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中文会议>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2013年学术年会

会议信息

  • 会议名称: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2013年学术年会

  • 召开年: 2013
  • 召开地: 北京
  • 会议文集: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 主办单位: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
  • 出版时间: 2013-03
  • 排序:
  • 显示:
  • 每页:
全选(0
<2/5>
82条结果
    • 作者:夏从亚,原丽红,
    • 会议名称: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2013年学术年会
    • 2013年
    摘要:生态理性的发育与成长是生态文明实现的前提与基础.资本时代是资本拥有主体性而人类不断客体化的时代,资本与科学理性合谋引致工具技术理性逐渐独霸理性世界,并引发深刻的生态危机.但是,生态理性也正在克服工具技术理性无度扩张的过程中发育;生态理性发育的可能性可以从理性自身的发展,市场资源配置的有限性,生态的政治化以及生态文化逐渐展开等几个层面感知。
    • 作者:于雪,
    • 会议名称: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2013年学术年会
    • 2013年
    摘要:尤纳斯的机体哲学不同于怀特海本体论意义上的机体哲学.他从机体的生物学特征出发,探究了一种目的论意义上的机体主义.他认为机体具有普遍的新陈代谢功能,体现为一种有目的的行为.不同等级的有机体依次具有运动性、能动性、知觉性、反思性等功能,而作为最高等级的有机体人类则享有自由。“形式”作为有机体的重要因素,是必要的、真实的生命特征.在生命现象中,形式生成本质,而质料成为偶然.基于对有机体特性的分析,尤纳斯将有机体与环境关系的煤介分为三个层次:植物层次、动物层次与人的层次.通过对尤纳斯机体哲学基本思想的阐释,重点分析其对技术伦理的影响.机体的“善”的本质要求具有道德意识的人类主动承担对自然的护卫作用,机体的有机价值要求对技术的使用进行合理限制,以保障未来人类和同时代自然界的正当利益.尤纳斯的“责任伦理”就是在这样的理论基础上提出的,也只有从机体哲学的视角才能充分理解其意义和价值.尤纳斯机体主义哲学思想对当前技术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启示意义,一方面,以机体哲学的视角充分考虑人—机关系,引导人—机之间的合理嵌入;另一方面,以动态发展的思路考察技术活动对社会的影响,及时避免和消除技术活动可能存在的风险和负面影响,以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 作者:魏忠明,
    • 会议名称: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2013年学术年会
    • 2013年
    摘要:技术并不是非价值的和道德中立的,在新技术的设计与发展过程中往往会伴随着大量的伦理问题,继而促使人们在哲学层面上发生观念的逐渐变迁甚至彻底颠覆.纳米技术的成熟和纳米产品的推广,让人们尽享高科技带来之便利的同时也让人们吞咽高科技所带来的种种苦果,具体表现为人们不断地处于二难选择的困境之中而不知所措.理解“科技与伦理的关系”成为现时代的人们必须正面回答的一个难题,而对纳米技术的哲学价值和影响之揭示则是破解这一难题的努力,并在此基础上为推动哲学观念的变迁和技术革命的进步提供一种尝试。
    • 作者:张明国,
    • 会议名称: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2013年学术年会
    • 2013年
    摘要:生态文明是延续工业技术及其文明的新文明,是建构生态主体的新文明,是关注“自然-社会”生态的新文明,是现实性和未来性相统一的新文明;对待生态文明要扬弃技术决定论的批判传统,秉承社会决定论的批判旨趣,实现生态文明论的批判转向;创建生态文明需要修正既存技术,建构生态技术体系,构建生态政治,保障生态技术运行,重建“生命共性”理念,奠定生态技术的哲学基础。
    • 作者:赵磊,
    • 会议名称: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2013年学术年会
    • 2013年
    摘要:技术是社会发展水平的标志和发展动力,是社会文明的象征.任何一种文明形式都有其赖以存在的技术支撑,都有其相应的技术形态.探讨生态文明的技术形态,要明确生态文明的内涵及其根源,生态文明源于生态危机和环境保护思想,是对工业文明的发展和超越.一种社会文明就是一套价值规范,生态文明的技术形态受生态文明价值规范的约束和指导,并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宗旨和目标。生态文明的价值规范与技术社会的发展逻辑锁定了生态文明的技术形态特征.生态文明的技术形态是一种生态技术、和谐技术、有机技术、背景技术.其功能以节约、环保、生活、文化为主,是一种人、技术、自然有机统一、目的和手段统一、真、善、美相统一的技术形态.
