时进行相关检查,确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为患者及早手术赢得了宝贵的时间。腹痛是常见急诊之一,病情可轻可重,需要分诊护士及时作出判断。一中青年男性患者前来就诊,护士发现患者体型微胖,面色蜡黄,大汗,询问病情后得知患者腹痛伴后背胀痛约2小时,立即将患者置于平车上,送入抢救室,心电图示广泛前间壁心肌埂塞,保证了患者今后高质量的生存质量。面对庞大的就诊人群,要做到分诊完全正确是不容易的,护士不仅要熟悉常见病的临床特点,还要有敏锐的观察力,高度的责任感,生命体征及相关辅助检查(心电图、血糖)乜是必不可少的,临床经验丰富的护士不仅可以协助医生进行诊疗还可以有效改善医患关系。所以,预检分诊处安排一位工作经验丰富的护士是非常有必要的。
  • 摘要:目的:在医院普及掌上电脑(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的使用并评价PDA对患者安全管理的效果.方法:通过培训和质量控制使科室护士正确使用PDA,在无线网络支持下,通过PDA扫描腕带以正确核对患者身份,确保治疗项目与患者匹配.结果:PDA使用率明显提高(P<0.05),应用PDA进行患者身份识别后无相关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结论:PDA扫描系统对患者身份识别整个护理环节进行了全程监控管理,优化了护理工作流程,有效避免患者身份识别错误和护理差错的发生, 同时促进了护理管理思想与管理模式创新,提升了护理管理层次,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 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uNGAL)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并发急性肾功能损伤(AKI)早期诊断价值.rn 方法:对本院收治的252例脑外伤患者的uNGAL进行监测,同时对AKI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rn 结果:252例患者中,发生AKI患者36例,没有发生的患者为216例.AKI患者的uNGAL值为(7.50±2.64)mg/L要明显比较没发生AKI患者(1.89±1.27)mg/L高,差异显著,(t=35.785,P<0.05).uNGAL对脑外伤患者发生AKI具有明显性的预测价值,随着uNGAL值的升高,患者脑外伤后AKI的敏感性就会下降,但是其的特异性会明显性的升高.rn 结论:在临床上,对uNGAL进行监测,能够对脑外伤患者发生KAI具有很好的早期诊断价值.
  • 摘要:AP最主要的发病机制为“胰酶激活学说”,即各种原因导致胰管梗阻,胰腺防御机制受到破坏,胰蛋白酶原被激活,后者启动各种酶原活化的级链反应,包括磷脂酶A、激肽释放酶、弹性蛋白酶、糜蛋白酶、脂肪酶等,导致胰腺及其临近组织炎症、水肿、出血、坏死等改变,并可引起全身多脏器损害。胰酶激活在AP发病机制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故临床上以胰蛋白酶抑制剂作为治疗AP的关键药物,通过抑制胰酶活化治疗AP。目前临床上应用的胰蛋白酶抑制剂主要包括乌司他丁、生长抑素、奥曲肽、加贝酯。治疗AP的胰蛋白酶抑制剂种类较多,至于何种药物最有效,目前并无定论。一些研究显示,联合治疗效果显著显著,如乌司他丁(或加贝酯)与奥曲肽(或生长抑素)联合治疗AP。胰蛋白酶抑制剂联合其他多种药物治疗可显著降低AP的病死率。此外,氧自由基清除剂、血管活化因子、前列腺素族、胆囊收缩素受体拮抗剂等药物也具有胰酶抑制作用,但临床效果有待于进一步证实。
  • 摘要:目的:分析丙烯酰胺中毒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案,以探讨丙烯酰胺中毒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并为丙烯酰胺的诊断提供依据.rn 方法:选择本院1992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丙烯酰胺中毒患者72例,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姓名、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家庭住址、联系电话)、工种、接毒作业时间、潜伏期、入院时间、临床症状、体征、主要检查结果(神经-肌电图测定、血常规、尿常规、粪便常规、肝脏功能、肾脏功能、胸片、颅脑CT).对住院慢性中毒患者采用综合治疗方案:早期给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给予营养神经药物(神经节苷酯、鼠神经生长因子),给予中成药物扩血管、活血促进微循环,给予维生素C、三磷酸腺苷二钠、复合辅酶等能量合剂,物理治疗,中医针灸,康复训练等治疗.亚急性中毒患者先给予脱水剂、利尿剂、促进脑细胞代谢药物治疗,小脑症状恢复,继之出现周围神经损害,也才采用综合治疗方案.疗程:轻度中毒患者2~3个月,中度3~4个月、重度中毒患者4~6个月.rn 结果:丙烯酰胺中毒患者72例,男62例,女10例;年龄17岁至57岁,平均32.5岁.急性中毒5例,亚急性中毒10例,慢性中毒57例.本组67例亚急性和慢性中毒患者按GBZ50-2002《职业性慢性丙烯酰胺中毒诊断标准》,10例诊断为亚急性丙烯酰胺中毒,57例诊断为慢性丙烯酰胺中毒.本组中毒者采用综合治疗方案,患者症状、体征恢复较快,无明显后遗症,与传统治疗方案治疗相比治疗期缩短1~2个月.rn 结论:以糖皮质激素、神经生长因子为主的综合治疗对于丙烯酰胺中毒有明显疗效.
  • 摘要:目的:评价纤维支气管镜J型导丝引导法及气管导管引导法在困难胃管置入中的价值.方法:86例胃管置入困难患者采用纤维支气管镜J型导丝引导法及气管导管引导法置入胃管,观察胃管置入的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86例患者中43例采用纤维支气管镜J型导丝引导法置入胃管,均1次成功,均无鼻粘膜损伤、咽喉部出血并发症.采用纤维支气管镜7号气管导管引导法置入胃管43例子,40例成功,3例因咽喉部严重水肿,气管导管难以置入,改为J型导丝引导成功置入,3例出现鼻腔粘膜出血,2例出现咽喉部粘膜损伤出血.结论:纤维支气管镜J型导丝引导法困难胃管置入成功率较纤维支气管镜气管导管引导法高,且并发症明显减少.
  •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创伤患者救治漏诊与误诊原因,减少其发生率.方法:对本院急诊科2007年7月至2010年7月创伤漏误诊病例3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诊创伤漏误诊主要原因有客观因素(创伤伤情因素)和主观因素(医生方面因素、患者方面因素),其中以医生方面因素为主要原因.结论:加强急诊医生对创伤漏误诊原因的认识,提高专业业务水平,是减少漏误诊发生率的关键.
  • 摘要:目的:建立大鼠百草枯中毒急性肺损伤模型,研究TGFβ1-Smad通道在百草枯肺损伤中的作用机制.rn 方法:成年雄性Wister大鼠共80只,随机分为2组,百草枯染毒组给予体积分数20%的百草枯原液按照50mg/kg大鼠体重灌胃;正常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染毒组和对照组分别于实验开始第7、14、21、28天分批处死动物,留取肺组织待检.ELISA方法测定肺组织匀浆中TGF-β 1水平;用免疫组化分析分别测定TGFβ1、TBRⅠ(转化生长因子βⅠ型受体)、Smad4、ColⅠ(Ⅰ型胶原)、TIMP1(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2)在肺组织中的表达;同时留取部分肺组织做病理切片,行HE和Masson染色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rn 结果:百草枯染毒组肺组织匀浆中的TGF-β1水平以及肺组织中TGF-β1、TBRⅠ、Smad4、ColⅠ表达在中毒后都呈逐渐增高趋势,且在中毒第14天达最高值,较同期对照组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实验天数染毒组肺组织中MMP-2及TIMP-1的表达较同期对照组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MP-2在中毒第7天达最高值,后随纤维化进展逐渐下降,TIMP-1在中毒后逐渐升高,在中毒第21天达最高值.肺组织病理观察,染毒组大鼠肺组织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及炎症细胞浸润程度随着染毒天数增加而逐渐加重,后期逐渐形成肺泡间隔纤维化.rn 结论:TGFβ1-Smad信号通道参与了百草枯致肺纤维化的过程.
  •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6、IL-8及TNF-α的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rn 方法:用ELISA法检测8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6、IL-8及TNF-α的水平,并与50例健康人做比较.rn 结果:急性脑梗死不同梗死面积亚组血清IL-6、IL-8及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梗死面积的增加依次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急性脑梗死组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与血清IL-6(r=0.444,P<0.01)、 IL-8 (r=0.484,P<0.05)和TNF-α(r=0.452,P<0.01)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rn 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6、IL-8及TNF-α水平明显增高,血清IL-6、IL-8及TNF-α升高的程度与ACI患者梗死面积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密切相关,可用于其病情评估、疗效监测和预后判断.
