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第十七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华文文学的精神意向与文化选择借镜

华文文学的精神意向与文化选择借镜

摘要

一种语言的世界决定了一个人的写作.对于生活在中华地区的人们,同异族他邦之间的文化遭遇和文化认同问题未必成为一个作家全部的或重要的辩证主题,而在老移民和新移民华文作家那里则有更为现时现场的表现。文化的纠结同生存的艰难缠绕在一起。华人的历史际遇、华人的生存经验使原有的文化发生意义,也使文化得以历练,得以补充,或融合或增创。许许多多华人个体生命之颠沛之奔突之筚路蓝缕之折辱受窘,也都加入了人类的经验序列。正如一切文学史所分述的文学现象均具有相对性一样,华文文学经验即便有着脉络清晰的现代主义源流,也并非在内容和形式上一一对应于典型的现代派文学;何况世界性的现代派文学本身,甚至在现代性的文化意识上也非整齐划一。华文现代主义无疑是世界性的现代主义的延续和补充,但其中有与传统诗学对接的“现代”。在华文文学中,那些从中华文化传统出发或重认传统精神的文学描述特别能引发同宗同源的华人读者共鸣;那些吸收东西方优秀文化,领略他民族有益经验与品格的书写也越来越引起华人读者的阅读兴趣。然而华人经由19世纪至21世纪漫长的历史过程,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全面推动,社会充分完成转型,新的生活方式左右了人们的感觉神经,许多来自东洋、西洋的实用主义、个人主义、虚无主义、一体化等价值观的误植。其实文学并非仅仅作为文化来阅读。华文文学的美学特征尚体现于作家主体形象之东西方人文品格的融汇,主体的自由放达进退俯仰,作家生活面的多样与新奇,题材之中外古今超越禁忌及对我们相对陌生化,文学原型的翻新或借镜,形式技巧的实验创造,成型内敛、典雅雍容的语言风格或将方言与外来语熔铸于现代汉语。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