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推进湖北气象科普社会化的对策

推进湖北气象科普社会化的对策

摘要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各类气象灾害频繁发生,推进气象科普社会化对普及气象科学和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增强社会公众避险自救能力,保障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具有及其重要作用.近年来,湖北省各地各部门都在积极探索气象科普的社会化问题,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气象科普教育活动,加大了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建设,联合有关部门开展了气象科普"进校园、进农村、进企业、进社区、进机关、进军营"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活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主要表现为:大胆探索,着力推动气象科普进社区;以科普基地建设为抓手,不断提高气象科普的影响力;以重大活动为契机,抓好气象科普宣传;不断推出各类气象科普读物,科普创作成绩明显等.虽然湖北气象科普社会化在普及气象科学技术、气象防灾减灾等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譬如气象科普队伍不够健全,气象科普资金投入不到位,气象科普社会化工作格局尚未形成,气象科普形式不够丰富,气象科普读物不足等.因此,针对湖北气象科普社会化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推进气象科普社会化,应采取一些对策.一是注重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全民气象科学素质.要帮助和引导公众正确理解气象科学和气象预报信息,针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加强科学解析和防灾避险知识宣传,提升全民防灾避灾和自救互救意识和能力.要针对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者、社区居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等五类重点人群,分别制定相应方案,有序推进气象科普工作.二是着力构建气象科普社会化工作格局.要加快建立"政府推动,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气象科普工作新格局,完善政府部门、社会组织、新闻媒体、志愿者等共同参与合作的气象科普工作机制,加强与宣传、教育、科技、科协、共青团等部门合作,加大与民政、国土、环境、交通、铁路、水利、农业、卫生、海洋、旅游等部门的科普资源共享力度,建立健全与科研院所、高校和新闻媒体的合作机制,支持引导专业科普机构、社会团体、企业和志愿者开发和制作气象科普产品,进一步建立在各级党委和政府领导下、社会各界通力协作的气象科普工作体系.三是争取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在政策上应积极争取相关部门给予支持与引导,加强对气象科普基础设施的建设,支持气象科普产品的创作,以及气象科普场馆基地建设、气象科普示范工程建设,引导气象科普工作创新发展.要积极争取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投入,将气象科普经费列入国家和地方财政预算,特别是气象科普场馆的建设和维持经费应列入财政预算,建立稳定的气象科普经费投入机制.四是加强气象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增加气象科普基地数量,建设具备展示、操作、视听等多种功能,融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动静结合的气象科普基地,适应多层次的公众需求,及时地更新气象科普教育内容,综合反映气象科学技术的最新知识成果,贴近生产、贴近生活,采用实物和模型展示科学原理和实用技术,并以生动、直观和交互参与的方式,寓教于乐.五是繁荣气象科普产品创作.鼓励科技、教育、传媒工作者和社会各界参与气象科普作品创作,推出更多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气象科普作品,增强气象科普吸引力和影响力.组织力量创作与开发内容新颖生动、公众喜闻乐见的气象科普作品.认真抓好气象科普读物的编写与出版工作,使之贴近读者、贴近生活,通俗易懂.组织开发和编写气象防灾减灾科普读物和教材,加大对优秀科普作品的扶持、奖励力度.六是加强气象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建设和稳定支包括策划、创作、制作、推广、宣传、研究和管理等方面人才的气象科普队伍,吸引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其他专业人才加入科普志愿者队伍,激发参与科普工作的热情.同时,发挥各级气象学会的主力军作用,不断壮大气象科普工作队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