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中文会议>2017年数字博物馆研讨会

会议信息

  • 会议名称:

    2017年数字博物馆研讨会

  • 召开年: 2017
  • 召开地: 北京
  • 会议文集: 2017年数字博物馆研讨会论文集
  • 主办单位: 中国博物馆协会;北京数字科普协会;北京博物馆学会
  • 出版时间: 2017-06-08
  • 排序:
  • 显示:
  • 每页:
全选(0
<2/3>
46条结果
    • 作者:赵媛,
    • 会议名称:2017年数字博物馆研讨会
    • 2017年
    摘要:藏品管理是博物馆工作的基础,藏品数据管理是藏品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现数据管理首先就是要将藏品数字化,这是现代博物馆藏品管理工作的迫切需要.该文通过分析北京奥运博物馆藏品概况、保管特点、奥博藏品数字化工作现状,提出了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平台中的大数据分析对数字藏品管理工作带来的促进作用,以及对北京奥运会博会馆藏品保管及数据化管理工作的思考.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完成后,博物馆藏品数字化管理还应在三维数据采集标准制定、探索文物藏品库的大数据分析模式等方面努力.只有对藏品保管及数字化工作进行规范化管理,才能更好地发挥藏品功能与作用,真正做到让博物馆文物藏品"活起来"的目的,更好地为弘扬奥林匹克精神,传承奥运文化做出新的贡献.
  • 摘要:在移动互联网普及的今天,扫描二维码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手机上普遍应用的便捷渠道.本文介绍中国园林博物馆基于藏品库区管理系统双平台的藏品管理理念,从标签的角度,对RFID标签和二维码标签在园博馆藏品管理领域中的优劣势进行了比较.结合藏品管理信息化实际工作经验,总结了二维码标签在园博馆藏品管理中的主要应用类型、绑定策略及藏品管理中的应用优势.
    • 作者:张雨辰,
    • 会议名称:2017年数字博物馆研讨会
    • 2017年
    摘要:数字化文物是一种特殊的资源,它可以永久保存人类文化遗产信息,并可实现资源共享,同时为文物的展示提供了新途径.数字文物通常利用三维引擎平台进行展示,随着PBR技术的成熟,它将可视化的三维数据赋予文物的材质信息和周围环境信息,在展示效果上能够使数字文物更加真实,配合虚拟环境的设定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本文在介绍PBR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对数字文物实际应用,浅析PBR技术对数字文物展示效果的提升.PBR技术的发展,为文物数字化展示效果带来了质的飞跃。博物馆可以利用手中掌握的文物采集数据与PBR技术进行融合加工,采用生动的、时下流行的三维引擎制作手段,扩展自身数字化展示内容,将文物以全新的方式展示给观众,实现文化信息的传播和文化遗产的传承。
  • 摘要:知识图谱作为一种智能、高效的知识组织方式,是大数据智能的核心关键技术之一,是当前的前沿研究问题。其具有的强大语义处理能力和开放互联能力,为智慧博物馆建设中的知识信息管理提供了一种值得探索的解决方案。本文从知识图谱在博物馆应用的视角,对知识图谱的概念和发展状况进行了介绍和分析,探讨了其在智慧博物馆建设中的初步应用设想。期待更多的研究者能够加入智慧博物馆的知识图谱研究的行列中来。
  • 摘要:目前绝大多数博物馆的藏品是不允许触摸的,把视力障碍的观众拒之在博物馆门外.如何拉近视障观众与博物馆之间的距离,触觉图像是一种有效方法.本文通过基于图像的3D打印技术,可以直接打印出藏品的盲用图像触摸板,供盲人认知藏品.本文还提出了一种基于区域特征的图像触觉感知模型和改进的JSEG算法,在计算机中显示出藏品的数字图像,恢复出藏品的触觉,再通过人机交互的触觉反馈设备,让盲人触觉感知藏品.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算法能较正确地划分出图像区域,提高了图像触觉感知的正确率.
