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首届农耕文明与乡村文化振兴学术研讨会 >抗战时期同乡会功能的嬗变——以抗战时期旅渝同乡会为例

抗战时期同乡会功能的嬗变——以抗战时期旅渝同乡会为例

摘要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在漫长的农耕社会积淀中,培植起乡土观念以及乡土观念的外延形态,如籍贯、乡亲等意识和观念;在异地他乡,乡缘地缘成为移民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的重要因素.同乡组织是移民的地缘性组织,“是由中国人重视乡谊和团结互助的传统、移民思乡的文化心态、地缘的强大凝聚力及寄希望于神灵保佑的需要而催生的”.明清以来随着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变化,商品经济的发展、科举制度和人口的流动,促成了城市同乡组织——会馆、公所的诞生和勃兴.清末民初,是中国社会大转型时期,社会的急剧转型必然会加速社会分化,旧的社会整合方式必然也会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出现变革,会馆、公所等同乡组织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中间力量,其从组织结构形式到社会功能也出现变化转型之势,一种新型的同乡组织社会团体——同乡会产生和发展起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