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其他>第十九次全国行为医学学术会议
第十九次全国行为医学学术会议

第十九次全国行为医学学术会议

  • 召开年:2017
  • 召开地:厦门
  • 出版时间: 2017-11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会议文集:第十九次全国行为医学学术会议 论文集

会议论文
全选(0
  • 摘要:情绪是复杂的心理生理学现象,反映了心智状态与个体内在与外部环境影响的相互作用.执行功能是指在完成复杂的认知任务时,对各种认知过程进行协调的一般性控制机制,其本质就是对其它认知过程进行控制和调节,以产生协调有序的、具有目的 性的行为.执行功能至少包含若干不同的加工过程:注意、工作记忆、决策以及抑制、冲突等.本报告将总结我们课题组10多年来在情绪与执行功能方面的行为与脑机制研究进展,采用认知行为与功能脑成像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1)注意负偏移发生在认知的早期知觉阶段、晚期刺激评价阶段以及动作准备阶段;这种情绪的注意负偏移是与生俱来的.(2)负性情绪选择性影响空间工作记忆,而非言语工作记忆;内侧前额叶是消极情绪选择性影响空间工作记忆的皮层区,楔前叶与空间注意的转换有关,注意分配机制在这种选择性影响中发挥关键作用;负性情绪对工作记忆时间进程的影响,主要发生在记忆的保持阶段.(3)冲突对认知和情绪控制的影响:采用ERPs技术和类似Stroop范式考察概率背景对认知冲突和情绪冲突加工的影响,发现N2效应在前部,反映有策略的注意控制,SP效应在后部,反应冲突效应,据此修正了注意控制模型.(4)情绪对抑制行为的影响:研究了外显与内隐情绪的影响,发现了N1和P3显著的反应类型主效应,VPP和N170表现出情绪效应,情绪表情诱发的Nogo-P3波幅显著增大,潜伏期显著延迟,提示个体对行为抑制结果的监控和评价增强,在知觉表征,前运动抑制和抑制监控等三个阶段发现了情绪与行为类型的交互作用,研究结果支持了情绪与执行功能的双竞争模型.
  • 摘要:悦纳疗法是邓云龙教授基于30余年心理治疗临床经验,结合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和以儒释道为主的中国文化研究出来的一种第三波认知行为疗法,用体验性改变策略补充直接的认知说教性策略,旨在建立更灵活有效的应对方式.悦纳就是乐意不做判断或无分别地接纳但又不执着,"物来则应,过去不留",所以也叫悦纳无住.初步的临床实践和推广应用表明悦纳疗法具有较广谱的心理障碍治疗效果和较好的本土文化适应性.
  • 摘要:糖尿病是一种以糖代谢紊乱为特征的慢性多系统疾病,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认知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认知功能障碍危害极大,严重影响患者及照顾者的生活质量,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通过总结与分析可以发现,糖尿病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常合并血糖、血脂紊乱,脑血管病变,心理障碍等多种疾病,起病隐匿,病因复杂.因此,探求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了解发病机制,制定新的策略预防和延缓糖尿病引起的认知损害至关重要.
  • 摘要:噪声是环境污染的七大典型公害之一;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噪声除了对听觉系统产生特异性损伤,还影响情绪、睡眠和工作效率,诱发高血压、冠心病,并对神经、消化和生殖等系统产生不良影响.有色噪声是一种单调重复刺激,可以诱发睡意,并通过掩盖环境噪声来诱导和维持睡眠,其本身是单调易被忽视的,并不影响人睡。白噪声可使脑电δ节律增加,并降低大脑活跃水平。对新生儿、婴儿及大学生失眠均有效,但效果往往在去除白噪声后反弹。白噪声可以降低手术患者和停用机械通气患者的焦虑水平,减少病房中环境噪声引起的觉醒;也可以通过掩蔽耳鸣声,改善耳鸣患者睡眠状况。在治疗中,要防止过高分贝损害听力、认知水平及心脏健康。白噪声用于治疗性睡眠剥夺有望使睡眠获得补偿性恢复并同时起到抗抑郁作用。
  • 摘要:目的:探讨尾核内催产素(oxytocin,OT)在电针镇痛中的作用,及其与内源性阿片肽之间的关系.方法:以钾离子透入法引起大鼠甩尾反应的电流强度(mA)为痛反应指标,测定动物痛阈,观察尾核内OT对电针"足三里"镇痛作用的影响.结果:尾核内注入OT后,动物的痛阈和电针镇痛效应明显提高,并且OT与电针镇痛之间有明显的交互作用.向尾核内注入抗催产素血清以中和内源性OT后,对大鼠痛阈虽无明显影响,但能显著降低电针期和停针后的电针镇痛效应.向尾核内注入纳洛酮后,并不能完全阻断OT在电针镇痛中的作用.结论:尾核内OT参与电针镇痛的调制过程,并且此作用不完全依赖于内源性的阿片肽系统.
  • 摘要:目的:观察细辛水煎液及挥发油抗抑郁作用. 方法:将初筛过的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组、细辛挥发油组,细辛水煎液高、中、低剂量组(2、1、0.5g/ml)6组,每组小鼠10只,灌胃给药连续7d,每天1次,第7d灌胃结束后1h,进行行为学实验:小鼠悬尾实验(TST)、强迫游泳实验(FST)和开场实验(OFT),观察细辛水煎液及挥发油对小鼠抑郁行为的干预作用.结束后处死小鼠,用Elisa法测定小鼠脑内五羟色胺(5-HT)、谷氨酸(Glu),γ-氨基丁酸(GABA)的含量. 结果:细辛水煎液高剂量及细辛挥发油可使小鼠在悬尾实验TST中不动时间显著性缩短(高剂量P<0.01,挥发油P<0.01);细辛水煎液中剂量及细辛挥发油可使小鼠在强迫游泳实验FST的不动时间均显著性缩短(P<0.05).细辛挥发油剂量组和水煎液高、中、低剂量组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均能显著增加小鼠脑内GABA的含量(P<0.01);细辛水煎液高、中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能显著增高小鼠脑内Glu的含量(P<0.05);细辛水煎液中、低剂量组与模型组相能显著增加小鼠脑内5-HT的含量(中剂量P<0.01,低剂量P<0.05). 结论:首次证实细辛水煎液及挥发油具有抗抑郁作用.细辛挥发油和水煎液在小鼠悬尾模型和强迫游泳模型上均表现出抗抑郁作用,细辛水煎剂和挥发油与盐酸氟西汀作用机制有相似之处.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脑内类神经递质5-HT、Glu、GABA含量有关,但是GABA与Glu脑内含量的比值并未有显著性变化,所以推测细辛抗抑郁机制可能与单胺类神经递质5-HT浓度关系更加密切.
  • 摘要: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和变革,人们处于快节奏、高效率、充满竞争与挑战的社会生活中,常常会受到内外环境的影响,容易出现情绪上波动和心理压力,心身疾病的发生、发展与心理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多个研究报道心理疾病和心身疾病的患病率有上升趋势,心身疾病的预防和康复是新形势下医疗卫生服务的基本任务之一,心理评估逐渐成为综合医院体检中心的一个重要内容.2017年1~6月,我院健康体检中心对1091例体检者的心理状况进行了评估,现将评估结果分析及干预对策报道如下.
  • 摘要:目的:汉化修订悲伤冗思量表,并考察其在大学生中的信度和效度. 方法:在考虑专业和文化的基础上翻译悲伤冗思量表,并以改量表及冗思反应量表、贝克抑郁量表第二版为工具,对湖南四所高校的1175名大一到大四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2周后抽取111名学生进行重测. 结果:探索性因素分析表明,悲伤冗思量表中文版共12个条目,包括悲伤应对、悲伤本质、悲伤原因三个因子,解释总变异的59.022%.验证性因素分析显示量表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x2/df=3.776,GFI=0.949,NFI=0.918,IFI=0.938,CFI=0.938,TLI=0.916,RMSEA=0.070);总量表及三因子的Cronbach'sα系数为0.699~0.867,总量表及三因子的重测信度为0.620~0.833;RSS量表总分及各维度与RRS、BDI均呈正相关. 结论:悲伤冗思量表中文版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用于中国大学生悲伤冗思的测量.
  • 摘要:目的:了解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平台(F5000)神经病学、精神病学类期刊高被引论文的文献特征. 方法:利用Excel对F5000平台神经病学、精神病学类期刊高被引论文进行文献计量分析. 结果:2012~2015年F5000平台神经病学和精神病学类期刊共有185篇高被引论文,发表于2007至2014年间,2011发表的最多,呈单峰分布.主要出版类型为论著,占80.54%.国家基金论文和基金论文的数量分别为57篇(30.81%)和114篇(61.62%).篇均基金项目数为1.14项/篇,基金论文篇均基金项目数为1.84项/篇. 结论:F5000平台神经病学和精神病学类期刊高被引论文以论著为主,基金论文占比高.
  • 摘要:目的:分析居民对网络健康信息的获取渠道和可靠性评价,为完善互联网健康信息供给、满足居民健康需求提供参考. 方法:通过寻找一年内有1次及以上就医或陪同他人就医经历的18岁以上居民填答问卷.利用均值、卡方检验、方差分析和构成比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78.9%的居民上网,84.5%的网民利用手机上网,女性、年龄段在18~41的网民通过手机获取健康信息的比例均高于其他人群(P<0.01),69.2%的网民经常上网搜索健康相关信息.居民使用频率最高的是搜索引擎(72.6%),其次是医疗健康专题网站(9.4%),三是微信公众号(5.3%).居民对网络健康信息可靠性评分由高到低前三位依次是国际组织的网站(82.83分)、科学研究机构主办的网站(80.82分)、公立医院主办的网站(78.76分),得分最低的两位是微信群或朋友圈(58.5分)以及制药公司赞助的网站(57.0分). 结论:居民对网络健康信息存在巨大需求;对搜索引擎的利用率最高但可靠性评分较低,对营利性网站健康信息可靠性评分较低;对公益性、专业性网站健康信息可靠性评分高但利用率低.针对以上情况,网络健康信息平台的开发和利用,应注重提高利用率较高平台的信息质量,加强对健康类网站的监督,加大对专业性强、公信力高的网络健康信息平台的推介,充分开发移动健康信息平台,为居民提供便利可靠的网络健康信息平台.
  • 摘要:目的:探讨抑郁症低动力症状与多巴胺D3受体(DRD3)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方法:以109例具有低动力症状的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102例身心健康的志愿者为对照,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技术和基因测序方法,检测DRD3rs6280分型,运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验证各种基因型和等位基因与抑郁症低动力症状的关系. 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间DRD3基因的rs6280位点各基因型频率与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患者间不同程度低动力症状患者基因型与等位基因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基因型之间低动力症状SHAP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DRD3rs6280单核甘酸多态性与抑郁症低动力症状无关.
  • 摘要: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空气质量越来越差,罹患肺部疾病的人也越来越多.肺部疾病包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结核、肺癌等等,其患病率在逐渐增加,死亡率也排居前列.目前诊断肺部疾病的主要方法有胸部X光、CT、穿刺活检等技术,其中病理组织活检是诊断的金标准.取病理组织活检采用快速石蜡切片技术诊断肺组织疾病,不仅操作简单、容易掌握,而且诊断的正确率极高.
