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公司治理视角的国有企业经营者选拔机制研究——以北京市属国有企业为例
【6h】

基于公司治理视角的国有企业经营者选拔机制研究——以北京市属国有企业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基本内容

1.3.2 主要方法

1.4 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处

2 文献研究与相关理论

2.1 基本范畴的界定

2.1.1 国有企业的界定

2.1.2 经营者的界定

2.2 经营者选拔文献综述

2.2.2 国外研究现状

2.2.2 国内研究现状

2.3 相关理论综述

2.3.1 委托代理理论

2.3.2 经理市场理论

2.4 我国国有企业经营者选拔制度演进

3 经营者选拔机制的比较研究

3.1 各国国有企业经营者选拔机制

3.1.1 美国企业经营者选拔机制

3.1.2 德国企业经营者选拔机制

3.1.3 日本企业经营者选拔机制

3.1.4 法国企业经营者选拔机制

3.2 选拔机制各要素的比较分析及启示

4 北京市属国有企业经营者选拔现状

4.1 北京市属国有企业概况

4.2 公司治理结构现状

4.2.1 市属国有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现状

4.2.2 市属国有企业法人治理运行误区

4.3 经营者选拔机制现状

4.3.1 经营者选拔主体

4.3.2 经营者选拔标准

4.3.3 经营者选拔来源

4.3.4 经营者选拔方式和程序

4.4 北京市属国有企业经营者选拔机制存在问题

4.4.1 市场配置机制尚未形成

4.4.2 选拔任用方式不够完善

4.4.3 培养开发方式创新不够

5 实证研究:经营者变更、公司治理与业绩

5.1 研究设计

5.2 数据来源与变量设计

5.3 经营者变更、公司治理与业绩的回归分析

5.4 小结

6 我国国有企业经营者选拔机制的设计

6.1 公司治理视角下的设计思路

6.2 经营者选拔主体分类

6.3 政府为主体的行政化选拔机制设计框架

6.3.1 选拔原则

6.3.2 选拔目的

6.3.3 选拔范围与方式

6.4 董事会为主体的市场化选拔机制设计框架

6.4.1 经营者选拔范围

6.4.2 经营者选拔标准

6.4.3 经营者选拔程序

7 总结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经营者的选拔问题是现代企业理论中的重要问题。所有权与经营权两权分离的情况下,委托代理问题在国有企业中凸显。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国有企业进行了一系列制度改革,显著提高了经营者的积极性和企业的经营业绩。但是国有企业经营者选拔机制的行政化仍不利于经营者能力的充分发挥和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而经营者选拔问题的根源则是公司治理问题。因此本文即开展了对公司治理视角下国有企业的经营者选拔问题的研究。
  本文通过三方面的分析展开:各国经营者选拔机制的比较分析;北京市属国有企业的案例分析;经营者更替与企业绩效、公司治理结构的实证分析。在比较分析中,本文比较了美、德、日、法各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模式及经营者选拔模式的异同。案例分析中,具体分析北京市属国有企业经营者选拔机制的现状、存在的问题。
  经过三部分的分析与铺垫,本文对国有企业的经营者选拔机制进行了设计。得出的结论为:(1)面对市场还是政府的两难困局,我国国有企业经营者选拔任用要在分类治理的框架下进行,即选拔主体是党管干部与董事会市场化选择相结合;(2)我国国有企业经营者选择内部晋升的方式较多,因此要进一步完善内部继任计划,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外部经理人市场的培育。(3)在经营者选拔标准和选拔程序方面上,应建立科学、全面、可操作的经营者评价体系,并根据该评价体系,将合理的测评加入选拔程序的设计之中。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