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中文会议>第三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

会议信息

  • 会议名称:

    第三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

  • 召开年: 2017
  • 召开地: 西安
  • 会议文集: 第三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 论文集
  • 主办单位: 中国地质学会
  • 出版时间: 2017-04
  • 排序:
  • 显示:
  • 每页:
全选(0
<6/10>
190条结果
  • 摘要: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北斜坡为储层砂体发育地区,亦是玛湖地区物源的主要方向,当前对该区沉积储层研究的认识尚未统一,分歧严重,特别是对砂砾岩储层分类评价的研究方法没有明确的手段.本文重点阐述重力流砂砾岩与牵引流砂砾岩的特征。同样的砂砾岩储层,其含油性及试油结果存在巨大差异,这与砂砾岩的成因是分不开的,因而将这两类砂砾岩区分出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宏观上,重力流砂砾岩表现为粒度较大、一般为中砾岩,大小混杂,磨圆度低,混杂构造,不具任何牵引流成因的交错层理等层理类型;而牵引流砂砾岩表现为粒度较小、一般为细砾岩,磨圆度中等.较好,具有正韵律结构,还可见侧积交错层理、平行层理等牵引流沉积构造。二叠系乌尔禾组储层岩性以砂砾岩为主,按成因类型可分为牵引流砂砾岩和重力流砂砾岩。利用GR、RT和RHOB曲线成功的将这5种岩性区分开来,最后测井解释符合率高达87.56%,解释效果良好。采用多参数拟声波阻抗反演,较为准确刻画出了牵引流砂砾岩发育区。
  • 摘要:通过对兴安地块的前寒武纪变质岩系新开岭群、落马湖群、额尔古纳河组以及倭勒根群的年代学研究显示:嫩江一多宝山地区的新开岭群千枚岩的沉积时代不早于485Ma,角闪斜长片麻岩原岩的形成时代为309Ma,糜棱岩化花岗岩的形成时代为164Ma;落马湖地区的落马湖群二云母石英片岩的形成时代不早于420Ma;塔尔气地区的额尔古纳河组糜棱质绢云绿泥石英片岩的形成时代不早于410Ma;新林地区的倭勒根群透闪黑云微晶片岩的形成时代不早于480Ma。综合前人对兴安地块扎兰屯群、新开岭群一科洛杂岩以及风水沟河群等变质岩系的年代学研究资料,揭示出兴安地块原定的“前寒武纪变质岩系”的原岩形成时代均为显生宙,认为兴安地块可能不存在统一的前寒武纪变质基底,但不排除局部存在微陆块的可能性。
  • 摘要:甘肃省龙首山成矿带是我国祁连山—龙首山铀成矿带的一部分,区内以产出极具特色的钠交代型铀矿而备受关注.钠交代型铀矿化主要赋存于芨岭地区蚀变似斑状花岗岩、蚀变闪长岩等.文章通过对似斑状花岗岩的岩石学、同位素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进而探讨其岩石成因、构造意义和与铀成矿关系,以期进一步完善该区的铀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条件研究.
  • 摘要:卫星、航空和地面遥感传感器都是接收地物目标的反射信号,不同的地物表面对不同波长电磁波的吸收和反射特性不同,形成地物的反射率随波长变化的特征波谱,称为地物光谱.光谱对于岩石分类和矿物识别具有指纹效应,是联系遥感地质理论和遥感采矿应用的桥梁.通过收集、处理和分析典型岩矿的测量光谱,形成能够涵盖多种岩矿光谱和特征参数光谱数据集,基于软件工程技术构建成光谱数据库,实现利用遥感数据通过光谱匹配等技术进行矿物定量识别,一直是遥感数据应用领域研究的重中之重.采用客户端层和服务器层结构(C/S)设计,服务器端采用高性能PC,通过创建数据库并实现必要的数据库服务器方法,为客户端提供数据服务。客户端表现为一个基于图形界面的可视化应用程序,通过通讯协议访问数据库服务器。系统结构分为5个部分,光谱信息管理模块负责岩矿光谱的存储与浏览;光谱信息处理模块在存储常见的光谱处理模型基础上,实现数据的自动标定与处理;光谱分析管理模块旨在得出岩矿的光谱参量,实现快速分析:综合应用模块侧重于光谱信息的提取,给出岩矿光谱的应用效果。
