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2017年全国重大天气过程总结和预报技术经验交流会 >2016年夏季伊犁河谷极端暴雨水汽输送及动力机制分析

2016年夏季伊犁河谷极端暴雨水汽输送及动力机制分析

摘要

利用MICAPS4.0系统常规资料、自动气象站逐时雨量资料、ECMWF细网格0.125°×0.125°客观场、NCEP1°×1°及GFS0.5°×0.5°的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16年6月16-17日(简称“0617”)和2016年7月31日-8月1日(简称“0801”)伊犁河谷两次极端暴雨的水汽输送、收支及动力机制的异同点.结果表明,两次暴雨均在两脊一槽环流经向度加大的环流形势下,中亚低槽南段均伸至40°N附近,且产生在大气异常潮湿的环境中.600hPa伊犁河谷南部至东部有明显的辐合及切变线、850hPa偏西急流的建立与维持、地形作用下的风切变与强迫抬升等均是伊犁河谷产生暴雨的动力因素,暴雨时段西边界整层、南边界中高层和北边界低层均为水汽净流入.但两者也有明显区别,主要体现在:“0617”热力条件明显好于“0801”;“0801”500hPa槽前偏南风、600hPa风辐合及切变明显更强,但700hPa偏北风较弱;“0801”中低层青藏高原东侧—河西走廊—新疆的偏东急流水汽输送及动力辐合对暴雨的动力辐合和水汽有重要贡献.“0617”西、北边界水汽输入占96%;“0801”西、南边界水汽输入占85%,东边界水汽输入占15%,且中层水汽输入随降水增强明显增大,比低层水汽输入多2.3倍,异常的水汽输送是面雨量破极值的原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