    • 作者:步蓬勃,
    • 会议名称: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2013年学术年会
    • 2013年
    摘要:马尔库塞的科学技术批判理论多角度揭露了科学技术带来的压抑性文明的种种问题,深刻地洞见了人类的现实生存状态-生态危机,并提出了走出这种困境的未来社会拯救方案.马尔库塞的科技批判理论及解放理论对解决当前的全球性生态危机重构美好生态家园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 作者:刘延宁,
    • 会议名称: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2013年学术年会
    • 2013年
    摘要:21世纪现代正义观提出:一是同时代人们之间,是“互利的正义”;二是当代人们与今后所有后代人们之间,才是真正“公平的正义”。因此,通过分析当前中国面临的紧迫形式及与西方国家的文化对比,建议国内进行产业调整,及时从单一“制造业大国”转型为“研发业大国”;同时,注重环境保护及生态文明的发展。
    • 作者:马来平,
    • 会议名称: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2013年学术年会
    • 2013年
    摘要:作为一种与人文文化并立的文化,科学文化的突出特点是:它以崇尚真理的价值观为核心、具有充分的普适性、彻底的革命性和强大的引领作用.为深入理解科学文化,需要弄清科学文化与儒学等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儒学历来就有“以德摄知”的传统,它包含丰富的关于求知的方法、态度和求知的精神等可以作为科学文化的养分或可视为科学文化构成部分的内容;对于传统文化的现代化,科学文化不仅是丰富的思想资源,而且在一定意义上也具有某种导向作用;关于儒学等传统文化对科学文化的作用不应仅限于笼统地谈论其有无或性质,而应认真地对儒学等传统文化的作用进行具体分析,实事求是地弄清楚儒学等传统文化的各个侧面和各种具体观点对科学文化所起作用的大小、性质和条件等.目前在科学文化普及中,深层科学素质的普及较为薄弱,因此有必要强调以下环节:深化深层科学素质的研究、促进深层科学素质的体制化,以及引导公民对深层科学素质的践行等。
  • 摘要:本文通过对2001年、2003年、2007年和2010年四次全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的数据进行研究,分析了中国公民科学素养水平的变化、不同群体公民科学素养的比较以及公民关于科技信息问题的变化等方面,以期对中国的科学素养教育提供参考。
    • 作者:袁宏建,
    • 会议名称: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2013年学术年会
    • 2013年
    摘要:现时人们普遍关注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在系统科学看来其实就是系统演化问题.本文尝试用系统科学的交换链理论,抽取一般人类社会的政治链、文化链和经济链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政治链、文化链和经济链的发生、形成和发展作了剖析,对三条交换链的相互支撑和影响也作了一定程度的展开分析.试图以此说明在后工业化时代,一国要保持可持续发展态势,不仅要维护和促进三条交换链的发展或延续,不随意使其中断(如经济危机、文化沙漠和专制政体),更重要的是要努力保持和扩大经济链与自然界的交换联系,及时跟进和调整文化链,协调、创新政治链。
    • 作者:张国,韩巧欠,
    • 会议名称: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2013年学术年会
    • 2013年
    摘要:在全球性气候变暖和生态危机日益加剧的背景下,生态文明建设与低碳经济发展问题对世界各国的可持续发展便显得更加重要了.在此大背景下,作为中国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省份,在新时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过程中,内蒙古自治区也必须高度重视前期经济发展中所造成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并以系统的观点为指导,依靠当地政府和全社会的力量来共同推进自治区的生态文明建设。
    • 作者:张琰,钟灿涛,
    • 会议名称: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2013年学术年会
    • 2013年
    摘要:本文在案例研究基础上,通过调研美国国家生物安全科学顾问委员会等机构对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的监管审查,分析其在科研领域的控制协调机制,探讨其对中国生命科学等相关学科中两用研究协调管理机制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 作者:袁望冬,代华东,
    • 会议名称: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2013年学术年会
    • 2013年
