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理论分会第十次学术年会及换届选举会议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理论分会第十次学术年会及换届选举会议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理论分会第十次学术年会及换届选举会议

  • 召开年:2016
  • 召开地:南昌
  • 出版时间: 2016-11-04

主办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

会议文集: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理论分会第十次学术年会及换届选举会议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中医治则治法理论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历代医家医著中关于中医治则治法理论的挖掘与整理,梳理其中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治则治法理论观点,探讨中医治则治法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治则治法理论体系在战国秦汉时期初步奠定了基础,两晋隋唐时期得到充实,两宋时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金元时期各家纷起,学术争鸣,创立了不同的流派,中医治则治法理论体系渐趋完善,明清时期继续得到发展.
  • 摘要:中风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中医学将中风可分为中经络、中脏腑两大类.中经络者,症见手足麻木、口角歪斜、语言不利、甚或舌强语蹇、半身不遂,病位浅,病情较轻,多无神志改变;中脏腑者,症见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神志不清、喁僻不遂,病位较深,病情危重.中风病为"风、痨、臌、膈"四大痼疾之首,此病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等特点,对于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威胁,因而被历代医家所重视.中风病的病因病机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从外风论到内风论。战国至隋唐时期的医家多认为中风是“外风”,多以“内虚邪中”立论,但也有医家认识到“内因”在发病中的作用。宋金元时期医家多从“内风”立论,注重从内在因素寻找病因,提出火热、气虚、痰湿、内风、血虚等“内因”可以导致中风的观点,虽然大多医家支持“内风”,但也并未完全摒弃“外风”说。明清时期“内因”论得到进一步发展,逐渐认识到中风以内虚为本,风、火、痰、瘀为标,进一步确定了阴虚,气虚,肝风,血瘀的重要作用。近现代的医家总结前人的经验,结合现代医学知识,对中风病因病机有了新的认识,而现代中医学一般将中风的病因病机归纳为“风、火、痰、瘀、气、虚”六个方面。
  • 摘要:关节软骨是骨骼系统特殊而又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在中医学中,却未有明确的名称、解释或论述.本篇通过对中医古籍中关于关节、关节软骨的解剖及生理、病理方面的描述进行归纳和总结,在"肾主骨"理论的指导下,结合现代科学对关节软骨生理特性及功能和病理的特点的认识,探讨肾与关节软骨之间的联系.关节软骨化生于先天之精。肾主水,参与津液生成、输布和排泄的各个环节。肾对津液的生成和调节作用是关节软骨得以濡养的重要保障。中医学重视“肾主骨”,是“骨痹”、“骨痛”、“膝痛”等病证的重要因素。骨痹的发病与肾密切相关,肾虚是骨痹发病的根本原因和病理基础。
  • 摘要:"肾主水"是肾藏象理论的重要内容,其理论主要来源于《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曰:"肾者主水".本文通过分析《黄帝内经》"肾主水"相关内容,结合后世医家的阐述,对肾"象水"与"主水液"两方面的分析,,进一步认识"肾主水"的概念内涵认为"肾主水"主要包含"肾象水"与"肾主水液"两层涵义,而其立足点在于"肾藏精". 肾的“象水”与“肾主水液”,揭示了“肾主水”的概念内涵,其可概况为:其一,肾在五行属水,精属水,水有闭藏之性,故肾藏精,主蛰,具有贮藏先天之精、后天之精和五脏六腑之精之功能;其二,肾对水液的运行与排泄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因肾“象水”,则肾有着闭藏之性,对人体的精、气、水等精微物质皆有摄纳之性,而肾藏精的功能赋予了肾对于一身脏腑功能的推动作用,肾之阴阳又为一身阴阳之本,因而肾才具备对水液的调节作用。从抽象的“水”到人体基本物质之一的“水”,“肾主水”的基本立足点就在于肾的藏精作用。
  • 摘要:"金元四大家"之一刘完素,不只重视外感火热病机,同时亦重视内伤火热病机,在论述火热与情志的关系时,提出"五志过极皆为热甚"的观点,后世医家概括为"五志化火".他指出五志化火,各伤本脏,各有主病,但强调五志化火更易影响心,导致"心火暴甚",而心火热甚,又与肾水虚衰有关.反之,心火热甚亦可导致情志异常.在治疗上,刘完素主张以泻心火为主,还提出"泻实补衰"的治疗原则,即"养水泻火".
