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中文会议>第十届全球城市信息化论坛

会议信息

  • 会议名称:

    第十届全球城市信息化论坛

  • 召开年: 2014
  • 召开地: 上海
  • 会议文集: 第十届全球城市信息化论坛论文集
  • 主办单位: 中国商务部;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科院
  • 出版时间: 2014-11-04
  • 排序:
  • 显示:
  • 每页:
全选(0
<3/3>
44条结果
    • 作者:楼敬伟,
    • 会议名称:第十届全球城市信息化论坛
    • 2014年
    摘要:本文探讨的是"万物互联时代的颠覆式医学创新",我们该怎样理解医学大数据,或者万物互联的时代,医学会发生一些什么变化呢?首先,从这个时候你就可以控制了。你可以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然后再到有多少个细胞的时候你可以进一步地确认,确认完了之后在胎儿的时候,你就可以知道有哪些遗传的缺陷,甚至可以直接给他;再到新生儿、婴幼儿,再到儿童、青少年的时候,怀孕的时候,中年、老年的时候。你整个的生命周期都可以因为医学大数据的开发,而显得不同。因为它可以精确地控制到每一个环节。
    • 作者:陈志远,
    • 会议名称:第十届全球城市信息化论坛
    • 2014年
    摘要:我们怎么样去理解万物互联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场景?一些关键的因素是什么?有哪些因素、哪些连接是需要我们创造,才能让我们身处在这样—个连接的世界里?大家可以看到,我们每个人不是在流动之间,就是在家里或者是在组织当中.家是你很大的一个生活场景,如果在正常的状况下,我们在家的时间里面是超过10个小时.机构是我们另一个待得很久的场景.首先,我们现在开始关注人和人的连接。人和人的连接不仅仅是人和人的语言连接,有移动设备的连接,未来还有嵌入式技术,大家被无缝地连接起来。李秘书长经常吹捧,说:“在未来心跳都可以互相连接起来。”第二个部分是“物”的连接,我们已经提供物联网,相信大家最了解的是物联网之间的连接。也在提“车联网”,车和车之间的连接。现在德国人提出来工业4. 0,实际上是自动化设备之间的连接。在未来所有可穿戴物之间的连接也都会有,因为你的周围本身就是物联网包围着你,所以物和物的连接也会变得越来越完善、越来越匪夷所思。同样还有数据的连接,数据和数据之间的连接将来也是一个很大的话题。
    • 作者:蒋达,
    • 会议名称:第十届全球城市信息化论坛
    • 2014年
    摘要:本文题目是"腾飞,让科技引领未来",主要讲三个方面:(1)城市管理面临新挑战;(2)无线宽带专网推动智慧城市发展;(3)智慧城市的"无线"展望.我们的城市从工业城市逐渐走向数字城市,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IBM公司提出了"智慧地球",之后全球逐渐进入智慧城市的时代.智慧城市的时代更需要透彻的感知、广泛的互联、深度的计算.城市管理信息传输现状是缺乏端到端的统一的解决方案,而且在专业网络和公共网络里面没有明显的界定和划分,尤其是在专用网络里面,包括来自政府的公共网络.我这里讲的主要包括政府的无线专网.从2008年北京建了第一张无线政务网之后,一线城市已经认识到政府的安全管理不仅仅是原来的有线网,要转战到无线网.未来,北京无线专网业务的规划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基于TD一LTE无线集群业务给移动执法、城市巡逻、城市平安管理加以保障;北京的公交系统、轨道交通的物联网应用;市政府、区政府的无线政务办公;公安、城管领域的无线移动宽带应用等。智慧城市创造城市价值。无线宽带多媒体的应用可以为城市营造一个经济繁荣的发展环境,因为新的技术产生带来了很多投资和就业。再有就是保护环境、能源生产低污染。再有一个,改善城市的道路,保障城市的畅通。再有一个就是城市的基础设施稳定。还有市政服务和效率,创造幸福感。
    • 作者:黄树强,
    • 会议名称:第十届全球城市信息化论坛
    • 2014年
    摘要:本人代表中兴通讯和大家一起探讨智慧城市与信息安全的主题.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是"M-ICT时代的特色".首先介绍一下M-ICT这个行业.M-ICT是中兴通讯针对目前移动互联、万物互联的发展趋势,对IT领域总结了四个特征,提炼出四个"M",其中,我们认为移动化是M-ICT最基本的特征,同时也是其他几个特征的重要表现形式.我们认为,移动化对信息安全最主要的影响是打破了原来的网络边界,从城市的网络空间的三个基本因素网络、用户、数据来看的话,移动化之后,网络不再局限于某个单位或组织内部,无线网络会覆盖整个城市的每个角落,用户也不再仅限于原来某个组织内部,可能来源于普通市民以及外省游客,数据或信息也会在更大的范围内流动,所以安全边界不再像原来那么清晰、明确,不确定性会带来更大的安全风险。现在,国家对智慧城市总体信息安全的要求是可管可控,但我们现在的与国家和智慧城市信息安全相关的标准还是比较欠缺的。目前,我们的主要依据是《信息系统完全保护条例》中的相关的国家标准。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