  • 摘要:针对每一块岩石或岩心样本进行编号并拍照记录,电阻率测量采用加拿大GDD公司生产的SCIP岩石样本测量仪进行测量,电压测量:分辨率1μV,精度0.2%,电流测量分辨率InA,精度0.2%;极化率测量:分辨率InVN,精度0.3%。对其中81块样品进行抽查重复测量,检查岩石样本达总量的4.8%,电阻率相对误差为6.4%,均满足《DD2006-03岩矿石物性调查技术规程》要求。通过下表分析可知,纵向上鹅湖岭组碎斑熔岩、打鼓顶组流纹英安岩、基底变质岩总体呈现出高.低-高阻典型3层电性结构特征。不同岩石间电阻率有不同范围的分布特征,可以从电性上大致区分不同的岩性。
  • 摘要:对乌桑沟岩体开展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分析测试在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LA-ICP-MS实验室完成,获得了样品WSG617中30个锆石测点的U-Pb同位素年龄数据。乌桑沟岩体与磨沟岩体的LA-ICP-MS年龄245.5±8.OMa(卢仁等,2013)相近,表明它们是同一期岩浆获得的产物,具有相同的形成构造背景,即均形成于板内构造环境,深部动力学背景为区域岩石圈拆沉作用,深部流体也因此得以快速释放,使得纸房-黄庄地区具有与碱性侵入岩相关的稀有金属、稀土元素巨大成矿潜力。
  • 摘要:采用四维地球物理技术研究现代煤矿生产对上覆岩层及地下水的影响,是通过观察与分析采矿前、采矿中、采矿后、稳定期各阶段的地球物理数据特征变化,来研究地层与地下水的变化。基于四维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结合地震与电法两种手段来研究煤层采动对上覆岩层及地下水的影响,可以帮助人们深刻分析地层结构的变化,对煤炭“绿色”开采及地下水资源保护起到指导作用。地层及水资源具有一定的自我修复能力,但是恢复能力有限,如果不加保护地肆意开采,会造成水资源的污染及岩层的破坏。采用保护性采煤技术应该是未来煤炭开采的发展方向。按照一定的设计,预留保护煤柱来控制上覆岩层的受力平衡,保护地层的同时也防止了水资源的破坏。
  • 摘要:路北与黄山镁铁质—超镁铁质杂岩体分别受北东向康古尔韧性剪切带和北东东黄山—镜儿泉韧性剪切带控制;二者岩石组成差异较大,路北杂岩主要由橄榄岩—辉橄岩—橄辉岩—辉石岩—辉长岩组成,黄山杂岩主要由斜长角闪橄榄岩—角闪二辉橄榄岩—角闪二辉方辉橄榄岩—辉石岩—辉长岩—角闪辉长岩等组成.路北和黄山杂岩主量元素化学组成属钙碱性—拉斑玄武系列.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二者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Sr),高场强元素(U),而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但其稀土配分模式不同,路北杂岩显示轻稀土弱富集,具OIB型的特征,而黄山岩体为平坦型.二者均为尖晶石稳定域不同熔融程度的产物,侵位过程中主要发生了橄榄石、辉石、斜长石的分离结晶和不同程度的地壳混染。二者形成于相同的构造背景下,是岩石圈地幔根部发生拆沉,软流圈地幔物质底侵并导致岩石圈地幔发生部分熔融的产物,构造环境为后碰撞向板内阶段转变的岩石圈间歇性伸展期。
  • 摘要:根据成岩成矿年龄的相关性及继承性特点,认为铜村含矿斑岩体在燕山早期陆缘碰撞造山环境下形成,其岩浆通过加厚陆壳重熔作用形成;太平洋板块向亚洲板块的俯冲为挤压造山及板块碰撞提供动力,成矿物质来源于沿北东向深大断裂侵入的中酸性岩浆及其上升侵位的过a中地壳物质的混染。矿床成因类型为斑岩型钼(铜)矿床,成矿热液主要以岩浆热液为主,成矿晚期有地下水热液的加入。
