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育银鲫中科3号养殖试验

摘要

异育银鲫"中科3号"是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鱼类发育遗传学研究团队历时10余年研发培育出来的异育银鲫第三代新品种,于2008年获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颁发的水产新品种证书.据介绍:异育银鲫"中科3号"具有遗传性状稳定;体色银黑,鳞片紧密,不易脱鳞;生长速度快,比高背鲫生长快13.7%-34.4%,出肉率高6%以上;寄生于肝脏造成肝囊肿死亡的碘泡虫病发病率低等特点.异育银鲫"中科3号"适宜在全国范围内的各种可控水体内养殖.经试验“中科3号”耐低氧,在标准化鱼池配备增氧机的条件下,亩产可达2000kg以上,适合搞密度养殖。通过在不同地区的养殖对比发现,在潼南县的养殖中异育银鲫“中科3号”的体重、体长生长指标优于湘云鲫,而在璧山、巴南和合川的养殖中发现湘云鲫的生长指标优于异育银鲫“中科3号”。分析原因可能是某些条件的改变产生了生长上的差异,有待进一步对比试验和分析得出更加准确的结论,从各区县反映的情况看湘云鲫近两年来不知什么原因,生长优势已没有以前那么明显了,不知是不是种质退化造成。从饵料系数来看,异育银鲫“中科3号”,经潼南县鱼种站养殖试验,净产异育银鲫中科3号744.6kg和湘云鲫112.2kg,用去“通威”牌32%以上粗蛋白的浮性鱼种饲料1100kg,饵料系数为1.28(天然饵料未扣除),按当时的价格饲料成本为5.38元/kg通过对比试验,发现异育银鲫“中科3号”能适应重庆的气候和养殖条件,与普通鲫鱼相比生长优势明显,在巴南和璧山区的试验对比中,同等情况下鱼种期间生长速度快近15%左右。与湘云鲫比较鱼种期间长势较为稳定,规格整齐,由于异育银鲫“中科3号”在体型、体色更接近本地鲫鱼,比起湘云鲫和湘云鲤更受消费者欢迎,市场价格高1-2元/kg,养殖效益相对较高,可以代替湘云鲫大面积推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