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第三届世界灾害护理大会
第三届世界灾害护理大会

第三届世界灾害护理大会

  • 召开年:2014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14-06-21

主办单位:中华护理学会;世界灾害护理学会

会议文集:第三届世界灾害护理大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目的:观察重症烧伤病人应用解热镇痛药物降温治疗后的临床变化,以及积极护理干预的影响.rn 方法:采取随机分组病例对照研究:观察48例病人分别采用静脉及口服应用解热药物降温后观察体温、血压变化;及在应用解热镇痛药物降温前做好血压观察并积极给予护理干预进行结果比较.rn 结果:重症烧伤病人应用解热镇痛药物,体温下降显著(P<0.05),但同时血压下降明显(P<0.05),其中布洛芬混悬液组病人体温、血压变化较精氨酸阿司匹林组病人体温、血压变化和缓;积极的护理干预能使解热镇痛药物产生显著降温效果的同时,血压变化无显著性差异.rn 结论:在重症烧伤患者降温时要谨慎应用解热镇痛类药物;持续动态血压监测、及时调整补液方案的护理干预能在保障解热镇痛类药物降温效果的同时,避免其带来血压急剧下降的不良反应.
  • 摘要:目的:总结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室间隔穿孔(VSR)患者的急救与围术期护理.rn 方法:我院2009年9月到2013年12月对8例明确诊断的患者按常规方法行VSR封堵治疗,并根据病情行冠脉介入治疗(PCI).对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rn 结果:8例AMI合并VSR患者,其中男、女4例.有7例入院后3~25h床旁植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VSR发生至封堵的时间为3~30d.其中1例封堵失败因心源性休克死亡,另一例虽成功封堵,但因心源性休克死亡,余6例均成功封堵及PCI术,均恢复出院.rn 结论:经导管介入治疗AMI合并VSR安全可行,旁边IABP植入易行.封堵治疗前加强病情观察,积极配合抢救,做好心理护理;危重患者做好CCU与心导管室安全转运;封堵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加强基础护理及并发症的观察.做好急救与围术期护理是抢救成功的重要保证,对手术的顺利进行及并发症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外科应对突发性灾害事件方法,分析应急演练在急诊外科处理突发事件的重要性.rn 方法:我院急诊外科在2013年8月以小组为单位,对全科护理人员进行应对突发性灾害事件的应急演练,包括健全应急反应系统、理论知识的学习及考核、操作技能的训练.对此次演练进行归纳总结,分析应急演练的效果.rn 结果:经历演练并完善突发性灾害事件管理的措施方案,我科室在处理应急事件时成功率得到很大提高,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较2011年提高10%,医疗纠纷及医疗差错下降30%.rn 结论:建立和完善突发性灾害事件急救措施是成功应对突发性灾害事件的关键,加强应急演练,提高护理人员数量程度,是提高急诊外科应对突发灾害事件能力的有效措施.
  • 摘要:目的:采用危重病人护理转运单提高急诊危重病人院内安全转运的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rn 方法:把急诊科2011年9月~12月期间的216例危重患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进行对比评估,比较两组的成功转运率及并发症发生率.rn 结果:试验组较对照组危重病人院内安全转运的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rn 结论:在选择的216例危重病人中,试验组的108例危重病人的转运过程中一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突发室颤,由于在转运前对病人的病情做好了风险评估,携带了除颤仪,病人抢救成功,安全转到ICU.其余病人安全转到相应的科室、手术室、放射科.成功率100%,并发症发生率0.93%.对照组的108例病人中,由于是按照以往的转运方式进行,无一个明确的转运要求,在转运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足.其中有发生呼吸困难,SPO2下降的有2例,心跳呼吸骤停1例,痰多、恶心、呕吐3例.气管插管移位1例.成功率99.1%,并发症发生率6.48%.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人病因诊断和年龄相当,试验组的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危重病人护理转运单可以有效评估病人的转运风险,提高转运成功率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摘要:目的:自行设计床头角度仪,准确抬高床头角度,观察此角度仪在提高护士对气管插管患者抬高床头角度准确性中的效果.rn 方法:采用亚克力材质制作成量角器并准确标出刻度,在0°-30°,30°-60°,60°-90°的区域分别用黄、蓝、红三种颜色标注出来,大小可以根据病床进行调整.在圆心处,病床抬高时所呈现的夹角顶点处各打一个小洞,用螺母将其安装固定.将量角器的零刻度线和床沿对齐,圆心和角的顶点对齐,摇高床头时就可以直接测出抬高的角度.rn 结果:护士对气管插管患者抬高床头角度的准确性为100%,减少了护理工作的盲目性,有效降低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rn 结论:床头角度仪设计简单,外表美观,操作方便,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 摘要:目的:旨在探讨非湿化低流量氧疗在急诊和重症监护室护理临床中运用的可行性,以达到节约患者住院费用,降低感染几率,减轻护理人员工作量的目的.rn 方法:将本院急诊及重症监护室近期收治的需要持续吸氧治疗的住院病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取湿化方法,治疗组采取不湿化的方法,观察两组患者肺部感染、上呼吸道干燥、分泌物性质改变、鼻腔粘膜改变以及氧疗成本,护士工作量等方面的差异,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两者是否有显著的差异存在.rn 结果:两组患者上呼吸道干燥鼻粘膜改变比较无明显差异,但患者氧疗成本明显降低,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显著增高,护理人员工作量大大减轻.rn 结论:对于4L/min以下的低流量鼻导管吸氧不仅不需要湿化,而且可以降低患者氧疗成本,减少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将护士更多的时间"还给"病人,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护理服务,大幅度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 摘要:正常情况下,位于脏层和壁层胸膜之间的胸膜腔内仅有微量的液体,约13-15ml,在呼吸运动时起润滑作用.胸膜腔内的液体(pleural fluid,简称胸液)的形成与吸收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任何原因使胸液形成过多或吸收过少时,均可导致胸液异常聚集,称为胸腔积液 报告1例胸腔积液患者突发猝死的抢救与护理.对患者做胸腔穿刺时出现的突发猝死进行及时的心肺复苏、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等抢救措施,通过观察生命体征,各种管理的护理、基础护理、皮肤护理、心理护理等护理措施,患者抢救成功,脱机拔管后由急诊抢救室转往普通病房后续治疗.通过此病例总结出插管病人后续气道的管理,镇静剂的合理使用及观察、管路的护理对患者的康复也非常重要.
  • 摘要: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阿斯综合征的的早期识别和急救护理方法.rn 方法:对医院急诊抢救室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抢救的17例急性心梗并发阿斯综合征的患者,采取5早方法救治,即早心电监护、早识别阿斯综合征发作先兆、早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早行电除颤、早在左上肢建立静脉通道用抗心律失常药物.rn 结果:17例急性心梗并发阿斯发作患者,经积极有效的抢救护理,13例治愈出院,4例抢救无效死亡,急性心梗阿斯的发生率为7.30%.rn 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阿斯综合征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通过对病情的严密观察和生命体征及心电图的实时监测,能及早发现恶性心律失常,迅速有效地急救处理可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死亡率.
  • 摘要:目的:研究通过护理来预防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导管阻塞,提高治疗水平和质量。方法:从某科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中心静脉置管患者5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和研究,分析导管阻塞的原因并制定应对措施。结果:在所抽取的50例研究对象中通过正确的预防和护理工作,其中有40例患者的导管没有阻塞现象,发生导管阻塞的8例病例,通过尿激酶溶栓、肝素+挤压导管再通法,无1例因导管堵塞而拔管,无1例出现出血症状,导管再通成功,液体顺利输入,成功率达100%。结论:针对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导管阻塞预防可以采用有效的护理方式,既延长中心静脉置管留置的时间,减少患者痛苦又能降低医疗费用,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 摘要:目的:探讨同种异体肌腱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效果.rn 方法:对20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均使用关节镜下同种异体肌腱移植重建手术,精心做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教会、指导、协助患者进行正确、规范、系统的康复锻炼.rn 结果:通过对患者的关心爱护和精心护理,使20例患者手术顺利,术后切口愈合良好,无明显免疫排斥反应发生.本组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为6个月.术后切口愈合良好,无明显免疫排斥反应、无感染、无肌腱自发断裂等并发症发生.行膝关节功能评定:Lysholm评分(92.1±2.4)分,于术前(77.5±2.5)分比较,有显著提高.rn 结论:该项技术具有手术损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能减小自体组织移植的供区损伤、重建膝关节稳定性好、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等优点,早期、正确系统的康复护理是同种异体肌腱重建术后功能恢复的重要保证.
  • 摘要: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微创脊柱外科的创新术式,属微创手术.总结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共开展30例,其中男14例,女16例,平均年龄(60±1.5)岁,病程1年-1年半,腰4/5椎间盘突出症21例,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9例,患者均有典型的坐骨神经痛症状,经保守治疗3个月以上无效.患者行椎间孔镜下腰椎髓核摘除术,通过围手术期护理1.术前护理:①疼痛护理;②健康教育;③体位训练; 2.术后护理:①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双下肢感觉的运动变化情况;②体位护理;③切口护理;④功能锻炼 3.出院指导及电话随访.患者术后即有明显的疼痛症状缓解,疼痛自评:0~2级.2个月以后获得最佳治疗效.术后生命征平稳可指导床上双侧直腿抬高训练,术后6小时即可佩戴腰围下地活动.第二天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腰背肌和双下肢的肌力锻炼.患者术后3天可出院.本组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它是一种安全、创伤小、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疗效高的治疗方法.
  •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3M美国公司生产的1243化学指示卡(第五类化学指示物,简称“爬行卡”)和3M美国公司生产的1292生物指示剂在骨压力蒸汽灭菌应用中的监测结果对比,规范压力蒸汽灭菌过程监控的流程,规范选择高压灭菌结果监测物,确保灭菌效果,提高工作效率,降低院内感染.rn 方法:实验采用两种生物监测包进行同时灭菌,一种是由3M美国公司生产的AttestTM 41382型综合挑战测试包,另一种是自制标准测试包,这两种包内均放了由3M美国公司生产的1243化学指示卡和一支1292生物指示剂.将两种包同时放入高压灭菌锅进行灭菌,调节不同的参数,分别在常规合格灭菌参数134℃,600秒,215kpa,脉动3次;和模拟失败临界灭菌参数132-134℃,240秒,206kpa,脉动2次下试验灭菌各30次.对比两种灭菌参数下,化学指示卡合格率和生物监测合格率.rn 结果:在常规灭菌参数时,挑战包和自制包灭菌后的包外指示带均变色合格,爬行卡合格率均为100%,生物培养合格率均为100%.在模拟失败临界灭菌参数时,挑战包和自制包中的爬行卡和生物监测指示剂在同种灭菌参数条件下灭菌后监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n 结论:根据试验证明在医疗机构压力蒸汽灭菌监测的应用中,特别是植入物器械的监测应用时.