  • 摘要:目的:探讨井下特种作业员工心理健康、压力知觉及应对方式特点. 方法:对井下332名特种工和245名普工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压力知觉(CPSS)和简易应对(SCSQ)测验,调查他们的心理健康、压力感知及应对方式情况,将获得数据信息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特种工总分及躯体化、强迫症状、精神病性因子髙于全国常模,有显著差异(t值分别为:2.352,5.072,4.191,4.133).人际关系低于全国常模,存在显著差异(t值为-3.037**);特种工总分及人际关系、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高于普工,有显著差异(t值分别为:2.145,3.304,2.625,3.448,3.044);特种工压力知觉、消极应对低于常模,且存在显著差异(t值分别为:-7.040,-15.836).特种工的压力知觉、积极应对、消极应对与普工没有显著差异.特种工SCL-90总分超过160与未超过160的员工比较,前者的压力知觉、消极应对高于后者,有显著差异(t值分别为:7.885,5.919).特种工压力知觉、积极应对、消极应对与SCL-90总分的多元回归分析中,消极应对、压力知觉对SCL-90总分有显著贡献(F=40.34,P压=0.000,P消=0.000). 结论:特种工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常模及普工,消极应对及压力知觉对心理健康水平具有明显的影响.
  • 摘要: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成人正畸患者心理状态及口腔健康的影响. 方法:将成人正畸焦虑患者152例采用分段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两组各76例.干预组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并合并认知行为干预,对照组仅用直弓矫治技术治疗,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与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影响程度量表(OHRQoL-UK)对患者进行评定并对两组治疗前后STAI、OHRQoL-UK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1.认知行为干预前对照组S-A1(58.74±11.05)、T-A1(53.06±11.77)与干预组S-AI(59.52±12.28)、T-AI(52.45±10.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认知行为干预3个月及6个月后干预组S-AI(50.37±9.18,35.65±8.92)低于对照组(56.62±10.52,54.13±10.03)(P<0.001);干预治疗6个月后干预组T-AI(47.92±6.82)低于对照组(51.52±7.41)(P<0.05);2.OHRQoL-UK总分正畸治疗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正畸治疗完成后干预组(58.27±13.43)高于对照组(51.99±11.69)(P<0.01);3.治疗后OHRQoL-UK评分与S-AI、T-AI评分呈负相关(r=-0.192~-0.459,P<0.05). 结论:认知行为综合干预能有效缓解成人正畸患者的焦虑状态并可以提高治疗后的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
  • 摘要:目的:探讨舞蹈治疗对残留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选取住院残留型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按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ICD-10诊断标准)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病史在5年及以上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0例作为研究组,在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舞蹈治疗(每周两次,每次40~50分钟,共8周);30例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及护理.采用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和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于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评定. 结果:两组患者在入组8周后,除了SQLS的症状/副作用分量表评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的心理社会分量表、动力/精神分量表和SSPI量表评分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舞蹈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残留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但对于患者生活质量量表中的症状/副作用方面疗效尚不明确.
  • 摘要:无偿献血是指自愿献出血液、血浆或其他成分,且不收取任何现金或金钱替代物作为报酬的行为,但小的纪念品、茶点、饮料除外.1946年,国际红十字会组织以正式文件形式首次在全世界推广无偿献血.之后世界卫生组织、国际输血协会等国际性和国家性组织或机构也一致推荐各国采用无偿献血的方式进行医疗输血服务.直至2011年,已有71个国家和地区90%以上的血液供应来自无偿献血.目前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已真正实现临床用血全部来自公民无偿献血.而我国由于历史、经济等原因,无偿献血事业起步较晚,从1998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全面实行无偿献血制度.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宣传教育等方法,我国无偿献血事业取得了显著的发展.2011年,全国无偿献血人次已达1232万,献血总量为4164吨.2012年第一季度,采血量和献血人次比2011年同期增长6.1%和6.6%.但是,有研究表明目前我国人口献血率仅为9.23%,远远低于世界发达国家水平,难以适应临床用血的需求.因此,如何有效的向人们宣传无偿献血、切实提高人群献血意识,使其真正主动加入到无偿献血队伍中来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 摘要:目的:探究心理因素与儿童异食症形成的关系及治疗方法.方法:通过临床晤谈及临床观察收集一例异食症喝墨水的小男孩患者的病史、个性特征、家庭的教育方式、临床症状、心理冲突等相关资料,在抱持的环境下,运用认知行为疗法、家庭治疗、团体心理治疗方法.结果:本例异食症是由心理因素造成的,通过心理治疗方法患者的异食行为喝墨水的现象消失,临床治愈,半年随访未出现复发的现象,临床治疗效果显著.结论:异食症的患者一部分是由心理因素导致的疾病,此类患者采取认知行为疗法、家庭治疗和团体心理治疗,疗效显著.
  • 摘要:目的:分析《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6年载文、作者与引文情况. 方法:以《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6年共12期刊出的所有论文(不包括消息类稿件)为研究资料,分析全年载文量、载文栏目、载文刊出形式、第一作者机构与地区分布、基金论文数、作者数、引文量及出版时滞. 结果:《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6年共载文238篇,平均每期载文19.83篇,平均每篇4.84页.载文刊出形式以论著为主,共211篇(占88.7%).刊出栏目以临床研究最多(73篇),其次为卫生预防(60篇),再次为基础研究(50篇).第一作者地区分布较广泛,分布28个省市自治区,但分布不平衡.第一作者地区主要分布于江苏、山东、北京、广东、安徽、河北、湖南、辽宁,占全年载文的65.5%.基金论文共198篇(占83.2%),其中国家级基金论文90篇(占45.45%);省部级以上基金论文数144篇(占72.72%).篇均作者数、篇均引文量、平均出版时滞分别为5.11人、21.7条、219天.发文2篇的第一作者有3人;发文5篇的通信作者有1人,发文3篇的通信作者有5人,发文2篇的通信作者有15人.发文数量超过5篇的机构单位有10家,合计发文71篇(占29.8%). 结论:《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具有丰富的信息资源,载文形式以论著为主,临床研究稿件最多,基金论文比较高,具有相当稳定的作者队伍.
  • 摘要:目的:探索单次小剂量氯胺酮对抑郁症患者疗效和血清瘦素及5-HT水平的影响. 方法:39名抑郁症患者按入院秩序连续筛选,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20),氯胺酮组(n=19).治疗组静脉持续推注0.5mg/kg氯胺酮溶液50ml,推注时间40min,对照组推注等容量生理盐水50ml.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3、7天清晨完成HAMD、BHS、SIOSS量表评定及外周静脉血采样,离心取血清-80°C冻存,测量血清中瘦素及5-HT的含量. 结果:相对于对照组,氯胺酮组患者HAMD、BHS、SIOSS评分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第1天血清瘦素水平明显上升(P<0.01),第3天、第7天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5-HT水平各时间节点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氯胺酮有快速的抗抑郁疗效,可能与血清瘦素水平上升有关.
  • 摘要:目的:观察伴有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的青少年下颌偏斜患者关节术前术后一般自我效能感及体像变化的情况. 方法: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中文版及体像障碍自评量表(SSBI)对31名伴有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的青少年下颌偏斜患者及40例对照组进行测量,应用间隔尺度的态度测量方法对受术者术后满意度进行评分,对术前、术后GSES与SSBI评分、术后满意度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1.术前患者组GSES(25.83±3.05)低于对照组(28.24±3.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SBI评分(25.46±3.28)高于对照组(12.18±2.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GSES(29.13±2.21)显著高于术前GSES(P<0.05);3.术后SSBI评分(16.02±2.84)显著低于术前(P<0.05);4.术前GSES≥32且SSBI≥36的患者术后满意度较低. 结论:1.手术可增强伴有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的青少年下颌偏斜患者的自信心;2.手术可减低患者体像障碍倾向者的发生率.
  • 摘要:目的:观察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5年内复发再入院的情况,探索影响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再入院的预测因素,为改善儿童精神分裂症的预后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以在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儿童青少年病区收集的儿童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81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患者一般情况调查量表、病前社会适应能力评估量表(Promorbid Adjustment Scale,PAS)、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The Positive and Negnitive Syndrome Scale,PANSS)及自制门诊随访情况调查表,前瞻性随访5年,观察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再入院情况,进行再入院影响因素的分析. 结果:COX回归分析发现,基线时兴奋敌对因子得分高、服药依从性差及更改治疗方案次数多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5年内再住院的危险因素. 结论: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再住院的高危人群为发病时兴奋敌对程度高、不能坚持服药、频繁换药者,应重视这些高危群体,及早干预,尽可能地降低儿童精神分裂症再入院率.
  • 摘要:阿片类药物又称麻醉性镇痛药(narcotic analgesics),在多数情况下,阿片类药物是临床治疗中、重度疼痛最常用和有效的镇痛药物,能消除或减轻疼痛并改变对疼痛的情绪反应.近年来发现,阿片类药物除了产生镇痛作用之外,还能够激活体内的促伤害机制,导致机体对疼痛的敏感性增高,即阿片诱发的痛觉过敏(opioid-induced hyperalgesia,OIH),但具体机制尚不清楚.有研究表明,阿片类药物介导的痛觉过敏是通过神经机制而产生作用的,其中包括细胞变化、神经回路及两者与病理性疼痛之间的相互作用,本文将就OIH可能发生的机制进行简要综述.
  • 摘要:目的:构建慢性失眠症患者网络化药物认知行为序贯治疗管理模式,并探讨该模式应用于慢性失眠症患者的治疗管理效果. 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6月就诊的慢性失眠症患者共16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80例.实验组采用网络化药物认知行为序贯治疗及管理.通过在网络管理系统上建立患者管理档案,评估病情,制订治疗方案,远程实施8周药物认知行为序贯治疗,12个月网络化远程动态管理及疗效评估.对照组采用8周的传统医护患面对面的药物认知行为序贯治疗及12个月门诊随访管理. 结果:①两组睡眠质量指标比较:两组治疗2个月后,睡眠质量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2个月后,在睡眠潜伏期、入睡后觉醒时间、总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方面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睡眠量表得分比较:治疗12个月后,两组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睡眠个人信念与态度量表评分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其他指标比较:2组治疗依从性和患者满意例数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慢性失眠症患者网络化药物认知行为序贯治疗管理模式能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摘要:本例后循环缺血患者二级预防的成功及长期随访结果提示,遵循指南结合个体化治疗方案进行缺血性卒中的二级预防是恰当的;与患者和家属的充分沟通、取得其信任是保证二级预防成功的关键。
  • 摘要:目的:通过回顾与评论,客观科学地认知模仿行为,并辅助性地论证相关机制或发现. 方法:回顾、评论. 结果:客观科学地认知或阐明了模仿行为的起源、活动机制、类型和调控,也客观科学地认知或阐明了镜像神经元和镜像神经系统的起源和本质;并佐证了特定神经联络通路形成或开通机制的客观真实性. 结论:模仿是复制或模拟榜样行为的行为.模仿潜能先天具有,实践能力后天形成.目的推理说不是机制说,而是动机说;动作共振说才是模仿机制说.自动模仿并不是自动的而是被动的;过度模仿是主动性模仿;可影响大脑活动状态的因素都间接具有调控自动模仿和过度模仿的作用.镜像神经元只是普通的神经元,本身没有镜像功能;由镜像神经元在出生后形成的镜像神经系统具有镜像功能.模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特定的神经联络通路形成或开通机制既是学习机制,也是模仿行为形成的神经机制;特定的神经联络通路很可能是镜像关系存在的物质基础;只有特定的神经联络通路可将感知转化成或镜像为共振的动作.即,动作共振说和镜像说都可佐证特定的神经连接通路形成或开通机制的客观科学性.
