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中文会议>2017年全国河湖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产学研高峰论坛

会议信息

  • 会议名称:

    2017年全国河湖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产学研高峰论坛

  • 召开年: 2017
  • 召开地: 南京
  • 会议文集: 2017年全国河湖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产学研高峰论坛 论文集
  • 主办单位: 中国水利学会;全国河湖治理资源平台;北京生态修复学会
  • 出版时间: 2017-04-21
  • 排序:
  • 显示:
  • 每页:
全选(0
<2/2>
27条结果
  • 摘要:对太湖蓝藻爆发过程演变及治理调研分析:随着流域城市化进程和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入湖污染物增加,加之围湖造田、最低水位升高和水生植被覆盖率减少等因素,富营养化加重,至1990年开始蓝藻规模爆发,且日益严重,直至2007年发生严重"湖泛"引发太湖5.29严重供水危机;后采用五项技术集成综合措施治理,取得较好阶段性成果,富营养化程度大幅度减轻,蓝藻爆发有一定程度减轻;总结太湖治理措施及经验教训,提出必须有明确的消除蓝藻爆发目标,纳入河长制管理,加快消除蓝藻爆发步伐:同时提出太湖继续治理直至消除蓝藻爆发的思路:采用提高污水处理标准为关键点控源截污等5项技术集成综合措施减轻富营养化,减慢蓝藻生长速度;生态调水和适当规模清淤削减蓝藻数量;分水域深度彻底打捞削减蓝藻和修复芦苇等湿地恢复至20世纪70年代末面积,达到分水域消除蓝藻爆发目的,最后连成为无蓝藻爆发的整体,这是2个难点,须排除万难去实现.
  • 摘要:为了减少废水对环境的污染,废水资源化被广泛关注,因而近些年国内外出现了许多处理废水的技术.本文主要介绍了国内外废水资源化的现状及废水资源化的具体措施如化学沉淀法、电解法、吸附法等,并对废水资源化的发展进行了展望,废水处理的传统方法对污染物的去除已经远远不够,水中存在的大肠杆菌、病菌以及难溶盐类导致水体的致病性和硬度较大,处理后的水不能直接利用。为了提高但对于出水水质有更高要求的回用水,则应选择合适的污水深度处理技术,如生物活性碳吸附与膜分离技术相结合,可见探讨污水新型深度处理的组合工艺技术将是今后研究重点。
    • 作者:徐丽娟,
    • 会议名称:2017年全国河湖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产学研高峰论坛
    • 2017年
    摘要:随着公众对湿地认识的不断深入,各地的湿地公园建设逐渐步入一个高峰时期,成为目前湿地资源保护和利用中的重点之一.湿地规划,作为一种跨专业跨学科的全新规划类型,在其规划设计过程中应秉持何种理念、制定何种策略,是每一个湿地工作者和规划工作者应该加以深入思考的问题.作为一名湿地工作者,笔者结合个人业务知识与工作实际,对南海湿地及周边地区规划过程中保护性开发的框架、基础条件、核心保护、动态调节、开发引导等问题,进行了较为认真的学习与研究.内蒙古南海湿地是我国西北部荒漠、半荒漠地区的城市湿地,是黄河改道和凌期、汛期的黄河水位规律性变化自然形成,南海湿地在保护区域生态环境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南海湿地及周边地区进行规划设计,要做到与包头市建设生态城市相协调,与二里半空港综合交通枢纽相辅相成,推动东河区及包头市区域生态、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最终成为包头市的绿色生态名片。重点研究与周边地区的协调与发展,提出生态系统修复规划、现代农业协调规划、交通系统协调规划、文旅休闲协调规划。按照"协同发展,统筹规划"的原则,做好项目总体布局与策划,将南海湿地及周边地区划分为城市综合休闲区、乐享南海度假区、南海滨水休闲区、温泉康体颐养区、生态休闲垂钓区、生态恢复试验区、生态科普研究区、湿地农业体验片区八个功能片区。
    • 作者:虞炜,
    • 会议名称:2017年全国河湖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产学研高峰论坛
    • 2017年