  • 摘要: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已有人开始利用机载热红外相机以及TM/ETM+、ASTER等数据来探测地下煤火,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由于技术的原因以及分辨率的限制,很多小一点的煤火区都不容易探测到。随着热火外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高空间分辨率和高光谱分辨率的航空热红外成像仪的出现,热红外遥感探测煤火的效果大大提高,以某煤田火区为例,探索了利用航空热红外高光谱遥感技术进行地下煤层燃烧监测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 摘要:页岩油是指富有机质泥页岩层系中,主要以游离态和吸附态赋存于泥页岩及泥质粉砂岩、砂岩、碳酸盐岩等夹层的孔隙、裂缝,通过压裂等非常规技术手段才能实现规模经济开采的烃类资源.通过对比中美陆相页岩油发育地质条件,由于中美陆相泥页岩地质特征及研究程度的不同,美国经验不能直接照搬用于中国陆相页岩油的勘探开发。但通过中美陆相页岩油地质条件对比,可以明确页岩油勘探的主控因素。陆相湖盆页岩油富集的控制因素较多,富集条件较为苛刻,以下是今后页岩油勘探中应高度重视内容:相对好的物性条件(高孔隙度和高渗透率)、地层超压、高有机质含量、高热演化程度、较好的可改造性。陆相泥页岩发育厚度大,但仅在个别层段富集页岩油,与其该段的岩性、物性和地层超压有直接关系,首先要通过研究,明确有利层段及其主控因素。对于松辽盆地,由于泥页岩黏土矿物含量相对较高,要优选靠近三角洲前缘夹薄砂层的富有机质泥岩区带,或是泥岩裂缝较为发育的地区开展页岩油勘探,同时选择成熟度较高的地区,兼探页岩油和页岩气;对于渤海湾盆地,要优选碳酸盐岩含量高的夹层发育层段和地层超压区,开展页岩油勘探。
  • 摘要:随着油气资源需求的日益增长和勘探开发领域的减少,非常规油气逐渐引起国内外重视.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页岩油已经成为油气勘探开发的又一重要的新领域.松辽盆地北部上白垩统青山口组一、二段发育一套厚层泥岩,部分钻井在泥页岩中已获工业油气流,这表明青山口组一、二段具有较大的页岩油资源潜力,可能成为松辽盆地油气的后备接续领域.考虑页岩油形成的影响因素,同时结合前人的页岩油有利区优选标准,提出了松辽盆地北部页岩油有利区优选的参考标准。松辽盆地北部上白垩统青山口组一、二段泥岩的七性特征分析表明:古龙区地具有泥岩品质好、成熟度高、具异常高压、气测异常活跃及脆性较大等多个有利因素,是页岩油勘探最有利的地区。
  • 摘要:全球约半数的油气储量和产量都来源于台地相碳酸盐岩地层,而在我国,台地碳酸盐岩发育.近20年来油气储量增长也源于此,台地相碳酸盐岩在油气勘探中占重要位置.本文在查阅和分析国内外碳酸盐岩台地研究的资料基础上,对如下几个问题进行探讨:台地是碳酸盐形成和沉积的主要场所."台地",即碳酸盐岩台地的简称,来自对巴哈马台地的研究.巴哈马是被深海所包围的地形平坦的浅水平台,台地边缘具有很陡的斜坡.最初被定义为:具有平的顶和陡峻边的陆棚边缘海域;为浅水碳酸盐沉积区;陡峻边缘为高能区;具有较大的碳酸盐岩连续沉积和厚度.但目前我国学者对台地的含义过于扩大化了,后来泛指"以碳酸盐岩沉积为主、地形较平坦的浅水沉积环境",演变成这样过于宽泛的"台地"概念,不利于台地的深化研究.对碳酸盐岩台地的认识背离了最初的概念,碳酸盐岩台地模式仍需要不断修改完善并逐步深化分类方案研究。笔者认为,应从动态演化理论出发,加强对台地主控因素的分析以及相模式的讨论,重点以生物礁为主控因素,重新构建碳酸盐台地新模式。
  • 摘要:微咸水中微量元素(铜、铁、锰、锌、硼等植物生长必须的元素)含量高于淡水,有利于增加植物对养分元素的吸收,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但若利用不当,微咸水中高浓度的盐害离子(如Na+)则会诱发土壤盐渍化,尤其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田间土壤盐分大量累积会造成作物减产.多年来,新疆棉花种植过程中偏施氮肥的现象普遍,磷、钾肥所占比例偏小,基本不施或盲目施用微量元素肥料.本文以包气带土壤水流、溶质运移理论为基础,综合采用野外大田监测试验、盆栽控制性试验、室内分析测试等方法,研究典型植棉生态系统内溶质(指微量养分铜,宏量养分钙,盐害离子钠等阳离子)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 摘要:本文拟利用多波束测深资料和近年的最新高分辨率单道地震资料开展工作。