  •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医院临床心理科联络会诊分布和患者临床特征. 方法:收集某大型三甲综合医院临床心理科2年联络会诊病例1050例,完成临床调查问卷和90项症状自评量表,使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结果:会诊病例最多分布在心内科479例(45.6%),其次为急诊科98例(9.3%)、内分泌91例(8.7%)、肝脏外科66例(6.3%)、风湿科63例(6.0%)、肾脏科62例(5.9%)、消化科47例(4.5%);男女比例:41∶59.患者年龄分布以65岁以上388例(37.0%)和55~64岁272例(25.9%)为多;会诊主要原因为焦虑症状406例(38.7%)、抑郁症状228例(21.7%)、失眠135例(12.9%)、精神病性症状132例(12.6%)既往有精神障碍史而目前无明显症状者66例(6.3%)和呕吐64例(6.1%)等;会诊诊断主要包括焦虑状态368例(35.01%)、抑郁状态213例(20.3%)、谵妄状态144例(13.7%)、急性应激反应64例(6.1%)等;会诊组患者的90项症状量表总分(199.88±88.07VS132.65±35.52)、躯体化(2.02±0.08VS1.53±0.48)、强迫(2.42±0.83VS1.67±0.51)、人际关系敏感(2.18±0.90VS1.52±0.48)、抑郁(2.38±0.93VS1.45±0.45)、焦虑(2.40±1.07VS1.45±0.47)、敌对(2.14±0.90VS1.53±0.55)、恐怖(1.91±0.90VS1.24±0.38)、偏执(1.95±0.84VS1.32±0.42)、精神病性(1.99±0.79VS1.34±0.39)和寝食状况因子分(2.37±0.82VS1.71±0.61)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结论:综合医院申请临床心理科会诊科室分布不均,联络较多、医生对心理症状了解多的科室申请会诊较多;会诊患者负面情绪症状较为明显,主要会诊原因为焦虑症状、抑郁症状,提示临床医生对患者负面情绪的识别率有提高趋势.
  • 摘要:CVST病因多种多样,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无血栓形成危险因素的青中年患者出现本病,应考虑到APS可能是其一种非感染性原因。
  • 摘要:目的:探讨3种不同材料的全冠修复体对基牙龈沟液中IL-17、IL-35水平及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状况的影响. 方法:将30颗牙分为3组,每组10颗,分别进行钴铬合金烤瓷、纯钛烤瓷和全瓷全冠修复.在修复前及修复后6、12个月时对受试牙进行临床检查,检测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龈沟探诊深度(GCD),并进行龈沟内取样,检测龈沟液内IL-17、IL-35水平,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 结果:钴铬合金烤瓷组修复后6、12个月时,GI、GCD、IL-17、IL-35水平及HAMD、HAMA评分与修复前及纯钛烤瓷组、全瓷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纯钛烤瓷组修复后6、12个月时,HAMA评分与全瓷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全瓷、纯钛较钴铬合金具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对牙周组织影响较小.与纯钛烤瓷冠相比,全瓷冠修复对患者焦虑情绪改善更明显.
  • 摘要: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常见于老年人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主要影响患者的认知功能、精神行为及日常交往能力.结构影像学技术主要用于测量大脑结构,为AD的诊断提供支持,但早期AD患者结构影像学并无特征性改变,其协助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不高,而脑功能成像检查可以弥补这些不足,同时也可探索AD的病理生理机制.本文综述了血氧水平依赖性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弥散成像(DWI)、弥散张量成像(DTI)、磁共振波谱(MRS)及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s-fMRI)等目前常用于AD脑研究的功能影像学方法.
  • 摘要:目的:探讨3种画钟试验(CDT)及错误类型识别急性卒中后非痴呆型认知障碍(PSCIND)的价值. 方法:PSCIND组104例,对照组95例.采用不同CDT评分方法(Babins法、Cohen法和3分法)进行评分和错误类型划分,并完成MMSE神经心理学评估. 结果:Babins和Cohen评分方法能够区别PSCIND和对照者,而3分法则不能.Babins、Cohen等CDT评分方法及MMSE区别PSCIND与对照者的灵敏度分别为87.5%、58.7%、76.9%,特异度为55.8%、81.1%、61.1%;联合MMSE后灵敏度分别为57.5%及70.2%,特异度分别为85.3%及75.8%;错误类型分析发现,Ⅱ、Ⅳ、Ⅴ是最常见的错误类型;其中Ⅱ、Ⅲ、Ⅳ、Ⅵ类错误类型在PSCIND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单独应用CDT并不能很好地识别PSCIND患者,联合MMSE后,Cohen等CDT评分方法可很好的识别PSCIND.CDT错误类型也能很好地区别PSCIND和正常对照者.
  • 摘要:大脑性上睑下垂(Cerebral ptosis,CP)是一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发生半球型损害时表现的急性上睑下垂,而不伴有脑干、动眼神经及眼交感神经纤维的受损.大脑半球病变导致的单侧眼睑下垂较为多见,也可见于双侧眼睑发病.本病的发病率尚未有大型的研究报道,一般认为较为少见,现就我院近期诊治的1例报道如下.
  • 摘要: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euromyelitis optica spectrum disor-der,NMOSD)是一组自身免疫介导的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多种多样.传统概念认为视神经脊髓炎(NMO)病变仅局限于视神经和脊髓,随着Wingerchuk等研究发现NMO患者血清中NMO-IgG阳性,并且在部分NMO患者中出现了颅内非特异性病灶,提出了NMOSD的概念.NMOSD患者颅内病灶虽有一定的特点,但颅内病灶部位不定,临床表现多样.本文对1例以颅内室管膜"铅笔杆"强化及软脑膜强化为影像特点的复发性NMSOD进行报道并文献复习,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早期诊断.
  • 摘要: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euromyelitis opticaspectrum disor-ders,NMOSD)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多种多样,脊髓损害一般表现为长节段横贯性脊髓炎,表现为脊髓半切综合征(Brown-Se-quard syndrome,BSS)的NMOSD未见报道.我们近期收治了1例首次发病表现为左侧BSS,而复发症状为右侧BSS的NMOSD患者,现报道如下.
  • 摘要:目的:首次在国内验证磁惊厥治疗(magnetic seizure therapy,MST)临床研究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并进一步并比较与无抽搐电痉挛治疗(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ECT)对重度抑郁障碍(major depression dis-order,MDD)患者抗抑郁疗效及认知作用的差别. 方法:纳入MDD患者20例,分成2组,每组10例.每位患者共接受6次抽搐治疗.利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17)评估患者临床症状,采用可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The Repeatable Battery for the Assessment of Neuropsychological Status;RBANS)对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估;同时观察记录出现的不良反应. 结果:HAMD、HAMA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抗抑郁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两组间认知副作用在总分、即刻记忆、视觉广度和延迟记忆方面显著低于EC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MST与ECT的抗抑郁效果相似,并且前者有着良性的认知作用.
  • 摘要:目的:解析相关现象、相关活动及相关实验结果,发现和论证认知活动机制.即,充分利用相关资讯或事实,发现和论证认知活动的神经机制.方法:解析、论证等.结果:得知感觉反应活动的特性-联系性以及发现认知活动的基本机制.结论:感觉反应活动之间存在着不同形式的联系.人体只能以形成或开通特定神经联络通路的方式施行记忆、学习等活动;不可能以储存的方式施行.即"形成或开通特定神经联络通路机制"是学习、记忆等认知活动的基本神经机制.很明显,该认知机制耦合一个排列组合神经通路编码原理.形成或开通特定神经联络通路的实质是在感觉反应活动之间建立起联系或纽带.
  • 摘要:自噬过程通过清除缺陷的细胞内容物和聚积的异常蛋白促进细胞的降解和死亡,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诱导自噬被认为是促进神经元清除异常蛋白聚积、维持细胞存活的重要途径.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是自噬过程的重要调控器,其激活主要来自于细胞饥饿、生长因子和细胞应激.mTOR的上游信号PI3K/Akt通路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也发生了变化.然而,PI3K/Akt/mTOR通路与自噬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十分复杂的,因此通过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动物模型和细胞模型进一步了解其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对PI3K/Akt/mTOR通路通过调节神经元自噬过程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摘要:目的:了解应用RICE对提高全科医生接诊能力及更好的进行慢性病管理的作用.方法:对我院全科医学科管理的慢性病患者204人在2016年6月至12月期间分别由6名医生接诊的情况进行分析,观察对患者就诊需求了解情况、患者体格检查配合度、药品费用、患者满意度方面有无差别.结果:学习并应用RICE的全科医生可以更好的了解患者需求,患者配合度高,患者满意度提升.结论:学习并运用RICE可以提高全科医生接诊能力,更好的进行慢性病管理.
  • 摘要:目的:探讨成年强迫症患者心理风险因素,为强迫症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分别用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BOC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大五人格量表(NEO-FFI)、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强迫信念问卷(OBQ-44)分别对100例强迫症患者和103例健康对照进行施测,比较两组差异性并用logistic回归分析成年强迫症患者心理风险因素. 结果:强迫症患者YBOCS、HAMD、HAMA、OBQ-44、特质焦虑、和神经质得分分别为(24±5.03)分,(13.98±7.02)分,(10.11±5.20)分,(179.56±42.5)分,(47.82±7.11)分,(34.72±5.61)分高于健康对照得分分别为(0)分,(3.42±6.03)分,(2.15±4.29)分,(151.84±43.9)分,(47.82±7.11)分,(34.72±5.61)分;在外倾性上强迫症患者得分(37.76±5.72)显著低于健康对照(39.84±5.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的变量是受教育程度、HAMA、OBQ-44、S-TAI. 结论:强迫症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在强迫症状、焦虑、抑郁程度、人格因素、强迫信念水平和特质焦虑水平方面有显著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受教育程度、焦虑程度、强迫信念、状态-特质焦虑因素是成年强迫症的风险因素.
  • 摘要:目的:探求不同性别大鼠在不可预知性温和刺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下其行为学的改变及中缝核神经递质水平的差异. 方法:通过不可预知性温和刺激对不同性别9周龄SD大鼠进行干预,分别比较各组大鼠在体重增量、矿场实验、糖水偏好实验、游泳不动实验、热板仪等行为学差异,并运用高效液相质谱加电化学法对其大脑中缝核部位进行神经递质检测,比较其神经递质及代谢产物的异同. 结果:不同性别大鼠经8周CUMS后体重增量均明显下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并且雄性较雌性大鼠体重增量明显上升.在行为学方面,其游泳不动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糖水偏好指数明显下降、旷场总距离及穿格数明显下降、热痛及触痛阈值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雄性大鼠的热痛触痛阈值下降较雌性显著.在中缝核神经递质上,CUMS组大鼠的NE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5-HT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5-HIAA的含量虽有明显差异,但雌、雄大鼠分别表现出了降低和升高,CUMS组雄性大鼠的HAV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结论:不同性别大鼠在8周的CUMS下均表现出了抑郁样行为,且中缝核NE、5-HT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也为抑郁行为的病理基础提供了实验依据.并且雄性大鼠较雌性大鼠的变化更加明显,模型更稳定.
