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东莞市气象科普基地运行与创新

东莞市气象科普基地运行与创新

摘要

2014年3月23日东莞市气象天文科普馆面向全市市民正式开放,同年12月东莞市气象局成为国家第四批"全国气象科普教育基地",该科普基地包含东莞市气象天文科普馆、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气象综合探测基地和影视中心四大科普设施.气象天文科普馆设置了气象万千、小球大世界、气象灾害防御等多个主题展区.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气象综合探测基地和影视中心,这三部分是工作人员日常工作的地方.每年"世界气象日"气象科普基地面向全社会市民免费开放,其中东莞市气象天文科普馆为按期免费对外开放,气象综合探测基地、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影视中心目前主要在各种大型开放日面对社会开放.目前东莞市"全国气象科普基地"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本文探讨了如何进一步完善和创新气象科普工作.(1)进一步丰富科普宣传产品目前东莞市气象天文科普馆内展出的视频与动画较为单一,应该针对不同季节的天气特点或公众关注的天气热点,制作不同的视频和动画,轮换播放或定期进行更新,以满足公众的需求.(2)实现广东省"全国气象科普教育基地"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由于缺乏统一管理,各地科普资源分布不均,可以建立数据共享平台,实现科普资源共享、集中存储和管理,使气象科普资源起到辐射、带动作用,保证气象科普宣传成品的权威性、创新性、实用性及稳定性,在广东特色的前提下发展本地特色.(3)提高科普基地管理效率,征集气象志愿者目前科普基地设备管理人员1名,讲解员3名,均由在业务一线的工作人员兼职,这就需要借助社会资源壮大气象科普力量,征集高素质、高水平的志愿者.根据经验,征集了大学生志愿者,整体稳定,有责任心,热情高,在秩序维持和讲解方面也很出色,唯一不足的是寒暑假的时候,无法进行志愿服务.(4)加强对科普设备的保护科普基地内的气象综合探测基地、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影视中心均为开放式,公众参观时容易损坏,可在参观时可加密围栏,并设置工作人员在旁提醒.气象天文科普馆内设备多为半开放式设计,无论是团体参观还是个人参观,参观者比较容易接触到设备本身,可以设置隔离带,加高安全围栏,在传输信号设备外围放置玻璃板加强防护.(5)进一步扩大气象科普基地的影响力提高气象科普质量,打造气象科普品牌.增加气象科普方面的活动,吸引社会公众参与,和一些学校和工厂等签订协议,组织学生、公众定期参观,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和水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