  •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胸部物理治疗对降低ICU病人肺部感染率的作用.rn 方法:选取入住ICU2012年6月~2013年7月的患者共计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即为一般物理治疗组和综合物理治疗组,对比两组患者患者机械通气的时间、ICU住院的时间,肺部感染率及死亡率.rn 结果:加强综合物理治疗后降低患者机械通气的时间、ICU住院的时间,降低肺部感染率及死亡率,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rn 结论:肺部感染是ICU护理工作中任务艰巨而意义重大的护理工作,由于ICU病人因为其病情都很严重,致使机体的防御功能严重受损,多个病种集聚于同一病室,加之护理人员的配置上严重匮乏,另外由于临床上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引用,使耐药菌的耐药程度更加严重,发生感染的机会比普通病房增加.综合胸部物理治疗可以明显降低患者机械通气的时间、ICU住院的时间,肺部感染率及死亡率.
  • 摘要: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与造护.方法:对2013年1月-2014年1月对收住我科需要肠内营养的患者进行护理评估,将35例机械通气患者同时进行了鼻胃管和鼻肠管置管分为观察组,其他需要鼻饲的患者根据病情进行置鼻胃管20例、置鼻肠管15例为对照组,对机械通气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和护理.结果:除6例病情危重死亡外,其他机械通气患者都较顺利地接受了早期肠内营养,并能维持机体的营养需要.结论:鼻胃管与鼻肠管两者联合肠内营养方便,经济,并发症少,完全可以提供患者所需要的营养要素,而且能增加免疫,防止误吸,减少感染.绝大多数机械通气病人能较顺利接受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及维持机体的营养需要.
  • 摘要:目的:探讨“CHIEF”沟通模式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家属探视时的应用效果.rn 方法:将2013年3月至2013年5月期间入住神经外科监护病房的82例患者家属作为对照组,探视时与每位患者家属采取常规的沟通方式;将2013年6月至8月期间的患者家属作为观察组,探视时采用“CHIEF”沟通模式,比较两组家属的满意度及投诉率.rn 结果:“CHIEF”沟通模式实施后家属满意度由85.36%提升到96.62%,家属的投诉率由7.31%降低到1.12%.rn 结论:在家属探视时运用“CHIEF”沟通模式能快速、有效地满足家属的需求,让家属全面了解病人的信息,显著提升家属的满意度,增进了护患关系,减少了医患纠纷,同时还有利于增强护士的人际沟通能力和专业素养.
  • 摘要:丽水市中心医院呼吸机支持应急小组的管理模式,由于组织架构完善、人员配置充足、培训考核到位、督导控制有效,取得了良好的实施效果。辅助呼吸支持技术的积极应用,有助于提升救治能力,高效完善的专业化救援系统是确保救治成功的关键,随着基层医院普通病房收治需呼吸机支持的患者数增多,建立呼吸机支持应急小组,可以解决基层医院重症监护室床位不足、普通病房医护人员对呼吸机认知度不高、呼吸机相关培训效果欠佳等方面的问题。该模式充分利用基层医院普通病房床位优势和呼吸机支持应急小组成员的技术优势,实现了医疗资源的优势互补,确保了普通病房危重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以及应用呼吸机支持患者的安全。在此模式成功实施的基础上,是否可以建立其他与急救技术相关的专项支持小组,有待于进步研究和探讨。
  • 摘要:本科于2013年7月一2013年12月采用集束化护理措施预防留置中心静脉病人非计划拔管取得明显效果,在ICU深静脉是进行各种药物治疗及抢救的重要通道,若发生UEX,增加病人痛苦的同时,也会危及患者生命,实践证明,通过加强护士技能培训,合理的人力资源安排,护士严密的监控,有效的沟通宣教,适当的镇静及约束,临床实践中可以完全或部分预防中心静脉置管发生非计划性拔管。只有充分认识到非计划性深静脉拔管的原因,之后采取切实有效的护理对策,才能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集束化护理策略以循证医学为依据,查阅相关资料及自身实践发现问题、研究对策、解决问题,目的明确,效率较高。本研究显示,通过集束化策略,进行深静脉非计划拔管的原因分析,针对分析出的原因,从各个方面全方位的制定护理措施,通过实施集束化护理,使留置中心静脉患者非计划拔管率从14%降到2%,具有统计学意义,集束化护理策略对预防深静脉拔管有效,在临床值得推广。
  • 摘要:目的:探讨美国G5振动排痰机对ICU肺部感染患者排痰效果.rn 方法:运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在常规的抗生素应用、气道湿化治疗的基础上,对26例肺部感染患者,每3小时交替执行翻身扣背排痰治疗和应用美国G5振动排痰机进行辅助振动排痰的治疗.比较两种排痰方法的治疗效果.评价标准为,显效:痰量增加,排痰效果好,听诊肺部无痰鸣音,呼吸音正常,SpO2≥95%;有效:痰易排出,听诊肺部无明显湿啰音,呼吸音基本正常,95%>SpO2>90%;无效:听诊呼吸音弱,有湿性啰音、痰鸣音,SpO2<90%.rn 结果:对两种方法治疗效果比较,采用X2检验.辅助振动排痰方法与翻身叩背排痰方法治疗效果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振动排痰仪排痰效果优于传统叩背排痰.rn 结论:美国G5振动排痰机对ICU肺部感染患者排痰效果显著,优于常规翻身拍背排痰,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摘要:目的:探讨护患沟通对于在ICU层流病房中患者满意度的影响.rn 方法:以2012年9月-12月入住ICU层流病房的41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以2013年1月-4月入住ICU层流病房的422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对实验组实施护患沟通,包括建立护患沟通制度、实施奖惩机制管理.问卷比较护患沟通干预前后患者及家属满意度的情况,包括:1.入重症监护室时护士热情接待,并介绍住院须知,探视制度等.2.您熟悉您的责任护士,知道她的名字.3.负责护士能主动跟您沟通,了解您的需求和困难,并介绍相关的病情和护理.4.监护室护士及时为您更换衣服、被服,尽可能的提供舒适的护理服务.5.监护室护士能及时协助:洗漱、进餐、洗头、擦浴、排便等十个条目内容.rn 结果:护患沟通干预后,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干预前.rn 结论:在ICU层流病房中,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护患沟通,可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有利于缓和医患紧张关系,提高满意度.
  • 摘要:目的:探讨提高急诊护士自我效能感的干预措施对降低急诊护士职业倦怠的效果.rn 方法:实施具体干预措施提高急诊护士自我效能感,观察、调查和分析急诊护士职业倦怠的改善情况.rn 结果:急诊护士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为(2.04±0.62)分,低于量表常模(t值为6.278,P值为0.000);情绪枯竭得分为(34.41±8.15)分,去人格化倾向得分(14.14±4.56)分,个人成就感得分(24.14±5.05)分,均属于高度倦怠.实施干预措施后,急诊科护士一般自我效能感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科护士情绪枯竭、去人格化倾向得分均降低,个人成就感得分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rn 结论:提高急诊护士自我效能感,可以促进急诊护士的身心健康,提高急诊护士应对复杂环境的能力,并且降低急诊护士的职业倦怠,从而提高急诊护理质量.
  • 摘要:目的:探讨运用品管圈提高门急诊输液患者满意度的实践.rn 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小组成员采用头脑风暴法和鱼骨图分析法,从现有的不良事件寻找问题,通过品管圈活动步骤,运用质量管理工具对门急诊输液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并将采取措施前后满意度进行比较.rn 结果:通过查找存在问题及数据分析得出,本次活动效果显著,有形成果:门急诊输液患者满意度提高5.4%,并改进了相应的流程.无形成果:提高了护理队伍的整体意识,同时全体圈员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动用QCC的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脑力震荡能力,自信心等方面均有所提高.rn 结论:通过实践,在提高门急诊输液患者满意度、完善输液相关流程的各个环节充分见证了品管圈的管理效能.
  • 摘要:目的:总结品管圈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现状,发现新的适用空间,使品管圈这一质量管理模式更好的指导临床护理质量管理工作.rn 方法:应用品管的简易统计方法进行分析,解决工作场所发生的问题,达到业绩改善之目标.品管圈在上世纪90年代被引入到医院管理领域,在国外广泛开展,效果明显.目前品管圈管理模式已经广泛的应用到国内护理领域.本文主要通过品管圈如何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开展以及品管圈在护理工作和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现状分析阐述品管圈应用的必要性和科学性.rn 结果:QCC是持续质量改进的运作方式,已不断融入医院细节管理中,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其特征就在于QCC小组活动时严格遵循P(Plan)、D(Do)、C(Check)、A(Action)循环管理程序,以全员参与为原则,进行质量监督,全程控制,不断进行质量改进,科研创新,以此服务于社会,使病人受益,并能够激发护理人员的求知欲、创新力和积极性,增强科室的凝聚力.rn 结论:品管圈是一种有效的质量管理模式,在护理质量管理中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 摘要:VAP是机械通气患者治疗中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主要机理包括原菌病原侵袭机会增多和宿主免疫防御机理减弱两方面.目前,主要从预防和气道管理两个方面的措施,加强护理,降低VAP的发生率.
  • 摘要:压疮也称为压力性溃疡,是指身体局部,尤其是骨突部位,由于压力或同时有剪切力和(或)摩擦力的作用,而导致的皮肤和(或)皮下组织局限性损伤.压疮的预防及护理主要是做到“七勤”:勤观察、勤翻身、勤按摩、勤擦洗、勤更换、勤整理、勤交班.早期干预是预防压疮发生、发展的关键,对高危人群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有效预防压疮的发生,提高压疮的治愈率.
