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第三届中国地方志学术年会暨两岸四地方志文献学术研讨会 >浅述民国时期东莞地方志的编纂思想——以陈伯陶所修《东莞县志》为例

浅述民国时期东莞地方志的编纂思想——以陈伯陶所修《东莞县志》为例

摘要

东莞地方志的编纂,自元代皇庆年间(1312-1313)陈庚编纂《宝安志》以来,迭经历代修纂而日趋完备,尤以民国时期陈伯陶主持编纂的《东莞县志》为上乘.该志不但名闻遐迩,其修志思想也对东莞后来修志产生影响.民国时期,东莞地方志除继承传统方志的优秀部分,还顺应时代变化,在志书记述内容、体例等方面都有了一定新变化.究其原因,与陈伯陶的地方志编纂思想有很大关系.本文拟分别从陈伯陶编纂地方志所处的时代背景、地方志编纂思想的可取之处及局限性,分析陈伯陶的地方志编纂思想对今天修志的借鉴之处,及其对客观评价民国时期广东修志人员的地方志编纂思想意义.该文由三大部分组成,在第一部分,对陈伯陶的生平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作了简要介绍;第二部分对陈氏修纂县志应予借鉴学习的方法和理论作了研究分析,认为继承吸收前人修志成果的长处,广泛搜集整理先贤著述及金石文献,征引宏富、详注出处,考证事实准确且加按语,注重图表及图文运用,纠疑载新,尤重反映时代变化及新生事物等是其显著特点;第三部分指出陈伯陶编纂方志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其修纂思想有“敦尚节义”的倾向性,并认为这种思想意识不可谓不好,但为节义而记载地方历史,尤其以这种思想意识记载清朝时期东莞的历史,却会影响方志记载的客观性,史料的取舍自然便会有其局限性。这不仅是陈伯陶个人当时的修志思想,同时也是东莞乡绅对编纂志书内容的想法。由王氏的论述可见,陈氏之所以能以一人之力,在时局动荡不安中,编纂7部志书,并修纂出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民国《东莞县志》,首先,因为他是一个精通国史编纂的专业史学工作者,他曾任翰林院编修、国史馆总纂、武英殿纂修,同时又有为官地方的施政经验,曾担任江宁提学使和布政使等职,他的这种特殊阅历,从事方志编纂不仅胜任而且具有一般人所不具备的独特优势,因此由他来修纂自己故里的县志,当然不失为一种最佳的选项,从而也使他的方志思想、理论方法和实践经验得以在县志修纂中得以应用和彰显;其次,注重资料文献的厚积薄发,他从民国4年(1915)开始启动修纂,经六载寒暑成“九十八卷(附《沙田志》四卷),合一百三十余万言”,其中三年时间都在搜集整理和考订资料,注重历史文献的梳理考证,又补充采访调查资料,而丰富的文献资料积累工作为县志的修纂打下了坚实基础,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既然方志是资料性文献,没有丰厚的资料储备是修不出名志的,然而获得这些资料势必要修志者亲历亲为或保障措施得力不可,否则要想修出名志佳志只能是一种美好愿望而已;第三,注重在志书中反映地域和时代发展特色,如志书记载林则徐、关天培、陈连升等领导东莞民众禁烟抗英斗争,咸丰年间何六率领红巾军起事等事实尤为翔实。所载清末兴学堂、废科举、修铁路、办实业及其他新政内容也颇为详明。又如人物略中袁崇焕传记内容,征引文献80余种,考证之精,篇幅之大,为民国初年以前袁崇焕传记之最。志末所附沙田志4卷,更是研究广东沙田史的重要史料等,均堪称具有典型意义者。此即为研究陈伯陶民国《东莞县志》的学术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