  • 摘要:目的:探讨影响手术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rn 方法:将141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根据病因分为胆源性组和非胆源性组,比较2组患者早期和延期手术存活率,2组患者年龄、Ranson's评分、Binder评分、手术距发病平均天数.rn 结果:胆源性组患者早期手术存活率为71.4%,延期手术存活率为70.6%,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胆源性组患者早期手术存活率为77.7%,延期手术存活率为81.1%,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胆源性组中死亡患者与存活患者年龄、手术距发病时间无统计学差异,而术前Binder评分、Ranson's评分2组存在统计学差异,死亡患者术前Binder评分、Ranson's评分偏高;非胆源性组中死亡患者与存活患者年龄、Ranson's评分、术前Binder评分、手术距发病时间存在统计学差异,死亡患者年龄、术前Binder评分、Ranson's评分偏高,手术距发病时间较短.rn 结论:手术早晚不是决定外科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主要因素,而Binder并发症评分可以作为一项评价重症急性胰腺炎手术治疗预后的良好指标.
  •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类公共卫生事件呈现频发、多发趋势,各级政府和部门对公共卫生事件也高度重视;院前急救呈现新的情况,特别是院前急救中存在各种感染危险因素,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质量.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感染.文章介绍了院前急救中存在的感染隐患,指出院前急救中各种因素促使感染机会增多,落实消毒隔离制度对预防院前急救中医院感染至关重要。随着急救医学的发展,院前急救越来越被群众接受,作为急诊出诊人员,要充分认识到院前急救中存在的感染隐患,从严格落实制度、做好防护措施入手,降低院前急救中各种致病因素的感染机会,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减少感染造成的二次伤害,为院前救护提供有利条件。
  • 摘要:本文就百草枯肺损伤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进一步阐明其具体机制,试图在细胞因子抗体水平及基因水平探索有效的防治措施。PQ引起肺损伤的机制极其复杂,经过国内外学者的共同努力,虽然在分子水平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其具体机制仍未阐明,目前仍缺乏特效治疗药物及方法,所以仍需要大量的动物实验以及临床研究以求进一步阐明其具体机制,为临床百草枯的救治寻求有效的治疗措施。
  • 摘要:目的:了解百草枯中毒并发纵隔的临床特点,探讨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存活率.rn 方法:分析本科救治存活的3例典型临床病例资料及国内相关病例报告.rn 结果:病例1,肝肾功功能损伤严重,肺部损伤相对较轻,于中毒第21天发现纵隔气肿,1周后基本完全吸收;病例2,患者肝肾功能损伤稍轻,肺部损伤较重,于中毒第20天发现纵隔气肿,数天后基本完全吸收;病例3,患者肝肾损伤稍轻,肺损伤严重,于中毒第2天发现纵隔气肿,病情反复进展并有气胸出现,持续时间较长,最终患者临床存活.rn 结论:重度百草枯中毒患者可出现自发性纵隔气肿,病死率较高,部分病人经积极合理治疗仍能长期存活.
  • 摘要:目的:观察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营养支持情况,分析累积能量平衡与预后的关系.rn 方法:采用前瞻性自身前后对照的研究方法,使用间接能量测定仪监测4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能量改变,记录每日摄入热量,计算能量平衡,比较营养生化指标变化;用logistice回归分析累积能量平衡影响预后的情况.rn 结果:全部患者实际摄入能量平均为(6787±1848)kJ/d,能量负平衡平均为(913±285)kJ/d.前3d能量负平衡最严重,实际摄入能量值明显低于目标能量值(kJ: 2859±1370比6027±899,P<0.01),随时间延长,实际摄入能量值逐渐上升,前14d是发生能量负平衡的主要时期.与入院3d比较,患者7d时血浆血蛋白(g/L)下降最为明显(29.5±5.0比35.9±3.8,P<0.01)随后逐渐升高.至28d (34.1±2.8)已恢复至正常水平;入院3d前白蛋白(mg/L:122.5±23.3)明显低于正常水平,7d时(214.3±38.6)即明显升高(P<0.01),并维持至28d257.7±25.2;)入院3dC-反应蛋白mg/L:139.5±54.4)明显高于正常水平,7d时(108.4+42.2)即明显下降(P<0.01),随后呈逐渐下降趋垫.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累积能量负平衡与感染和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相关[感染的优势化(OR值)2.130,95%可信区间(95%CI)为(1.540,29.661),P=0.023;上消化道出血的OR值0.083,95%CI(0.013,0.542),P=0.009].rn 结论:累积能量负平衡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并发症相关;使用间接能量测定仪监测能量变化,及早补充足够的能量,可能改善患者的预后.
  • 摘要:文章根据笔者创建创伤动物模型的科研实践,并结合国内外有关报道,介绍了用于创烧伤创面修复实用的动物模型。并分析了创伤修复研究用动物的一般处理和建立创伤修复模型的方法。临床工作中只有以病人为研究对象,研究各种因素对创伤修复的影响才是最准确的,但此有悖于伦理。而在实验动物身上复制具有人类创伤模拟性表现的创伤修复动物模型则可克服上述问题,但由于动物与人类皮肤组织结构的差异性,目前仍没有一种动物模型可以完全模拟临床上病人的皮肤创伤修复过程。因此,在实验过程中根据自己的研究目的合理选择实验动物使其在主要研究对象上尽可能接近人类皮肤创伤修复过程。
  • 摘要:气管切开术是临床抢救和治疗呼吸道梗阻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于2010年5月-2012年5月期间治疗75例气管切开患者并给予精心护理,效果满意。气管切开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维持呼吸道通畅的有效措施,但对患者也是一种创伤,在人工气道的建立和维护过程中,若护理不当,会出现切口出血、感染等并发症,以及气管套管脱出、堵塞等危险情况,这些都会加重病情,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因此,气管切开患者的气道管理非常重要,对于每例实行气管切开术的病人,要认真做好呼吸道护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治愈率。
  • 摘要:探讨应用自主呼吸试验指导ICU机械通气患者撤机,以提高拔管成功率及准确率,减少拔管后气管插管复插率,缩短带管时间,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临床机械通气水平.对于机械通气患者来说,如何准确把握撤机时机至关重要,撤机过早可致撤机失败,增加再插管率和病死率,使呼衰再度恶化危及生命,或致呼吸机疲劳使撤机困难和延迟。撤机过迟可造成机械通气并发症增多、对呼吸机的依赖性增高,治疗时间及费用增加。SBT能较准确的反映患者自主呼吸状况,为判断患者能否成功撤机提供信息,对耐受SBT的患者撤机成功率高,且SBT的实施非常安全,目前尚无数据显示SBT可直接导致任何的不良后果。
  • 摘要:插胃管是临床护理中常见的一项技术操作.胃管一般有两种,分为口胃管和鼻胃管.鼻饲法是将鼻胃管经鼻腔插入胃内,从管内注入营养、水分、药物或经鼻胃管接负压盒进行胃肠减压.洗胃术是将较粗的口胃管(直径大约8mm)插入病人胃内,反复注入和吸出一定量的溶液,以冲洗并排除胃内容物,减轻或避免吸收中毒.本院急诊科2007年-2009年期间收治了6例难置胃管的病例。脑出血患者有3例,其中男2例,女1例,平均年龄63岁,均伴有严重的躯体移动障碍以及吞咽障碍,己不能经口进食,依赖胃管鼻饲营养,这3例患者皆来本科更换胃管。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有3例,均为女性,平均年龄42岁,均意识不清。文章分析了利用喉镜置鼻胃管和利用喉镜置口胃管进行洗胃的具体方法。结果是:首先采用传统的方法置胃管6例病例均导致失败。其中3例脑出血患者,置胃管时误入气管。3例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胃管难以置入。而后采用上述方法置胃管,6例病例均成功置管。脑出血患者,可因不同程度的吞咽功能障碍,需长期依赖胃管鼻饲营养,久而久之食道发生不同程度的萎缩。急性有机磷重度中毒患者,可因毒物的强烈刺激,使咽喉部黏膜和食道周围组织充血水肿。上述病理因素的存在,均给胃管的置入带来不同程度的困难。用传统的方法置管有的误入气管,有的无法置入。而此时利用喉镜置胃管,能充分的暴露咽喉部,且是在喉镜的明视之下,从而克服了传统置胃管的盲目性。在充分暴露出会厌软骨、食道等重要的解剖结构的前提下,可给予准确定位,操作者可根据情况,随时调整胃管方向,正确引导胃管置入食道。急性右机磷重度中毒患者,施行气管插管后,由于气管内,已有气管导管占据,导管向下压迫食道,给胃管的置入带来一定困难。而借助于喉镜的支撑,减少了导管对食道的压迫,再加之喉镜的明视作用,以及临床一次性硅胶胃管的不断改进,其柔韧性较好均有利于胃管的置入。从而为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的抢救赢得了时间。一次性塑料喉镜片己广泛应用于临床,为难置胃管的病例提供了更大的便利。