  • 摘要:目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的护理措施进行讨论.方法:对2012年上半年收治的4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临床特点,40例患儿均有窒息史,轻度窒息者25例,重度窒息者15例.总结临床护理措施.结果:40例轻、中、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惊厥肌张力增强或减弱、拥抱反射亢进或消失.加强护理,经过积极护理、保暖、给氧、预防感染、合理喂养及针对性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患儿均好转出院.结论: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过程中,护理是各种治疗的关键环节,因此科学的护理对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治疗效果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 摘要:目的:通过总结进行分析急性肾功能衰竭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过程中的护理方法.rn 方法:选择科室2013年11月7日急诊收治的1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床旁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治疗中的护理要点包括:治疗前以及治疗过程中的心理护理;治疗过程中生命体征的观察,心功能、肾脏血流动力学影响的观察与处理,保障治疗过程中PrismaFlex血液滤过仪的正常使用及故障处置;治疗过程中心律/心率失常的预防及处理以及注重胃肠道功能开发及护理.rn 结果:治疗效果明显,达到预期水平,患者病情好转后出院.rn 结论:在急危重症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有效的护理干预、明确细致的护理,以及全面的护理操作技能可以更加有效的减轻患者的负担,提高治疗效果,同时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 摘要:目的:探讨皮肤划痕法在肥胖小儿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80例需进行静脉穿刺输液的肥胖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40例.所有患儿称量后体质量超过平均标准体质量20%,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穿刺法,观察组采用皮肤划痕法静脉穿刺法,比较两组患儿手背外周静脉穿刺成功率.结果:对照组穿刺成功率为62.9%,观察组为93.6%,两组静脉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留置时间≧72小时的观察组124例,对照组79例,统计结果有显著差异.结论:小儿皮肤划痕穿刺法,可提高肥胖孩子静脉穿刺成功率,延长留置针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摘要:目的:心肺复苏抢救中急救护理思维方法的探讨.方法:把172例心肺复苏病人随机为观察组(86例)和对照组(86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急诊常规护理进行心肺复苏抢救配合.观察组改进急救护理思维方法进行心肺复苏的抢救及配合.观察两组病人平均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93.0%明显高于对照组82.5%,而观察组抢救时间明显缩短.结论:改进急救护理思维方法可提高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率,缩短抢救时间.
  • 摘要:PTC(primary trauma care,PTC)即初级创伤救治,创始人是英国的道格拉斯(douglas)和澳大利亚的马库斯(marcus).是由世界初级创伤委员会(PTCF)发起的,以麻醉、急诊、院前急救医师为主要培训对象,以规范化、标准化、实用化程序和措施处置各类创伤患者为主要培训内容,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应对创伤病例患者的紧急处置能力,解决第一时间内对创伤病例进行及时、规范、有效医治问题的一项国际继续教育项目.是当今世界范围内最有影响力的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之一.PTC模式旨在培训医护人员面对严重创伤患者的紧急处理能力,灌输给学员这样的理念:利用现场一切可能设备,不过分依赖辅助检查快速、有条理救治严重创伤患者,重视基础生命支持,强调时间观念.这样的模式易于掌握且有条理,对学生来说,面对新型的教学模式,无论是兴趣还是好奇心,都让学生积极参与.经过临床实践,PTC教学模式在对急诊科护生的带教中的作用明显.
  • 摘要:目的:探讨创面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在治疗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护理要点.rn 方法:对56例应用VSD治疗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护理观察要点.rn 结果:应用VSD后的创面肉芽组织生长良好,感染控制,为植皮或游离皮瓣术创造良好的条件.无护理并发症发生.rn 结论:充分做好术后护理、严格保持负压引流的有效性、及时发现处理阻塞、漏气等故障是护理的关键环节.VSD技术作为治疗各种传统外科方法无效的慢性难愈合的伤口及不能立即进行手术关闭的创面,它的治疗效果是肯定的,且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认同,此技术不但可以减少病程,减少反复换药产生的工作量.同时又利于创面肉芽生长,减少感染,大大提高二期手术的成功率,但VSD不能代替清创.合适有效的负压持续维持和引流有效是VSD成功的关键.BaharestaniM报道,堵管发生率达到13.7%,这会加重患者负担并由引流不畅引发并发症.因此,术后正确连接负压引流装置,保证VSD及各管路密闭、通畅、负压合适有效,及时发现引流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故障及时正确处理,是VSD临床护理的关键.同时综合患者情况加强功能锻炼、生活护理及心理护理.
  •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方法与成效.rn 方法:急诊科是医院面向社会的重要窗口,是医护质量和服务质量的缩影.结合我院急诊科的特点,将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和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融入到对患者的护理服务中.组织科室学习,更新服务观念,倡导感动服务.在做好规定护理服务内容的基础上,更具患者需求,提供全程化、无缝隙护理,促进护理工作更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要求落实基础护理,发展专科护理,升华整体护理.优化流程,弹性排班,强化业务培训,改善硬件设施,多个部门协作等举措,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服务.rn 结果:提高了急诊科护理服务质量,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rn 结论:在急诊科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措施,有利于提高整体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摘要:目的:以《2010国际心肺复苏指南》(简称《新指南》)为指导,实施团队心肺复苏演练,以确保复苏有序,提高复苏成效;rn 方法:在我科全体医务人员中展开《新指南》理论培训,并进行仿真模拟演练,将培训及演练前后三人组、四人组的复苏时效性进行对比分析;rn 结果:经过系统的培训及演练,两组团队心肺复苏各项复苏措施落实时间及总复苏时间较培训演练前显著缩短(P<0.01);rn 结论:根据《新指南》以团队形式实施心肺复苏的宗旨,实施团队复苏取得良好成效,提倡在急救复苏中推广.1.团队协作CPR的重要意义。《新指南》中特别指出,成人高级生命支持和儿童高级生命支持课程仍然应包括团队协作和领导技能的培训.急诊科医务人员进行CPR时往往需要多人配合与协助,只有团队协作才能保证各项复苏措施在短时间内得以实施,并减少了胸外心脏不必要的中断,保证了按压的质量.2.开展《新指南》培训及仿真演练,提高复苏时效性。开展了《新指南》培训及仿真演练一年来,通过模拟亲历抢救呼吸心跳停止病人的全过程,充分体现了演练的实用性和有效性,杜绝了复苏时措手不及、手忙脚乱的现象,并且与医生配合默契,大大提高了复苏的时效性,故值得在急救工作中大力推广、普及.
  • 摘要:本研究对200例低流量鼻导管氧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ute exacerbations of chronic obstructivepulmonary disease AECOPD)患者分别采用非湿化给氧与传统气泡喷射式湿化给氧,观察非湿化低流量氧疗对患者舒适度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护理土作提供参考依据。
  • 摘要: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将制作的专用于ICU心脏瓣膜置换患者的视频,引入ICU心脏瓣膜置换患者的术前访视之中,比较视频宣教和面对面口头宣教的差异性,为改善ICU术前访视方式提供依据,采取适当的措施实现病人高质量的护理,比较了患者访视前后以及出科前的焦虑水平,访视后的知晓率和满意度,与之前有关视频访视的研究结果相似,视频访视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大于口头宣教组,而两组间的焦虑水平不存在差异,同时视频访视组患者的知晓率也存在优势。
  • 摘要:为保障患者安全,降低MDROs的发生率,本院护理部应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PDCA方法建立ICU患者多药耐药菌预警制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院护理部从临床护理为基础,以预防重症监护患者感染多药耐药菌为案例探讨风险预警制度的建立为风险预警理念的推广起到了重要作用。多药耐药菌风险预警制度的实施完善了本院护理安全制度,为重症患者增添了安全保障,降低了ICU患者多药耐药菌感染的发生率,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对多药耐药菌易感人群的识别和应对能力。同时,对节约护理成本与医疗卫生资源有重要作用。
  • 摘要:本院于2013年1月试行开展责任医师负责制,综合ICU以此为契机,实行了“医护一体化模式下责任护理组长负责制”来管理病区所有危重患者,经过27个月的临床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摘要:通过ICU专科护士临床培训和本科室1-3年护士培训相结合,改变传统的教学和培训模式,实行专人专职脱产带教,不仅保质保量的完成教学任务,有效提高培训班学员的满意度和临床实践的质量,同时也提高了本科室的1-3年护理人员的专科技能.
  • 摘要:目的:ICU中新生儿大多存在气管插管、引流管及中心静脉等维持生命与治疗的管路,为防止患儿在无意识状态下四肢抖动导致导管意外脱出,需要为重症新生儿进行必要合理的约束.且蓝光照射是在温箱中进行,需要最大限度增加皮肤蓝光的接触面积.rn 方法:设计新型约束带并投入使用.rn 结果:1、皮肤覆盖面积减小,蓝光照射效果增加.2、重症新生儿肘部多有PICC 置管,方便 PICC 的护理.3、重症新生儿大多需要频繁在桡部及肘部进行采血,方便单人操作减少护士工作量.rn 结论:此约束带可最大限度的暴露患儿躯干处皮肤,使皮肤最大面积接触蓝光照射,并且由于约束肢体可有小范围活动,方便及时发现患儿哭闹情况,有利于及时发现并解决引起新生儿哭闹的问题.
  • 摘要: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降低肿瘤患者人工气道非计划性拔管中的作用.rn 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2月,在本院住院的7360例人工气道患者,收集人工气道非计划性拔管患者资料,通过PDCA四步法:计划、实施、效果评价、反馈处理,即成立医院导管安全持续质量改进小组,先进行2013年8月至10月为期3个月的人工气道非计划性拔管基线调查,针对调查情况进行原因分析,制定整改措施并实施,导管联络员及导管小组成员双层督查临床科室整改措施的执行情况,降低人工气道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rn 结果:肿瘤患者人工气道非计划性拔管率从整改前的0.09%降低到改进后的0%.rn 结论:应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优化人工气道患者的护理工作流程,可以降低人工气道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保证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
  • 摘要:目的:探讨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病原学特点和导致VAP的相关因素.rn 方法:ICU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患者跟据有无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分为感染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资料的差异.rn 结果:革兰氏阴性菌是引起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主要病原菌,以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氏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真菌感染以念珠菌属为主;年龄>60岁、糖尿病、机械通气>7天、住ICU>7天、行气切手术与VAP发生有相关性(P<0.05).rn 结论: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需结合病原学分析,合理使用抗菌药物;VAP的发生与患者年龄、糖尿病合并症、机械通气和ICU入住时间以及气切手术有关.
