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民主管理问题研究
【6h】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民主管理问题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首都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及授权使用声明

引言

一、社会主义民主管理的基本理论

(一)民主管理的科学内涵

1、社会主义民主管理的概念

2、农村基层民主的内容

(二)社会主义民主管理的理论基础

1、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民主管理的理论

2、列宁关于民主管理的理论

3、毛泽东关于民主管理的理论

4、邓小平关于民主管理的理论

二、目前我国农村民主管理的现状分析

(一)近年来所取得的成绩

1、农村自治程度加强

2、村务管理透明度提高

3、农民政治参与意识进一步增强

4、村民受教育的权利范围扩大

(二)存在的问题

1、村务管理上存在形式主义

2、村民民主权利不均衡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

1、历史原因

2、现实原因

三、民主管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民主管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之一

2、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3、实现村民自治的途径之一

(二)民主管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1、增强了村民主动政治参与的能力

2、培养了村民的民主意识

3、促进对干部和政府有效监督机制的建立

4、增强了村民自治程度

四、加强我国农村民主管理的对策与思考

(一)农村民主管理的基本要求

1、推进民主管理的制度化、程序化和规范化

2、实现民主管理的科学化、信息化

(二)增强创新能力

1、民主管理表现形式的创新

2、民主管理制度的创新

(三)民主管理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领导作用

2、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组织领导作用

(四)保障农民群众的政治参与权

1、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

2、增强农民的政治参与意识

3、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结束语

主要参考文献书目

后记

展开▼

摘要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继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增加农民收入”、2005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2006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之后,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继续锁定农村问题,“加强现代农业,进一步推进新农村建设”。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后特别是分散经营后,提出了用什么来凝聚农民,用什么办法来管理农村基层工作的问题。过去三十多年来,已经逐步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新形势下需要有新的思路和新的办法,我们分析新形势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状,得出的结论是:农村基层的管理,必须依法治村,相信依靠农民,走民主管理之路。这是因为新农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广大农民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发挥农民的主体性作用,就要充分发挥民主管理的作用。 目前,广大农村已普遍建立起以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为基本内容的村民自治制度,成为农民群众依法管理自己的事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生动实践;成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从全国来看,农村民主管理整体上处于起步阶段,存在一些问题,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为了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必须通过大力发展基层民主,维护好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从而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好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健全和完善民主管理制度,引导农民建立自己的群众性组织。 在现阶段要集中力量搞好民主管理,因为它对农民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民主监督意识的培育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进一步做好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是顺利推进农村改革和发展,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必然要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