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化瘀法治疗缺血性肠炎探析

摘要

祖国医学认为,“人之一身,不外阴阳;阴阳二字,即是水火,水火二字,即是气血”。便血多因外感湿热、内伤情志、饮食不节、久病体虚等因素而引起,综合西医在缺血性肠炎病理、药理方面的研究以及患者的年龄、体质、病程,认为,缺血性肠炎是由于“元气亏虚,运血无力,瘀血阻络,闭塞不通”,最终导致“阴阳失调,气血失和、络破血出”,这与中医中风病机理同出一辙,将其形象称之为“肠中风”。肠中风临床表现为便血,血色鲜红或暗红,用大量活血化瘀药,难不怕“雪上加霜”?认为:“见血不止血,瘀去血自安”,《血证论》亦云:“离经之血,虽清血、鲜血,亦是疲血”。在治疗上将其形象比喻为“治疲如治河,泥沙沉积,河水泛滥,加固堤坝,可救一时之急,却非长久之计;唯有清理泥沙,疏通河道,才可永绝后患。久病疲血阻络,迫血离经妄行,益气化瘀,瘀血得去,新血的安,便血自止。”在临证过程中,针对肠中风患者,在给予口服益气化疲中药的同时,结合“肠乐一号”灌肠疗法(青黛、赤石脂、炉甘石、白友)收湿涩肠止泻、解毒去腐生肌,将辨病与辨证,整体与局部、内治与外治相结合,疗效彰显。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