  • 摘要:目的:体外膜肺氧和技术可通过长时间的体外循环,对一些循环或呼吸衰竭的病人进行心肺支持疗法治疗,为心、肺功能的恢复赢得时间.本文对一例瓣膜手术后因肺部感染致呼吸衰竭患者行连续性血液净化及体外膜肺治疗的护理进行了探讨分析.rn 方法:总结医院一例心脏瓣膜手术后因肺部感染致呼吸衰竭患者行连续性血液净化及体外膜肺治疗的护理措施.护理过程中与体外循环密切配合做好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的监测,通过调整ECMO合适流量,及血滤的合理滤出,来减轻患者心肺负担.同时做好呼吸机及气道的护理,积极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在总结ECMO及血滤的护理的同时,注意术后早期并发症如出血、栓塞等的预防和处理,并在心理护理及术后饮食活动等方面进行逐步指导.rn 结果:本例患者通过ECMO联合血滤治疗后,对改善呼吸衰竭及纠正酸碱失衡效果明显,病情逐步好转顺利出院.rn 结论:有效对ECMO、CRRT运转的维护,有效抗感染治疗,呼吸循环系统的持续监测并及时给予对症护理,是换瓣术后ECMO联合血滤治疗护理的成功保证.
  • 摘要:目的:为了更好地控制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暴力行为,本文针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了心理行为护理干预的效果研究,提出了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的具体措施.rn 方法:本次研究选取了2011年1月—2013年2月在本院进行精神分裂症治疗的患者40例,进行了临床研究,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组进行了暴力行为的心理行为干预;对照组采用了药物治疗,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临床调查研究的可比性.rn 结果:采用NOSIE评定和BPRS评定,治疗组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n 结论:为了减轻不良反应,联合抗胆碱能药成为常规用药,临床上以苯海索和苯甲托品较常用,对患者的日常行为和生活方式进行护理干预,采用药物治疗联合行为护理干预的措施对于控制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行为有临床疗效.
  • 摘要:目的:为了解老年痴呆患者负性情绪与其生活质量及所获社会支持的相互关系.rn 方法: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老年痴呆生活质量量表(QOL-AD)、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136名痴呆患者进行测评.rn 结果:老年痴呆患者心理社会干预组与对照组MMSE评分两组均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05),QOL-AD、HAMD、支持总分两组均数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1);进一步相关和逐步回归分析均表明,患者的HAMD量表得分与生活质量量表总分与社会支持量表各维度相关密切,主观支持、年龄、职业、生活质量总分对痴呆患者的负性情绪具有预测作用.rn 结论:痴呆患者伴发严重的负性情绪,充分提高其生活质量,在社区健全社会服务和支持网络以延缓其病情进展势在必行.
  • 摘要:目的:分析评价本院2010~2013年ICU院内感染发生情况与侵入性装置的使用对ICU院内感染发生的作用,并与本院院内感染总体情况进行比较.rn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2014年ICU监测的相关数据,分析院内感染以及侵入性装置相关的感染.侵入性装置相关院内感染的诊断主要根据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Prevention,CDC)/美国国家医疗安全网(National Healthcare Safety Network)2008年更新发布的《急症诊疗机构医院感染监测定义和特定感染类型的标准》.rn 结果:2010~2013年这4年共监测患者297例,类计住院日3293日.其中ICU院内感染发生率2010年为36.96%,占全院感染人数的7.49%,2011年为18.92%,占全院感染人数的6.51%,2012年为43.55%,占全院感染人数的11.39%,2013年为18.26%,占全院感染人数的12.00%;侵入性装置相关感染中发生率最高的为呼吸机相关肺炎;4年共检出多重耐药菌82株,其中最常见的为MRSA(38.3%),鲍曼不动杆菌(24.7%),肺炎克雷伯菌(13.6%)和铜绿假单胞菌(11.1%).rn 结论:ICU院内感染的发生占院内感染很大一部分,容易造成院内感染爆发;特别是患者大多要接受各种侵入性装置的诊疗易发生院内感染;所以在以后的院内感染预防控制工作中应该继续加强对ICU的感染预防控制.
  • 摘要:目的:总结体外循环、ECMO、IABP联合应用救治一例PCI术后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护理经验.rn 方法:一例PCI术后发生心源性休克的患者,经药物抢救和IABP辅助无效,经另一股静脉、股动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应用5小时后考虑改用ECMO 辅助心功,在ECMO转流过程中,同时使IABP辅助.rn 结果:在IABP与ECMO联合辅助60h后,逐渐降低ECMO流量,IABP辅助参数不变,辅助到72h时,ECMO流量减至0.3L/min.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平稳,停用ECMO,IABP继续辅助十天后撤除,生命体征趋于平稳.rn 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实施体外循环、IABP、ECMO治疗,具有良好的近期效果,积极的预防、治疗、护理措施则能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 摘要:目的:通过NRM患者运用VSD负压引流技术的康复护理,分析总结术后护理经验,以利指导临床护理工作实践.rn 方法:对1例因"腰痛伴左下肢活动感觉障碍14小时"入院诊断横纹肌溶解症的患者实施针对性具有预见性,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预防下肢血栓形成,预防出血及贫血,预防休克,预防感染,同时做好基础护理,严格无菌操作,早期局部切开,同时熟练掌握VSD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原理及其护理要点.rn 结果:实施综合的针对性护理,在疾病康复期,指导患者正确进行患肢功能锻炼,逐渐恢复肌力,给予患者尽早重返社会的信心,促进康复.rn 结论:横纹肌溶解症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早期运用VSD封闭负压引流治疗及康复护理可有效利于NRM患者的恢复.可有效减少感染的发生.
  • 摘要:目的:分析科室诊治的急诊病员意外伤类型,制定相应防护措施减少意外伤的发生.方法:通过对66578例急诊病员的分析,找出该病员群的好发人群及好发时段.结果:急诊意外伤类型不同,好发时段及好发人群均不一样.结论:争对季节及好发人群进行相应卫生宣教,能减少急诊意外伤的发生.
  • 摘要:护理人员从开始学习护理便开始了护患沟通的学习与沟通的技巧,但随着整体护理的不断深化开展,护患沟通的问题仍在不断的突现.并有调查显示临床上的80%的护理纠纷是由于沟通不良或沟通障碍导致的.其实,很多沟通问题,是因为护理人员在沟通中没有时刻保持拥有一颗同理心.同理心,即指将心比心,感觉他人的情绪及感受,并能正确了解以及不加任何评论地将这种了解传达给对方.但允许患者自主,传达与患者是合作关系的信息,并在工作中保持敏锐的听觉,不断储备与急诊患者沟通的情感账户,使护患沟通保持畅通、和谐,提高急诊患者的满意度,让患者享受真正的人性化护理服务,同时能够减少患者就医过程中的负面情绪,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
  • 摘要:机械机械通气的患者由于人工气道的建立,会厌功能减弱或丧失,咳嗽反射减弱,正压通气妨碍纤毛运动,往往不能自主排痰,导致气道内分泌物潴留.吸痰是清除分泌物的重要措施,但同时,吸痰也会对患者的呼吸功能造成不良影响.吸痰对呼吸功能的影响包括:①气道内压力改变:气道内正压消失,气道内等于大气压,而当负压吸引痰液时,会形成负压.②肺泡萎陷,肺容积下降:氧合面积减少.Brochard等发现,气管内吸痰在急性呼吸衰竭病人引起了呼吸末肺容积急性下降约400ml.③通气血流比例失调:肺内右向左分流增加.④肺顺应性下降.当痰液积聚时会引起气道阻力增加此外,吸痰管刺激气道引起支气管痉挛,以及肺泡萎陷等因素使吸引后气道阻力并不低于吸引前水平.护理对策包括:①密闭式吸痰:密闭式吸痰可维持通气量和吸入气体的氧浓度,降低或避免由于吸引带来的气体交换障碍和血流动力学紊乱,减轻吸痰过程中的氧合障碍.②吸引负压不宜过大:吸引压力应控制在150~200mmHg之间.③吸痰管直径:吸痰管的外径以不超过气管插管内径的1/2为宜.④吸痰深度:吸痰管的深度应到达气管插管顶端或者超过其顶端伸入到气管或支气管内.⑤吸痰前后过度氧合:在密闭式吸痰前后给予患者1分钟纯氧吸入.⑥吸痰前后过度通气:吸痰后适当加大潮气量至原设置值的150%~200%,并延长单次呼吸时间,可有效提高血氧饱和度.
  • 摘要:目的:观察以心理健康指导为主的护理措施对脑卒中后抑郁病人的康复影响,探讨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护理方法体会,为临床上进行科学而有效的心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rn 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入本院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干预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和心理健康指导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于干预前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DM)评估心理抑郁水平.rn 结果:干预组经过心理健康护理干预后HADM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rn 结论: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采取系统化规范化的心理健康指导进行护理干预,能够帮助患者学会控制情绪,改变脑的功能,抑郁情况明显改善,其效果并不亚于药物治疗,从而有助于达到患者的全面康复.