  • 摘要:"三因制宜"是中医理论的特色与精华,集中体现着中医学的主要特点"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在中医养生、诊断与治疗方面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意在对"三因制宜"理论在中医养生中的相关应用进行归纳分析,明确其在养生中的重要意义,在理论与实践螺旋上升的过程中促进中医学在养生方面的发展.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动态的生命体,若要健康长寿,就要达到两种动态平衡:一种是人体自身整体的动态平衡,实现这两种动态的平衡。一种是人体自身与外界环境的动态平衡。中医养生的目的就是要“三因制宜”包括了因时制宜,强调顺应阴阳消长的养生观;因地制宜,强调地理环境优劣对人体健康疾病的重要影响;因人制宜,强调以个体为中心的个体化养生,三者可分不可离,其所涉及的天、地、人三才,正是人体动态平衡的三大主体,故在养生防病中大力强调“三因制宜”理论,符合中医思维方式,有利于促进人类健康事业的发展。
  • 摘要:本文结合现代医学与对古代文献的整理,以抑郁症与"郁证"的临床表现为出发点,阐述其病因病机,并分析各自差异与共性.认为抑郁症与狭义的"郁证"有着一定的相关性,但从广义的郁证,二者并无直接联系.本文以此为中心,提出郁证的中西医病理机制以本虚标实为主,并结合临床表现加以对症治疗.目前西医对于抑郁症的治疗主要以控制急性发作和预防复发为主要治疗目标,目前仍把TCAS(三环内抗抑郁剂)作为治疗抑郁的主药.中医对抑郁症的治疗具有副作用小,疗效持久的特点,因此在抑郁症的治疗上有一定的优势。抑郁症即使狭义上的郁证,即气郁。对气郁的治疗可从药物治疗、针灸治疗等着手,而药物治疗首先当辩证准确,切不可笼统的归咎于肝气郁滞,其次在于针灸等其他疗法相结合。
  • 摘要:人之疾病皆源于人体自身内在十二经络五脏六腑功能失调,这是刘完素病机观点的核心内容.刘完素脏腑六气病机学说以"五运主病"、"六气主病"为纲领,但并不局限于运气学说五运六气的内涵,其中"五运"是五脏,"六气"不仅指一般的外感六淫,同时也是对内在脏腑之气的特点以及脏腑病变表现于外的症状的特征概括.刘完素脏腑六气病机学说虽然沿用了五运六气学说中天人相应观点,强调五脏六腑与天地相应,当脏腑发生虚实改变,可出现类似风、寒、湿、火、燥、热等属性的病证;但同时更强调人体脏腑自身之气变化的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重要性,脏腑自身之气各有其不同寒热之性,当脏腑自身之气盛衰变化时,也可出现清、温、燥、湿、热、寒等性质病证.脏腑本气的兴衰除了引起本脏的病变之外,还可以通过脏腑六气之间的相乘关系影响他脏而产生病变.
  • 摘要:"地域差异与疾病发生相关"作为《内经》"四时五藏阴阳"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经过历代的不断充实,成为指导当代中医临床的重要理论之一.随着医学相关学科的发展以及人们对于人体和疾病的进一步认识,人们对于相关研究又有了新的方法和思路.本文通过对中国近20年对地域与疾病发展相关性的研究成果和进展进行分类和概述后发现:现代对于地域与疾病发生的相关性研究主要针对各类临床常见疾病进行具体研究,主要体现在疾病发生率的地区性差异和疾病证候的地域性差异,对于其发生的原因的研究既有传统理论论述,也有现代科学的论证.