    摘要: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做好湿地保护工作已成为生态建设的崭新内容和生态惠民的重要领域.本文根据依法治国及生态文明要求,结合内蒙古南海湿地保护区的实践,着重研究湿地治理体系及能力建设,创新性提出湿地保护治理体系构架--机制、法律法规和制度,深入探讨了实现治理体系所需的9种湿地治理能力,要坚持从问题入手,从解题深入,从结题推广,不断完善湿地治理体系、提升湿地治理能力,进行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解决湿地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唯有如此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方能取得新进步。
    • 作者:张明钰,刘建华,
    • 会议名称:2017年全国河湖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产学研高峰论坛
    • 2017年
    摘要:湿地是分布于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之间具有独特水文、土壤、植被与生物特征的生态系统.按拉姆萨尔(Ramsar)公约,湿地的定义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水域."湿地恢复,一方面指受损湿地生态系统通过保护使之自然恢复的过程,另一方面指通过生态技术或生态工程对退化或消失的湿地进行修复或重建,再现干扰前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相关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过程,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具体包括提高地下水位来养护沼泽,改善水由栖息地;增加湖泊的深度和广度以扩大湖容,增强调蓄功能;迁移湖泊、河流中的富营养沉积物以及有毒物质以净化水质二恢复泛溢平原的结构和功能以利于蓄纳洪水,提供野生生物栖息地以及户外娱乐区,同时也有助于水质恢复。湿地的生态恢复取决于湿地生态特征的变化。具体技术包括湿地生境恢复技术,湿地生物恢复技术,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恢复技术等。在湿地生态系统面临诸多严峻问题的今天,为了不让的地球之肾遭到迫害,湿地生态系统修复技术的研究势在必行。全世界越来越多的湿地面积锐减,内部生境破碎化,湿地水质也受到两重污染,富营养化加剧,所以应加强生态系统评估和监测,加大宣传和立法力度,培养湿地保护人文精神,加强湿地科学研究,运用生态系统修复技术保护好的湿地。
  • 摘要:选择水质因子、沉积物因子和生态环境因子进行监测,对唐山湾三岛海域菩提岛综合整治工程环境影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整治工程附近海域水质监测评价因子均满足二类海水水质标准,与整治工程前相比,该海域的水质状况要略优于工程前水质状况,整治修复工程取得一定成效;整治工程附近海域沉积物质量均满足一类沉积物质量标准,与整治工程前相比,该海域的沉积物质量状况较稳定,海域沉积物质量良好;整治工程海域生态环境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均未出现异常现象,虽然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种类结构和密度整体受工程扰动有一定影响,但随着水环境的改善逐渐趋于稳定,构建起基本稳定的生态系统;整治工程对工程海域水质环境改善有积极作用,有助于改善本海域海洋环境质量状况.
  • 摘要:本研究选取菲和芘两种典型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在渤海海岸带沉积物上的缺氧降解行为.沉积物中,在土著微生物的作用下发生的缺氧降解反应中,菲7d降解率为96.6%,芘42 d降解率为98.1%.从海岸带沉积物中,筛选出两株分别降解菲、芘的菌种,分别命名为Jun F、Jun B,通过菌种生理生化鉴定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菌种Jun F、Jun B均为普罗威登斯菌属(Providencia).研究了普罗威登斯菌属在无机盐培养基及灭菌沉积物中对菲、芘的缺氧降解性能,无机盐培养基中18d对菲的降解率为98.7%,在沉积物中24 d对菲的降解率为80.2%;Jun B在无机盐培养基中36d对芘的缺氧降解率为60%,在沉积物中36 d对芘的缺氧降解率为35.5%.利用GC-MS分别检测到筛选菌株作用下的缺氧降解过程中,菲的两种、芘的三种降解产物,初步推测出菲、芘的缺氧降解途径.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