通过对澎湖峡谷群地震剖面进行精细的解释,详细勾绘出其形态特征与填充特征,进一步总结其沉积特征。根据地震层序分析,在澎湖峡谷充填沉积物中识别出了9个层序界面,解释为峡谷的下切侵蚀面。地震相分析表明,该峡谷及有关沉积主要表现为平行上超充填、杂乱充填、丘状发散和迁移波状等地震相类型,分别解释为浊流或其他重力流沉积与半远洋沉积的交互、滑坡或碎屑流及峡谷底部滞留沉积、浊流溢流形成的天然堤,以及发育于天然堤或峡谷口外海底扇上的沉积物波。上述9个地震层序界面的年代大致可以与全球低海平面期进行对比,表明海平面变化是控制澎湖海底峡谷多期下切.充填的重要因素。综合分析认为,澎湖海底峡谷的成因与台湾隆升及台西南盆地的发育这一大的区域构造背景有关,但没有证据表明澎湖海底峡谷的形成与断裂、岩浆活动等存在直接联系。陆坡重力搬运过程(包括滑坡及浊流)对澎湖海底峡谷的形成演化具有重要影响。
  • 摘要:本文在白家海凸起北部三维连片工区通过己发现油气藏特征的解剖与油气成藏条件的研究,提出了该区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预测了油气成藏分布有利区,对白家海凸起北缘下一步油气勘探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 摘要:随着我国油气勘探开发程度的不断提高,油气勘探开发逐渐从常规油气领域向致密油气、页岩油气、深层油气等领域跨越.目前,划分异常高孔带的方法有多种,本次研究以“孔隙度正常压实演化曲线”为基准线,在孔隙度-深度剖面中,以最大孔隙度包络线的凹凸趋势来确定高孔带分布范围,通过大量薄片及物性数据分析,对东濮凹陷沙三段储层中异常高孔带进行了深入研究,为东濮凹陷深部致密砂岩的油气勘探提供科学的依据。
  • 摘要:通过介绍中亚-里海地区油气资源潜力,研究了中亚-里海地区主要投资方向,指出中国开展同中亚地区在油气资源领域的合作,双方有着互补的油气资源供需格局及发展战略、共同的合作意愿、深厚的合作基础和广阔的合作前景。双方具有互补的油气发展战略。中国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油气资源而国内产却不能满足自身需求,而中亚地区虽然每年都有大量的剩余油气资源用于出口,但是目前的油气资源出口地区较为单一。双方这种互补的油气资源发展战略,为今后合作的开展带来了广阔前景。中国西北同中亚地区地理位置相邻,风俗习惯相近,文化差异较小。相接壤的地理位置,为双方发展管道、公路、铁路等油气资源运输方式提供了便利。双方有着良好的政治与外交环境。中国同中亚地区各国间一直保持着良好的政治及外交关系,双方高层往来频繁,并且在上海合作组织的框架内建立了互信和良好的合作关系。
  • 摘要:随着我国油气勘探领域的逐渐深入,火山岩储层作为油气勘探的一个重要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准噶尔盆地中拐凸起金龙10井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岩性复杂多变,储层特征以及岩性、物性、含油性的关系不明了,单井产量差异较大.因此,对金龙10井区火山岩储层的特征及发育控制因素进行研究对该区产能建设意义重大.储层影响因素为岩性岩相以及受古潜山和断裂控制的风化淋滤作用,特别是受后期风化溶蚀和构造碎裂叠加的火山角砾岩,以及气孔状的碎裂玄武安山岩和安山岩类为井区最主要的优质油气储层。
  • 摘要:金刚烷类化合物是原油中一种小分子,热稳定性好,结构类似于金刚烷的笼型的烃类化合物,它一般是多环烃类在高温热力作用下聚合反应的产物.由于金刚烷类化合物在地质演化过程中性质极其稳定,一旦形成不易受到热降解和生物降解的破坏,也一般不受沉积环境以及有机质输入的影响,因此金刚烷类化合物在地质研究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结合金刚烷的性质,利用GC-MS技术,采用内标法对金刚烷类化合物进行绝对定量分析后,对东海盆地某构造带的凝析油在成熟度的确定,油气裂解程度和母源有机质类型三个方面做了研究,希望为该地区进一步的油气勘探提供帮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