  • 摘要:脏腑功能失调,痰浊,瘀血是导致衰老的直接原因.本文从肝主疏泄这一生理功能作为理论基础,分别从肝失疏泄导致脏腑功能失调与衰老,肝失疏泄生痰与衰老、肝失疏泄生瘀与衰老、情志异常加速衰老来探讨肝失疏泄与衰老的相关性.以期为从肝论治衰老提供理论基础.肝主疏泄,调节气机,是保持人体气机正常升降出入的重要脏腑。所以保证肝气条达,肝主疏泄功能的正常运行对于衰老的进程有重要意义,也是补肾健脾、抗衰老的前提条件。
  • 摘要:目的:探讨微信辅助《中医学综合实验》基于问题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rn 方法:在2011级中医七年制学生的《中医学综合实验》PBL教学中引入微信作为一种辅助教学工具.课程结束时发放并回收调查问卷,统计问卷调查中的客观选项,并分析学生的主观感想.rn 结果:(1)所有学生都认可微信辅助PBL教学的模式,课内和课外互动非常活跃.(2)除有一位学生对"是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主观能动性"持否定态度外,其他所有学生认为该教学模式对其他各项能力的培养均有帮助.(3)与以往该课程单独PBL教学比较,微信辅助教学后课程的教学内容和互动在课外均得到了有效的延伸,反过来进一步提高了PBL课堂的教学效果.rn 结论:微信辅助《中医学综合实验》PBL教学的教学模式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是否将学生在微信上的表现作为该课程的评价内容之一,还需进一步探索.
  • 摘要:当前多数中医药院校中医基础类课程实验均存在多门课程分散教学,实验教学内容少不够重视,考核不规范,实验场地、设备和教师均各自为阵,实验教学管理不规范,实验室利用率不高等问题.中医基础类课程实验教学体系改革迫在眉睫.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整合课程内容,编写《中医学实验教程》自编教材,修订教学计划,独立开设,独立考核,实现中医基础类课程实验教学体系的优化;并整合实验场地、设备和教师等实验实训资源,定期开放实验室,优化资源管理。
  • 摘要:道教作为中国的固有宗教,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对中医学思想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东方古代哲学思想,特别是宗教哲学思想,就是中医思想体系的源头.中医学是中国的传统医学,研究中医学思想必须十分重视中医思想体系的源头,因此研究道教文化对中医学思想发展的影响是研究中医固有理论的重要途径之一.
  • 摘要: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已日益成为国人共识,然而中医药的现代化、国际化当以深入理解中医思维特色为基本前提.中医哲学思维特色突出地表现为以下十个方面:(1)整体观念;(2)人本观念;(3)重气一元论和阴阳五行;(4)恒动变易的系统观:(5)重用轻体的功能观:(6)思外揣内、取象比类的方法论;(7)辨证论治的治疗观;(8)知常达变的统一论;(9)养胜于治的预防观;(10)以平为期的平衡观等.
  • 摘要:目的:探讨高等院校中基于团队学习TBL(Team-Based Learning,TBL)结合基于案例学习CBL(Case-Based Learning,CBL)教学模式在《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中的应用效果.rn 方法:以大连医科大学中西医临床医学2015级五年制1班30名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学生随机分组,共分为5组,每组6人.在《中医基础理论》脏腑关系章节中采用TBL+CBL双规教学方法,并在学习结束后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TBL+CBL的教学效果.rn 结果:课堂上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发言积极,讨论热烈,个人测试及格率为96.67%,优秀率26.67%.小组练习即时反馈测评答题卡统计分析结果显示:6道单选题中各小组至少有2道题一次性刮出星号选项,其中有5个组在各位成员的共同配合下全部一次性刮出正确答案.rn 结论:TBL+CBL教学能促进课前预习,活跃课堂气氛,重点难点清晰,提高学习效率、增加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 摘要:《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是高校新生学习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将对其产生重大影响.而《中基》课程不仅传授中医基本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构建中医思维,启发其应用中医思维方法掌握中医理论精髓,服务临床.具体包括整体系统思维、取象比类思维、辩证思维、中和思维、灵感思维的培养.在《中基》教学活动中,应将中医思维方法与中医基本理论融合,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中.
