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中文会议>第二十一届大气污染防治技术研讨会

会议信息

  • 会议名称:

    第二十一届大气污染防治技术研讨会

  • 召开年: 2017
  • 召开地: 杭州
  • 会议文集: 第二十一届大气污染防治技术研讨会论文集
  • 主办单位: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 出版时间: 2017-04-22
  • 排序:
  • 显示:
  • 每页:
全选(0
<2/5>
81条结果
    • 作者:赵怡凡,
    • 会议名称:第二十一届大气污染防治技术研讨会
    • 2017年
    摘要:为适应燃煤电厂二氧化硫超低排放标准,单塔双循环脱硫技术的应用日趋广泛.对国内申请的单塔双循环技术相关专利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目前相关技术研究开发的重点集中在两级循环分区布置形式和气液分流装置结构两个领域.目前核心技术主要由、国电龙源环保工程有限公司等企业,以及浙江大学等高校掌握.综合分析相关专利情况,可以发现,目前单塔双循环技术的研究重点主要有两点:一是开发新型的脱硫吸收塔,主要方法为优化两级循环浆池及吸收区布置形式;二是对气液分流装置结构进行优化设计,主要方法是在盘形主体结构基础上,结合文丘里管、叶轮、栅板等多种形式进行创新。
    • 作者:杜明生,赵怡凡,
    • 会议名称:第二十一届大气污染防治技术研讨会
    • 2017年
    摘要:随着我国环保形势日趋严格,石灰石-石膏湿法空塔脱硫技术已难以满足于新标准的要求,鉴于此,大唐环境自主开发了基于节能型湍流管栅脱硫除尘协同控制技术.此技术基于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技术,核心是在吸收塔烟气入口和喷淋层间加装自主开发的湍流管栅提效装置,强化气液传质效果,均布塔内流场,提高浆液在塔内的停留时间和气液接触面积,提高了喷淋区的脱硫效率,最终通过上述途径实现了以降低的能耗、达到了高效脱硫的目标.
  • 摘要:高湿烟气中水蒸气降温冷凝时雨室洗涤、布朗扩散、热泳和扩散泳等过程,结合密布错列管排扰流,可有效促进颗粒物长大、团聚和脱除,并实现SO3和痕量元素协同高效控制.基于该原理自主开发的湿式相变凝聚器(WPTA),联合WESP组成一体化湿式除尘系统,在某660MW燃煤机组进行了工程示范.调节WPTA运行状态和WESP工作电压,对一体化湿式除尘系统入/出口颗粒物及排污水进行取样分析,研究系统对污染物的脱除性能.结果表明,该一体化湿式除尘系统有利于实现燃煤烟气污染物超低排放.在各测试工况下颗粒物排放浓度均低于5mg/Nm3;WESP除尘效率随工作电压升高而显著升高,WPTA关闭时,最高工作电压对应的除尘效率为91.97%;WPTA可进一步提高一体化湿式除尘系统性能,90%和70%负荷时,WPTA投运使系统对TSP的脱除效率分别提高4.01和3.17个百分点;WPTA投运后系统对硫酸雾的脱除能力提高了3.4倍,且其中50%以上来自硫酸小液滴和三氧化硫的脱除;系统对以Hg、As、Mn为代表的痕量元素的脱除效果也得到明显增强,WPTA投运后系统对三者的脱除量分别比WESP单独运行时提高了4.2倍、2.8倍和1.5倍.
  • 摘要:全面实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是推进煤炭清洁化利用、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重要举措。对燃煤机组烟气污染物实现超低排放的关键技术路线进行了总结,结合国内超低排放改造工程可研、审查及一体化改造工程的实施,重点介绍了超低排放技术路线的发展及协同控制技术的关键要素,指出超低改造应选择经济合理的技术方案优化设计,在确定的边界条件和场地布置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协同控制对投资和工期的最大优化.
  • 摘要:本文重点介绍了湿法脱硫后的烟气含有大量水溶性盐类,这些盐类物质由于粒径非常小,或融解在烟气携带的小液滴中,很难被现行标准中的检测方法检测到.本文参照固定污染源颗粒物测定标准GB/T16157-1996,及其现在正修订的征询意见稿中的方法,在此基础上,采用分析测量脱硫烟气冷凝后冷凝水中盐浓度的方法,可间接测得排放烟气中的水溶性盐类物质浓度.采用该方法对石化、煤化工、热力、农药等多个行业的烟囱进行了测量,测量研究发现这些盐类物质的排放量相当巨大.若将其计入颗粒物排放指标的话,将超过现行颗粒物排放标准10倍以上.将湿烟气冷凝后排放是降低这类水溶性盐类排放的有效方法.采用REGLASS玻璃板式换热器做为空冷器对烟气进行冷凝,具有简单可靠,投资费效比高的优势.