    • 作者:赵丹苹,
    • 会议名称:2017年数字博物馆研讨会
    • 2017年
    摘要:在移动终端应用越来越普及的今天,博物馆管理领域对移动式现场管理的需求日益强烈,博物馆藏品管理系统对移动终端的应用建设也迫在眉睫.在建设中国园林博物馆基于移动平台的藏品库区管理系统的实践过程中,对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块构成、功能特点及系统部署方式等进行了研究,分析并总结了藏品库区管理系统在实际设计实现、实施应用过程中要考虑的诸多问题,以期为博物馆藏品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 摘要:西城区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与北京城的发展关系密切,可以说北京三千多年的建城史从这里肇始,八百多年的建都史从这里溯源.181处三级文物保护单位、182处未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使西城区成为北京乃至全国的文物大区之一.这些众多传统建筑及近现代建筑,如王府、会馆、寺观、教堂、名人故旧居等成为传承历史与记忆的见证.为了使文物自身所凝聚的深厚而丰富的人文内涵为人们知晓,让这些"凝固历史"的建筑活起来,西城区紧贴时代大环境,积极探索新的数字手段在文物保护单位宣传中的运用.其中二维码活用是西城为适应民众需求而推动的文物数字化工作之一.在今后的文物工作中,将不仅保护好现有文物,还将不断挖掘、研究其文化内涵,探索其符合当今社会的使用用途,继续加强对我区人文底蕴、文物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公众对文物保护的意识,落实党和政府大力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指示精神,以数字化手段全面提升文物保护管理水平,通过各种数字化的宣传方式,逐步形成全社会传承历史的文化自觉。
    • 作者:张文娟,
    • 会议名称:2017年数字博物馆研讨会
    • 2017年
    摘要: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为科技馆展览教育提供了更多元化的手段.本文从虚拟现实技术在科技馆展览教育中的现实应用与效果出发,结合教育学理论,对中国科技馆"太空行走"展项进行了全方位分析,总结出此类展项具有沉浸感、交互性、艺术性等特点,对于推动科技馆展览教育向前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外,笔者根据展厅运行经验,总结观众的体验反馈,提出了沉浸式体验项目在设计中应重视内容科学、形式有趣、系统稳定等建议,旨在进一步提升其展览教育效果.
    • 作者:叶祎珮,
    • 会议名称:2017年数字博物馆研讨会
    • 2017年
    摘要:WATCHOUT是一个全数字的、多屏幕显示技术.它支持多种传统的数字图片格式、视频格式以及最新的计算机图像技术.通过软件可以使用投影机实现大型图片的无缝拼接,或是通过将显示器、电视墙以及等离子等视频设备连接组合形成一个新颖的展示.端门数字馆"数字沙盘"节目采用WATCHOUT技术,综合运用北侧LED立屏、地面LED屏幕、东西两侧投影共四部分显示设备,向观众展示紫禁城肇建、从紫禁城到故宫博物院的沿革历史、今日故宫博物院规划布局及展览信息等内容,通过围绕式的展示方案引领观众纵观故宫博物院跌宕起伏的历史.本文将通过"数字沙盘"节目案例浅析WATCHOUT技术的特点与实际操作中的难易点.
    • 作者:居德华,
    • 会议名称:2017年数字博物馆研讨会
    • 2017年
    摘要:为迎接知识进入网络时代的历史新机遇,本文提议采用互联网+文化的新解决思路,即采用未来互联网的支柱技术"文联网"构造博物馆的数字孪生体.为说明其可行性,已开发出四个原型系统,这可作为4.0时代数字博物馆的推荐方法.
    • 作者:李凡,
    • 会议名称:2017年数字博物馆研讨会
    • 2017年
    摘要:数字化时代的来临,人们的思维也在数字化的浪潮中被一次次的淘洗,逐渐认识了数字化的真正意义.文物摄影也在这数字化的浪潮中洗心革面,由银盐时代跨越到了数字时代.本文将通过讨论博物馆数字化特点和文物摄影数字化的重要性及举例来阐述文物摄影在博物馆数字化形势下的应用.
    • 作者:王伟,
    • 会议名称:2017年数字博物馆研讨会
    • 2017年
    摘要:藏品三维数字化整体解决方案主要是为博物馆提供的一套解决方案.从藏品三维数据的采集,到加工、展示,已经形成了完善的解决方案.随着数字博物馆的蓬勃发展,藏品数字化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加速期.通过在项目中的实践应用,这套方案是可行的,并且值得推广.