  • 摘要: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是广大中医院校学生所接受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导学互动的加式教育"即BOPPPS有效教学,是以建构主义和交际法为理论依据推出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该方法将教学过程划分为导言、目标、前测、参与式学习、后测、小结这六个部分,师生互动的参与式学习是其精髓所在,该教学模式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强,从而使得课堂教学的安排更加条理化合理化,结合中医基础理论特点适当运用BOPPPS教学模式对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摘要:CACNA1C是编码L-型钙通道(L-type calcium channel,LTCC)α-1C亚型基因,研究发现该基因是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 SCZ)和双相情感障的易感基因之一.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和病例对照结果显示CACNA1C基因的一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 Polymphism,SNP)rs1006737与躁郁症及其他精神疾病有关,而该基因编码的LTCC通道功能改变也与情感障碍类疾病如癫痫病、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等密切相关.本文分别从癫痫病、双相情感障碍和精神分裂症等几个方面对CACNA1C在情感障碍性疾病中的作用以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CACNAIC基因与多种情感障碍疾病相关,CACNAIC的多态性在情感障碍性疾病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且Cav2.1通道在调节神经递质释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Cav2.1通道的功能障碍可能会损害神经元的抑制和兴奋导致突发发射之间的平衡。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发现这一现象,提供了大量的技术和方法,如全基因组关联研究的芯片技术、全基因组的二代测序技术、多重CNV检测技术和外显子捕获测序技术等,试图找到它们之间确切的关联以及治疗方法,并发表了大量的文章供人们参考。因此本文认为随着新的研究方法和技术的出现,以及新的设计思路的实验设计必会为关联研究和荟萃分析带来生机,也会情感障碍疾病的研究进展带来新的希望。
  • 摘要:本文对中医七情之一的"怒"的概念研究做了简要梳理,明确了怒作为正常情绪、致病因素、疾病症状和易怒体质的四层概念.同时,概述了国内外对怒的亚型的研究情况,多数学者认为怒按表达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愤怒和郁怒两种.最后提出了笔者对中医怒概念的现代研究的看法.中医学里的“怒”在不同的语境下有着不同的含义。首先,怒作为七情之一,为正常的情志活动和情绪体验。其次,怒作为“七情内伤”的致病因素之一,在超过了人体耐受程度和调节能力的情况下,对人体身心造成伤害,这时的“怒”是为病因。同时,许多情志病会有怒的表现,如经前期综合征的典型表现就是在晚黄体期会出现急躁易怒的精神障碍,这时的“怒”为疾病的症状。此外,还存在易怒体质的概念,是指“个体本身所特有的气血潜在不畅的生理基质及社会、生活事件的刺激,使个体的愿望受阻或行为受挫而产生怒情绪,因这种长期的情绪波动而逐渐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体征状态”,这里的怒属于体质学范畴。明确“怒”的四层含义有助于我们理清思路,避免概念混淆。rn 现代研究认为怒情绪的调控在脑中枢,心理应激的物质基础是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肾上腺素等多种神经递质和雌激素、雄激素、孕酮、泌乳素等多种激素均参与怒的调控。同时,已有学者开始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手段,探索怒的中枢神经机制,比较愤怒、郁怒中枢机制的不同,试图揭示更多的中医情志的内在生物机制。值得注意的是,如何利用最新的科研手段为中医服务,仍有待深入探讨和达成共识。笔者认为,这首先要求我们明确“体”与“用的”关系,在研究中坚持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避免产生不中不西的成果,甚至“中医西化”。
  • 摘要:目的:基于文献分析近40年应用升阳散火汤治疗临床某些疾病的中医证素分布及其组合规律,以期对中医药规范化使用升阳散火汤治疗相关疾病提供可靠依据.rn 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和人工检索相结合的方法,对1975-2015年应用升阳散火汤治疗疾病的先关文献进行收集整理,运用SPSS11.5统计软件对该方治疗疾病的中医证素分布及组合进行频次统计分析、归纳,得出研究结果.rn 结果:筛选并整理合格文献77篇,合格病案128个,提取23个病性证素,17个病位证素.升阳散火汤临床应用的病位证素依次为脾>肝>表>胃;病性证素依次为阴虚>热=气虚=湿>阳虚>气滞>血虚;常见证素组合阴虚有热、气阴两虚、气虚伴阳虚、气虚有湿、阴虚有湿、气血两虚频次占前六位.rn 结论:通过证素分析说明阴火的形成与脾虚致阴火不降是有密切关系的,与升阳散火汤是方证相符的.