  • 摘要:汞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影响较缓慢,但其污染持续时间较长,能够长距离运输、短距离沉降而引起全球的汞迁移,对人类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冶炼行业作为我国除燃煤外的第二大排汞源,已逐渐成为重点研究对象.有色金属冶炼烟气汞去除方法主要包括吸收法(湿法)和吸附过滤法(干法)等。目前,鲜有催化氧化法用于有色金属冶炼行业脱除单质汞的研究。氧化态汞易溶于水,因此可以在后续的洗涤过程中高效脱除。在烟气净化装置之前增设催化装置促进单质汞转化为氧化态汞,将会极大地促进后续洗涤过程中汞的脱除。催化剂因为具有高活性、低成本、选择性好、能循环回收利用等优点,使得单质汞的催化氧化是目前研究最热门且最具潜力的方法。常见的Hg0汞催化氧化的催化剂分为三类:贵金属催化剂、SCR催化剂及过渡金属氧化物。
  • 摘要:选取了50MW、135MW、200MW和300MW机组的4个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煤电厂进行汞排放规律的现场测试试验,采用30B法对除尘器入口、除尘器出口和脱硫塔出口的烟气取样,同时取得入炉煤、底渣、飞灰和脱硫石膏样品,采用原子吸收光谱对各样品汞含量进行分析及计算.对烟气的取样分析结果显示各机组除尘器入口的烟气汞浓度在2.10μg/Nm3和3.60μg/Nm3之间,除尘器出口汞浓度显著降低至最低为0.22μg/Nm3,最高为0.32μg/Nm3,机组容量和负荷对各位置烟气汞浓度没有明显影响.对各固相副产物的分析结果表明飞灰是烟气汞的主要富集对象,除尘装置对烟气汞的捕获效率达到90%以上,脱硫石膏中存在低含量汞但远低于飞灰,汞在底渣中完全不富集.飞灰中汞含量与入炉煤表现出一定的相关性,与其他因素的相关性不大.
  • 摘要:全球汞监测系统GMOS项目,综合运用陆地、船舶与航空观测手段来监测大气汞含量及其形态,结合在欧洲、非洲和极地等背景地区大气中汞的长期观测数据,探讨了大气中汞的区域及全球尺度的传输、沉降.本文介绍了GMOS项目针对西伯利亚Listvyanka区域进行的背景大气汞含量监控与研究.根据欧盟空气汞监测标准EN15852,通过采用高频塞曼技术直接在线实时对该区域背景空气汞进行长期监测,分析了背景大气的汞浓度值变化及相关的影响因素,包括SO2,NOx等,火电厂与汞含量变化的相关性,介绍了汞浓度变化的季节性变化和昼夜循环特征.连续42个月平均汞浓度是1.41ng/m3,温暖和寒冷季节每日平均浓度变化范围分别为1.2-1.7ng/m3,冬季汞含量排放较高,汞浓度变化显示夜间浓度较低,白天较高.背景空气汞含量受燃煤电厂排放影响较大.
  • 摘要:大气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日趋增加,在对流层臭氧和大气二次气溶胶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形成光化学氧化剂的重要前体物质之一,并且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本研究用在线SPAMS质谱(single particle aerosol mass spectrometer)结合底盘测功机,采用简易瞬态工况法测定了40辆汽油私家车18种VOCs排放因子,其中烷烃7种、不饱和烃6种、芳香烃3种、其它化合物2种.结果显示,不同种VOCs机动车之间变化较大,在测定的VOCs中,芳香烃排放最大,苯为8.82~21.54mg/km、甲苯为6.96~28.46mg/km、二乙苯6.55~15.92mg/km;烷烃正壬烷、正辛烷、甲基环己环排放较高,分别为6.18~17.23mg/km、4.77~14.22mg/km、3.46~10.81mg/km;不饱和烃中乙烯、1-戊烯、丙烯排放较大,分别为3.27~17.27mg/km、2.97~12.31mg/km、1.88~7.32mg/km.并分析4种速度(怠速、15km/h、32km/h、50km/h)对VOCs排放影响,VOCs显著随行驶速度而变化.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快速、高效在线质谱测定机动车VOCs方法,为以后机动车VOCs规模化测定以及测定方法标准化建立提供参考.