  • 摘要:取消事业编制是公立医院"去行政化"的重要标志,是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对公立医院去编制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公共政策执行过程角度出发,运用史密斯模型,对公立医院去编制化执行过程中理想化政策、政策执行机构、目标群体和政策执行环境四要素存在的问题以及四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和梳理;公立医院去编制化在政策设计上有待完善,配套措施有待建立和健全;政府职能有待转变,公立医院面临成本负担和人才流失的困境,缺少健有效、健全的监督机制;医务人员对政策的认同、参与度不高以及政策执行的复杂的环境都影响了政策的执行.针对存在的问题,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对政策进行及时的调整、修正和完善,使政策更加科学合理.
  • 摘要:自噬(autophagy)是细胞的自我吞噬的过程,它可以通过溶酶体途径降解或回收细胞内异常聚积的长寿命蛋白和受损的细胞器等.在神经元中,自噬对于保持内环境稳态和控制细胞内蛋白质总量至关重要,正常情况下的自噬维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而在缺血损伤等病理生理条件下会导致自噬水平的上调.然而,自噬的作用是非常复杂的,与年龄、脑组织成熟度、受损区域、损伤的严重程度和病理阶段都有一定的关系.自噬在脑缺血损伤中究竟有益或有害取决于不同的病理条件.本文将对自噬在脑缺血损伤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 摘要:目的:探究无偿献血认知在献血行为与生命质量间的调节效应. 方法:采用横断面现场调查与网络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调研.应用36条目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和无偿献血认知问卷对839名全血献血者的生命质量和献血认知水平进行评估,献血行为以献血次数评价,采用多层回归分析献血认知在献血行为与生命质量关系间的调节效应. 结果:献血行为对生命质量的回归分析表明,献血行为可正向促进生理(b'=0.111,P=0.003)和心理(b'=0.099,P=0.007)领域的生命质量水平.进一步的调节效应检验结果显示,献血认知在献血行为与生理领域生命质量间调节效应显著(交互项b'=-0.078,P=0.047),交互项系数为负表明:献血者处于高认知水平时,献血次数对生理领域生命质量得分的正向影响程度较低认知水平时减弱.献血认知在献血行为与心理领域生命质量间调节效应无统计学意义(交互项b'=-0.057,P=0.085). 结论:在无偿献血认知的调节下,随着献血者的献血次数的增加,献血者的生命质量提升.当重复献血者将无偿献血固化为一种行为习惯时,献血认知对二者关系的影响较初始时减弱.
  • 摘要:外伤后头痛是指各类头颅外伤后出现的头痛,中医认为脑外伤后头痛为脑络损伤,颅脑损伤后,瘀血阻窍,气机不利,则头痛如刺,入夜尤甚,固定不移,甚则昏迷不醒.郁金能够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以活血;赤芍抗血栓形成;桃仁祛瘀血;红花减轻缺血性脑水肿的机理;川芎有明显的镇静作用;苏木具有中枢抑制作用;远志能显著对抗东莨菪碱所致的小鼠记忆获得障碍;白芷具有改善人体微循环、解热镇痛及解痉等作用.可用于外伤性头痛的治疗.
  • 摘要:目的:本研究对国内2007~2017公开发表的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SSRIs)对帕金森病伴发抑郁治疗的研究进行综述,为帕金森病与抑郁共病的抗抑郁药物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计算机检索2007~2017年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PubMed、EMbase等数据库,利用"SSRIs","帕金森伴发抑郁","不良反应","疗效"等做检索词,全面收集SSRIs治疗帕金森病伴抑郁的随机对照实验,分析SSRIs的疗效、不良反应,探索不同SSRIs药物在帕金森病伴发抑郁的抗抑郁治疗上的优缺点. 结果: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共纳入43篇. 结论:研究显示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对帕金森病伴发抑郁的抗抑郁治疗成效显著,联合其他药物及疗法效果更佳.
  • 摘要:目的:观察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组织中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比值以及自噬相关蛋白LC3Ⅱ/Ⅰ比值、Beclin1、p62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进一步观察ORC对神经元凋亡及自噬的干预作用. 方法:造模4周及8周后应用Western-Blot方法测定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Bcl-2、Bax、LC3、Beclin1、p62蛋白的动态变化. 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术后4周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Bcl-2/Bax比值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奥拉西坦治疗组Bcl-2/Bax比值升高,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与高剂量组之间比较,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BCCAO术后4周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LC3-Ⅱ/Ⅰ比值升高,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62蛋白表达显著下降,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0.01).与模型组相比,奥拉西坦治疗组大鼠LC3-Ⅱ/Ⅰ比值下降,p62蛋白表达显著增加,高剂量治疗组大鼠较低剂量治疗组大鼠变化更明显(P<0.05);Beclin1蛋白表达有所减少,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CCAO术后8周各组之间Bcl-2/Bax比值、LC3Ⅱ/Ⅰ比值、Beclin1、p62的蛋白表达在各组之间的变化趋势与4周组基本相同. 结论:慢性脑低灌注损伤可以诱导细胞凋亡及自噬过度激活,导致海马组织神经元变性及死亡.应用奥拉西坦能够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神经元的凋亡和自噬水平而实现的.
  • 摘要:目的:通过在大学生中开展表达性艺术治疗课程,提升大学生情绪情感表达能力、情绪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大学生自我成长.方法:采用课程前后对照方法,对55名大学生进行为期一年的表达性艺术治疗课程实践,课前进行自测自评与课后问卷调查及行为观察分析研究.结果:一年的表达性艺术治疗课让同学们在人际关系(与同学关系、与父母关系)、情绪情感表达、对自我的认知方面有明显变化.结论:在大学生中开展表达性艺术治疗课程能促进大学生们自我成长.
  • 摘要:LMI的病因、危险因素与其它缺血性脑血管病相同,临床表现复杂多变。但表现为病灶对侧节段性痛温觉障碍的非典型延髓外侧梗死罕见,易与脊髓病变相混淆。临床工作中遇到患者出现传导束性感觉障碍时,应考虑到LMI的可能,从而做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 摘要:目的:探讨5羟色胺2C受体(5-HT2CR)拮抗剂与反向激动剂对社会隔离小鼠异常攻击行为的影响及其5-HT2CR的RNA编辑机制. 方法:BALB/c小鼠于生后21天断奶后隔离2周,给予5-HT2CR拮抗剂和反向激动剂(0.5mg/kg)进行干预,同时设立相应对照组.采用入侵者实验评估实验小鼠的攻击行为,采用免疫组化与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ADAR1(p110)和5-HT2CR的表达,焦磷酸测序法测定5-HT2CR的RNA编辑的A位点的编辑百分比. 结果:隔离小鼠攻击性增强,杏仁核区5-HT2CR和ADAR1(p110)表达降低,杏仁核区5-HT2CR的RNA编辑百分比增高;5-HT2CR拮抗剂和反向激动剂干预可减轻隔离小鼠的攻击行为,同时使杏仁核区ADAR1(p110)和5-HT2CR异常表达的蛋白及5-HT2CR的RNA编辑百分比恢复到正常水平. 结论:上述研究结果提示5-HT2CR拮抗剂和反向激动剂能够缓解隔离小鼠增强的攻击行为,杏仁核区的5-HT2CR的RNA编辑作用参与相关机制.
  • 摘要:目的:根据健康信念理论开发听力健康信念量表,通过调查数据分析听力健康信念得分与娱乐噪声暴露行为的关系,以及听力健康信念的影响因素. 方法:2017年2-5月,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杭州师范大学医学院大一至大四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由受过专业培训的测听人员对每个学生进行纯音听力测试和问卷调查.采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不同性别、年龄、行为组别上听力健康信念各维度的得分差异,运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探索听力健康信念的影响因素,揭示健康信念与娱乐噪声暴露行为之间的关系. 结果:回收有效问卷2033份,其中大一596人(29.3%),大二556人(27.3%),大三555人(27.3%),大四326人(16.0%);男生609人(30%),女生1424人(70%),平均年龄(20.52±4.77)岁.在性别组上,男生在听力损失易感性、严重性、行为线索、自我效能四个维度上得分均小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10,-3.948,-6.407,-4.944,P<0.05);在年级组上,四个年级大学生在听力损失易感性、听力损失严重性、行为线索、自我效能四个维度上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41,5.366,3.547,4.209,P<0.05);大学生耳机每日使用频率健康信念得分方面,听力损失易感性、行为转变益处、行为转变障碍、自我效能4个维度上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449,2.989,3.209,5.899,P<0.05);大学生耳机每日使用时长健康信念得分方面,听力损失易感性、行为转变障碍、自我效能3个维度上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727,7.497,28.421,P<0.05);大学生耳机使用最大音量健康信念得分方面,听力损失易感性、行为转变障碍、自我效能3个维度上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062,7.487,16.742,P<0.05);嘈杂环境下提高耳机音量概率健康信念得分方面,听力损失易感性、行为转变障碍、行为线索、自我效能4个维度上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36,10.966,3.283,21.444,0,P<0.05);戴耳机入睡情况健康信念得分方面,听力损失易感性、行为转变益处、行为转变障碍、自我效能4个维度上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860,6.497,6.009,5.725,P<0.05). 结论:大学生健康信念得分不同,听力损失行为也不同;性别、耳闷症状、耳闷症状、自感听力情况是大学生听力健康信念的影响因素.
  • 摘要:目的:探讨丁苯酞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认知功能及NOX1蛋白表达影响. 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VD模型组、丁苯酞低剂量组(40mg/kg)、丁苯酞高剂量组(80mg/kg),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术制备VD大鼠模型.术后4周采用Morris水迷宫观察各组大鼠的行为学变化;尼氏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的形态学变化;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NOX1、Bcl-2、Bax蛋白表达的变化. 结果:丁苯酞明显改善了V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P<0.01),并减轻了海马CA1区的神经元损伤.与假手术组相比,VD模型组大鼠海马NOX1、Bax表达增多(P<0.01,P<0.01),Bcl-2(P<0.01)表达减少;经丁苯酞治疗后,逆转了NOX1、Bcl-2、Bax蛋白的表达变化(P<0.01,P<0.01,P<0.01). 结论:丁苯酞可以减轻慢性低灌注所诱导的氧化应激损伤,从而改善VD大鼠的认知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NOX1蛋白及抑制神经元凋亡相关.