  • 摘要:经前期心境不良障碍(premenstrual dysphoric disorder简称PMDD)是女性在经前期出现一组心理、身体和行为症状,并严重影响女性在家庭、生活和工作等方面功能的疾病.美国精神病学协会管理委员会于2012年底,在最新修订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中,正式将PMDD作为的一个单独的诊断类别,置于抑郁障碍之下.这一举措标志着未来PMDD的研究将成为热点,而PMDD的诊断与评估标准、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未来研究将围绕运用统一规范的PMDD诊断与评估标准,结合生理和心理两方面证据,深入探讨PMDD可能的病理机制,从而促进PMDD的针对性治疗.本文从流行性病学、发病机制、以及临床治疗的角度比较了国内外研究的状况.发现国内的研究主要以流行病研究和临床治疗研究为主,而涉及PMDD发病机制的基因、神经生理学、神经影像学以及心理学,这些更值得研究的地方较少.中医药特色疗法为我国PMDD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更好的选择。此外,还需要加强公众对PMDD发病特点、危害及其处理方法的了解。亦可采取医学、社会、心理的综合治疗模式作为这个发病机制有待明确的疾病的治疗方式,旨在提高其治疗效果。相信随着科技发展和广大医学工作者的努力,PMDD的诊治可以取得更快的进展,使更多女性患者摆脱疾病困扰。
  • 摘要:目的:探讨脾阴虚证脾失健运状态下,大鼠回肠组织中相关差异蛋白的表达及其调控机制.rn 方法:根据分层随机原则,将36只SPF级健康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成健康对照组、脾阴虚证模型组、中药反证组共3组,每组各12只.采用经典复合因素法塑造脾阴虚证脾失健运大鼠模型.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及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分别对课题组前期蛋白组学鉴定出的5个特异性表达蛋白进行检测.rn 结果:1.半定量分析比较各组大鼠回肠组织差异表达蛋白mRNA表达水平发现,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脾阴虚模型组回肠组织中CAT、Canx、ACO2及Papss2蛋白的mRNA表达均显著上升(P<0.05),而HSP90蛋白的mRNA表达显著下调(P<0.05),中药反证组各指标均未出现明显差异(P>0.05);2.半定量分析比较各组大鼠回肠组织差异表达蛋白表达水平发现,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脾阴虚模型组回肠组织中CAT、Canx、ACO2及Papss2蛋白含量均显著上升(P<0.05),其中以CAT上调的最为显著(P<0.01),而HSP90蛋白含量显著下调(P<0.05),中药反证组各指标均未出现明显差异(P>0.05).rn 结论:脾阴虚脾失健运状态下,大鼠回肠组织中可能存在以线粒体损伤为基础的细胞膜过氧化损伤、Ca2+稳态失衡、类乙醇毒害、过度硫酸化、神经元损伤及能量和遗传物质变化等一系列病理改变.
  • 摘要:本文以中医"肾为先天之本"、"恐伤肾"为理论基础,参阅大量补肾方药干预孕期恐刺激的相关文献,结合现代中医"药补先天"观点和胎源学说,从理论内涵、实验研究等方面探讨中医补肾方干预孕期恐刺激对其胎儿可能疾病的防治,为中药补肾方干预孕期恐刺激提供科学依据.现代研究表明胎儿在宫内发育时受遗传及宫内环境的影响,还可产生持续长远影响,导致成年期疾病。这与中医先天不足导致某些先天疾病的理论不谋而合。有学者研究表明:补肾方药可通过调节神经内分泌轴和免疫功能,在胚胎期有效改善胎儿的宫内环境,达到安胎、养胎之效。笔者认为,肾方药干预临床孕期恐刺激所致的肾精不足也可改善胎儿的可能疾病,但其药物的疗效机制仍需进一步探究。
  • 摘要:目的:探讨了人类每一相对独立的知识结构单元具有普遍的教学同构规律.方法:从系统同构律、哲理同构律和数理同构律三个角度揭示出的宇宙万有演化同构律,指导人类知识发生同构规律的探讨.以中医元气同构发生形成的元气理论体系为例展示万有同构律教学方法的魅力。结果:中国古典哲学视域里的宇宙万物具有确然的宇宙万有演化同构规律.结论:人类知识发生严格按照宇宙万有演化同构律而呈现同构律分布,可广泛指导人类教学实践.
  • 摘要:目的:探讨与食管癌情志相关的基因,并对其可能的信号转导分子机制进行分析.方法:对中国期刊数据库(CNKI)上收录的食管癌不同阶段表达基因与情志相关证候研究的文献进行数据录入以及统计分析.并对筛选出的基因进行信号通路分析,以得到主要的信号转导通路.结果:共得到128个与情志相关的食管癌基因;得到与中医证候相关基因共21个;分析出18条上述基因所参与的主要信号通路.结论:食管癌发病与情志因素存在共同的基因表达谱,在治疗食管癌病人时有必要实施一定的心理干预.