  • 摘要:吞咽障碍是中风的主要症状之一,发生率高达50%-70%,会造成机体营养代谢失调,中风后吞咽障碍目前暂无显效药物治疗,该病属于中医喉痹范畴,大多生活不能自理,出现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碍,进食时易出现呛咳、误服导致吸人性肺炎及各种并发症甚至死亡,增加患者痛苦及家庭、社会负担.穴位按摩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祖国医学理论为指导,以经络腧穴学说为基础,以按摩为主要施治,用来防病治病的一种手段.穴位按摩具有刺激人体特定的穴位,激发人的经络之气,以达到通经活络、调整人的机能、祛邪扶正的目的.本文综述穴位按摩在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康复护理进展,以期对临床护理工作人员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 摘要:本文研究了延伸护理服务对全髋置换出院后疼痛的影响,调查资料显示,对照组有2例髓屈曲挛缩大于30度,1例双下肢长度相差大于3cm,1例下肢伸直髓内旋大于10度,2例假体脱位,入院后手法复位成功;观察组1例髓内收大于10度,无假体脱位。近年来,随着老龄化人口的增加和寿命的延长,髓关节疾患发生率逐年升高,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目前人土全髓关节置换术是髓关节疾患终末治疗的有效方法,但术后康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术后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功能锻炼,使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达不到预期的治疗效果,进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据本文调查,导致疼痛的主要原因有:功能锻炼方法不当;假体松动、磨损;假体脱位;术后感染等。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率为0.55%-1.0%,本调查对照组1例因搔抓导致切口表面感染,应用抗生素后感染得到控制,未引起髋关节深部感染;出现2例假体脱位,均为农民患者;疼痛程度较重的也为农民患者。经调查主要原因是部分农民患者术后坚持各种重体力劳动及活动时间长、强度大,引起髋关节负载过重,导致假体松动、磨损、脱位,这可能与经济和社会因素有关。观察组无感染及假体脱位病例。行人土全髓关节置换术一般多为65岁以上的老人,而老年人各脏器功能逐渐衰退,往往伴有一系列的慢性疾病,难以坚持正确的体位、功能锻炼和日常活动,从而引起患者不同程度的慢性疼痛。而疼痛是人体不舒适中最严重的表现,影响患者的情绪、睡眠、食欲、交往,使生活质量下降,甚至由于疼痛而诱发其他基础疾病,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对于人土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延伸护理服务至关重要。为此,我科对人土全髓关节置换术患者住院期间全部建立随访表,分别于出院后0,1,3,6月进行电话回访、复诊时回访、定期患者联谊会等形式回访,患者也可24小时与我科电话咨询,指导患者功能锻炼、针对不同患者分析其引起疼痛的危险因素并进行护理干预,减轻了患者的疼痛程度,增加了舒适感,提高了生活质量,也融洽了护患关系。由此可见,护理延伸服务可以有效减轻人土全髓关节置换术患者康复期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摘要:颈椎前后路手术风险高,为更好地使患者取得较好的疗效,做好该类患者术后观察护理,对促进患者康复非常重要。通过本组11例颈椎体骨折脱位前后路联合手术的观察与护理,认为术后保持颈椎稳定性,加强护理巡视,严密观察病情,加强气道护理和基础护理,预防和及早发现手术并发症,以及根据病情制定个体化、有效的功能锻炼,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 摘要:目的:观察国产替吉奥联合顺铂治疗进展期胃癌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探讨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rn 方法:48例进展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4例采用国产替吉奥联合顺铂治疗进展期胃癌患者进行观察护理;对照组24例采用多西紫杉醇、顺铂、亚叶酸钙及氟尿嘧啶方案化疗,在治疗3周期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rn 结果:治疗组24例患者近期疗效有效率58.3%;不良反应及严重反应以食欲减退、白细胞下降、恶心呕吐、乏力为主,多为Ⅰ~Ⅱ度,并少见Ⅲ度反应,未见Ⅳ度反应;对照组24例患者近期有效率54.2%,但治疗组的临床获益率(87.5%)优于对照组(62.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rn 结论:国产替吉奥联合顺铂治疗进展期胃癌疗效好,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保证治疗顺利完成并减轻不良反应,达到更好的效果.
  • 摘要:目的:探讨突发批量烧伤伤员救护流程的优化.rn 方法:医院成立烧伤应急小分队,制订批量烧伤救护流程图,并组织学习烧伤知识及将救护流程应用于批量烧伤应急演练,对2013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共接收3批次27例烧伤伤员,观察抢救成功率及满意率.结果将此流程运用于收治的3批次27名烧伤批量伤员中,快速预诊分流、身份识别、组织抢救。rn 结果:27名烧伤均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护,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抢救成功率100%.本救护流程医务人员整体救护效果评价满意率高.rn 结论:烧伤流程的优化可确保救治流程的畅通,快速分流转归,提高烧伤伤员救治成功率.但仍需对救护流程进行优化,提高医院救护成批烧伤伤员的能力.
  • 摘要:目的:探讨合理的护理干预对早期胃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响作用;为临床广泛开展有效的护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rn 方法:选取我院消化外科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住院需择期手术早期胃癌患者8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实验组患者除与对照组一样常规护理外,还接受系统化、规范化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血清皮质醇、白细胞介素-6含量的变化,明确护理干预降低围手术期的心理反应.rn 结果:血清IL-6、血清皮质醇含量术后变化实验组明显小于对照组;术后的焦虑水平,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rn 结论: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可以调控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水平,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对手术治疗、术后康复减少并发症相当重要.
  • 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甲型H1N1流感在ICU的管理.rn 方法:控制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控制传染源:将患者安置负压病房,物品专用,专人护理,全面评估,制订护理计划,实施护理措施,落实优质护理内涵.控制传播途径:分泌物、排泄物落实《医院感染及消毒隔离技术规范》《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保护易感人群:医护人员进入病房时戴N95口罩,穿隔离衣.接触患者的分泌物、排泄物时戴手套.做好患者家属的健康知识宣教及探视时的防护监督管理.rn 结果:医护人员克服对疾病的恐惧心理,保证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及护理,几年中医护人员零感染.rn 结论:每个病人都需要优质的护理及治疗,传染病不可怕,做好消毒隔离,落实防护措施,积极救治每一个生命.
  • 摘要:目的:探讨振动排痰机对机械通气患者排痰的影响.rn 方法:机械通气患者107人,随机分为应用振动排痰机排痰为观察组及应用手工拍背排痰为对照组.rn 结果:使用振动排痰机在排痰后动脉血气参数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rn 结论:振动排痰机可有效排除机械通气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减轻护理人员疲劳,增加患者舒适.随着急救医学的发展,机械通气在抢救治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呼吸机的应用起到挽救生命的作用.而呼吸道的管理已成为重症患者抢救过程中重要的课题.重症监护患者由于昏迷、心肺疾患等行机械通气治疗,常常因为长期卧床、咳嗽无力、人工气道的建立,导致呼吸道分泌物多,往往不能顺利排出,严重情况下发生痰液堵塞,影响治疗效果.
  • 摘要:目的:探讨在黔北少数民族重症护理工作中应用多元文化后所取得的效果,使护理工作与少数民族特点相结合,减少患者在住院期间的焦虑、恐惧心理,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优质护理的品质.rn 方法:根据黔北少数民族的特点针对性的从患者、家属、护士三个方面对黔北少数民族重症护理工作开展多元文化护理,包括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服务、做好患者家属工作、提高护理人员素质.rn 结果:患者住院期间无一例因沟通不良而至的投诉及医疗纠纷,患者满意度在95%以上.rn 结论:多元文化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有效缓解了患者的焦虑、恐惧情绪,体现了人文关怀,真正做到了让患者满意的目标.同时多元文化护理工作的开展也提升了护理人员的综合素养,提升了护理品质,构建了良好的就医氛围.
  • 摘要:目的:精神科全开放病区科室与新上岗护士共同制定带教培训计划和目标,使新上岗护士的业务能力在短时间内提高,实现从普通护士向精神科护士的角色转变.方法:总结了2010年6月至2013年7月35名新进精神科全开放病区的护士,选择本科室具有资职优秀的带教老师进行分层管理,加强对精神科新上岗护士专科理论知识学习、观察能力、专科操作能力和心理素质等的培训,结束前2周进行考试、考核.结果:精神科全开放病区新上岗护士的业务能力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结论:专科基础知识、专科操作能力、沟通技巧、病情观察能力和心理素质等是精神科全开放病区新上岗护士培训的重点,能使新上岗护士的业务能力在短时间内提高,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减少了护理的投诉,杜绝了护理差错事故.
  • 摘要:目的:探讨克莱恩-莱文(Kleine-Levin syndrome)综合症护理技术与方法,获取该疾病的护理经验.rn 方法:对本院收治的1例克莱恩-莱文综合症病例,精心制定护理方案,并实施护理方案,重点放在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上,稳定患者情绪,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缓解家属焦虑情绪;指导家属学会日常护理,预防措施,病情观察及与类似疾病的鉴别方法;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相关知识,使其对疾病有一定了解.rn 结果:通过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健康宣教等措施后,患者及家属焦虑情绪得到缓解,并能够正确认识疾病及预后.rn 结论:通过对本例患者的护理发现,对该病患者及家属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可以有效改善其心理状态及促进疾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大大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治疗护理的满意度.
  • 摘要:目的:肝豆状核变性的患者常伴发精神症状,极易误诊为原发性精神障碍,为了使精神科医护人员了解此病的特点,尽快为患者提供正确的诊断和治疗,为医护人员提供帮助.rn 方法:分析两例肝豆状核变性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为采取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措施提供指导.采用临床观察和实验室、影像学检查来确诊.rn 结果:2例患者均以精神疾病和锥体外系反应收治入院,出院诊断均为肝豆状核变性所致精神障碍而转入其他专科医院治疗.rn 结论:锥体外系反应、肝损害(硬化)和角膜色素环为肝豆状核变性的三大主要症状和体征.锥体外系症状、角膜色素环、血清铜蓝蛋白降低是本病诊断的重要依据.本文阐述了如何通过实验室检查和临床观察,早期发现,及时确诊、治疗,争取较好的愈后,这是本病治疗的原则.
  • 摘要:目的:探讨在口腔护理中加入刷牙的步骤,是否能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及其导致的不良事件.rn 方法:患者随机分配至标准的口腔护理组与标准口腔护理+刷牙组,随访28日,观察患者VAP发生率、无需机械通气时间、无需使用抗生素时间、ICU住院时间及28天ICU住院死亡率.rn 结果:标准口腔护理组VAP发生率为33.3%,而刷牙组VAP发生率为29.0%(p=0.60).标准口腔护理组无需机械通气时间为8.9±6.5天,而刷牙组为8.5±7.2(p=0.711).标准口腔护理组无需抗生素时间为8.3±7.2天,刷牙组为7.9±7.3(p=0.761).标准口腔护理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6.3±10.2天,而刷牙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5.8±11.3天(p=0.798).两组插管病人总死亡率为33.6%,其中标准口腔护理组死亡率为35%,刷牙组死亡率为32.3%(p=0.749).rn 结论:标准口腔护理加入刷牙步骤不能降低VAP的发生率和28天住院死亡率,亦不能缩短使用抗生素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平均天数.
  • 摘要:目的:探讨小气道膨肺法在预防多发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作用.rn 方法: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入科的100例气管切开外伤患者,男74例,女26例,年龄23-76,平均年龄(52±4.2)岁.入选标准:1.患者置管时间>24小时,插管时无呼吸道感染等;2.排出置管后48小时内肺炎或伴其他感染性疾病患者;3.患者住院时间>10天,行人工气道开放,机械通气患者且联合应用1-3种抗生素所有纳入对象均为入住>48h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使用常规护理及小气道膨肺法,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rn 结果:实验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为22%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且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也明显缩短.rn 结论:ICU多发伤机械通气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及小气道膨肺可以降低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患者预后明显好转.