  • 摘要:通过离子交换法和原位合成法制作了两种不同的Cu-SSZ-13,利用XRD与原位红外两种表征手段对两种不同的催化剂的结构和反应途径进行了研究.XRD结果表明制备方法对Cu-SSZ-13晶型结构不会产生影响,Cu-SSZ-13a(原位合成法)和Cu-SSZ-13b(离子交换法)的XRD图谱完全吻合.Cu-SSZ-13a和Cu-SSZ-13b的原位红外谱图可以发现,NO+O2在这两种催化剂上形成的氮氧化物物种有所不同,对比图4-10和4-15可以发现,NO+O2在Cu-SSZ-13b表面出现了吸附态NO2物种,但NO+O2在Cu-SSZ-13a表面却没有形成吸附态NO2物种,并且结合4-17可以发现,吸附态NO2也的确参与了该反应,所以可以推测出在Cu-SSZ-13b上发生的SCR反应中也涉及到NO2,结合图4-12和4-17可以认为,在Cu-SSZ-13b催化剂的SCR反应过程中除了硝酸铵这一中间物种参与反应外(类似Cu-SSZ-13a的反应过程),NO2作为重要中间物种也参与反应.
  • 摘要:本文采用车载测试系统SEMTECH-ECOSTAR仪器以及苏玛罐在道路实际工况下对成都市不同燃料出租车尾气中气态污染物进行测试采集,探索气态污染物排放特征,旨在探索不同燃料在实际道路工况下尾气排放特征以及其对于空气质量的影响研究.成都市出租车道路实测实验表明:CNG燃料排放出的NOx和THC较汽油高,NOx排放量高于汽油车29.2%~82.34%,THC约为汽油车的102.06%~199.00%;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就机动车污染物排放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污染物排放特性与尾气排放量以及油耗呈显著正相关,与速度也有较强的相关性,其次为加速度,同时尾气排放与空气温度、湿度的相关性要强于进气压力.
  • 摘要:近年来国家针对频繁出现的大气污染现象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以加强对空气质量的监管力度。2013年国务院发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大气十条)中确定了大气污染防治十条措施,要求推进VOCs污染治理,提高环境监管能力,加强监测数据质量管理。国家急需VOCs气体标准样品为我国VOCs监管和治理提供标准技术支撑.本文主要介绍了国内外环境VOCs气体标准样品研究进展,特别是我国在VOCs类臭氧前体物、挥发性卤代烃、含氧VOCs气体标准样品的技术特色和研究进展,今后我国VOCs气体标准样品的研究内容将集中在各区域臭氧生产潜势大的重点VOCs气体标准样品,重点行业污染源排放控制的VOCs气体标准样品方面;同时VOCs气体标准样品研制浓度将趋向于多样化,根据环境空气VOCs监测需求应开展低浓度VOCs气体标准样品研制,而结合污染源排放特征将需要开展多种浓度范围的VOCs气体标准样品研究。
  • 摘要:生物技术处理废气最早应用于脱臭,近年来逐渐发展成为VOCS的污染控制技术。本文对生物滴滤技术去除挥发性有机物的影响因素及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进气流量为600L/h,表面液体速度为3.14~3.93m/h,生物滴滤技术对低浓度的甲醛、苯、甲苯及二甲苯的混合气体有较高的去除效果.甲醛、苯、甲苯、二甲苯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9%、73%、91%和88%以上.研究表明,生物反应器对甲醛的净化效果不仅是循环液的物理吸收,反应器中的微生物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富集实验,经单菌对比验证有4株菌株降解效果显著,其中菌株J1对甲醛的降解率为84%,菌株B4对苯的降解率为88.8%,菌株JB2对甲苯降解率为92.2%,菌株E5对二甲苯降解率为84.2%.经16SrDNA测序及同源性比较,得到菌株J1为Pseudomonas.sp,菌株B4为Pseudomonas.sp,菌株JB2为Bacillus.sp,菌株E5为Arthrobacter.sp.
  • 摘要:采用浸渍法制备了添加不同稀土元素的CuO/γ-Al2O3-RE2O3催化剂,运用XRD、BET、TPR等表征技术与气相色谱活性测试,考察了添加稀土对CuO/γ-Al2O3-RE2O3催化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uO/γ-Al2O3催化剂相比,添加稀土元素的CuO/Al2O3-RE2O3催化剂的结构无明显变化,但催化活性显著提高,特别是La、Ce的添加.其中CuO/Al2O3-La2O3-500样品,250℃时即可达到甲苯的起燃温度,295℃时甲苯已完全转化,稀土元素具有明显的助催化作用.不同稀土元素对甲苯催化燃烧的活性顺序:La>Ce>Y>Sm>Pr>Nd>Gd.
    • 作者:简弘民,张丰堂,
    • 会议名称:第二十一届大气污染防治技术研讨会
    • 2017年
    摘要: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以下简称 VOCs)被认为是产生臭氧及PM2.5(小于2.5μm 的悬浮微粒)的前驱物,因此国内环保机关对于VOCs 采取相当严格之管制措施,主要策略包括采取行政管制,以及经济诱因等措施.行政管制部分,订定固定污染源VOCs 管制排放标准、排放许可,以及排放量总量管制方式来改善大气质量.除行政管制外,也辅以经济诱因之管制策略,藉以落实污染者付费之精神,征收VOCs 排污费,希望鼓励制造业者能主动进行VOCs 之减量及改善,并达到降低整体VOCs 排放量之目标.制造过程会产生VOCs 排放的产业相当多,就不同产业所进行的统计就有15 大项以上的产业之相关制程会产生VOCs,VOCs 之减量技术随着产业需求日益增加,相关处理技术层次也随之提升,经常应用处理技术包括焚化法、吸附法、吸收法、生物处理等方式,可视产业之需求选择适当之技术,应用之产业从高科技业到传统产业都有相关需求.
