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第十九次全国行为医学学术会议 >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负性情绪的心理行为干预

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负性情绪的心理行为干预

摘要

目的:探讨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负性情绪心理行为干预的疗效. 方法:心电图确诊的早期复极综合征(ERS)患者,共6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每组各34例.ERS心电图诊断标准:(1)V2~V5导联或/及、aVF出现J波;(2)J点后ST段呈凹面向上抬高,在V2~V5导联最明显,可达0.2~0.6mV,在V6和肢体导联不超过0.2mV,不伴有对应导联的ST段下移;(3)T波高大直立,V2V5导联可达1.0mV,但很少超过1.0mV;(4)运动、情绪激动等应激情况下,致心率增快时ST段回落,甚者可达基线.共入组68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34例,对照组34例.两组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并对研究组进行心理行为干预.心理行为干预:研究组患者进行,由主治医师实施.方法如下:(1)一般干预:ERS干预知识讲座入组第1周进行,每周2次,每次30~60min,共2周(家属和病人参加),讲授ERS的发生机理、临床表现的有关知识,及改良生活事件、负性情绪与ERS发展、治疗的关系.强调正性情绪对疾病康复的重要作用,学习正确应对不良生活事件的方式及改善负性情绪反应的心理应对知识和技巧.(2)负性情绪疏导:入组第3、4周进行,每周2次,共4次,针对患者负性情绪反应特点进行干预.如采用支持、疏导、安慰、鼓励、放松练习等方法,缓解病人的焦虑、紧张、恐惧情绪反应;用乐观、轻松的语言引导、暗示病人自述宣泄,减轻病人的心身反映;也可利用情绪分析方法挖掘、纠正病人的某些错误认知.(3)特别干预:入组后5~12周进行,每周2次,每次30~60min,共进行2个月.患者患病前个性以情绪不稳定为多见,干预强调或协助患者亲属制定情感支持计划,重视和加强家庭和社会方面的亲情支持.减少不良事件刺激,控制不良影响因素,让患者总结病情加重的因素,特别是精神、心理方面的因素.分别于入组时、治疗12周后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测评. 结果:干预12周后,研究组SAS、SD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分别为(43.56±6.54)分、(44.63±7.61)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研究组SAS、SDS评分较干预前[(63.21±9.86)分、(65.32±8.08)分]评分显著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1).干预12周后两组SCL-90评分比较,研究组SCL-90总分、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及恐怖因子分,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 结论:ERS患者常有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其心理状况较差,心理行为干预能有效的消除ERS患者的负性情绪,改善其心理状况,提高治疗效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