  • 摘要:探讨急诊科救治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ACS患者在急诊救治过程中的护理体会.结果:89例ACS患者,绝大部分得到了迅速及时的抢救、正确的诊治,抢救诊治护理过程准确迅速,避免了重大医疗差错的发生.结论:提高了急诊科救治和护理ACS患者的质量,保证医疗护理安全.
  • 摘要:目的:熟练掌握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紧急采取相对的治疗和措施,防止并发症的发生.rn 方法:正确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常规,做好三查、八对、一注意.输液时多巡视,多观察.rn 结果:发现输液反应立即采取治疗和护理措施.使病人很快恢复,无并发症发生.rn 结论:大多数输液反应应通过人们的认真的查对和正规操作是可避免的.但有些反应是不可避免,例如:中成药的注射液纯度,身体的个体的特异性等,但只要医药人员在工作中认真观察巡视,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并发症是可以避免的.静脉输液是药物通过静脉血管内给药使药物在体内达到快速吸收,是一种有效的治疗疾病中最常用的一种治疗手段和方法.然而,静脉输液也存在一定的医疗安全隐患,故不可滥用.要考虑并注意在输液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严重反应和并发症.如不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会导致不良后果.产生输液反应的原因和因素很多,常见的为致热原,液体或药物被污染、变质,输液用具不洁或变质过期,液体选用不当,药物配伍错误,输液速度过快、过多等.
  • 摘要:心肌梗塞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中断,使相应的心肌发生严重的心肌缺血,致心肌坏死,内科临床常见表现为阵发性胸憋后加重、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坏死标记物增高,持续性胸闷伴意识丧失,心电图改变,还可发生心律失常(以24小时内常见,常见是室性心律失常,是猝死的重要原因)、室颤或休克属心绞痛的严重类型.急性期死亡率较高,需要医护人员的及时救治和精心护理.作为一名护士,在以后的工作中会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综合素质,用熟练的技术使患者对护士产生信任感,对工作理解及支持,用沟通的技巧助于处理好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用耐心而安慰的语言使病人心态平和,使用解释性的语言减少矛盾,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增加病人信心,使护患关系更加融洽,希望患者对服务更加满意.
  •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中的应用。方法:术前宣教,分阶段功能锻炼指导,功能锻炼过程中的疼痛护理,关节置换术功能康复宣教片进行应用。结果:本组患者经有效的治疗及精心的护理,特别针对功能锻炼患者出院时膝关节活动度均达到90度以上,并且够完全伸直,效果满意。结论:对一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功能锻炼给予综合护理措施,促进患者的功能康复,从而提高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护理质量。
  • 摘要:我院骨科2012年1月-2013年12月年龄≧65岁的200例髓部骨折病人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生肺部感染21例,发生率11.3%;演变为呼吸衰竭者5例,总发生率为2.6%,其中死亡1例,发生率为0.53%。其中65-79岁组4例,发生率为2.15%,无死亡病例;80-89岁组16例,发生率为8.6%,无死亡病例;90岁以上1例,发生率为0.53%,死亡1例,死亡率为0.53%。有基础疾病的15例,无基础疾病的6例。通过数据显示,术后感染组的发生与相关因素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性,同时病情加重率与年龄成正相关。 通过分析和讨论认为:尽早就医尽早手术,术前戒烟及积极治疗合并症,加强雾化吸入,注重保暖,指导并督促有效咳嗽、排痰,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提高护士手卫生等消毒隔离意识等措施对降低髋部骨折病人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摘要:股骨头置换术后发生前脱位非常罕见,但是一旦发生将给病人及家属带来了巨大的痛苦。综合分析该患者术后脱位的主要原因是:延迟就医,长期卧床,患者髋部肌肉的萎缩,肌力减弱;帕金森病导致的肌张力不平衡;髋关节各关系的不稳定等多种原因。通过对股骨头置换术后前脱位的原因分析,针对性做好护理:严密病情观察,倾听患者的主诉,及时解决患者所需。正确的体位活动,个体化的功能锻炼,合理的营养,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及出院指导。有效地预防脱位的再次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摘要: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作为治疗终末期膝关节疾病的方法,其在缓解关节疼痛,重建膝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已得到认同,但TKA术后急性疼痛剧烈,其不仅给患者的生理、心理等方面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而且会导致术后康复锻炼延迟、关节僵硬,降低手术疗效,延长术后恢复时间及卧床时间.连续股神经阻滞(continuous femoral nerve block,CFNB)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中控制急性疼痛应用,其镇痛效果及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都优于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和硬膜外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epidural analgesia,PCEA)。我院2013年7月两例TKA术后采取CFNB控制急性期疼痛,均康复出院,并护理体会进行了总结。讨论并制定出院计划,坚持功能锻炼,戒烟,控制体重,保护患侧肢体,避免撞伤、扭伤及关节腔穿刺,如发生患膝红肿加剧渗液持续发热,膝关节突发活动障碍,患肢肿胀疼痛等及时来院检查。
  • 摘要:近年来,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己经成为髋关节疾病和髋关节功能重建手术中有效的手术之一。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股骨颈脆弱,加之髋周肌群退变,反应迟钝,不能有效抵抗髋部有害应力,因此不需要多大暴力,甚至在无明显外力的情况下都可发生股骨颈骨折。术后根据老年病人的具体情况,制订恰当、有效的个体护理方案,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保证该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然而,不少患者对早期康复护理存在不依从或依从性差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手术效果,导致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或者意外的发生。因此,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是THA术后成功与否的关键的问题。治疗的依从性是指患者的行为(用药、饮食、改变生活方式等)与临床医嘱的符合程度。不少患者缺乏对THA治疗的知识,致使治疗达不到预期效果。本研究中,对照组疾病认知达标21人,达标率46.6。不达标者多对术后恢复的过度担心,其次为不了解术后错误的体位安置、功能锻炼及生活习惯的危害性。本研究中,对照组患者体位安置达标率57. 8%,患肢未保持中立位,髋关节内收或者内旋是患者依从性差的主要表现。由此可见,患者对疾病的认知与其治疗的依从性密切相关。干预组疾病认知达标、体位安置达标、掌握功能锻炼分别达到91.1%,97.8%, 93.3%,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干预后患者治疗依从性也较干预前显著提高,各项指标比较P<0.05,具有显著意义。针对患者个体特征而进行的护理干预对减轻患者焦虑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增加治疗满意度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减少人土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髋关节脱位、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才能达到手术治疗目的,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通过对患者及家属相关知识的教育,使患者主动地采取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功能锻炼行为和生活方式,减少日常生活中的危险因素。在住院期间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出院回归家庭后治疗的依从性能持续多久,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重视程度是否会有所下降,这要求我们加强对出院患者进行出院指导并定期随访工作。
  • 摘要:目的:对糖尿病患者实施一系列的康复护理措施以达到一定的预期目标.方法:对50例糖尿病患者实施饮食指导、用药指导、运动指导、心里护理、健康教育等系列康复护理措施.结果:经积极治疗与精心护理均康复出院.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康复护理,是防止糖尿病病情发展、促进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
  • 摘要:目的:新的理念采用个性化治疗及护理原则针对不同类型患者制定不同的方案,有效提高了晚期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通过对晚期癌痛患者不同治疗方案的不同护理对策,采用PCA镇痛为主的个性化镇痛方法,通过癌痛患者个性化护理前后的不同疼痛评分来综合判断治疗及护理的效果.结果:效果显示患者癌痛均能被有效控制,VAS评分均满意.结论:个性化护理方案是非常有效的疼痛治疗辅助方案,尤其突出的是针对每个患者不同文化素质制定的心理护理及宣教,使患者不但能安全无痛而且能体会到心理健康的高质量生活.
  • 摘要:目的: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发病率呈现出逐年升高,年龄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帮助患者恢复健康,提升患者的生命质量,更快的恢复到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中.rn 方法:选取我科2012年1月~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7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男47例,女29例,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分为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以药物治疗为主,观察组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患者,针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进行合理的护理康复指导,比较患者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指标.rn 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通过对住院期间胸闷、心悸发生例数,死亡数结果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以减少患者住院天数,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死亡率,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对疾病的治疗安全有效.
  • 摘要:目的:探讨如何在ICU实施小组团队合作制的工作模式及在ICU实施小组团队合作制能提高工作效能,提高护士的满意感和归属感的作用与效果.rn 方法:以自愿为原则,根据护士的年资和工作经验分成6个小组,组员相对固定,成为6个小团队,培训团队合作的理念,每组设一个护理小组长,培训带团方法及团队组员冲突的处理,小组长负责本组的护理质量控制,护士长和护理大组长进行组团培训和指导.自制工作效能考察及自我满意度调查量表,观察实施前后护士在工作效能及工作满意度方面的变化.rn 结果:实施小组团队合作制后,护士的工作效能及工作满意度都有所增加.rn 结论:在ICU实施小组团队合作制的工作模式,有利于提高护士的工作效能,使护士工作满意度提高,护士的归属感和幸福感增强,从而提高护理的工作质量,保障病人的安全,值得临床借鉴与推广.
  • 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ICU住院患者满意度的效果观察.方法:由医院ICU10名护士组成的品管圈小组,针对ICU的特殊性,自行设计ICU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调查.了解患者对ICU工作意见及期望,收集影响满意度的因素进行分析予品质圈改进.比较医院2012年及2013年ICU住院患者的满意度.结果:2013年ICU住院患者的满意度比2012年有大幅度的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对提高ICU住院患者满意度的效果满意.
  • 摘要:综述了时间护理理论的概念及其在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根据患者个体生物钟现象,通过人体节律的规律性波动,找到人体处于精神欣快、乐意配合的高峰时期,在这个时期对患者实施唇、舌功能训练、构音发音训练和心理辅导.减轻脑卒中患者功能障碍,使护士能够合理分配时间,做到因时、因病施护,提高脑卒中患者功能康复和护理效果.探讨时间护理与中医基础理论之间的关系及发展前景.脑卒中患者常会发生睡眠节律紊乱,促进良好的睡眠是护理脑卒中患者的一项重要措施.根据中医的子午流注学说,从 21:00到05:00是人体细胞休养生息、推陈出新的时间,此时休息,才会有良好的身体和精神状态.所以,在该时间段护理人员应为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应用多种方法促进患者的良好睡眠,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 摘要:快速康复护理目前在我们国家还处于发展阶段,在胃肠道围手术期密切关注患者围手术期从心理到生理的变化,符合了现代医学模式和更是体现了人性化的服务理念.本文综述快速康复护理在胃肠道围手术期的运用进展.通过对患者心理护理和患者胃肠围术期术前准备与传统术前常规护理进行比较,并在术中通过输液量的观察,证实了术中过量输注液体特别是生理盐水,会延迟胃肠功能的恢复,增加肠麻痹的时间和肠道水肿的可能,增加了并发症发生,从而延长了住院.同时对术后患者进行早期进食护理和早期活动,加强对疼痛的护理对围手术期各种常规治疗及干预的护理措施进行综合优化,减少患者围手术期创伤应激反应,促进患者术后的康复和减少并发症发生,缩短住院时间,并节省了住院的费用.