  • 摘要:针对固定污染源排放挥发性有机物的特点,研制了一套基于色谱技术的固定污染源挥发性有机物在线监测系统,该系统采用全程高温预处理技术和高温色谱技术.本文详细描述了该系统主要组成结构、技术特点、性能参数和现场应用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所研制的固定污染源挥发性有机物在线监测系统具有测量精度高、线性范围宽、现场适性强等特点,满足固定污染源排放烟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的在线监测要求.
  • 摘要:通过在邯郸市进行的2015年1、4、7、10四个代表月的PM2.5环境样品采集,经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对元素进行测定,分析了邯郸市PM2.5中重金属浓度的季节变化特征,运用富集因子分析法揭示元素污染物来源,并对重金属元素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As、Cd、Cr、Ni和Pb采样期间均值浓度分别为(13.47±14.80)、(4.85±6.26)、(13.23±12.45)、(17.49±14.47)和(115.42±94.80)ng·m-3,As、Cd和Pb的均值浓度分别是国家二级标准(GB3095-2012)规定的年均浓度的2.2倍、0.9倍和0.2倍,As超标程度较为严重.PM2.5中K、Cr、Ni、Cu、Zn、As、Pb、Na、Mg、Ag、Cd、Sn、Hg、Tl元素主要来源为人为源,而Ca、Ti、V、Mn、Fe、Co、Sr、Ba元素主要来源为自然源.邯郸市PM2.5中重金属元素的暴露风险水平较高,且邯郸市Cr在冬季对成年男性和成年女性存在致癌风险,超额危险度分别为1.79×10-6和1.62×10-6,是人群可接受的危险水平(1×10-6)的1.79倍和1.62倍.
  • 摘要:依据北京市环科院提供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编制方法及其他文献,通过环境统计数据、统计年鉴、文献和遥感等来获得活动水平数据,建立了大同市2014年大气污染物排放源清单.结果显示,2014年大同市PM10、PM2.5、SO2、NOx、VOCs、NH3、CO的排放量分别为:130167t、53517t、135135t、149082t、66906t、35910t、405735t.扬尘源是PM10和PM2.5的最大贡献者,燃烧源是SO2和NOx的最大贡献者,植物源是VOCs的最大贡献者,农业源是NH3的最大贡献者,生活散烧是CO的最大贡献者.
  • 摘要:通过在成都市城区定点采集冬季2012年11月16—19日分湿度段的大气颗粒物(TSP/PM10/PM2.5)样品,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定量测定其Pb、Cs、Te、Br、Se、As、Ga、Cu、Ni、Co、Fe、Mn、Cr、V、Ti、Ca、K、Cl、S、Si、Al、Mg、Na、F、Zn等25种无机元素的含量,分析了成都市郊区冬季大气颗粒物中无机元素的浓度、组成及分布,探讨了其与大气相对湿度的变化,并用富集因子法确定其主要污染来源.发现相对湿度大于85%的条件下,大气颗粒物浓度及其元素含量明显高于相对湿度小于60%的采样时间段;不同粒径的大气颗粒物中元素的分布基本一致,Ca、Mg元素的EF大于10,人为污染源贡献较大.
  • 摘要: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的颁布,越来越多的燃煤电站企业响应国家号召,“采用先进的除尘、脱硫、脱硝、脱汞等大气污染物控制技术和装置,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力争实现燃煤烟气污染物的超低排放。燃低挥发分煤种的锅炉,由于燃料着火和燃尽困难,燃烧温度高,导致NOx排放浓度高于一般煤粉炉的排放水平随着《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2014-2020年)》深入实施,要求NOx实现超低排放,低于50mg/Nm3,因此燃低挥发分煤种的锅炉脱硝面临着升级改造的巨大挑战.本文通过热态数值模拟,对贫煤解耦燃烧器浓淡分离特性、燃烧特性等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贫煤解耦燃烧器产生了高效浓缩与低速回流区,使煤粉快速着火、并呈现阶梯状对不同浓度煤粉进行逐级点火;阶梯状稳焰器组织煤粉射流形成长而稳定的煤粉束,挥发分和煤焦先着火并持续向未着火煤粉提供热量,形成自稳燃烧状态;煤粉束提高了焦炭对NOx的还原能力,从而降低NOx的生成.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