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白头翁素抗大肠杆菌毒素致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初探
【6h】

白头翁素抗大肠杆菌毒素致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初探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独创性声明及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中英文检索表

第一章文献综述

1.1大肠杆菌病以及其防治研究现状

1.2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研究现状

1.3大肠杆菌内毒素和热敏肠毒素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1.4中药抗内毒素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1.5血管内皮细胞的体外培养的研究状况

1.6研究目的及意义

1.7研究内容

第二章材料及方法

2.1材料

2.2方法

第三章结果与讨论

3.1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培养及鉴定

3.2不同浓度大肠杆菌内毒素、热敏肠毒素对微血管内皮细胞分泌NO的影响

3.3一定浓度内毒素、热敏肠毒素对微血管内皮细胞分泌NO、ET-1的影响

3.4白头翁素对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分泌NO的影响

第四章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介

展开▼

摘要

为了探讨中药防治大肠杆菌病的作用机理,试验通过体外培养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研究大肠杆菌内毒素、热敏肠毒素对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分泌NO、ET-1的影响,以及白头翁素对内毒素损伤后的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成功培养了大鼠肠粘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建立了大鼠肠粘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系.2.1μg/ml大肠杆菌内毒素可引起微血管内皮细胞分泌NO和ET-1极显著升高(P<0.01).证实了内毒素对大鼠肠粘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具有直接损伤作用,同时也证实了ET-1的分泌对NO分泌具有诱导作用,NO对ET-1的分泌具有抑制作用.3.50μg/ml的大肠杆菌热敏肠毒素可引起大鼠肠粘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分泌NO极显著升高(P<0.01),表明热敏肠毒素对肠粘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具有直接损伤作用,此结果尚未见报道.4.经过1μg/ml大肠杆菌内毒素作用后的肠粘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再经5μg/ml的白头翁素作用后,微血管内皮细胞分泌NO量和空白组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白头翁素具有抗内毒素作用,呈现保护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