  • 摘要:认知障碍涉及学习、记忆、语言、执行等多领域功能障碍,症状常常呈进展性加重,为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严重的负担.动脉僵硬程度是指动脉容积变化与压力的比值,可作为评价血管壁结构和功能的最早指标之一,亦是动脉粥样硬化前临床阶段的表现之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动脉僵硬程度与包括痴呆在内的认知障碍有独立相关性,且提出动脉僵硬程度可以作为预测认知下降的新靶点.本文就近年来动脉僵硬程度与认知障碍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维度的体育锻炼缓解中学生抑郁情绪的效能.方法:采用自评抑郁情绪量表对周口一高720名学生进行16周的体育锻炼实验.结果:不同维度体育锻炼对抑郁情绪的影响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差异.结论:(1)不同维度的体育锻炼缓解中学生抑郁情绪的效果皆是不一样的;(2)以每星期锻炼三次以上、每次锻炼60min以上、经常参加蓝球运动的体育锻炼缓解中学生抑郁情绪的效果较理想.
  • 摘要:目的:调查复发性流产女性早期妊娠心理弹性与社会支持状况,为不育女性妊娠期间心理护理提供指导依据. 方法: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领悟社会支持问卷(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scale,PSSS)对283例在某三甲医院进行治疗的复发性流产孕妇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复发性流产孕妇心理弹性条目得分为(60.8±13.6),社会支持条目得分为(61.4±12.5)分;心理弹性高分组的社会支持总分及其各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心理弹性低分组,社会支持总分及其各维度与心理弹性相关. 结论:复发性流产女性心理弹性较差,社会支持与心理弹性相关,医务工作者注重这类人群心理弹性与社会支持水平,从不同方面提高其心理弹性水平,使其顺利度过妊娠期.
  • 摘要:目的:探寻血压异常的相关影响因素与血压异常的高危人群的特点.方法:对2013年杭州四季青社区18岁以上的体检人群2302例进行调查,对该人群男女分别测定相关的生化指标值.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加、饮酒、食盐过量、BMI值超标、家族病史都是血压异常的危险因素(P<0.05),体育锻炼、文化程度是血压异常的保护因素(P<0.05).对应分析显示,中年人群与老年前期是血压异常的高危人群,拥有最较多的危险因素.结论:中年人群与老年前期人群是血压异常的高危人群,需要制定相应的健康管理措施.
  • 摘要:帕金森病是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它主要的病理特征是黑质和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减少和路易小体的形成,其主要的临床症状包括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和运动迟缓等,但是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遗传因素在帕金森病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这篇综述中,我们对遗传因素在帕金森病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进行总结和讨论,为更好地了解帕金森病的分子机制提供资料.
  • 摘要:目的:前期研究表明正在用药或短期戒断的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MA)滥用者普遍存在高冲动性的人格特征,本研究则是进一步探讨该类人群长期戒断后的冲动性特征. 方法:本研究以315名长期戒断的MA滥用者和276名与之匹配的正常对照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和物质使用情况调查表收集所有受试者的人口学资料信息及MA滥用者的物质使用情况信息,采用巴瑞特冲动量表(Barratt Impulsiveness Scale,BIS)和奖惩敏感度量表(Sensitivity to Punishment and Sensitivity to Reward Ques-tionnaire,SPSRQ)评估所有受试者的冲动性及相关特征. 结果:长期戒断后MA滥用者BIS-11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者,并且其惩罚敏感度分量表评分显著低于正常对照者而奖赏敏感度分量表评分则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结论:长期戒断MA滥用者仍具有高冲动性的人格特征.
  •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间断睡眠法对觉醒型进展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将觉醒型进展性脑卒中患者分为正常睡眠组、3h间断睡眠组和4h间断睡眠组,并分别对入组时、进展时、进展后1个月、进展后3个月等不同阶段患者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量表、卒中影响量表、改良Rankin量表等进行评分并比较. 结果:(1)3、4h间断睡眠组体重指数、年龄、Essen评分较正常睡眠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2)3、4h间断睡眠组较正常睡眠组入组时NIHS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进展时、进展后1个月、进展后3个月NIHSS评分低于正常睡眠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3)3、4h间断睡眠组较正常睡眠组入组时日常生活活动量表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进展后1个月、进展后3个月评分均高于正常睡眠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4)3、4h间断睡眠组较正常睡眠组进展后1个月、进展后3个月卒中影响量表评分均高于正常睡眠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5)3、4h间断睡眠组较正常睡眠组进展后1个月、进展后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均低于正常睡眠组(P<0.05). 结论:间断睡眠法可改善觉醒型进展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
  • 摘要:本文作者在临床实践中发现,舍曲林联合抗精神病药治疗部分伴幻听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有很好疗效,不仅明显改善患者社会功能,还能很好控制幻听,对突破精神分裂症社会功能恢复差、幻听难以控制的瓶颈,有很好借鉴意义.
  • 摘要:一氧化碳中毒是急诊科常见的急症,其致死率可达31%.目前,在中国冬春季节一氧化碳中毒发病率仍较常见.一氧化碳中毒后可引起多系统器官受损,尤其对缺氧敏感的心脑更易出现急性损伤.本病例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合并颈内动脉迂曲,更容易造成急性脑损伤事件发生.
  • 摘要:酒精相关的攻击定义为在饮酒时参与争吵或身体斗争.酒精依赖相关攻击行为可能涉及一系列认知功能异常,涉及增强去抑制功能、酒精近视、敌意归因偏差、执行功能障碍从而促发冲动攻击行为.本文根据近五年酒精相关攻击行为的国内外研究,从神经机制、主要理论来源以及相关研究结果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的研究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 摘要:目的:了解男男性行为者(MSM)需要层次,分析关联因素,指导艾滋病防治措施制定. 方法:以四川省绵阳市辖区MSM为对象,采用滚雪球抽样法招募调查对象,在MSM社区组织办公场所和临时茶园,进行自填式匿名行为及血清学调查,用x2检验,多项Logistic回归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合格调查1172人,需要层次结构:生理需要20.1%、安全需要66.2%、交友需要8.4%、尊重需要2.5%、自我实现需要2.8%,不同需要层次艾滋病病毒(HIV)阳性率分别依次为11.4%、4.5%、7.1%、3.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有独立统计学关联的变量:安全需要与生理需要相比:文化程度、社会活动网络、近1年做过HIV检测、近6个月肛交数、近6个月肛交保护性;交友需要与生理需要相比:婚姻状况、流动MSM、艾滋病知识、近6个月肛交数、近6个月肛交保护性、互联网型性伴;尊重/自我实现需要与生理需要相比:社会活动网络、艾滋病知识、近6个月肛交数、近6个月肛交保护性、互联网型性伴(P均<0.05). 结论:MSM处于低级需要层次,安全需求突出.人口学特征、性行为等与需要层次相关,生理需求占主导MSM HIV感染和传播风险较大,是艾滋病防治重点.
  • 摘要:目的:研究皮质下缺血性脑血管病(subcortical ischemic vascular disease,SIVD)认知障碍患者的血清炎性标志物与认知障碍的关系,探讨其在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预防中的意义. 方法:对SIVD中19例VD患者、20例血管性无痴呆型认知损害(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no dementia,VCIND)患者及15例年龄及性别相当的健康老年入行神经心理评估,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动态定时散射比浊法检测其血清炎性标志物IL-6、hsCRP水平,行统计学处理,进一步分析其与认知功能的关系. 结果:(1)血清IL-6水平:SIVD两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血清IL-6浓度升高(VD组97.73±26.56pg/ml,VCIND83.77±21.29pg/ml),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血清hsCRP水平:VD组hsCRP浓度(4.75±3.52mg/l)高于健康对照组(3.89±3.80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IL-6与hsCRP之间呈弱正相关. 结论:皮质下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血清IL-6、hsCRP水平较正常老年人均明显升高,炎性因子可能参与了SIVD的发生、发展.
  • 摘要:目的:探讨青年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 方法:连续选取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明确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利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估卒中后抑郁的严重程度;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青年卒中后抑郁的危险因素. 结果:(1)最终纳入214名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其中84例(39.25%)发生卒中后抑郁,男性29例(34.52%),女性55例(65.48%).按照HAMD评分,分为轻度抑郁54例(64.29%),中度抑郁26例(30.95%),重度抑郁4例(4.76%).(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36~45岁)、女性、未婚、抑郁症史、社会家庭环境紧张、文化程度低、中重度神经功能缺损、中病程(2周~1月)、左侧病灶是影响青年卒中后抑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青年卒中后抑郁的发病率较高,女性多于男性,轻度抑郁最多,中度抑郁次之,重度抑郁最少,大部分为轻中度抑郁,青年卒中后抑郁的发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评估危险因素可以识别青年卒中后抑郁的高危人群,以便早期干预,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
  • 摘要:目的:探讨曲克芦丁对STZ糖尿病大鼠认知障碍及氧化应激的影响. 方法:将7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正常对照组(NC,10只)和糖尿病组(DM;60只,STZ60mg/kg,腹腔注射);成模12周后,将DM组随机分为4组:糖尿病对照组(DC,15只),糖尿病生理盐水组(DN,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15只),糖尿病α-硫辛酸干预组(DL,60mg/kg/d,15只),糖尿病曲克芦丁干预组(DT,60mg/kg/d,15只),干预6周.水迷宫观察干预前后大鼠学习记忆功能,测定干预6周后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氧化应激指标:MDA、SOD、GSH. 结果:水迷宫方面,干预前,DM组较NC组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干预6周后,DL与DT组逃避潜伏期均较DC组及DN组明显缩短(P<0.05);DL组与DT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氧化应激方面,干预6周后,与NC组相比,DC组、DN组海马MDA含量明显升高,SOD活性、GSH含量明显下降(P<0.05);DC组与DN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与DC组及DN组相比,DL组与DT组海马MDA含量明显降低(P<0.05),SOD活性、GSH含量明显升高(P<0.05);DT组弱于DL组. 结论:曲克芦丁可明显改善STZ糖尿病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与α-硫辛酸作用相似.曲克芦丁可明显提高海马组织抗氧化应激能力,作用弱于α-硫辛酸.
  • 摘要:白细胞介素16(IL-16)是近年来发现的研究较为热门的细胞因子,也是重要的免疫细胞,在各种免疫疾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另外是肝损伤、HIV、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冠心病、哮喘等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的重要靶点,本综述主要论述了白细胞介素16在各种疾病中的重要作用.
  • 摘要:目的:探讨精神科医护人员工作家庭冲突、心理资本与职业倦怠的状况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方法:以河北省五所精神卫生机构的400名精神科医护人员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工作家庭冲突量表、心理资本问卷(PCQ-24)和职业倦怠问卷通用版(MBI-GS)进行测查,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中介作用检验. 结果:精神科医护人员工作家庭冲突总水平较低(2.586±0.655),其中工作指向家庭冲突程度稍高(3.231±0.885);精神科医护人员的工作家庭冲突在性别、年龄、职称、学历、工作年限、婚姻状况、生育状况、聘用形式、月收入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精神科医护人员具有较高的心理资本水平(4.160±0.630);心理资本状况在年龄、职称、学历、工作年限、岗位、医院级别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总体上处于低度倦怠状态(1.922±0.977),其中,情绪衰竭维度处于中度倦怠状态(2.453±1.392);职业倦怠状况在年龄、学历、工作年限、婚姻状况、生育状况、月收入、医院级别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精神科医护人员工作家庭冲突与心理资本呈显著负相关(r=-0.312,P<0.001),心理资本与职业倦怠呈显著负相关(r=-0.596,P<0.001),工作家庭冲突与职业倦怠呈显著正相关(r=0.472,P<0.001);工作家庭冲突水平能够正向预测职业倦怠程度(Beta=0.472,t=10.227,P<0.001),心理资本水平能够负向预测职业倦怠程度(Beta=-0.596,t=-14.152,P<0.01);心理资本在工作家庭冲突和职业倦怠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重为32.853%. 结论:精神科医护人员工作家庭冲突程度较低,心理资本水平较高,职业倦怠总水平并不高;工作家庭冲突水平能够正向预测职业倦怠程度,心理资本水平能够负向预测职业倦怠程度;心理资本在工作家庭冲突和职业倦怠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即工作家庭冲突水平既可以直接影响到职业倦怠程度,也会通过心理资本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职业倦怠状况.
