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科大学生共情能力与人格的关联探究

摘要

目的:共情(Empathy)是指个体设身处地理解他人的想法,感受他人的情感状态,并产生与他人相一致的情绪体验.共情作为一种高级社会认知功能,己成为当前国内外学者们研究和关注的热点.本研究在以往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大学生这一主体,探讨大学生的共情能力与的相关关系,得出一些有益于提高大学生共情能力的教育启示.方法:采用中文版人际指针量表(IRI-C)、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603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不同人口统计学变量间的人格、共情进行差异性分析,对上述研究变量进行相关关系分析和回归预测分析.结果:不同人口统计学变量间的人格、共情存在一定的显著差异,人格与共情存在较多的显著相关关系,人格可以显著预测共情.结论:大学生的共情能力在人口学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肯定性的父母教养方式会对子女共情能力产生显著的影响.性格越外向的人共情能力越高,性格越孤僻、古怪的人共情能力越低.父母教养方式和人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显著预测共情.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