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会议>第29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内蒙古干旱半干旱区降水变化对农作物的影响——以武川县为例

内蒙古干旱半干旱区降水变化对农作物的影响——以武川县为例

摘要

内蒙古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带地处中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偏旱气候区,武川县位于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带的中段。1960-2007年间,武川县气象要素中气温和日照时数呈现上升趋势,尤其是最近十年来气温上升趋势明显,幅度加大,降水总量持平甚至降低,而温度升高将给水资源匮乏的武川县旱地农业带来极为不利影响。分析对比2002年、2003年、2005年、2007年降水量与试验地马铃薯单产之间的关系,呈现正相关的特点,降水量的多少直接关系着作物产量的丰歉。1960—2007年武川县平均年降水量为343.8mm,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30mm.一年当中,降水量主要集中在6-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7.4—90.3%。降水量年际间差异很大,1961年全年降水量达到553.1mm,而最少的年份1965年只有191.5mm,差值为361.6mm.从年代平均看,60—90各年代的平均降水量为345 mm、371 mm、340 mm和347mm,70年代为相对多雨期,60、80和90年代相差不多。2000-2007年年平均降水量为316.6mm,尤其是2003年以后,降水量迅速减少,作物生长季降水量呈现相同的减少趋势,2007年生长季降水量出现近年来的最低值。4-7月份是作物出苗和生长发育的需水关键期,期间降水量的增加有利于作物春季播种、出苗,夏季生长。8月份为作物生长旺盛期,降水量的减少势必影响作物的产量。9月份作物已基本停止生长,降水量的减少不会对作物当年产量产生较大的影响,但其降水量的变化会影响到次年土壤的贮水量。尽管春、夏季4—7月份降水量有所增加,但是不及温度变化强烈,农田蒸散量加大,仍然会造成严重的春旱及伏旱,作物供需水矛盾突出,加剧了干旱的危害程度,不利于作物生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