  • 摘要:目的:研究及观察舒血宁注射液对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相关血清学指标的影响,包括血流变学、Lp-PLA2、NSE、GFAP,以为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方式选取提供依据. 方法:选取2016年04月—11月本院收治的46例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46例患者根据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3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舒血宁注射液,然后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7d、14d时的血流变学、血浆Lp-PLA2、NSE以及GFAP,进行比较.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流变学、血浆Lp-PLA2、NSE、GFAP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而治疗后7d及14d时观察组的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及全血还原低切黏度分别为(1.34±0.12)mPa·s、(8.98±0.84)mPa·s、(20.21±1.64)mPa·s及(1.10±0.08)mPa·s、(7.82±0.75)mPa·s、(18.10±1.25)mPa·s,其均低于对照组的(1.78±0.18)mPa·s、(11.21±1.30)mPa·s、(22.45±1.82)mPa·s及(1.45±0.13)mPa·s、(9.94±0.89)mPa·s、(20.46±1.70)mPa·s,其他血流变指标、血浆Lp-PLA2水平及神经功能相关血清指标也均低于对照组,P<0.05,均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舒血宁注射液可有效改善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流变学、Lp-PLA2水平及其他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因此其在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 摘要:双生子是人类性状和疾病遗传学研究的极好材料,可分为同卵生双生子和异卵双生子.其中,同卵双生子是由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成,因此同卵双生子在遗传结构上完全相同,同卵双生子之间的差异可以排除遗传因素的作用,可用于研究不用环境因素对疾病的影响.
  • 摘要:目的:了解无锡市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儿童的康复现状,分析影响康复效果的相关因素. 方法:对160例ASD儿童进行随访研究,初评和复评间隔时间3.96±0.61年,康复训练时间持续6个月以上的设为康复组,不足6个月的设为未康复组.所有儿童均接受一般资料调查和神经心理学评估,评估工具包括儿童期孤独症评定量表(The Childhood Autism Rating Scale,CARS)、孤独症行为量表(Autism Behavior Checklist,ABC)、《0-4岁婴幼儿神经心理发育诊断量表》、《扩大的0~4岁婴幼儿神经心理发育诊断量表》(简称儿心,评估结果用发育商DQ表示). 结果:1.康复组ASD儿童与未康复组ASD儿童在性别、年龄、初诊年龄、确诊年龄、初诊-确诊间隔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康复组儿童ABC量表总分初评与复评结果(94.76±28.67,73.73±35.03)、CARS得分初评与复评结果(37.79±5.76,33.64±5.99)、DQ总分初评与复评结果(52.19±13.12,55.04±15.84)比较均有显著差异(t值7.19、8.39、-2.30;P值0.00、0.0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DQ各发育能区中精细运动、适应能力及语言的初评与复评得分比较,P分别为0.00、0.0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社交和大运动初评与复评结果比较,差异不显著.3.未康复组儿童ABC量表总分初评与复评结果(72.59±32.08,70.44±41.42)、CARS得分初评与复评结果(33.66±6.27,33.59±6.37)、DQ总分初评与复评结果(58.75±14.16,58.22±20.8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0.52、0.07、0.20;P值0.61、0.95、0.85).DQ各发育能区中大运动的初评与复评结果比较差异显著,P<0.05,而精细运动、适应能力、语言和社交能力初评与复评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对康复组儿童康复效果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得出:初始语言发育商、训练时间、家长参与时间3个自变量依次对因变量(ABC变化值)有显著影响,P分别为0.008、0.000、0.022. 结论:1.康复训练积极有效,可以改善ASD儿童的临床症状和疾病严重程度,ASD没有自愈倾向,不论病情轻重,均应接受治疗.2.ASD儿童初始语言能力是预测康复效果的重要指标;此外,提升家长的参与度,适当增加儿童康复训练时间也有利于获得较好的康复效果.3.目前康复策略中偏重于语言能力的促进,对于社会交往能力缺陷的关注不足,大运动发展被忽略,今后应引进更多有效的训练方法,完善康复训练体系.
  • 摘要:"缩阳"的概念早在公元前300年中国古典医籍《黄帝内经》中己有记载,描述为"阳缩入腹者,不治".而"缩阳症"的概念在海南岛据文字记载最是早在120年前清朝辛酉11年,据《崖州志》记载:"缩症行,男缩阴、女缩乳或缩耳、舌等处,用姜擦及爆竹轰之即止,间有缩尽死者."在CCMD-2中,将“缩阳症”与“缩阴症”合称为“恐缩症(Koro)",被列入“与文化密切相关的精神障碍”中,指一种以害怕生殖器、乳房或身体某一部分缩人体内导致死亡,以恐惧、焦虑发作为特征的一种与文化密切相关的综合征。
  • 摘要:暴力和攻击行为是当今社会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但其病因和病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细胞因子在攻击行为的发生中扮演重要角色.临床观察发现接受细胞因子免疫治疗的患者其愤怒、敌意增加,健康人群及精神障碍患者中的研究结果提示攻击性高的个体存在外周和中枢细胞因子含量的改变,且细胞因子水平与攻击成正相关.免疫反应中释放的炎症细胞因子作为信号分子通过影响相关神经递质释放或者直接作用于有关的脑区,进而对攻击行为进行调节.细胞因子在暴力攻击行为中的研究为揭示攻击的生物学机制和寻找干预方法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 摘要: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是如电脑或移动设备、头戴式显示器、跟踪传感器等硬件设备,以及提供沉浸式体验软件的集合.虚拟现实心理治疗(Virtual reality psychotherapy)是治疗者借助具有沉浸感环境体验的电子模拟,病患者与此虚拟现实的三维环境场景进行交互,获得和真实世界一样的感知觉体验,情绪反应,思维观点及行为改变从而达到评估及治疗目的.本文尽可能从VR治疗应用原理和不同精神疾病特点结合的角度,由浅入深的展开,可能有助于对这门新技术的理解。
  • 摘要:目的:探讨癔症性失音症最佳治疗方法,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复发率. 方法:按就诊顺序随机分治疗组21例采用言语-视觉-味觉联合暗示治疗;对照组20例采用传统治疗方法.2组病例根据一次性治愈率、总有效率及总复发率评判疗效. 结果:自拟判断标准,一次性治疗后评价效果.治疗组一次性治愈率90.48%、总有效率100%、总复发率9.52%;对照组一次性治愈率55.00%、总有效率85%、总复发率41.18%.收集数据经统计学分析(P<0.01)有显著差异意义. 结论:言语-视觉-味觉联合暗示治疗癔症性失音症,靶点刺激直观;治疗过程导入色彩元素,通过视觉激发患者自身活力和能量,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治疗;该方法操作简单易行,无创伤无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 摘要:目的:脑中风是由于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局部功能损伤的一种常见疾病,具有发病急,高死亡率的特点.血管新生是脑缺血损伤后修复的一个重要过程.影响血管新生的因素有许多,其中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对血管新生也有一定的影响.本文主要论述HDAC4在脑中风损伤后的血管修复中的重要作用,并为以后的脑中风的临床治疗提供一个重要的作用靶点.
  • 摘要:目的:神经肽Y(NeuropeptideY,NPY)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调节包括谷氨酸/γ-氨基丁酸在内的神经递质的释放,已有研究发现它可能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有关.本研究以NPY基因为精神分裂症易感基因,通过对NPY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及其外周蛋白表达的分析探讨NPY基因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生、治疗干预的关系. 方法:研究入组67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其中275例早发精神分裂症,403例成年起病精神分裂症)及685例健康对照,运用Taqman探针技术对NPY基因4个SNP(rs16148,rs1859290,rs16147,rs16478)进行基因分型,比较等位基因、基因型、单倍型在不同组间的频率分布差异.研究入组125例未服药精神分裂症患者(从未服药患者或者停药4周以上的患者)和136例健康对照.基线时,对健康对照进行认知功能的评估并留取外周血.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为期12周的奥氮平治疗,进行精神症状和认知功能的随访评估并留取外周血.比较两组基线时血清NPY浓度,并比较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治疗前后精神症状、认知功能及血清NPY浓度差异及其与基因型的关系.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技术测定外周血血清NPY蛋白水平.使用可重复的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量(Repeatable Bat-tery for the Assessment of Neuropsychological Status,RBANS)评估认知功能;使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PANSS)评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 结果:1.本研究在此样本量情况下,研究的统计效能>80%.在隐性模式下rs1859290突变的CC基因型可能是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保护性基因型(P=0.01,P校正=0.04).CCTA(rs16148-rs1859290-rs16147-rs16478)可能是男性成年起病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保护性单倍型(P=0.01,P校正=0.04).基线时,与对照组比较,精神分裂症组血清NPY水平较低(t=-5.79,P<0.01),RBANS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较差(P<0.01).血清NPY水平与RBANS量表注意因子分呈正相关(r=0.20,P=0.04).3.经过奥氮平治疗4周后,精神分裂症组血清NPY水平升高(t=-2.23,P=0.03),但仍低于对照组基线期血清NPY浓度(t=-3.90,P<0.01),PANSS量表总分及分量表明显下降(P<0.01),但两者变化之间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精神分裂症患者RBANS量表分明显改善(P<0.01).4.初步分析,rs16478的A等位基因频率在有效组(PANSS总分减分率≥50%)高于无效组(PANSS总分减分率<50%)(OR=2.86,P=0.02).纳入影响因素分析,NPY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与PANSS阳性和阴性量表分的改变及认知功能改善的疗效预测拟合方程的相关性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国汉族人群的NPY基因多态性可能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生相关.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NPY水平下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能改善NPY的下降,提示外周NPY蛋白水平可能成为精神分裂症的生物标志物之一.
  • 摘要:目的:构建带有黄色/青色荧光蛋白标签的人Apelin受体(putative receptor protein related to the angiotensin receptor ATJ,APJ)真核表达载体,用于研究Apelin受体介导的下游信号通路及活化机制等. 方法:依据人Apelin受体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以pcDNA3.1-APJ为模板,利用重叠延伸PCR技术扩增目的片段,经酶切、连接、转化后,获取重组质粒.经酶切初步鉴定后,送上海生工测序.利用倒置荧光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生物发光能量共振转移技术进一步验证重组质粒在HEK293T细胞中的表达. 结果:测序结果表明,PCR扩增片段与GenBank相同.倒置荧光显微镜显示重组质粒APJ-CFP与APJ-Venus均在细胞膜上表达.BRET结果表明,APJ-Venus与Venus-N1的荧光值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重组质粒APJ-CFP与APJ-Venus构建成功,且荧光蛋白的引入没有影响受体的表达.