  • 摘要:百草枯中毒致死量为1-3g,目前尚无特效解毒药物,中毒病死率较高。酒精是有机溶剂,经口摄入可直接损害胃黏膜层,使粘膜层屏障受损,加上各种炎症介质的释放入血,导致胃黏膜出血、糜烂甚至浅表溃疡,从而加速百草枯吸收入血。酒精的代谢产物乙醛可对肝脏细胞造成损伤,从而和百草枯共同形成对肝脏的叠加损伤,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百草枯抢救成功的难度。但是过量饮酒又可造成幽门痉挛,延长胃排空时间,易引起恶心、呕吐。这在一定程度上可延缓百草枯进入肠道的时间,为彻底洗胃争得了宝贵时间。百草枯中毒患者应紧急抢救,在救治过程中尽早彻底洗胃、导泻,早期大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抗氧自由基药物,尽早行血液灌流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措施。同时密切观察其生命体征、意识状态、有无出血征象等方面的变化。百草枯中毒患者神志清楚,其焦虑恐惧心理会影响抢救和治疗效果,应在护理过程中给予患者良好的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减轻恐惧感,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以降低死亡率。同时应该向社会特别是农村加大宣传力度,防止类似悲剧反复发生。
  • 摘要:随着急诊与危重病医学事业的迅速发展,机械通气技术的临床应用已显得日益重要,成为急救与危重病抢救中不可缺少的手段.十余年来,机械通气临床应用的范围不断扩大,应用技术也在提高.近一年来本科收治了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36例,经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方式建立人工气道,通气模式选用A/C或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潮气量6~8ml/kg,呼吸频率12~18次/min,Fi02 0.3~0.5,PEEP 5~lOcmH20。以后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调整呼吸机参数,行心电、呼吸、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监测。呼吸机己广泛应用于重危病人的抢救,有效的通气支持是抢救成功的关键之一。结合病人的病情特点,应用恰当的呼吸机参数,并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地调整,使其适合病人的最佳状态,并总结了产生人机对抗、术后病人的通气支持、撤机的时机以及气道的管理,根据病情调节呼吸机参数等注意事项。
  • 摘要:支气管肺泡灌洗(bronchoalveolar lavage,BAL)是以纤维支气管镜嵌入到肺段或亚段支气管水平,反复以无菌生理盐水灌洗、回收的一项技术.文章介绍了BAL在重症肺部感染、呼吸衰竭、肺不张、支气管哮喘、大咯血治疗中的应用,并总结了BAL应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随着机械通气、气管插管及切开技术、麻醉、监护以及呼吸生理研究的进展,支气管肺泡灌洗技术已日趋成熟,对于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的价值,并成为多种呼吸系统危重症抢救及治疗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技术。支气管肺泡灌洗是一项相对安全且有效临床诊疗的技术,但其并发症亦不容忽视。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做好术前病情评估及预防,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严格掌握操作规程十分重要。相信支气管肺泡灌洗技术会随着科技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并在临床工作中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及更可观的诊治效果。
  • 摘要:目的:探讨微量泵输注阿托品救治危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92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抢救过程中阿托品给药方式及给药后达到阿托品化的时间、阿托品的维持及引起阿托品中毒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组58例采用微量泵持续静脉输注阿托品,对照组34例采用间断推注阿托品,观察并记录患者在阿托品化的时间、阿托品化的维持及阿托品中毒.结果:两组的阿托品化时间、阿托品中毒、治疗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微量泵持续输注阿托品具有恒量、恒速,用药量稳定的优点,可提高抢救成功率,是一种安全简便又可靠有效的给药方法.
  • 摘要:自发性气胸是临床上常见的胸部疾病,以青少年和老年人多见。主要原因为肺大泡破裂。以往多采用非手术治疗,包括胸穿抽气、胸腔闭式引流、药物注射胸膜粘连等方法,疗效不确切,复发率高。早期施行胸腔镜手术,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疗效确切,不易复发等优点。外科治疗的目的是要找到漏气点修补或切除,如果存在肺大泡应一并切除。对年纪大的患者应同时行胸膜粘连术。但年轻的患者一般不主张行胸膜粘连术,以避免胸膜粘连引起的不适和预防日后出现肺部疾病需要手术时难以实施。如果没有找到肺大泡,应该楔形切除肺尖,同时行局限性顶部胸膜切除或粘连术。手术原则上既要彻底切除表面及边缘肺大泡,又要最大限度的保留健康的肺组织,不可随意扩大切除范围。老年性自发性气胸病人,心肺功能低下,全身情况差,手术治疗要慎重。采用综合治疗,全身情况改善后,再行手术治疗,可取得满意效果。总之,对于自发性气胸患者的治疗,应该根据病人及家属的要求和病情的需要,尽早采取积极有效的综合治疗,治愈疾病,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 摘要: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肠外肠内营养(PN-EN)序贯支持治疗疗效.方法:入选胃大部切除术后65例患者,随机分成PN-EN组及全肠外营养(TEN)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体重、血浆白蛋白、血浆前白蛋白、血红蛋白)、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手术后EN-PN组患者体重、白蛋白、前白蛋白下降程度较TPN组小,肛门排气恢复时间、排便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较TPN组短,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与TPN比较,PN-EN可明显改善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具有符合生理、安全、有效、价廉等特点.
  •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活力恢复规律性,指导临床解毒药物的应用.rn 方法:对48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治疗过程进行分析研究,检测每天胆碱酯酶活力百分比并作出曲线,分析其血清胆碱酯酶活力恢复的规律性.rn 结果:血清胆碱酯酶活力恢复曲线具有特征性,即在3-7天存在平台期(platform period).rn 结论: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治疗过程中,血清胆碱酯酶的恢复不是直线上升的,在早期恢复较快,中期存在缓慢恢复或不恢复阶段,后期恢复较快,最后趋于正常.因此建议在阿托品减量时不可减量过快,要在病程的3-7天有平台期,以适应胆碱酯酶活力恢复的平台期;解磷定只在早期(3天内)应用或以后不发挥作用的观点应该摒弃,其应用原则是尽早应用,早期足量应用,中期适量应用,晚期少量应用.