  • 摘要:目的:探讨焦虑障碍瘀热证证候特点与病因病机.方法:分析144例焦虑障碍瘀热证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年龄、性别、职业分布、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学描述.结论:瘀热的生成与不良生活方式有关;瘀热扰心,神躁志乱,形神失和是焦虑障碍瘀热证的主要病机特点.
  • 摘要:目的:通过对阴虚质、阳虚质、平和质在校大学生的手部皮肤血流灌注量及体表温度的检测,分析其特征,为阴虚、阳虚的体质判断提供客观依据.rn 方法:先运用《中医体质分布与判定》量表中的《阴虚质》、《阳虚质》、《平和质》三个亚量表对天津中医药大学在校大学生进行体质辨识,再运用激光散斑血流成像仪(PSI)及红外热像仪,对阳虚质、阴虚质、平和质人群的手部血流灌注量及体表温度进行检测并比较.rn 结果:1.阳虚质人群五指末端皮肤血流灌注量高于阴虚质人群;阳虚质人群拇指末端皮肤血流灌注量高于平和质.2.阴虚质人群掌心侧体表温度在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末端明显高于阳虚质人群.rn 结论:阴虚质人群手部体表温度高于阳虚质人群,阳虚质人群手部皮肤血流灌注量强于阴虚质人群.
  • 摘要:目的: 本课题拟考察中老年被试认知功能ERPs评价与神经心理评估的关系,以期找到中老年人认知功能损伤的指标,对认知功能评估量表(MoCA)与事件相关电位(ERPs)成分进行相关分析,为MC工和痴呆的诊断和治疗评价提供客观证据与标准。rn 方法:选择中老年被试,采用MoCA评价认知功能,三刺激oddball范式进行ERPs分析,探索MoCA得分与ERPs成分波幅与潜伏期的关系.rn 结果:被试均引出了MMN和P3a成分,但MMN潜伏期及波幅与MoCA得分无相关(P>0.05),P3a潜伏期与MoCA得分呈负相关(P<0.05),P3a波幅与MoCA得分负相关具有边缘显著性(P=0.09).rn 结论:可以通过检测ERPs的P3a成分来反映总体认知功能,作为认知功能检查的客观指标.
  • 摘要:目的:通过研究摘除卵巢致骨质疏松症大鼠股骨中GPR48、BMP2、Smurf2的蛋白表达,探讨摘除卵巢致肾虚骨质疏松症的病理机制,并研究左归丸的作用机理.rn 方法:摘除雌性大鼠双侧卵巢的方法复制骨质疏松症模型,采用左归丸对实验大鼠治疗12周,以福善美片作为阳性对照组,用ELISA法检测骨质疏松症大鼠股骨GPR48、BMP2、Smurf2的蛋白表达.rn 结果:ELISA方法检测表明:正常大鼠股骨中存在GPR48、BMP2、Smurf2的蛋白表达.模型组大鼠股骨中GPR48、BMP2、Smurf2的蛋白表达水平有明显的下降.左归丸组、福善美组用药12周后,与模型组相比较,左归丸组可显著上调股骨中GPR48、BMP2、Smurf2的蛋白表达水平.rn 结论:①正常大鼠股骨中存在GPR48、BMP2、Smurf2的蛋白表达;②股骨中GPR48、BMP2、Smurf2的蛋白表达下降可能是导致骨质疏松症发生的机理之一;③左归丸能够上调GPR48、BMP2、Smurf2的蛋白表达,可能是左归丸对骨质疏松症防治作用的内在机理.
  • 摘要: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法和补肾生髓法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Notch信号转导通路基因及差异蛋白表达的影响.rn 方法:SD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益气活血法组和补肾生髓法组,每组15只.改良线栓法建立MCAO/R大鼠模型.连续给药7天后,采用PCR基因芯片测定额顶叶皮质Notch信号转导通路基因表达,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额顶叶皮质区β-catenin、Krt1蛋白的表达,Western-Blot检测Nr4a2的表达.rn 结果:基因芯片共检测Notch信号通路91个基因.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14种基因表达有显著差异,其中Notch4基因表达显著下调(P<0.05),其它13种基因表达显著上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益气活血法组17种基因表达有显著差异,其中3种基因表达显著下调(P<0.05),其它14种基因表达显著上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补肾生髓组20种基因表达有显著差异,其中8种基因表达显著下调(P<0.05),其它12种基因表达显著上调(P<0.05).与补肾生髓组比较,益气活血组7种基因表达有显著差异,其中5种基因表达显著上调(P<0.05),2种基因表达显著下调(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β-catenin和Krt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益气活血组β-catenin和Krt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补肾生髓组β-catenin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益气活血组β-catenin蛋白表达显著低于补肾生髓组(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Nr4a2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益气活血组和补肾生髓组Nr4a2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0.01);与补肾生髓组比较,益气活血组Nr4a2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0.01).rn 结论:益气活血法和补肾生髓法能影响脑缺血再灌注后Notch信号调控通路部分基因表达,能通过降低皮质β-catenin、Krt1和Nr4a2蛋白的表达,对Notch信号通路产生调控作用.