  •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涂擦联合穴位按摩缓解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疼痛的有效性.rn 方法:将6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治疗和护理措施,针灸、拔火罐、穴位贴敷、艾灸和药物等综合治疗.健康指导:指导患者注意保暖,避免受凉;使用高度合适的枕头,尽量避免低头劳作及颈部剧烈大幅度运动,纠正不良姿势,使头颈部保持正常的生理曲度,以免加重颈部不适而影响颈部功能.情志护理:此类患者长期病痛缠身、久治不愈、反复发作者,易出现急躁情绪和心因性麻痛症状.采用中医以情胜情的方法,通过喜而抑制患者的抑郁,鼓励患者多与他人交流,舒缓不良情绪.试验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经中医辨证,重点针对具体受压神经节段及神经支配区域痛点(阿是穴)取穴,进行中药涂擦联合穴位按摩.两个疗程后使用MPQ 评估两组患者疼痛情况.rn 结果:经治疗后,对照组和试验组患者在疼痛分级指数(PRI)的感觉分、情绪分、总分,视觉模拟量表(VAS)以及现有的疼痛强度(PPI)等方面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rn 结论:针对神经根型颈椎病采用舒筋止痛水涂擦于阿是穴、肩中俞、肩井、风池等穴,并进行穴位按摩,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 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rn 方法:通过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护理专业水平、开展健康教育、注重人性化服务、工作绩效量化考核等几个方面提升护理人员整体素质,对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前后患者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rn 结果: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护理服务质量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由原来的93.2%提升至97.8%。rn 结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有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护理服务质量,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不禁追求满意的诊疗护理,而且还追求精神心理上的舒适与安慰.因此,提高住院患者的护理质量,不仅需要一流的技术,更需要优质的护理服务.精神病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需要人们的关怀和理解,在精神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更有利于患者的康复.优质护理方法:1 制定实施计划,组织实施:制定精神科病房"优质护理服务"实施计划及效果评价方法并组织实施.改善病房环境,创建舒适、温馨的就医环境,根据精神科患者的特点,张贴各种醒目标志,精心设计温馨墙画,设立便民服务箱,给患者以"家"的感觉.2.明确职责,合理排班.排班模式:采用白班由治疗护士、办公护士、责任护士、理疗护士和主班组成一组,夜班采用大夜班和小夜班的形式,为病人提供专业的个性化优质服务.3.优化服务流程:在实行整体护理的基础上,将床位包干到组,责任到人,简化护理文件的书写,增加了护士与患者接触、交流和服务的时间.4.深入病房每天两次(上午8点和下午4点交接班),重点病人要做到心中有数,复杂疑难的护理问题,亲自参加或指导护士进行,配合治疗.
  • 摘要:目的:了解焦虑障碍患者的依赖性,并探讨其与社会支持之间的相关性.rn 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依赖性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随机抽取2013年3月至12月收治的141名住院焦虑障碍患者进行调查.rn 结果:患者的依赖性均分为31.87±10.36,不同性别、年龄段、收入水平、支付方式的患者的得分有显著性差异,其中女性患者依赖性得分高于男性、青年患者高于中年患者、收入不稳定患者高于收入稳定患者、现金支付患者高于医疗保险支付患者;而文化程度和长期居住地不同的患者依赖性无统计学差异.依赖性与主观社会支持、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及总社会支持均呈负相关(r=0.372~0.441,p<0.01).rn 结论:焦虑障碍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越差,其依赖性越高,即更需要通过他人的支持、认可来获得安全感,遇到困难时更倾向于向外界寻求支持,人际关系适应性也更差.依赖性高的焦虑障碍患者需要提高社会支持水平,改变患者对自身和社会支持系统的认知和应对方式,以提高治疗效果.
  • 摘要:目的:探讨目前中国ICU专科护士的培训与发展现状.rn 方法:通过分析当前国内医院ICU专科护士的培训模式、培训内容和资格认证,参考有关研究国内专科护士培训与发展的相关文献,总结目前国内ICU专科护士的培训概况和发展现状.rn 结果:目前,在培训模式上比较单调,主要采取非学历的培训方式,包括基地培训和课程班学习;在培训内容上,需要不断增强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的联系,不断地更新知识并掌握先进的技术;在资格认证上,需要制定统一的认证机构和认证标准,规范ICU专科护士资格认证制度.rn 结论:目前中国ICU专科护士的培训仍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在培训模式、培训内容和资格认证方面进行不断的改进和提高,推动ICU专科护士培训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 摘要:目的:探讨护士长“授权”前后,ICU特殊感染控制的效果.rn 方法:设立感控小组,对护士长、组长、组员的职责进行明确划分,做到感染控制,人人有责.rn 结果:使护士主动参与病房感染控制管理,既及时消除病房感染的安全隐患,减轻了护士长的工作负担.rn 结论:通过护士长"授权",可以提高护士控制院内感染措施的执行力,院内消毒隔离制度,感染控制措施有效执行.olden和Turner使用了护士受教育水平与护理行为分析表确定了影响护士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能力的一些主要因素,其中护士的内部因素:护理人员的知识、技能、态度、信念及技术熟练水平,是可以通过教育培训,改善认知和护理行为,达到更好预防院内感染的效果.本文通过护士长在对护士"授权"行为的研究,完善院内感染的护理管理措施,健全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
  • 摘要:目的:探讨安全用药、适合患者个体化用药.rn 方法:护士转抄医嘱、专职配药护士查对、接、配药、计划整个病区患者药物排序、管床护士对患者用药前评估.rn 结果:用药顺序合理,能发挥药物最佳效能,避免药物配伍禁忌,及时发现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的浪费.rn 结论:专职的配药有利于患者合理用药,安全用药.危重症患者在icu救治中药物的应用是不可缺少的,患者除了一般患者用药的基本特点外,还具有其特殊性.因为危重症患者将某些影响药物作用因素体现的更为突出、更为集中,因此,药物应用监护变得更为复杂和困难.总之,药物治疗在救治危重症患者中起着关键性作用之一.如果使用不当或是用药顺序不妥,轻则是药疗缺陷.重则是对患者造成极大的伤害甚至危及生命.对icu特殊人群的用药,药疗环节中的质量控制成为患者安全用药的保障.
  • 摘要:目的:探讨VEST气道清除系统对重症监护病房(ICU)行机械通气患者辅助排痰的效果.rn 方法:采用干预前后对照试验方法.选择2011年11月-2012年5月本院ICU行机械通气超过48小时的患者71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VEST P104气道清除系统辅助排痰,选择频率为5~15Hz,压力范围为2~6,每次15~30min,每日3次,分别于使用前与使用2天后行动脉血气分析,比较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监护仪监测氧饱和度以、呼吸、平均压、心率的变化情况.rn 结果:干预后动脉血气中血氧分压高于干预前(分别为12.14±0.74kpa 比8.58±0.48kpa,P<0.05),干预后动脉血气中二氧化碳分压、呼吸次数、心率低于干预前(分别为9.05±1.43kpa比6.32±1.31kpa,26.62±3.82次/min比19.35±2.77次/min,115.65±9.13次/min比89.18±9.68次/min,均P<0.05),干预前后氧饱和度与平均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rn 结论:VEST气道清除系统有利于改善肺的氧合及通气状况,患者易于接受,同时减轻护士劳动强度,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 摘要:目的:探讨CBS+PBL联合教学法在ICU专科护士临床实践培训的效果.方法:应用CBS+PBL联合教学法对ICU专科护士培训学员进行临床实践培训,然后对其独立完成工作能力、解决专科疑难问题能力、应急能力及主动学习能力进行评价.结果:CBS+PBL联合教学法在ICU专科护士独立完成工作能力、解决专科疑难问题能力、应急能力及主动学习能力方面均有极大提高.结论:CBS+PBL教学法适用于ICU专科护士的临床实践培训.
  • 摘要:目的:评估心脏外科监护室应用现有清洁方法的效果,以及存在的隐患,为今后制定清洁流程提供依据.rn 方法:以每一个患者的床单位为一个样本量,基于手接触的频率以及与病人的接触程度,取每一个床单消毒后24小时的15个监测表面,应用三磷酸腺苷(ATP)生物荧光技术,比较各监测面的相对荧光强度(RLU)值.rn 结果:床头桌表面、微量泵表面、心电监护仪按钮、床挡、床摇把、加压输液器皮球表面RLU值>500;护士小桌表面、床头台表面、呼吸机按钮、尺子、听诊器表面RLU值在250和500之间;治疗盘、床尾板、泵线、负压管表面RLU值<250.rn 结论:日常加强手卫生的宣传教育、监测和监督可作为提高物体表面洁净度的有效措施,突出了手卫生重要性.