  • 摘要:文章通过总结急救医疗体系的不足之处,例如急救组织性质与管理体制不明确、急救网络缺乏统一规划、急救模式混乱、急救系统缺乏统一指挥调度、院前急救机构与人员缺乏统一的资质要求、院前急救与院内的衔接机制不明确、对急救对象缺乏分类管理、公民的急救责任和义务没有明确规定等问题,凸显出院前急救对法律法规在急救行业的欠缺,文章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说明我国院前急救行业对法律的需求:缩小我国同国际上发达地区院前急救体系的行业差距,规范我国院前急救的建设急需急救立法,急救立法,减少急救行业资源浪费,加强法律法规建设,保护院前急救人员和患者权益减少院前急救医疗纠纷,实现急救立法,构建和谐社会。目前缺乏立法急救行业是制约我国急救事业发展的瓶颈,只有建立急救相关的法律法规才能使我国急救行业长足稳步发展。
  • 摘要:目的:观察无创呼吸机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疗效.rn 方法:收治急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rn 结果:两组治疗后SaO2、PaO2明显升高,MBP、R、HR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治疗后SaO2、PaO2、MBP、R、HR数据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经过治疗,对照组显效9例显效率30%,有效14例,有效率46.7%,死亡7例,死亡率23.3%,总有效率76.7%;观察组显效16例,显效率50%,有效13例,有效率43.3%,死亡1例,总有效率9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论:无创呼吸机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安全、有效,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动脉血气情况,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ICU住院时间,降低患者花费,降低死亡率,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 摘要:在2013年6、7月份收治的百草枯病例中,有3例病人由呼吸道吸入百草枯导致中毒,其中2例患者康复出院并继续随诊,1例患者死亡。本文3例吸入中毒病人中,均不同程度地出现肺部改变、血象升高、肝和(或)肾功能损伤、胆红素升高、肺功能障碍等症状表现。吸入百草枯后,虽然吸入剂量无法估计,同样会与口服中毒一样出现各系统中毒表现。对于吸入百草枯中毒患者的治疗仍以糖皮质激素治疗为主,所用计量及时间与口服中毒者相比相对较少,但个别严重病例仍需要早期足量激素冲击治疗,并同时应用保肝保肾、抗凝治疗、免疫抑制剂治疗等综合治疗。对于本文病例l与病例3患者吸入百草枯中毒后治疗相对及时,应用上述静脉药物综合治疗后愈合较好,病例2由于处理不及时并因隐瞒吸入百草枯农药病史于当地误诊为其它呼吸道疾病,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未及时足量应用,患者肝肾功能及肾脏均有明显损伤,肺部渗出及纤维化严重且发展迅速,最终死于呼吸功能衰竭。总之,吸入百草枯后仍然会同口服一样出现中毒症状且轻重不一, 应尽早应用糖皮质激素及抗凝、抗氧化、保肝保肾、改善循环的药物等多靶点的综合治疗。
  • 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经皮气管切开手术后出现气管狭窄的影响因素,并探讨其对策.rn 方法:选择本院重症医学科2006年2月-2012年6月行经皮气管切开手术患者286例为研究对象,就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气道反复感染、糖皮质激素不合理应用、气管切开位置过高和操作方法不当5个相关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rn 结果:286例患者中发生气管狭窄43例,发生率为15.03%.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术后机械通气时间过长(x2=21.76,P<0.01),反复气道感染(x2=18.21,P<0.01),糖皮质激素的不合理应用(x29.65,P<0.01),气管切开位置过高(x2=4.51,P<0.05),操作方法不当(x2=4.33,P<0.05)与术后并发气管狭窄有关.rn 结论:经皮气管切开手术后造成气管狭窄的影响因素有多方面,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和气道反复感染是其主要原因,其次是糖皮质激素不合理应用、气管切开位置过高及操作方法不当.
  • 摘要:VitB缺乏症临床上并不少见,可其发病机制是:维生素Bl作为糖代谢的重要辅酶焦磷酸盐前体,作为转酮醇酶、丙酮酸脱氢酶和α-酮戊二酸脱氢酶的辅助因子,参与糖代谢的氧化脱羧反应,其缺乏时转酮基酶活性下降,大量丙酮酸滞留血液并从尿液排出,丙酮酸难以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机体发生糖代谢障碍,引起脑组织乳酸堆积和酸中毒,早期可导致细胞内和细胞外的水肿,随后出现脱髓鞘和血管的改变,最终造成神经元变性坏死,干扰神经递质合成释放和摄取,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产生Wemicke脑病,而且维生素B1是主要来自于谷物和肉类的水溶性维生素,人体不能合成,必须依赖外源性补给,人体维生素B1的储存量只有20mg,如果停止维生素B1的供给,机体储存量将在2-3周耗尽近年来,由于腹部手术后医源性禁食,同时未及时补充维生素B1所致非乙醇中毒性Wemicke脑病的发生增加,Shikata等称由此引起的为医源性韦尼克脑病,本例患者一方面考虑由此原因引起、一方面考虑病人为肝病术前即可能由于纳差而存在维生素储备不足。在外科最常发生于有腹部手术史、急性胰腺炎、肠梗阻等需长时间胃肠减压禁食水或剧烈呕吐,摄食少给子静脉营养支持而又没有及时补充水溶性B族维生素的患者,由于一部分外科医师不认识本病,还有一部分是因为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特别是那些发生于疾病恢复期的患者,易被临床医师忽视而漏诊,如不能早期诊断和治疗,病情会进行性加重以致昏迷、死亡。但如能得到及时的诊治,病情会很快好转,是治疗方法最简单且效果最好的疾病之一。
  • 摘要:老年患者具有独特的病理生理特点,重症医学科具有鲜明的学科优势,将二者有机融合,建立重症老年亚专科,从重症医学角度深入研究老年危重患者特点,对提高老年重症患者的救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具体从老龄化社会需求看重症老年亚专科建设的意义,从老年疾病的特点分析了重症老年亚专科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从医学教育培训现状总结了建设重症老年亚专科的意义。老年疾病极其复杂,现阶段老年疾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均相对滞后。目前临床上针对老年人群疾病治疗的指南、尤其是循证医学依据十分匮乏,针对老年危重病人多脏器功能损伤、衰竭救治方面仍存在诸多空白。重症医学科应抓住重症老年亚专科建设的这一机遇期,立足学科特点和优势,对老年重症患者的病理生理特点、早期监测、综合救治、营养治疗等诸多方面展开研究,同时,重症医学科和老年医学科还可通过多组织跨学科的学术研讨会、整理最新研究成果、编纂专著、开展专业培训等形式,共同协作,承担起老年危重病人救治的重任,降低老年重症患者的致死、致残率,为建立和谐的小康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 摘要:羊水栓塞(amnionic fluid embolism,AFE)是指在分娩过程中,羊水进入母体血液循环,引起肺栓塞,导致出血、休克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一系列病理改变。羊水及羊水中来自胎儿的有形成分如胎儿毳毛、胎粪、角化上皮细胞等,经宫颈粘膜静脉或病理性开放的子宫血窦进入到母体血循环,可阻塞肺小血管,导致肺动脉高压,同时引起机体以变态反应和凝血机制异常为主要表现的病理生理变化。此外由于休克导致循环功能衰竭及DIC前期形成的血栓堵塞肾内小血管,均可引起肾脏缺血,导致肾功能障碍、肾衰竭。AFE好发高龄产妇、多产妇、过强宫缩、急产等,胎膜早破、胎盘早剥、子宫破裂等是发生羊水栓塞的常见诱因。该患者术前突发烦躁不适、伴心肺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外周血涂片查见个别角化上皮,临床诊断明确。本例羊水进入血液循环,迅速出现呼吸循环衰竭,及早进行气管插管正压供氧,早期使用抗过敏药物,抑制过敏反应,积极有效的液体复苏,维持循环稳定,有效挽救患者生命。该例及时终止妊娠,并补充血制品纠正凝血功能异常,及时处理妊娠子宫是母婴抢救成功的关键。抗凝药物应用在抑制DIC的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并监测APTT指标调整用量。本例在出血控制后及早应用小剂量低分子肝素抑制DIC发展,有利于保护肾功能。该例提示在临床工作中及早诊断,并积极组织多学科共同参与会诊救治,有助于降低死亡发生的几率。
  • 摘要:目的:动态监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患者血清即细胞外热休克蛋白70 (extracellular heat shock protein 70,eHSP70)的变化,探讨其与炎症因子间的相关性,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及其对评估临床预后的价值.rn 方法:收集80例重症监护病房的MODS患者(年龄18~89岁),并以80例健康体检人群(年龄22~77岁)为对照组,用ELISA法检测入院时与入院24小时后的eHSP70,计算24h内eHSP70的变化值,并测定炎症因子.根据20天后的生存状况,将MODS患者分成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间eHSP70的变化,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rn 结果:MODS患者入院时与入院后24h eHSP70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死亡组较存活组eHSP70显著上升(P<0.05); eHSP70水平与炎症因子呈正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APACHEⅡ评分、功能不全器官数目、尤其eHSP70变化值是判断MODS预后的独立可靠的危险因素.rn 结论:MODS患者入院时、入院后24h eHSP70水平及其变化值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并与炎症因子呈正相关,其中变化值是MODS患者预后的独立的预测因素.rn 意义:动态监测不同预后的MODS患者不同时期的血清HSP70的表达水平和变化特点,分析血清HSP70与MOD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判断价值,探讨其在MODS治疗中的临床意义,从而对挽救ICU危重患者的生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其临床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 摘要:目的:观察上腔静脉-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差(SVO2-SjVO2)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损伤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探讨其是否可以用于评估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脑氧代谢状况.rn 方法: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1例,按照脑损伤严重程度分为GCS评分3-4分组18例;GCS评分5-8分组33例;选取同期ICU内非颅脑损伤,意识清醒患者10例为对照组.另外根据患者28天生存情况分为死亡组15例:生存组36例.观察各组间患者上腔静脉-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差(SVO2-SjVO2)的差异.rn 结果:各组间比较,SVO2-SjVO2值有明确差异,P值<0.01,其中GCS评分3-4分组与死亡组较对照组SVO2-SjVO2值明显减小为负值,GCS5-8分组与生存组较对照组SVO2-SjVO2值明显增大.rn 结论:SVO2-SjVO2能准确的反应患者的脑氧代谢率,为及时准确的治疗提供依据并能判断患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及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 摘要:目的:回顾性研究本院ICU与急诊抢救室收治的脓毒症患者中发生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探讨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与病情严重度及预后的关系.以期早期发现并改善凝血功能障碍,阻止脓毒症向MODS发展,提高住院脓毒症患者的生存率.rn 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6月在本院ICU住院与急诊抢救室收治的符合脓毒症诊断标准的22例患者,入院当天即行DIC筛查,分别在入院第3、7天重复测D-聚体(D-dimer),血小板计数、凝血全项.根据病情分为脓毒症组和重度脓毒症组,根据DIC筛查分为DIC组和非DIC组,根据结局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根据干预措施分为低分子肝素治疗组和对照组.rn 结果:脓毒症组和重度脓毒症组比较,重度脓毒症组患者D-二聚体水平、发生DIC的几率及死亡率均明显升高(P<0.05),两组总住院天数无明显差异(P>0.05);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D-二聚体水平和DIC的发生率均明显升高(P<0.05);22例脓毒症患者DIC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非DIC组;脓毒症组DIC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非DIC患者;重度脓毒症组DIC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非DIC患者,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低分子肝素组和对照组病死率和低分子肝素的疗效均无明显差异(P>0.05).rn 结论:脓毒症患者伴有明显凝血功能障碍,重度脓毒症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脓毒症组,死亡组明显高于存活组,DIC组明显高于非DIC组,凝血功能障碍加重病情及预后,早期发现并改善凝血功能障碍能够降低脓毒症患者的病死率.
