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耕地集约化与规模化利用格局变化及耦合特征
【6h】

耕地集约化与规模化利用格局变化及耦合特征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英文缩略表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概况

1.2.1 耕地空间分布研究进展

1.2.2 耕地集约化利用研究进展

1.2.3 耕地规模化利用研究进展

1.2.4 耕地规模化利用与集约化利用耦合关系研究进展

1.2.5 相关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1.3 研究方案

1.3.1 拟解决关键科学问题

1.3.2 研究目标

1.3.3 研究内容

1.3.4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2.1.1 农业统计数据

2.1.2 遥感数据

2.1.3 辅助数据

2.2 研究方法

2.2.2 集约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2.2.3 规模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2.2.4 基于熵值法的评价体系构建

2.2.5 集约化与规模化多尺度特征统计

2.2.6 空间自相关模型

2.2.7 耦合模型

第三章 2000-2010年耕地集约化利用格局演变

3.1 耕地分布总体趋势

3.2 多尺度耕地集约化利用格局演变

3.2.1 县级耕地集约化格局演变

3.2.2 省级耕地集约化格局演变

3.2.3 省级耕地集约化空间相关性检验

3.2.4 农业分区耕地集约化格局演变

3.3 集约化利用影响因素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2000-2010年耕地规模化利用格局演变

4.1 多尺度耕地规模化利用格局演变

4.1.1 县级耕地规模化格局演变

4.1.2 省级耕地规模化格局演变

4.1.3 省级耕地规模化空间相关性检验

4.1.4 农业分区耕地规模化格局演变

4.2 规模化利用影响因素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集约化利用与规模化利用耦合关系研究

5.1 集约化与规模化耦合结果

5.1.1 耕地集约化与规模化耦合度分布

5.1.2 耕地集约化与规模化耦合协调度分布

5.1.3 耕地集约化与规模化相对发展分布

5.1.4 耕地集约化与规模化耦合综合模式分析

5.2 本章小结

6.1 主要结论

6.2 讨论和研究展望

6.2.1 对策建议

6.2.2 研究不足和展望

6.3 研究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展开▼

摘要

耕地作为人类生存发展和繁衍的第一资源,是最为基本的资源和条件,具有生产养育功能、承载功能和生态功能。中国人口基数较大,使得人多地少的现状成为基本国情之一。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耕地面积的减少将成为长期的发展趋势,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目标下,利用现有耕地实现粮食增产的方法值得高度关注。研究表明,耕地集约化利用和规模化利用已经成为保障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农产品供给安全的有效途径。耕地集约化利用和规模化利用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集约化利用和规模化的协调发展程度决定了农业的现代化发展程度。了解耕地集约化利用程度和规模化程度空间格局,探究集约化利用和规模化在不同区域的耦合协调发展程度,因地制宜的挖掘耕地潜力,提高不同区域耕地利用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以中国耕地为研究对象,结合2000年和2010年县级农业统计数据、GlobeLand30-Cropland数据集等多元信息构建耕地集约化利用与规模化的评价模型,分别在县级尺度、省级尺度和农业分区尺度上绘制2000年和2010年两个时间截面上两化空间分布及10年变化程度;基于空间自相关模型在省级尺度上定量分析了两化的空间集聚特征;基于耦合模型(耦合度、耦合协调度和耦合相对发展度),探究两化的协调发展程度,构建不同的协调发展模式。全文主要结论如下:
  (1)东部地区耕地集约化利用程度较高,西北、西南区域耕地集约化利用程度较低,粮食主产区耕地集约化程度高于其他地区。空间自相关分析发现耕地集约化利用呈现了一定的空间聚集程度,表现为西部低值聚集而东部高值聚集。10年间,经济水平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耕地集约化利用的提高。西南、西北、东北等区域耕地集约化利用程度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东南沿海地区集约化利用程度降低。
  (2)南方地区耕地规模化程度较低,北方耕地规模化程度较高。粮食主产区规模化程度高于其他地区。空间自相关分析发现规模化利用程度存在南北空间聚集情况。10年间,由于农业土地整治项目的发展,南方地区规模化程度略有提高,北方出现下降,尤其是内蒙古、山西地区下降较为明显。此外,粮食主产区耕地规模化程度较为稳定,没有出现较大的耕地破碎化现象。
  (3)耕地集约化利用和规模化耦合度较高,但耦合协调度存在明显空间异质性,协调性较好的县域多分布在沿海经济发达区域或传统农业发达区,而西北,西南部分区域集约化利用与规模化利用耦合协调性较差。由相对协调度可以看出,南方地区主要以集约化发展超前为主,北方以规模化发展超前为主。由于耦合协调度和相对协调度的不同,全国所有县域被分为7类不同的耦合模式。我国两化耦合模式中,第十类“初级协调集约化发展滞后型”和第十五类“中级协调规模化发展滞后型”县域个数最多,其中第十类主要分布在西北和东北地区,另外南方地区也有零散的分布,十年间县域个数逐渐增多,出现聚集的情况;第十五类则主要集中在南方地区,十年间空间聚集性降低,出现分散的情况。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