  • 摘要:龙胆泻肝汤是临床常用方,具有清肝胆实火、泻肝胆湿热之效,是治疗肝火和肝经湿热的代表方,亦是苦寒直折的代表方.本文以龙胆泻肝汤为基础方,从探讨带状疱疹的病因病机出发,辩证加减,将其应用于治疗带状疱疹,并根据龙胆泻肝汤的组方特点,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结果,阐述其治疗带状疱疹的机理.中医学认为带状疱疹是由于情志内伤、饮食失调、肝胆不和所致气滞湿郁,进而化热化火,湿热火毒阻滞经络外攻皮肤而致。治疗上多以清泻湿热、清肝泻火为主。龙胆泻肝汤清泻肝胆实火、清利肝经湿热,用以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显著,在临床上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但龙胆泻肝汤为苦寒清热之品,过用易伤脾胃,故宜中病即止。运用龙胆泻肝汤,常于收到治疗效果时,适当减少龙胆草、山桅子、黄琴的用量,加入健脾渗湿的该仁,苍术等,以达到收全功而不损中气之效。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临床应用也要根据患者实际症状,辨证论治,配合其它中医药手段,随症加减,才能取得更好的疗效。
  • 摘要: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被认为是正常衰老与痴呆之间的过渡阶段,是防治痴呆的关键阶段.课题组提出情志失常-肝失疏泄可导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逍遥丸具有疏肝解郁调节情志之功效,已有相关动物实验作为研究基础,所以逍遥丸适合于干预肝气郁结型MCI患者.同时借助fMRI、ERP、MRS等技术作为疗效评价机制并探讨其机制.rn 目前中医证候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MCI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以肾、脾为主,标实主要有痰浊和癖血。田金洲等则进一步针对aMCI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肾精亏虚、气血亏虚是老年人的常见证候,而痰浊证在aMCI和AD患者中的发生率比正常人群高,且痰浊蒙窍与患者情景记忆损害密切相关,也与患者进展为AD的危险性有关。逍遥丸是经典方剂逍遥散的成药,而逍遥散则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通过动物实验研究逍遥散对D-半乳糖(D-gal)所致老年性痴呆(AD)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脑组织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探讨逍遥散防治AD的作用及其机制。逍遥散能较好的改善AD模型小鼠行为学指标,其可能与对抗自由基氧化有关。研究发现逍遥散可提高小鼠学习记忆能力,降低潜伏时间同时可提高脑组织匀浆SOD,AchE及MAO活性,降低MDA, ChAT活性。周云等用逍遥丸治疗AD,结果显示西药联合逍遥丸可以明显改善肝气郁结型AD患者的认知功能,且疗效优于单纯西药组且安全性高。所以由于情志失常-肝失疏泄所致的MC工均可使用逍遥丸治疗。
  • 摘要:目的:脑缺血又称缺血性卒中,是脑血管受阻后,脑内细胞缺乏氧气和营养物质供给而引起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类神经血管性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死率和高致残率等特点,本文探讨益气活血法对缺血后神经血管单元功能完整性的作用.rn 方法:采用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采用NRSS评分观察动物脑缺血后康复情况,采用TTC染色检查梗死范围,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评价神经元数量情况,IGG染色评价神经血管单元的130功能结构完整性.rn 结果:行为学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益气活血法能够降低NRSS行为学得分,显著减少梗死面积.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益气活血法增加了神经元的数量以及神经血管单元的渗透性.rn 结论:益气活血法促进中风的康复,其可能机制是保护神经血管单元的完整性.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