  • 摘要:目的:探讨呋塞米持续静脉泵入治疗心衰病人的合适剂量.rn 方法:80例心功能Ⅳ级病人随机分为4组, A组1倍口服剂量组(约3-5mg/h)、B组1.5倍口服剂量组(约4-8mg/h)、C组2.5倍口服剂量组(约8-12mg/h)、D组4.8倍口服剂量组(约18-22mg/h)持续静脉泵入呋塞米,所有分组病人均行左室射血分数、心输出量、每搏量、心指数、尿量、心功能改善1级所需时间、血钾浓度、血乳酸、血碳酸氢根变化检查.rn 结果:C组病人较A、B两组利尿效果显著,心功能指标明显改善,但D组利尿效果不如C组.rn 结论:以2.5倍口服剂量持续静脉泵入呋塞米,约8-12mg/h,治疗急性心力衰竭利尿效果显著,心功能改善Ⅰ级所需时间明显缩短,B超指标改善明显,且低血钾发生率并不增加.
  • 摘要:文章介绍了一例西布曲明中毒致死病例,该患者是过量服用非法减肥药,导致严重西布曲明中毒,谵妄、激烈行为、反复癫痫发作,饮水不足,导致严重脱水,低血压,热衰竭,进而加重全身脏器损伤,诱发严重DIC,患者最终死于DIC和休克。目前市场上减肥产品鱼龙混杂,许多三无产品非法添加大量西布曲明。该患者可能存在短时间内大量服用添加有西布曲明的减肥非法产品,导致严重西布曲明中毒,抑制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以及多巴胺的再摄取。中枢系统表现为,认知障碍,行为异常,谵妄,癫痫发作;循环系统表现为,顽固性低血压,休克;肝功损伤,凝血因子减少,肝性脑病。但是患者出现严重的DIC,难以完全用上述机理解释。患者发病后,谵妄、躁动、持续暴力行为,以及后来的反复癫痫大发作,加之天气炎热,导致患者脱水严重,进而热衰竭,高热。入急诊科时腋窝体温40.5℃,体核温度会更高,患者病情符合热射病发病机理,过高体温(大于42℃)造成蛋白变性、细胞损伤:毛细血管内皮损伤、凝血功能障碍、肝功损伤等,从而导致严重DIC。
  • 摘要:重症型急性胰腺炎(SAP)死亡率高达10%~30%。患者可出现器官衰竭,包括休克、肺功能不全、肾衰竭、胃肠道出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或严重的代谢紊乱。对SAP的内科治疗包括早期液体复苏,营养支持,预防性抗生素的应用,止痛措施,胃肠减压等。支持治疗重点在于防止低氧血症和保证充分补液,是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疗的关键。CRRT在SAP的救治中,能迅速减轻腹部症状,短时间内使患者腹痛、腹胀减轻,全腹压痛减轻:患者体温下降,心率、呼吸回落,动脉血氧分压增高。其机制可能为CRRT可清除机体大量的炎症介质及代谢产物,恢复内环境的稳定,减轻机体的炎症反应,显著改善预后、改善器官功能、降低死亡率。抗生素应用,SAP的重要并发症是坏死组织感染,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有助于降低这种并发症预防性抗生素可降低胰腺坏死组织感染的脓毒症率、死亡率、胰外感染率和外科干预率。使用预防性抗生素时还须注意致病菌的抗药性和并发真菌感染等问题。
  • 摘要:阿米替林属三环类药物,常用于抗抑郁症治疗,超量服药可发生严重毒性反应,危及生命,目前无特殊对抗药,一般采用对症治疗.最近我院成功抢救1例重度阿米替林中毒患者。通过呼吸支持,改善机体缺氧状态,促进毒物排泄,准确记录出入液量、性质、气味,促醒、加强心脑保护等救治方法对患者进行抢救。并提出了及时有效的呼吸支持是抢救成功的首要措施,促进毒物排泄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措施,促醒、加强心脑保护防止并发症发生等注意措施。
  • 摘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临床上常见的急危重症,以进行性呼吸窘迫和顽固的低氧血症为特征,病因各异,病情发展迅猛,目前病死率仍高达30%-40%.血管外肺水(extravascular lung water,EVLW)是指肺血管腔以外的肺组织含水,包括肺间质含水、肺细胞含水、肺泡腔内的表面膜含水.研究表明EVLW与肺损伤程度、氧合状态正相关,与肺顺应性负相关,与ARDS的严重程度、机械通气的时间及患者病死率显著相关.文章就血管外肺水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关系进行综述.ARDS时炎症细胞释放大量炎症介质,使肺泡上皮和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通透性增加,导致水和蛋白进人肺泡和肺间质,引起“通透性肺水肿”。EVLW与肺水肿的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可以避免肺泡的萎陷与反复开放,减少生物伤,阻断炎性因子的瀑布样释放,降低EVLW。如何能够快速恢复肺泡上皮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曾强血管外肺水的主动转运机制,降低ARDS患者的EVLW,将是有关ARDS研究的重要方向,并可能会对ARDS的治疗产生深远的影响。
  • 摘要: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与昏迷程度评分及昏迷患者预后的相关性.rn 方法:选取ICU病房GCS≤7分的昏迷患者,昏迷后24小时内行BIS监测,同时进行GCS评分和GCS-Pittsburgh评分,观察6个月预后.分析、比较GCS、GCS-Pittsburgh与BIS的相关性及不同评分所对应BIS值间的差异.比较不同神经系统查体结果间BIS值的差异.分析BIS值与患者预后的关系.rn 结果:BIS值与GCS评分(r=0.820,P<0.01)和GCS-Pittsburgh(r=0.873,P<0.01)均呈正相关,与后者关系更密切.随着两种评分的升高,BIS值逐渐增高.预后良好组BIS值显著高于预后不良组(P<0.01).rn 结论:BIS监测与昏迷程度评分及预后密切相关,是评价患者昏迷程度及判定预后的有效指标.