  • 摘要:汉字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传承的一种重要载体.刻文,刻或铸于器物之上的文字,是早期文字的一种书写形式,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中国先民发明了保存刻文的手工拓印技术,这也是中国文博工作沿用至今的专业业务技术之一.然而,随着自然的侵蚀、战火和历史变迁,许多文物实体本身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坏,加之反复的拓印,无形中对文物实体又造成了二次伤害.自动化数字拓印技术作为一种非接触式新型拓印方法,基于三维扫描技术,结合多种三维点云数据处理方法,能够快速实现文物实体的高精度复原、表面文字分割及字模提取、生成数字拓片等操作,与传统拓印方法相比,不仅可以避免对文物实体的损伤,而且高效.
    • 作者:李士毅,
    • 会议名称:2017年数字博物馆研讨会
    • 2017年
    摘要:大数据具有催生社会变革的能量,各行各业都受其影响,博物馆领域也不例外.目前博物馆最主要的大数据有三个方面,一是藏品数据,二是陈列数据,三是观众数据,对博物馆数据进行科学管理,能够提高博物馆的科研能力,为观众提供针对性的定制服务.藏品是博物馆业务活动的物质基础,因而藏品数据是博物馆最重要的数据,藏品数字化是藏品数据的来源.
  • 摘要:博物馆作为社会文化科普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收藏、传播、科学保管等基本职能.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数字博物馆作为传统博物馆在时空维度的延伸,已成为近年来的热点.本文重点介绍了三维虚拟现实在数字博物馆领域的应用、拓展和实践.
    • 作者:金悦平,
    • 会议名称:2017年数字博物馆研讨会
    • 2017年
    摘要:故宫的古建筑是故宫的重要文化遗产.古建筑中的贴落画又可谓是古建筑中的精华,因此对故宫古建筑中的贴落画进行数字化采集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以故宫的古建筑——毓庆宫为例,介绍了贴落画的数字化采集特点及标准,为今后类似的文物采集工作奠定了基础.通过总结在影像采集上的经验和教训,进一步提高文物影像采集的水平.
    • 作者:陈静静,
    • 会议名称:2017年数字博物馆研讨会
    • 2017年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故宫博物院业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缘起、建设原则与建设内容,其次重点阐述了以私有云建设为基础的故宫内部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硬件资源设施、数据基础设施、业务基础设施)的具体内容,最后简述其对博物馆数字内容建设的意义.
  • 摘要:虚拟现实是一种新兴的文化科技产业,是指通过计算机、电子、光学等现代技术生成虚拟环境,诉诸人们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它同时具备了文化属性和科技属性,是一种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对于博物馆而言,虚拟现实技术最关键的并非是对博物馆和展品的三维建模,而是要实现贴合人类的虚拟行为方式,可以使人们与虚拟文物、遗址、故事影像进行交流与互动,完全沉浸于虚拟世界之中,产生强烈的真实感和现实感,是一种新的观展体验手段.
  • 摘要:本文以"互联网+"为时代背景,从信息技术助力武汉植物园科学传播入手,分析了国内外科学传播的研究现状.就当前"互联网+"时代下新型的信息技术在植物园的实际应用,使用掌上植物园App、NFC植物自助解说和远程观测植物园等这些应用实际案例全方位展现了如何借助信息技术、依托新兴媒体开展博物馆的科学传播与服务业务.
  • 摘要:网络的出现,尤其是无线网络的出现,为远程参观带来极大的便利.随时随地上网时代的到来,也为数字博物馆(科技馆)进行跨时空、跨地域科普提供可能.充分利用网络视频信息传播的个性化和交互性等特点,借助云计算,为科学信息资源的广泛传播与深度开发提供了广阔天地.全景视频、AR、VR、MR的出现,在网络时代演变出数字博物馆(科技馆)等新的传播形式,使得网络信息传播的效果甚至优于实体博物馆现场参观.因而,网络环境下全景视频的实时传播作为一种新型科普途径,大规模拓展了科普资源的功能,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