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社会网络视角下的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创新研究——以厦门工程机械产业集群为例
【6h】

社会网络视角下的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创新研究——以厦门工程机械产业集群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数据来源

1.4 创新点

第2章 社会网络与产业集群创新理论研究

2.1 产业集群概念辨析

2.2 集群创新网络的内涵

2.3 社会网络分析理论

2.4 基于社会网络视角的产业集群创新研究综述

第3章 厦门市装备制造业发展概况

3.1 厦门市装备制造业发展概况

3.2 厦门市工程机械产业集群概况

3.2.1 企业集中,产业集群初现

3.2.2 发展态势良好,在工业经济中地位显著

3.2.3 产品以内销为主,受国际市场影响相对较小

3.3 厦门市工程机械产业集群社会网络概况

3.3.1 整机及零配件生产企业

3.3.2 高校及科研机构

3.3.3 中介服务组织

3.3.4 政府部门

3.4 社会网络结构特征的刻画

第4章 基于社会网络的产业集群创新实证研究

4.1 样本选择

4.2 社会网络的结构特征分析

4.2.1 网络主体的强度与度数

4.2.2 集群创新网络密度

4.2.3 集群创新网络的网络中心性

4.2.4 互惠性分析

4.3 厦门工程机械产业集群社会网络分析结论

第5章 关于厦门市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5.1 构建以企业为主的创新体系

5.1.1 加强创新意识,提高管理者的素质

5.1.2 重视外部创新源,增强主体之间的互动频率

5.2 发挥政府的协调优势,创造便利政策环境

5.2.1 改善技术创新的投融资环境

5.2.2 发挥政府在自主创新中的引导作用

5.2.3 促进税收优惠

5.2.4 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

5.3 完善中介服务功能,强化中介机构作用

5.4 延伸产业链,配套服务本地化

5.4.1 扩大产业集群的规模

5.4.2 发展中场产业,实现产业链的延伸

5.4.3 培育扶持地方中小企业,形成完善的配套体系

5.4.4 大力营造良好的配套环境

5.4.5 扩大“集聚效应”

5.5 完善激励机制,提高创新人才培养

5.5.1 吸引人才

5.5.2 加强人才培养

5.5.3 加强人才储备队伍的建设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产业集群显现出越来越强的竞争力,日益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创新不仅是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来源,更是集群内企业得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关键。集群中的企业处在一个由高校及科研机构、政府部门、中介服务机构等组织构成的社会网络中,集群企业的创新过程离不开所处的社会网络成员的相互作用,网络化是产业集群的本质特征。集群企业如何通过社会网络与创新主体之间建立联系,开展合作,实现资源互补,促进信息和知识的传播与交流,是提升集群企业创新能力的关键,也是当前集群企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首先对相关理论基础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对产业集群的概念,集群创新网络的内涵,社会网络分析理论以及基于社会网络视角对集群创新的分析进行了说明,为后续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然后对目标区域产业集群的状况进行了说明,并描述集群创新的社会网络结构特征。第三,运用社会网络的方法,对产业集群的社会网络特征(强度、密度、中心性、互惠性)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现阶段目标区域的社会网络特征的现状。最后,在前文的基础上,对于产业集群实现进一步创新提出了对策及建议。
  经过理论和实证研究,本文首先揭示了社会网络主体和社会网络关系对集群企业创新的作用机制。二是,验证了厦门工程机械产业集群是一个基于社会网络的开放式的、完整的创新网络,它与外界联系紧密,整体联结性较强,网络中心性明显,是典型的核心—边缘结构。三是,龙头企业的创新和发展能力对该产业集群的整体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介服务组织的支持对集群内企业的创新产生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最后,针对实证研究结果进行了讨论和分析,对集群企业基于社会网络的创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著录项

  • 作者

    王美;

  • 作者单位

    集美大学;

  • 授予单位 集美大学;
  • 学科 应用经济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陈玉慧;
  • 年度 2015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F426.4;
  • 关键词

    产业集群; 社会网络; 装备制造业; 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