  • 摘要:本科2011年7月-2013年8月抢救治疗热射病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7例,文章将其临床特点及治疗进行综述.研究表明其发病机制可能与热损伤迅速引起的内皮细胞损伤.继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严重者将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对于HS并发MODS患者,传统的治疗方法:降温、一般的对症、生命支持治疗往往很难奏效,不能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50岁以上的患者病死率仍达80%。本科对收治7例患者全面支持治疗同时,尽早识别并纠正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及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早期即开始对各功能障碍器官进行针对性治疗及替代治疗,同时有效的各项生命指标动态监测,每日各项化验指标动态监测,及时指导了临床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同时一些治疗以外的因素如:输血科血制品储备,各科室间协同,患者的经济状况等均可能影响到抢救成功率。政府及相关部门虽然不断加强对易发人群相关知识宣传,但我国夏季热射病导致死亡屡见不鲜。即使成功挽救了患者的生命,致残率仍很高,患者日后的生活质量难有保障。财于热射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后续康复治疗仍需要广大医务工作者在工作中进一步探索和总结。
  • 摘要:目的:观察机械通气治疗重症急性左心衰竭的治疗效果.rn 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重症急性左心衰患者的临床资料,60例患者分为机械通气组(n=30)和常规治疗组(n=30),比较机械通气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2小时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血气分析的变化.通过CO2重复呼吸法(无创心排血量,NICO)监测机械通气组心排血量(CO)和心排血指数(CI)的变化.rn 结果:1.机械通气治疗2小时比常规治疗2小时后各项指标改善更明显.2.机械通气组病死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13.3%vs23.3%,P<0.05),与入院时的APACHEⅡ评分相关.3.机械通气组撤机成功患者心排血量(CO)和心排血指数(CI)较机械通气撤机失败组患者改善更明显.rn 结论:机械通气能更有效的改善急性左心衰病人的症状,是抢救重症急性左心衰竭的有效治疗措施.
  • 摘要:重症监护室患者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生命危险,家属在生理心理上承受着巨大压力,在全力照顾患者的基础上也应关注患者家属的心理情况,缓解其心理压力,使家属能积极的配合治疗,使医护工作正常有序进行。文章介绍了重症监护室患者家属心理焦虑恐惧的原因,总结了护理措施。重症监护室应加强对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缓解家属心理压力,使护理工作正常有序进行,护士应做到以下几方面.患者入住重症监护室后,护理人员应主动自我介绍,简单介绍病区环境,规章制度,探视制度,使其尽早适应监护室环境.适时进行健康教育,缓解心理压力.及时了解患者家属的基本需求,尽最大努力满足其要求,给患者家属留下亲切.业务熟练,尊重患者等良好的印象。总之,患者在重症监护室治疗期间,护理人员应关注患者家属的心理情况,针对性的给于心理护理,缓解患者家属焦虑恐惧的心理,有利于家属积极配合患者的治疗,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及提高整个家庭的生活质量。
  • 摘要:压疮(Pressure sore)也称压力性溃疡(Pressure ulcer),是指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障碍,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软组织溃烂和坏死.压疮不仅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疾病的康复,增加患者的痛苦及家庭经济负担,还造成医疗资源的极大浪费.文章介绍了压疮的发生机制,分析了引起压疮的危险因素,总结了压疮分期,并分析了压疮护理的最新进展。压疮的护理主要包括基础护理,营养支持,心理护理以及健康教育。压疮防治一直是困扰临床医务人员的难题,是一个实践探索过程,在压疮护理中,预见性是第一的:在对患者进行充分评估的基础上,找出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针对患者的个体情况,选择最优化方案;及时发现潜在性压疮的部位,积极采取预防措施,把压疮消灭在萌芽状态。尽可能使患者感到舒适,避免痛苦,同时考虑患者的价值观和愿望,以最少的资源发挥最佳的效果,以改善压疮治疗的效益成本比,使压疮护理走向制度化、程序化、人性化、科学化。
  • 摘要:目的:了解2012年山东省34家医院来源于重症医学科,临床分离病原菌的耐药情况,为制定抗感染方案提供参考.rn 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对临床分离菌株进行药敏试验,使用WHONET5.6软件进行分析.rn 结果:共收集临床分离病原菌8208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6374株,77.64%;革兰阳性球菌1066株,12.99%;真菌768株,9.36%.前五位为:铜绿假单胞菌1912株,23.29%;鲍曼不动杆菌1809株,22.04%;肺炎克雷伯杆菌1098株,13.38%;大肠埃希菌641株,7.81%;金黄色葡萄球菌622株,7.58%.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46.18%、45.97%,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84.91%、83.42%.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的检出率为70.90%、81.74%、88.06%,未检出耐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的葡萄球菌属.屎肠球菌、粪肠球菌中,分别检出6.16%、1.21%对万古霉素耐药,5.03%、1.21%对替考拉宁耐药,2.52%、1.92%对利奈唑胺耐药.rn 结论:山东省ICU临床分离病原菌革兰阴性杆菌占绝大部分,病原菌的耐药性呈明显增长趋势,必须给予重视.
  • 摘要:目的:了解本院ICU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培养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rn 方法:回顾性分析ICU2012年1月~2012年12月痰培养分离出的主要病原菌及耐药性情况.rn 结果:284例痰标本共分离出病原菌177株,阳性率62.3%.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G-)143株,占80.7%,主要有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革兰式阳性球菌(G+)19株,占10.7%,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及溶血葡萄球菌;真菌15株,占8.5%,为酵母菌.药敏结果显示,革兰氏阴性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现象严重.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氏菌的产ESBLs的百分率分别为73.0%和69.9%,敏感性最好的抗菌药物是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革兰式阳性球菌中耐甲氧西林的葡糖球菌大于50%.rn 结论:革兰氏阴性菌仍是ICU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其中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占前2位,且多重耐药现象严重.因此,注意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加强病原菌的耐药性检测十分重要.
  • 摘要:2013年4月8日急诊科接入急危重症患者任某某,因尿毒症恶化,高钾血症、呼吸心跳骤停立即给予胸外心脏按压,建立静脉通道,紧急给予经口气管插管2次困难,立即给予胸外心脏按压、应用引流型(Supreme)喉罩实施有创正压呼吸机通气,迅速纠正低氧血症,心肺复苏成功,转入病房继续治疗,现患者顺利出院.使用方法:抽尽罩囊内的气体,在罩囊表面涂擦润滑剂,如盐酸丁卡因胶浆。左手食拇指撑开上下唇,罩口向足端,套囊顶放于舌后,食指将舌向前推,喉罩套囊沿舌背下推达咽喉部,直到有阻力感或听到响亮的气流声。套囊充气,喉罩即被固定。固定口外导管,先连接有创正压呼吸机通气,喉罩置入后,将涂有润滑剂的胃管由喉罩的引流管孔置入实施负压抽吸胃内容物。喉罩使用失败和并发症:要使喉罩在呼吸囊通气时完全的密封是不容易的。保持喉罩的通气管道位于中线位置及调整头的位置由屈曲到稍微伸直可能会有帮助。喉罩会因为密封问题影响通气,密封情况常常是与头和颈的位置有关。头和颈应保持在中线位置,喉罩也置于中线位置,并且在通气时此装置的自然前弯位置要保持好。可能会发生胃胀气。尽管喉罩不能完全避免胃内容物的误吸,但是它可以有效的预防喉罩以上部位的物体流下造成的误吸。这些物质在气管内插管的套管上聚集,被认为ICU通气患者的呼吸机相关肺炎的一个主要原因。喉罩失败时当即立断实施逆—顺性气管插管或环甲膜切开术及时建立通气,保证通气有效安全。
  • 摘要: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是急性胰腺炎伴有脏器功能障碍,或出现坏死、脓肿或假性囊肿等局部并发症者,或两者兼有,可以并发一个或多个脏器功能障碍,也可伴有严重的代谢功能紊乱,包括低钙血症(血钙<1.87mmol/L).原发性ACS与腹腔盆腔内损伤或疾病有关的ACS,通常需要早期外科或介入干预。继发性ACS指非起源于腹腔/盆腔区域的ACS(腹外因素)。治疗措施包括适量液体复苏+保证氧供;镇痛、镇静;早期空肠营养(48h内):ICU监护、量化评估;超声明确胆石症;48-72h后增强CT明确坏死程度;早期(72h内)ERCP解除胆道梗阻;防治感染:严格手术指征。IAH:外科处理:IAP>25mmHg并出现新的脏器功能不全/衰竭,非手术处理效果差,强力推荐采用外科腹腔减压手术;IAP>35mmHg,立即剖腹减压。
  • 摘要:骨盆骨折合并腹腔内脏损伤,发病急、病情危重、并发症多、死亡率及致残率较高.本科2007年10月~2012年10月共收治骨盆骨折合并腹腔内脏损伤者40例。本组40例,均在积极抗休克的同时行急症手术。手术方式则根据合并内脏损伤情况,分别行膀胱破裂修补术,后尿道断裂会师术,回肠破裂修补术,脾破裂脾切除或修补术,肝破裂修补术,直肠破裂修补加乙状结肠造瘘术,十二指肠破裂造瘘术,骨盆骨折移位明显者行手法整复后骨盆悬吊牵引并下肢骨牵引,无明显移位者直接行骨盆悬吊牵引及下肢骨牵引。结果40例经治疗痊愈38例,1例术后有尿线变细,经尿道扩张后排尿通畅。1例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同时文章总结了护理工作需注意事项。
  • 摘要:PDCA循环作为最基本的质量管理工具在本院等级医院评审中得到了最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阐述PDCA循环在资料整理、不良事件分析及护理质量控制等环节中的实际应用过程及成效体现,并实际表述自身应用此工具的过程中应善于发现问题、深刻解析、目标明确、责任明确、有效沟通、加强监管、不断评价以及标准化使用的建议。质量管理工具应该在实践中被更广泛、更深入的运用,达到改进临床护理质量的目标,使“使用者”成为“受益者”,这才是管理理论结合实践的最好体现。
  •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血浆N-末端脑钠肽(NT-proBNP)水平与脓毒症休克预后的关系.方法:57名研究对象,确诊为脓毒症休克的第2天,抽取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NT-proBNP水平.结果:NT-proBNP≥1300 pmol/L组死亡风险是NT-proBNP<1300 pmol/L组的4.1倍,([RR],4.1,95%CI,1.6-9.7,P<0.01).APACHEⅡ评分与血NT-proBNP水平正相关(r=0.42,P<0.05).结论:血浆NT-proBNP水平判断脓毒症休克的预后有着重要的价值.