  • 摘要:阈下抑郁是指具有抑郁的部分症状,但抑郁程度达不到抑郁症患者的诊断标准的一个介于健康人和抑郁症患者之间的心理亚健康区间,其范围主要包括处于正常范围的抑郁状态和全身性疾病所导致的轻度抑郁状态.该文梳理了阈下抑郁群体的常用诊断工具、方法和评估维度,研究发现,现有研究多用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16分和汉密顿抑郁量表相结合诊断出阈下抑郁人群,并有研究编制出阈下抑郁量表且在全国中医院校大学生群体中建立常模,以阈下抑郁量表≥90分判定出阈下抑郁人群.针对阈下抑郁研究进展,该文提出了未来以中医防治为中心思想的阈下抑郁研究方向.
  • 摘要:目的:检测原创3D音乐对普通人群的身心调节的干预效果. 方法:采用自主原创2段3D音乐:"镇定型3D音乐"和"刺激型3D音乐",对109为普通人群个体在听音乐干预过程中的血压变化及睡眠促进作用进行观察.其中68例接受"镇定型3D音乐"干预,41例接受"刺激型3D音乐"干预. 结果:两组被试在接受3D音乐干预前后血压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降低,具有显著性差(P<0.05),两组均呈现具有促进睡眠的作用.接受"镇定型3D音乐"干预组被试的促进睡眠效果优于接受"刺激型3D音乐"干预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原创3D音乐对普通人群的身心调节有明显平缓作用."镇定型3D音乐"更适用于人群的身心调节.
  • 摘要:目的:了解浙江省居民听力损失的患病率,探索听力损失的相关因素,为后期开展听力损失的预防保健和宣教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方法:随机抽取年龄大于25岁的体检人群2516人(男1165,女1351),排除患有耳部疾病等影响听力的患者,对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和纯音听阙检查,采用SPSS20.0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1997)听力损失的分级标准,浙江省居民左耳低频听力损失患病率为32.4%、左耳语频听力损失患病率为32%、左耳高频听力损失患病率为54.4%;右耳低频听力损失患病率为26.7%、右耳语频听力损失患病率为28.3%、右耳高频听力损失患病率为50.8%。 结论:浙江省居民听力损失较为严重,哪些是听力损失的危险因素,预防这些对缓解保护听力水平有重要意义.
  • 摘要:最近,精神分裂症被认为是一种发育障碍,并且与精神疾病相关的基因表达变化是由组蛋白乙酰化引起的.神经发育假说认为,精神分裂症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导致在产前或产后出现异常的大脑发育.组蛋白去乙酰酶(HDACs)对组蛋白尾的进行去乙酰作用,通过其改变其周围的染色质结构,从而影响基因调控.HDACs可以调节表观遗传机制,在组蛋白功能和基因转录的内稳态中发挥重要作用.另外,通过抑制转录因子的活性,HDACs可以改变细胞的生长和分化.有证据表明,精神分裂症与HDACs基因多态性有关,更重要的是,有些基因易受复制的影响.根据先前的断言,精神分裂症的病理生理学与表观遗传学有关,我们假设HDACs基因的多基因可能与精神分裂症有关.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只能缓解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并阐明引起精神分裂症的病理生理机制可能会促进更有效的治疗方法的发展.在这篇综述中,我们的目的是阐明并讨论,HDACs作为精神分裂症的潜在治疗靶点,可能对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治疗具有治疗意义.
  • 摘要:亲密关系的质量的高低如何鉴别?择偶时如何匹配高质量的婚姻关系?研究结果认为,双方的适合度可以从两性组合的对等性、契合性和成长性三维度效应进行分析.双方的婚恋资源组合的等价性效应决定着亲密关系的稳定性;双方身心特质组合的契合性决定当事人对亲密关系的主观感受;双方的成长性品质决定亲密关系的成长与发展趋势.所以,亲密关系的质量是双方匹配的等价性、契合性和成长性的函数.
  • 摘要:目的:探讨改良森田疗法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 方法:将8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1例)和对照组(40例),研究组采用药物联合改良森田疗法,对照组采用药物和基本的工娱疗,研究时间一年,每个季度进行PSP的评估. 结果: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的PSP的数据变化,研究组与对照组PSP总分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t=10.245,13.917,14.372,14.324;P<0.01).研究组各季度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t=2.096,10.637,6.806,9.700;P<0.05).而对照组一季度与二季度无统计学意义(t=1.437,2.940;P=0.159,P=0.05),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t=8.645,6.336;P<0.01). 结论:改良森田疗法对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有明显的疗效.
  • 摘要:目的:通过了解同一煤炭企业不同矿区急救员的心理健康水平和意志力水平,了解和分析导致不同矿区急救员心理健康状况差异的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开展员工帮助计划提供参考,从而提高煤炭企业急救员的心理健康状况. 方法:随机选取我市同一煤炭企业不同矿区急救员193人实施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意志力自评量表测试. 结果:B矿区在总分因子、躯体化因子、强迫症状因子和偏执因子的得分上高于A矿区急救员,结果具有显著差异(P<0.05~P<0.01)o A矿区急救员在意志力得分上高于B矿区急救员,结果具有显著差异(P<0.05~P<0.01). 结论:提示B矿区急救员比A矿区急救员的整体心身健康状态差,强迫思维和行为更加明显,态度更固执.A矿区急救员比B矿区急救员的意志力更强.
  • 摘要:目的:利用主成分分析探讨煤炭井下矿工心理问题的特点. 方法:对煤炭企业1013名矿工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压力知觉(CPSS)和简易应对(SCSQ)测验,其中有125名矿工SCL-90总分超过160分,选取这部分员工作为研究对象,对其SCL-90的90个项目得分进行主成分分析,并将此结果与SCL-90总分进行回归分析及与CPSS和SCSQ测验结果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SCL-90原始数据经由主成分分析获得27个主成分,累积方差为77.489%.SCL-90总分与各主成分回归分析的F值为251.860,P值为0.000,且第一主成分、第二主成分、第三主成分、第四主成分、第六主成分、第八主成分、第十主成分对SCL-90总分的回归效应达到显著性水平.(t值分别为:81.580,5.959,6.566,2.262,3.543,4.059,2.409;P值分别为:0.000,0.000,0.000,0.026,0.001,0.000,0.018).所获得27个主成分与CPSS及SCSQ相关分析中,压力值与第一主成分,第二主成分,第四主成分呈显著正相关(r1压=0.342**,r2压=0.232*,r4压=0.255**);积极应对与第五主成分,第十八主成分呈显著正相关与第二十四主成分呈显著负相关(r5积=0.235**,r18积=0.200*,r24积=-0.186*);消极应对与第一主成分,第九主成分呈显著正相关与第十七主成分呈显著负相关(r1消=0.219*,r9消=0.257*,r17消=-0.224*).积极应对与压力值呈显著负相关(r积压=-0.361**). 结论:对矿工心理问题的深度理解是不可少的,为了生产安全,矿工需要更深入的EAP服务.
  • 摘要:认知行为疗法在罪犯群体中的应用已经被西方国家的矫治理论所认可,是治疗心理问题疗效显著的方法.但这是基于男犯研究基础上得出的结论.国内关于认知行为治疗应用在罪犯群体中的研究成果至今较少,运用于女犯还是空白,将认知行为疗法应用于女犯矫治,检验其对于中国女犯的矫治实践是否有效,无论对于理论研究还是应用实践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在此大背景下,上海市女子监狱开展认知行为治疗对女犯群体的应用研究,选取52名自愿报名女犯,并随机划分为实施认知行为治疗的实验组和未实施认知行为治疗的对照组.结合一系列治疗会谈,通过心理测量法和问卷调查法等,将治疗前后数据对比发现:在同样都接受传统教育的条件下,接受认知行为治疗的女犯相比于没有接受认知行为治疗的女犯的心理问题得到进一步改善,这种改变也是极其显著的.研究证明,认知行为治疗结合传统教育能明显改善女犯服刑状态,加速提升教育改造质量,对降低狱内监管风险程度有促进作用.同时本课题填补了认知行为疗法在女犯应用研究方面的空白,并作为一种新的科学矫治方法,弥补了传统教育方法的不足,拓宽了传统教育的思路和方法,也符合当前在监狱系统兴起和开展的循证矫正理念,是对循证矫正实践的一次有益尝试,在实施过程中也最终促进了民警队伍的专业化发展.
  • 摘要:环糊精是由葡萄糖结合构成的形状类似于角锥的口宽底窄,里面中空的筒状结构,具有优良的的性质,在医药、化工、纳米载体、手性分离等很多方面都得到了大范围的应用.环糊精是一类重要的药用高分子材料,通过与药物形成包合物结构而实现提高难溶性药物溶解性、增强药物稳定性、改善药物生物利用度等目的.在本文中,对环糊精的定义、性质及修饰途径做了简要介绍,重点介绍了环糊精修饰对医药应用的意义.
  • 摘要: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睡眠的心肺耦合分析(CPC)特点.方法:对43例门诊抑郁症患者(研究组)和43例健康成人(对照组)进行全夜CPC监测,行睡眠指标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抑郁症患者CPC表现为睡眠总时间、睡眠效率、睡眠维持率和熟睡时减少,觉醒时间、觉醒比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的CPC有特异性表现,对抑郁症患者的诊治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 摘要:目的:探讨学龄期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语义启动特征,以及与行为问题的相互关系. 方法: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ERP)技术对30例ADHD男童和30名正常儿童进行单字汉字语义判断任务,以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语义相关和不相关条件下两组儿童N400波幅、潜伏期及行为学数据(正确率和反应时)差异.采用CBCL评估行为问题,以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儿童在总分和各因子分差异,并通过pearson法分析ADHD患儿N400波幅、潜伏期以及正确率、反应时与CBCL得分的相关性. 结果:语义相关条件下:ADHD组N400波幅较对照组高(-11.36±4.77μv,-7.66±5.24μv,P=0.006),潜伏期延迟(369.6±44.09ms,341.27±24.54ms,P=0.004),反应时长于对照组(936.18±135.03ms,857.78±103.45,P=0.014);语义不相关条件:ADHD组N400潜伏期晚于对照组(383.93±29.66ms,362.33±29.66ms,P=0.012),正确率低于对照组(0.43±0.39,0.81±0.23,P<0.01).CBCL上ADHD组总分和各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ERP与CBCL相关分析:语义相关条件下,N400波幅、正确率与多动呈负相关(r=-0.44,r=-0.48,P<0.05);不相关条件下,N400潜伏期与多动、攻击性呈正相关(r=0.53,r=0.62,P<0.05). 结论:ADHD患儿存在语义启动机制缺损,ERP上N400波幅和潜伏期能较好反映,可辅助诊断ADHD语言认知障碍.ADHD患儿语义启动机制缺损对多动、攻击性等行为问题有促发或维持作用,提示针对语言问题的诊断和干预对ADHD的临床康复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 摘要:目的:观察褪黑激素(MT)对慢性应激性抑郁症(CUMSD)大鼠行为学及外周血中IL-2和IL-6含量的影响,探讨MT的抗抑郁作用. 方法:36只SD大鼠被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MT治疗组,每组12只.模型组和MT治疗组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轻度应激建立抑郁症模型,MT治疗组于应激第1天开始每天通过腹腔注射MT进行治疗;以体重、糖水试验和强迫游泳试验观察实验前后大鼠的行为学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各组大鼠外周血中IL-2、IL-6的浓度,并采用方差分析对三组数据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 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体重、糖水偏好指数都明显降低(P<0.001),5分钟强迫游泳静止时间明显延长(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血清IL-6的含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MT治疗组大鼠的体重、糖水偏好指数都显著升高(P<0.05),强迫游泳静止时间明显缩短(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血清IL-6的含量下降,显著低于模型组大鼠的(P<0.001). 结论:MT对慢性应激抑郁症大鼠的抑郁行为有明显的改善,同时能有效降低IL-6的含量,发挥抗抑郁作用.