  • 摘要:骨科患者由于长期卧床,易发生压疮,随着患者病情好转,局部疼痛缓解、肿胀消退在撤出外固定物后患者急于下床活动、或因为肢体残缺等因素,常发生跌倒事件。为医院压疮、跌倒事件发生的高危科室;骨肿瘤患者围手术期,为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转移及复发率,常常需要化疗,化疗期间的水化治疗使患者输液时间较长,如选择外周静脉穿刺,常常存在药物外渗的风险,一旦发生药物外渗,会造成局部皮肤化学性烧伤,导致皮肤坏死或出现经久不愈的溃疡,增加患者痛苦,护理人员需要采取措施防范或避免药物外渗的发生;此外,选择中心静脉置管是最理想的给药方法,可以避免药物外渗的发生;为确保中心静脉导管能够满足整个治疗过程的顺利进行,需要对患者进行评估,采取措施防止导管脱落或堵塞的发生也是护理人员较为重要的任务;为防止导管意外事件的发生,需要护士加强巡视沟通,护患沟通不足是所有不良事件及严重差错事件发生的第原因;骨科是高风险科室,因此,实施风险评估,针对性采取防范措施,加强健康教育及沟通告知,从而有效的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达到保证患者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医疗护理投诉与纠纷的目的。
  • 摘要:本文研究了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患者术后疼痛中的应用,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d,随着时间的推移,疼痛均明显降低,手术日最痛;术前1d,手术当天及术后1,2,3d两组间比较,干预组均优于或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控制满意度结果显示,随着时间的推移,总体水平在不断提高;手术当天及术后1,3 d两组间比较,干预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疼痛评分及术后疼痛控制满意度结果表明:骨科手术前后疼痛是心理、创伤刺激等综合因素刺激的结果;手术当日手术切口的刺激,组织水肿,伤口出血以及伤口无菌性炎症最重的时期,因此也是患者感觉最痛的时期;干预组优于对照组表明通过在临床路径管理中给予规则合理的临床用药,使血液中维持一定的血药浓度,起到了抗炎镇痛的作用,加之护理干预措施加强对患者心理辅导,转移了患者注意力,增强了镇痛效果而间断对症给药只能暂时起到改善症状的作用,难以维持长久。另外,研究显示年龄、性别、性格、受教育程度、心理因素、等与创伤无关的因素会影响术后疼痛的程度及表达。根据疼痛的闸门控制理论,不同文化素质的人对疼痛刺激的耐受性有明显的个体差异。金丽菊等通过探讨心理干预对骨肉瘤患者术后睡眠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心理干预可提高骨肉瘤患者术后睡眠效率,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形成良好的心理环境,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本研究两组患者术后睡眠效率值显示:随着时间的推移,睡眠效率总体水平在不断提高;术后1,2d两组间比较,干预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睡眠效率值结果表明,术后疼痛在影响患者睡眠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术后规则合理控制疼痛,可有利提高睡眠,促进伤口愈合。
  • 摘要:目的:分析肢体血管损伤患者的急救与护理方法,以便改善血管损伤的临床治疗效果.rn 方法:患者入院后及时观察血管损伤状况,并根据病情进行急救与护理,具体方法包括:呼吸道护理、建立静脉通路及补充血容量、急救止血、心理护理及术后护理等.rn 结果:80例患者的血循环均恢复正常,2例截肢,随访发现肢体血管的吻合口处于畅通状态,患者对于急救与护理的满意度为98.78%.rn 结论:急救与护理能够有效改善肢体血管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与预后情况,在临床中应重视开展急救护理工作.血管损伤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其中以血管遭到间接或直接的暴力侵袭较为常见,从损伤部位来看四肢的血管损伤发病率较高,颈部及骨盆血管损伤次之.由于肢体血管损伤可能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及时进行急救处理与护理干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本研究中,采用了呼吸道护理、建立静脉通路及补充血容量等方法对82例患者进行急救处理,并在急救处理的基础上,为患者提供了一般护理干预,经急救与护理后80例患者的血循环均恢复正常,且患肢功能的恢复效果满意.因此可以认为有效的急救与临床护理干预对于血管损伤治疗效果、预后改善均具有重要作用,只有做好急救护理工作,才能够提高手术治愈率.为保证临床护理的有效性,则在为肢体血管损伤患者提供护理干预的过程中,应注意根据病情变化对护理干预措施进行调整,如术后1d~3d要重视预防出现血管危象,并强化心理干预等,以便减少手术并发症及加快康复.
  • 摘要:探讨持续性膨肺(SI,sustained inflation)与常规膨肺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效果。方法:ICU无自主呼吸完全依赖呼吸机机械通气患者100人,平均分为两组;实验组:吸痰前后给予常规膨肺,对照组:实施SI,观察两组患者吸痰后氧饱和度、气道阻力、肺的顺应性、呼吸音、胸片等的改变。结果:两种膨肺方式在气道阻力,血氧饱和度和胸片的比较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膨肺方式在机械通气患者中能彻底的促进分泌物的排出,防止肺不张、低氧血症的发生,是有效安全的排痰方式.
  • 摘要:目的:神经源性异位骨化(Neurogenic Heterotopic Ossification,NHO)是在神经损伤患者的关节周围软组织中有多余骨的形成,是神经损伤患者的常见并发症.患者发病后受累关节活动度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不同程度减低.根据异位骨化(Heterotopic Ossification,HO)的发生部位及严重程度,手术创伤亦有所不同.故临床护士应观察NHO患者围手术期的病情变化并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减少临床并发症的发生.rn 方法:2011年至2012年我科收治NHO患者5例,针对患者发生HO的部位、神经损伤情况,术前给予心理护理、基础护理及专科护理,术后给予伤口护理、贫血护理、相关并发症预防及康复功能训练.rn 结果:本组5例患者围手术期未发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感染,未发生压疮;术前血红蛋白正常,术后均发生不同程度的贫血;伤口愈合良好;经过相关康复功能训练,受累关节活动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1例患者术后发生单侧下肢肌间静脉血栓.rn 结论:HO是脊髓损伤和脑外伤患者最重要的并发症,患者发病后受累关节的活动度减低,影响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手术切除异位骨化是最主要的治疗方式,科学合理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地配合手术治疗,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 摘要:随着医学水平的迅速提高,中风抢救成功率也随之提高,从而降低了病死率,但脑卒中的致残率仍居高不下,早期进行康复治疗有利于训练患者达到最大限度的功能独立、心理应对,有利于对社会的再适应,防止继续残疾,并利用残留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脑梗塞的康复不要理解为,只是解决病理的问题,而是主要强调通过康复的过程提高病伤残者独立生活和回归社会的能力.康复技术主要包括中国传统康复技术、疾病康复、康复功能评定、康复治疗技术等.脑梗塞的康复,更加需要综合地使用以上的技术.到目前为止,所有的脑卒中康复治疗都是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的,尚没有单纯使用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的临床报道.目前广泛应用的康复疗法有Bobath技术、Brunnstrom技术、Rood技术、运动再学习技术(MRP)、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CIMT)、反复抗阻力练习等等,以及其他一些借助于机械的训练方法.大量文献报道以上康复方法均是有效可行的.
  • 摘要:胸腰椎骨折导致人体躯干负重功能部分或全部丧失,使功能活动严重障碍,合并神经损伤者,可致下肢不全甚至完全瘫痪,是脊柱创伤中的严重损伤,给患者及家属带来很大的打击,患者往往不能接受,易产生激动、恐惧等心理。目前利用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治疗手段。对于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越来越多的学者主张利用椎弓根内固定系统,能保持脊柱的稳定性,满足早期活动,便于神经功能恢复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在护理中护士应早期进行心理疏导,增强患者.钱胜疾病信心。严密观察生命体征、脊髓功能,观察有无颅脑、内脏损伤等合并伤的存在。积极预防肺部感染、腹胀、脑积液漏、神经根粘连、肌肉萎缩、关节僵直等护理并发症是患者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 摘要:深静脉血栓(DVT)形成是骨科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下肢血栓部分或全部脱落后随血液循环进入肺动脉,可继发肺栓塞(PE),引起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及右心功能不全,致残致死率高.预防和治疗血栓栓塞病在骨科围手术期至关重要.目前针对骨科术后DVT预防的研究较多,脊柱术后DVT的发生率,不同作者报道脊柱术后DVT 的发生率不同,为0.3%-15.5%,低于非脊柱骨科大手术后DVT 的发生率(39%-74%).临床常采用抬高患肢和术后早期活动作为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常规预防方法,但效果并不理想,我科2011年1月-2013年12月对脊柱手术后病人采用常规预防和化学预防静脉血栓的有效性进行观察,并与常规方法进行比较,应用物理和化学方法能安全有效预防脊柱术后静脉血栓的形成.
  • 摘要:髋关节置换患者由于长期卧床,下肢容易形成深静脉血栓,造成肺栓塞,对患者生命造成重大威胁.髋关节置换手术常规需抗凝治疗,目前常用方法为药物治疗,如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服用抗凝药物等,物理治疗,如气压治疗、增强股四头肌功能锻炼等.气压治疗是一种序贯地从踝、小腿、大腿加压的装置,通过对肢体间歇性地充气机械挤压,能促进静脉和淋巴液回流,加强动脉灌注,使局部代谢产物和炎性致痛物质得以消除,起到消除水肿、止痛和预防DVT的作用.气压治疗仪作为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DVT 的常规物理预防措施,其临床效果目前得到广大学者的认同.2012年1月-2014年1月对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髋关节置换患者进行间歇性气压治疗,无一例产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效果满意.
  • 摘要:本文综述了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是介于正常衰老与早期老年性痴呆之间的一种认知功能缺损的过渡状态.MCI可部分发展为痴呆,也可长期保持稳定,病情不出现进展,故可认为MCI患者是痴呆的高危人群,因此MCI患者的早期护理至关重要.总结了目前老年MCI护理的新进展.
  •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康复护理对轻型颅脑损伤(GCS 评分为13-15分)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80例轻型颅脑损伤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中医康复护理组和一般护理组(以下称对照组)两组病例.两组均接受临床保守治疗及神经外科常规护理;同时中医护理组给予特定穴位推拿的护理方法,经过15天的护理,采用Barthel指数在康复护理前后各评测一次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ADL),并进行对比.结果:发现使用中医康复护理患者的Barthel指数较一般护理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说明中医介入康复护理能提高轻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让患者从心理和生理上达到最佳恢复,为回归家庭和社会打好基础.
  • 摘要:脑卒中后约65%-75%患者留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其功能的恢复是神经康复领域中最富有挑战性的课题.目前对于康复训练促进脑功能重组的本质,了解仍十分有限,对于脑卒中后如何进行最有效的康复以达到最大程度的神经功能恢复,并没有特定的最佳治疗方案和策略.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Constraint -Induced Movement Therapy,CIMT)采用脑的可塑性与大脑功能重组理论,以在神经功能康复中取得持续疗效.此方法突破以往Bobath、Brunnstrom及PNF等治疗技术只是针对患肢进行治疗的单一路径,而是更好的结合了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国内外诸多学者从基础动物实验、影像学及临床应用多角度对此方法进行论证和研究,并且针对急性及亚急性卒中患者分别进行短期及长期疗效观察,均发现显良好的治疗效果,与此同时,此治疗方法所存在的局限及争论之处也是不可忽视的现实问题.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