  • 摘要:ICU里的危重病人在使用机械通气治疗时,由于疾病本身或精神因素等,尤其神志清楚的患者,对机械通气模式带来的不适与疼痛刺激难以忍受从而影响治疗,故大部分患者需要充分镇静以克服疼痛、焦虑和诱导睡眠.咪唑安定和丙泊酚是ICU常用的两种镇静药物.我们科对两种药物的镇静作用和特点进行对比观察.眯唑安定药效受年龄、性别、种族、器官功能等因素影响,与其它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影响其代谢,故用药个体差异性大。ICU的患者被约束在病床上,灯光长明,昼夜不分,临床患者的抢救或去世、对未来命运的忧虑,对家人的思念与担心和自身疾病的影响,使患者很容易产生恐惧、焦虑、紧张等情绪,严重影响治疗与预后,所以对ICU的患者进行镇静治疗是很必要的。丙泊酚和咪唑安定是目前ICU最常用的两种镇静药。这两种药都有起效快,镇静作用强,镇静程度容易控制的优点,都能达到安全有效的临床用药要求。从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丙泊酚镇静作用的优点有:起效更快,达到期望镇静深度时间和停药苏醒的时间更短,不良反应包括苏醒后再入睡、恶心等发作率低,镇静深度呈剂量依赖性,更容易控制,与咪唑安定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适用于需要随时观察神志或短时间撤机的患者;咪唑安定镇静作用的优点有:对心血管和呼吸循环影响小,与丙泊酚比较有显著性差异,适用于需常时间镇静、心血管功能较差或不全的患者,顺性遗忘效果好,可减少患者的不悦记忆,减轻患者精神痛苦。也有研究验证,丙泊酚和咪唑安定联合用药不仅可以提高疗效,而且能降低患者医疗费用,但操拉难度相对增大。综上,丙泊酚和咪唑安定均可用于ICU病人的镇静治疗,疗效确切安全可控。实际应用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个体化治疗,也可联合使用。
  • 摘要:文章介绍了医院管理过程中急诊门诊误、漏诊,患者拒绝辅助检查,检查途中病情加重,急诊患者要求多开药,急危重症救治后患者拒绝缴费,急诊科家属不能控制精神病患者发作,急诊科发生医疗意外,急诊科患者家属在医院闹事等一些情况发生的解决方法。对急诊急救过程中医患关系的改善有重要意义。
  • 摘要:护理风险是指医院因病人在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文章对本院收治302例ICU病人护理风险事件的种类、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减少和防止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加强ICU护士的责任心及专业知识培训,正确执行医嘱,防止院内感染的处理措施。并总结了潜在的护理风险.根据ICU特点,病人病情具有特殊性、复杂性、多变性,而ICU护士处于临床第一线,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之下,临床风险事件易发生在护理工作中,因此了解ICU护理风险事件的常见种类,风险事件产生的特点,对提高ICU护士风险防范意识,保障病人医疗、护理的安全,将起到积极作用。
  • 摘要:文章介绍了困难气道的概念与分类,分析了困难气道的评估与病因,提出了困难气道的解决方案,主要包括:非急症处理工具,包括直接喉镜、可视喉镜、管芯类、光棒、喉罩及纤维支气管镜辅助插管等。急症处理工具,包括面罩正压通气、喉罩、食管气管联合导管及环甲膜穿刺置管和通气装置等。困难气管插管方法,特殊喉镜、盲探气管插管、可视喉镜、改良逆行气管插管、喉罩、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气管插管、气管食管联合导管及环甲膜穿刺与气管造口。快速诱导插管。总之,要做好做好困难气道插管的应对,配备移动全套设备的困难气道车,建立迅速赶到的困难气道专家组,必须配备可视化气道开放技术,掌握紧急有创气道开放技术。
  • 摘要:讨论百草枯(paraquat,PQ)是一种使用较为普遍的高效除草剂。其致死剂量极低(人经口致死量30-40mg/kg),尚无特效的解毒剂,临床死亡率较高。在众多病人的救治过程中,对其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进行了总结,发现百草枯中毒患者肝脏、肾脏、肺及心肌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尤其早期肺的渗出性病变及后期的肺纤维化,都可以导致患者呼吸衰竭从而失去生命。本文该例病人口服剂量大,在早期双肺即出现较严重的弥漫性的渗出性病变,及早给予全胃肠道的洗消处理,阻断了百草枯农药的肠肝循环,阻止胃肠道残留农药的进一步吸收,加重对机体的损害,同时给予糖皮质激素减少细胞摄取、促进排出百草枯,同时延缓、控制肺部渗出炎症性病变,并且给予抗凝、抗氧化、改善循环等药物治疗,抵抗百草枯导致的肺泡上皮细胞、间质细胞及毛细血管上皮细胞的氧化损伤,促进肺间质渗出的炎性细胞、炎症因子及产生的各种氧自由基的吸收及转运,肺部病变逐渐发展到后期的肺纤维化,继续激素治疗并逐渐减量,适度联合应用免疫抑制剂,加强抗凝血、促进微循环治疗,肺纡维化病灶部分吸收,进一步证实百草枯导致的肺纤维化部分可逆。经过上述治疗,提高了病人的生存质量,病人得以正常生活并能从事一般体力活动。百草枯导致的肺纤维化的治疗尚无特效治疗方法,对于该例病人的成功救治,我们考虑与早期彻底的胃肠道处理、激素冲击治疗、抗氧化损伤及抗凝治疗等综合治疗有关,但对于百草枯中毒的有效治疗方法仍需要更多的实验研究与临床实践去进一步探讨与总结。
  • 摘要:目的:研究密闭式吸痰法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ARDS)患者机械通气时维持呼末正压的临床应用效果,即对PEEP的影响,从而影响ARDS患者的肺换气功能、血流动力学及血氧饱和度的影响.rn 方法:2011牟1月~2012牟12月ARDS机械通气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原则分为密闭式气管内吸痰组(观察组)和开放式气管内吸痰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吸痰前2 min、吸痰后0.5min的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呼吸变化.rn 结论:对于ARDS机械通气患者,吸痰时使用密闭式吸痰法可减少SpO2、心率、呼吸变化,减少终末气道和肺泡在每一呼吸周期中的反复开闭所致的剪切伤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损失,并减少继发性的炎性介质的产生,改善氧合和呼吸力学状况,降低病死率.同时密闭式吸痰避免了气道开放时痰液四溅的情况,对医务人员也是一种很好的保护.