    摘要:中国杂交水稻作为世界农业科技界的一项重要发明,对消解人类饥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杂交水稻技术在自身发展和对外交流传播的过程中,体现出了值得关注的独特技术思想。杂交水稻技术发现者秉持技术价值中立观,突破了区域、民族、阶级的界限,消除人类饥饿为根本,认为其独立研究下的技术可以突破人为限制而‘遍地开花’.其技术是人本主义的载体,技术的最终归属在于服务于人类.其技术是绿色革命的动力,超级稻技术将推动农业变革;技术维持生存与生态的协同发展,技术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 作者:郑洁,
    • 会议名称: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2013年学术年会
    • 2013年
    摘要: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为中华民族的未来走向勾画了一幅美好的生态图景.在人们高度重视建设生态文明的同时,寻找理论支撑显得尤为重要.研究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一-恩格斯的生态文明思想,并以此作为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支撑,借此在实践中解决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推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面发展。
    • 作者:杨渝玲,
    • 会议名称: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2013年学术年会
    • 2013年
    摘要:近代科学的兴起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从思想史的角度,采用史论结合的方法可以论证得出,艺术为人类认识世界提供了艺术的前提,并以数学和实验方法作为方法通道,引导近代科学去发现人和发现世界。
    • 作者:孙玉忠,
    • 会议名称: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2013年学术年会
    • 2013年
    摘要:满族说部《天宫大战》是黑龙江流域满族先民重要的创世神话,以原生态的方式集中反映了该流域历史上的自然观念。《天宫大战》的宇宙创世故事构成了较为完整的宇宙起源神创说、万物出现神生说和宇宙三界结构说.以创世本体论、创世生成论和创世动力论组成了完整的自然观念体系。
    • 作者:李宏伟,
    • 会议名称: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2013年学术年会
    • 2013年
    摘要:广义“生态”涵盖自然与社会,广义的“生态危机”泛指环境、资源、人口以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关系失衡、矛盾冲突.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并非人类的主观任意抉择,而是应对各种生态危机的人类生存方式探求.人与自然关系危机背后潜伏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危机,生态文明建设关涉自然、经济、政治、文化、哲学观念等的全面变革,对此应持有一种审慎的乐观态度。
    • 作者:李金辉,
    • 会议名称: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2013年学术年会
    • 2013年
    摘要:“间性”存在论(本体论)揭示了人类社会、自然界和思维即整个世界都处在一种不断流动、变易和创造性进化的“间性”关系中的“绵延”整体。黑格尔通过逻辑学揭示了思维的“间性”问题,海德格尔通过时间性和存在关系的探讨揭示了人(此在)的“间性”问题,柏格森、怀特海则通过宇宙论的广延性的分析解释了自然界的“间性”问题。总之,在这些哲学家看来,“间性存在论”能为人们提供一条不同于实体论、原子论形而上学的“关系论”、“整体论”、“系统论”和进化论的“有机的”世界观。
    • 作者:李丽,
    • 会议名称: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2013年学术年会
    • 2013年
    摘要:当前,以“和谐”为价值导向,以人文关怀为宗旨,以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为依据,在“深绿色”视域中构建一种以生产和生活生态化为主的绿色维度建设为主体、以污染防控为主的蓝色维度建设为“生态安全保障之翼”、以生态道德的进步为主的红色维度建设为“生态文化保障之翼”,实现生产高效、生活高质、生态和谐的“一体两翼三赢”模式不失为是一种理性的选择.这个模式的运行必将会对“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早日建成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 作者:刘魁,
    • 会议名称: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2013年学术年会
    • 2013年
    摘要:本文拟在借鉴福斯特(John Bellamy Foster)、贝克(Ulrich Beck)与吉登斯(Anthony Giddens )等人的生态马克思主义与风险社会理论的基础上,对当代科技创新进行价值重估。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