  • 摘要:目的:探讨抽动障碍的发病诱因,治疗方法及愈后. 方法:回顾分析一年来在我院心理科诊疗的24例抽动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在抽动障碍的诱发因素分析中,62.5%的患者在发病期间伴随焦虑情绪;58.3%的患者性格内向胆怯,容易受到惊吓;有54.2%的患者在专制型的教养方式下成长;有45.8%患者是隔代抚养;有45.8%的患者是独生子女;33.3%的患者在溺爱型的教养方式下成长,父母或长辈过度保护;37.5%的患者父母关系不和或离异;有25%的患者因父母生了二胎之后,关爱减少;有16.7%的患者出现人际关系紧张,被同学嘲笑和欺负;有8.3%的患者言语发育较迟. 结论:性格特点、所处家庭和学校环境是导致抽动障碍的重要诱发因素,心理因素占主要部分,治疗方法主要采用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
  •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负性情绪心理行为干预的疗效. 方法:心电图确诊的早期复极综合征(ERS)患者,共6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每组各34例.ERS心电图诊断标准:(1)V2~V5导联或/及、aVF出现J波;(2)J点后ST段呈凹面向上抬高,在V2~V5导联最明显,可达0.2~0.6mV,在V6和肢体导联不超过0.2mV,不伴有对应导联的ST段下移;(3)T波高大直立,V2V5导联可达1.0mV,但很少超过1.0mV;(4)运动、情绪激动等应激情况下,致心率增快时ST段回落,甚者可达基线.共入组68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34例,对照组34例.两组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并对研究组进行心理行为干预.心理行为干预:研究组患者进行,由主治医师实施.方法如下:(1)一般干预:ERS干预知识讲座入组第1周进行,每周2次,每次30~60min,共2周(家属和病人参加),讲授ERS的发生机理、临床表现的有关知识,及改良生活事件、负性情绪与ERS发展、治疗的关系.强调正性情绪对疾病康复的重要作用,学习正确应对不良生活事件的方式及改善负性情绪反应的心理应对知识和技巧.(2)负性情绪疏导:入组第3、4周进行,每周2次,共4次,针对患者负性情绪反应特点进行干预.如采用支持、疏导、安慰、鼓励、放松练习等方法,缓解病人的焦虑、紧张、恐惧情绪反应;用乐观、轻松的语言引导、暗示病人自述宣泄,减轻病人的心身反映;也可利用情绪分析方法挖掘、纠正病人的某些错误认知.(3)特别干预:入组后5~12周进行,每周2次,每次30~60min,共进行2个月.患者患病前个性以情绪不稳定为多见,干预强调或协助患者亲属制定情感支持计划,重视和加强家庭和社会方面的亲情支持.减少不良事件刺激,控制不良影响因素,让患者总结病情加重的因素,特别是精神、心理方面的因素.分别于入组时、治疗12周后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测评. 结果:干预12周后,研究组SAS、SD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分别为(43.56±6.54)分、(44.63±7.61)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研究组SAS、SDS评分较干预前[(63.21±9.86)分、(65.32±8.08)分]评分显著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1).干预12周后两组SCL-90评分比较,研究组SCL-90总分、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及恐怖因子分,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 结论:ERS患者常有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其心理状况较差,心理行为干预能有效的消除ERS患者的负性情绪,改善其心理状况,提高治疗效果.
  • 摘要:目的:对当前家庭医生政策的执行予以分析和评价.方法:以史密斯模型的理论框架为指导,对文献研究法整理出的相关内容予以系统梳理.结果:家庭医生式服务的推广提高了居民对该项政策的认知率和知晓率;参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多数居民对政策实施效果比较满意;但政策产生的效果与预期还有一定距离,说明相关配套措施有待进一步优化.结论:家庭医生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应从政策本身,政策执行主体,政策执行对象和政策执行环境多角度探究造成执行障碍的原因及政策障碍的消除路径,为家庭医生服务的全面铺开奠定基础.
  • 摘要:目的:通过预测比较"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前后的人口学数据来评价其实施效果,为生育政策的后续发展和研究提供建议.方法:以2014年~2016年政策实施前后的人口指标为对象,通过"投射-实施后"对比分析法预测2016年的人口数据,并与2016年的实际人口数据进行比较,从而对"全面二孩"政策实施效果进行评价.结果:2016年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后,人口的实际发展趋势高于预期发展趋势.结论:"全面二孩"政策总体实施较好,实施成果初现.
  • 摘要:目的:综合描述山东省卫生资源配置现状,在此基础上对山东省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进行分析,找出山东省卫生资源配置的薄弱地区及环节,为进一步优化山东省卫生资源配置提出有效建议. 方法:应用描述性分析对山东省卫生资源配置现状进行描述,应用集中指数及泰尔指数对山东省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进行测算,研究不同经济状况地区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 结果:截至2015年,山东省每千人口卫生机构数、床位数、卫生技术人员数分别为0.79个、5.27张、6.28人,较2010年分别增长了12.59%、32.29%、36.62%.2010~2015年,全省各卫生资源的集中指数介于-0.0247~0.1235之间,绝对值小于0.13;其泰尔指数介于0.0621~0.0012,二者均总体呈下降趋势. 结论:山东省卫生资源人均占有量少,各卫生资源配置总体较公平,并呈改善状态.山东省东中西部地区卫生资源配置仍存在较大差异,应进一步优化各卫生资源配置.
  • 摘要:目的:研究居民对网络健康信息的价值认知及利用行为特征,为信息供方及医方的优化服务提供参考. 方法:调查一年内有1次及以上就医或陪同他人就医经历的18岁以上居民相关健康信息认知及利用行为.利用构成比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居民对网络健康信息的价值认知总体较为理性,搜索信息多用于学习和验证,其中认同度最高的为"了解有相同问题的人采取了什么做法"(75.7%),最低为"进行相关健康决策"(27.1%);在网络健康信息利用方面,58.5%的调查对象会在就医前查询相关信息,64.3%会在就医后通过网络验证医生诊断;而居民认为所查询健康信息与医生诊断"完全一致"的仅占1.9%;在网络健康信息与医生建议不一致时,33.0%的被调查者信任医生的判断,28.2%会更换医院再次就诊. 结论:居民对网络健康信息的价值认知整体比较理性,但也有部分认知行为值得注意,信息冲突可能导致医患冲突和重复就医.相关方应保证网络健康信息提供方的专业性和质量,医方与患方沟通时应注意网络健康信息的潜在影响.
  • 摘要:目的:比较居民的医疗信任与社会信任水平,分析二者的关系,为改善医疗信任提供参考. 方法:通过寻找一年内有1次及以上就医或陪同他人就医经历的18岁以上居民填答问卷,利用均值、配对t检验和Pearson相关系数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居民一般社会信任度得分为54.3分,居民对公立医院和医生信任度的得分分别为64.25和65.00分,分别居机构信任和职业信任的第6位和第3位,居民对公立医院和医生信任与社会信任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3和0.15. 结论:居民的总体社会信任水平偏低,存在信任危机,总体社会信任有待提高,居民对公立医院和医生的信任度相对较高,居民的社会信任与医疗信任存在正相关,改善医疗信任需要整体社会信任的普遍提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 摘要:目的:描述有关全科医生培养的策略和相关研究者对实施策略的评价.方法:应用描述性系统评价方法,通过对4个中外文献数据库进行检索,纳入所有描述或评价已实施的有关全科医生培养策略的文献.对有关文献内容的信息,用提前设计的信息表进行归纳和分类.结果:共纳入65篇文献,其中50篇描述策略,15篇评价策略.据全科医生教育体系理论分析,培养全科医生的策略分为4类,即在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岗位教育、继续教育.结论:发现四类已实施的策略都对全科医师培养有着良好的效果,尤其是毕业后教育、岗位教育两类策略是在我国现有国情下,全科医学体系建设过渡期内较为行之有效的策略.
  • 摘要:目的:探讨家庭教养方式、家庭环境和人格特征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影响路径. 方法:用家庭环境问卷、家庭教养方式问卷、大五人格问卷和百项心理症状问卷调查200名心理障碍青少年(病例组)和228名正常青少年(对照组),采用回归分析和路径分析探讨家庭教养方式、家庭环境、人格特征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和影响路径. 结果:回归分析显示:母亲温情-粗暴(β=-0.232)、母亲管教-控制(β=-0.214)、父亲理解-责备(β=-0.198)和母亲接纳-拒绝(β=0.163)等教养方式(R2=0.202),矛盾性(β=0.320)、组织性(β=-0.150)和情感表达(β=-0.102)等家庭环境(R2=0.203)及神经质(β=0.429)、宜人性(β=-0.202)和严谨性(β=-0.202)等人格特质(R2=0.430)对心理健康有显著影响;路径分析显示:人格特质直接影响心理健康(β=-0.90),教养方式通过人格间接影响心理健康(β=0.51)家庭环境对心理健康有直接(β=0.20)和间接(β=0.72)影响,模型拟合良好(x2/df=2.160,RMSEA=0.052,GFI=0.88,AGFI=0.84,PGFI=0.67,NFI=0.91,RFI=0.89,IFI=0.95,TLI=0.94,CFI=0.95),可解释症状总分61%的变异. 结论:教养方式、家庭环境和人格对心理健康有显著影响,人格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中介变量,教养方式主要通过人格间接影响心理健康,家庭环境对心理健康有直接和间接双重影响.
  • 摘要:目的:探讨结核病病人治疗依从性的制约影响因素.方法:从病人因素、家庭影响因素、卫生服务可及性及治疗和管理等各方面因素分析.结果:目前常规的传统督导方式并不能保证结核病病人的遵医行为,还需要关注病人的个体、家庭、社会因素等对病人治疗依从性的影响.结论:在结合现行的病人治疗管理模式下,还需要建立一个能给病人适当支持的、能及时发现病人中断治疗的管理系统,从根本上提高病人规则服药率.
  • 摘要:目的:分析当前社区老年群体健康管理的实践现状,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中医人格体质辨识的社区老年群体健康管理新模式.方法:采用中医五态辨识调心养身系统对社区老年群体进行施测.结果:当前社区老年群体的健康管理存在老年群体健康管理意识淡薄、对社区健康管理实施主体信任度不足、健康管理档案僵尸化、形式化问题严重、重身轻心、个性化指导不足等问题.结论:通过引入基于中医五态体质辨识的心理体检,能够弘扬中医治未病的理念,为社会老年群体提供个性化、差异化、身心一体化的健康管理方案,优化健康管理模式,提升健康管理效能.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