  • 摘要:目的:探讨生脉注射液联合去甲肾上腺素对ICU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乳酸及免疫功能的影响.rn 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80例ICU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观察组40例患者采用生脉注射液联合去甲肾上腺素进行治疗,对照组40例患者使用肾上腺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rn 结果:治疗后12h、24h,观察组患者的血乳酸浓度较对照组患者出现了明显下降,乳酸清除率明显提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CD4+、CD8+、CD4+/CD8+等免疫功能指标均较对照组患者出现了明显的改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论:生脉注射液联合去甲肾上腺素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血乳酸浓度,调节患者的免疫功能,促进患者病情的恢复,值得临床应用。
  • 摘要:目的:探讨发展性照顾护理模式对早产儿婴儿期运动及智能发育的影响.rn 方法:抽取2011年1月至2013年8月本院收治的符合纳入条件的早产儿112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56例,对照组56例.观察组采用发展性照顾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护理.在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时分别对两组患儿采用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进行评估,观察其粗大运动发育商(GMQ)、精细运动发育商(FMQ),总体发育商(TMQ).在出生时和1岁时采用《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量表》,测查其发育月龄(DA)评分和发育商(DQ),DA评分包括适应性,精细动作,大运动,语言,社会行为五项指标.rn 结果:观察组早产儿GMQ、FMQ、TMQ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岁时与出生时的DA评分和DQ评分差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n 结论:发展性照顾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早产儿运动发育水平,促进神经行为及智能发育水平.
  • 摘要:恶性肿瘤患者合并静脉血栓、肺栓塞可应用抗凝药和溶血栓药,抗凝药有华法林、肝素和水蛭素,溶血栓药有尿激酶、重组链激酶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高凝状态的治疗一般有下列方法:①激活纤溶系统治疗恶性肿瘤:肿瘤细胞被纤维蛋白包绕,纤溶可使肿瘤细胞由瘤体脱落而失去活力,从而减少肿瘤促凝物的产生和肿瘤的生长。②抗凝药物应用:华法林或肝素可以减低肿瘤细胞分泌的TF引起的高凝,LMWH的作用更为明显,每天给癌症患者皮下注射LMWH,对预防手术后血栓形成安全有效。③抗血小板药物:如抗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制剂abciximab不仅抑制血小板聚集,而且还抑制肿瘤生长和血行转移。④抗血管生长的药物,如endostatin,angioatatin和VEGF抗体,有利于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也有报道应用这类药物如抗VEGF可增加静脉血栓栓塞。抗凝治疗需主要以下几点:应用普通肝素时:血小板计数<50×109/L时需停用肝素或输注血小板。应用LMWHs时,可监测抗因子Xa活性。华法令治疗:维持INR在2.0—3.0,第1—3天应每日监测至INR达治疗范围。溶栓治疗可使45%的血栓明显或完全溶解,最危险的井发症是颅内出血l%一2%,髂股静脉血栓疗效欠佳。常用药物为尿激酶、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等。适应证:大块肺栓塞(超过2个肺叶血管);肺栓塞伴休克:原有心肺疾病的大块肺栓塞引起之循环衰竭者。禁忌证:有活动性出血;近期颅内出血;近期外科大手术;10天内出现胃肠道出血;15天内严重创伤;严重高血压;近期心肺复苏;血小板减少。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治疗: ①一般治疗:制动,减少创伤性检查,避免加重病情因素。②药物治疗:抗凝治疗、血管扩张药物及强心甙和利尿剂。③外科治疗:介入治疗、气囊血管成形术。浅表血栓性静脉炎的治疗:推荐消炎药、热敷及抬高患肢作为初期治疗。血小板<20×109/L至50×109/L或严重血小板功能障碍的患者,应避免使用阿司匹林和非甾体抗炎药。抗炎药物不作为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性治疗。对简单的、自限性浅表血栓性静脉炎,不建议预防性抗凝。对症状恶化患者或累及邻近大隐静脉与股总静脉交界处大隐静脉近心端患者,应考虑抗凝治疗(如至少4周静注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静脉用药紧急治疗后可以选择过渡到华法令治疗(INR 2~3)。总之,静脉血栓栓塞(VTE)是恶性肿瘤的常见并发症,发生率4%-20%.是除肿瘤本身致死的主因。VTE包括DVT和PTE,肿瘤患者发生VTE较非肿瘤者增加4-6倍抗凝治疗不但影响患者预后,而且能提高生活质量LMWH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优,是VTE初始最常用药物,长期维持口服抗凝药得到广泛应用肿瘤相关性VTE得到极大关注,需更多研究确定抗凝在VTE和肿瘤的预防、治疗中的最佳策略。
  • 摘要:目的:探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经鼻给药对大鼠局脑梗死是否具有预防和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脑缺血再灌流模型模型;测定脑组织水、Na+含量;参照chen等NSS(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s)的标准进行神经功能的评分;用TTC染色法观察鼠脑梗死部位和计算梗死体积.结果:CGRP经鼻给药对鼠局灶性脑梗死有明显的预防和保护作用,表现为神经系统评分好转,脑水肿减轻,梗死体积减小.结论:CGRP经鼻给药对大鼠局灶性脑梗死有预防和保护作用,对减轻脑水肿有良好的作用.
  • 摘要: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是危重病人急性慢性肾衰的首选透析方案,以其保持稳定的心血管状态、调整免疫功能、保护内皮细胞以及高效的清除能力,不仅应用于肾内科,而且广泛应用于重症医学科(ICU)、心内科、呼吸内科、外科等多学科领域,对于急、慢性肾衰竭、严重心功能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重症急性胰腺炎、脓毒症、全身感染、急性中毒等各种危重患者救治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保证CRRT过程中有效的溶质清除率及滤器足够的使用寿命,抗凝是必须的;至于该将何种抗凝剂作为首选制剂用于连续肾替代治疗,目前无法达成共识.本文分析了CRRT中常用的抗凝剂.抗凝剂的选择,在CRRT中至关重要,正确认识常用抗凝剂的特点和使用情况,才能安全、有效、合理地选择抗凝治疗方案,使CRRT更安全、有效地应用于急危重症医学领域中,更好地救治危重患者。肝素抗凝其优点是使用方便,易于操作,过量时可用鱼精蛋白迅速中和;缺点:增加出血的风险,增加输血率,加重脓毒症患者的微循环障碍:在无活动性出血及凝血功能正常情况下,即无出风险的患者,采用普通肝素全身抗凝法仍是很好的选择,需定期检测凝血功能。低分子量肝素抗凝,滤器及管路寿命也较长.对于无出血倾向者也是一种经济、方便的选择,但在一些处于高凝状态的危重患者,抗凝效果差,不易选着。应用枸橼酸抗凝的优点包括减少了出血风险,延长血滤管路使用寿命,提高肾脏恢复的几率,甚至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对于高出血风险患者除采用局部枸橼酸抗凝可能是最为理想的替代方案;但枸橼酸抗凝的优势还没有完全的被认识,如果枸橼酸抗凝的不良反应能够被预防,枸橼酸的抗凝作用将得到更好的发挥。对于其他抗凝剂有效性和安全性还需进一步研究。各种抗凝剂都有着自身的优缺点,在临床工作中,抗凝剂的选择应结合病人的特点和医疗单位的使用经验共同决定CRRT的抗凝方式。另外新型抗凝药物有待进一步去发现。
  • 摘要:目的:探讨重症脑型恶性疟疾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例重症脑型疟疾住院患者的住院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愈.结论:及时就诊和合理治疗能够完全治愈重症脑型恶性疟疾.
  • 摘要:重症中暑发病急骤,主要表现为超高温及中枢神经系统异常,严重者惊厥、昏迷,常因引起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而成为一种具有高死亡率特点的临床急症。本院自2013年7月25日-2013年8月25日收治重症中暑19例,经过综合治疗,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本组资料中4例中青年都有高温作业史,发病原因明确,发病快,虽然症状突出,但治疗效果好,均痊愈出院。而对于高龄患者(伴1种以上基础病),均在家中发病,有前驱症状,病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高,考虑可能与老年人的心功能储备差、机体调节功能低下等原因有关,而且往往合并一种以上慢性基础病变,尤其合并呼吸系统、心血管病者,呼吸及汗腺功能减退,对高温的适应能力降低,所以发病率高。通过两组患者临床及实验室治疗比较,发现发病后持续高体温、并发呼吸衰竭、低血压休克者死亡率相对较高。提示在救治过程中,对于有基础病变的老年患者应提高警惕;纠正高体温、呼吸衰竭及低血压休克,积极改善各脏器功能,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