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交换生在美国历史黑人大学的文化适应研究——以杰克逊州立大学为例
【6h】

中国交换生在美国历史黑人大学的文化适应研究——以杰克逊州立大学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缘起

1.2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的重点、难点、创新点

1.4 相关的研究动态

1.4.1 美国历史黑人大学相关研究

1.4.2 留学生及交换生文化适应问题的相关研究

1.5 相关概念界定

1.5.1 美国历史黑人大学

1.5.2 中国交换生

1.5.3 文化适应

第2章 研究方法和研究背景

2.1 研究方法及研究步骤

2.1.1 研究方法

2.1.2 研究步骤

2.2 美国历史黑人大学历史与现状

2.2.1 美国历史黑人大学的兴起(1865-1950)

2.2.2 美国历史黑人大学的发展及现状(1950-2004)

2.3 关于交换生的相关背景

2.3.1 美国政府对交换生的相关规定

2.3.2 中国政府对交换生的相关规定

第3章 生活适应、学习适应和逆向适应

3.1 生活适应研究

3.1.1 服饰文化:“性感绚丽”与“保守休闲”

3.1.2 饮食文化:“快餐冷食”与“中华美食”

3.1.3 宿舍文化:“直接表达”与“含蓄说理”

3.1.4 课余活动:“夜店生活”与“华人聚会”

3.1.5 出行文化:“自驾出行”与“周末放风”

3.1.6 购物文化:“沃尔玛’’与“中国超市”

3.2 学习适应研究

3.2.1 教育资源:“图书馆”和“教材”

3.2.2 选课:“昂贵的学分”和“丰富的选择”

3.2.3 上课:“南方口音”和“尴尬的陪笑”

3.2.4 考试:“小考不断”与“大考突击”

3.2.5 师生交往:“同学好奇”和“老师关注”

3.3 回国后逆向适应研究

3.3.1 生活逆向适应

3.3.2 学习逆向适应

第4章 影响适应的因素

4.1 个体因素

4.1.1 个体人格

4.1.2 个体能力

4.1.3 发展意向

4.2 群体因素

4.2.1 华人群体

4.2.2 教会群体

4.2.3 国际生群体

4.3 社会因素

4.3.1 政策支持

4.3.2 对黑人的偏见

第5章 结语

5.1 结论

5.2 局限及未来设想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访谈提纲

附录二 访谈知情同意书

附录三 IRB批准函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本研究选取美国密西西比州的一所历史黑人大学—杰克逊州立大学(Jackson State University,JSU)的八名中国交换生作为研究对象,以杰克逊州立大学作为主要研究场景,对这八名中国交换生在杰克逊州立大学八个月的生活和学习进行研究,探讨他们在美国历史黑人大学的文化适应问题。本研究旨在展示中国交换生在美国历史黑人大学的文化适应过程,进而帮助读者对中国人在美国黑人学校、黑人社区、黑人城市的生活状态有一个真实感受,从一定程度减少对黑人的偏见,加大中国学术界对黑人学校、黑人教育的关注。
   本研究使用扎根理论为主的质的研究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访谈和观察,兼以笔者和研究对象相同的经历及体验作为研究根据,对访谈录音,交换生的博客,以及笔者的观察记录等一手田野资料作为研究资料进行整理和编码分析,最后建构中国交换生在美国历史黑人大学的文化适应理论框架,与此同时向读者全面展示美国历史黑人大学中学生生活和学习的真实情况。
   通过整理分析研究资料,该研究得出中国交换生在美国历史黑人大学的文化适应问题受到社会背景、个体因素、群体因素的影响。具体说来,社会背景包括国家地区和社会机构的具体情况和相关政策,以及社会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背景;个体因素包括个人的性别、年龄、人格特点、能力、以及未来的发展意向;群体因素主要包括美国黑人、美国白人、国际学生以及华人群体。并且从该研究中可以看出,文化适应的过程具有时间性和方向性,通过文化的不同维度来呈现。
   根据文化适应的刻度来看,中国交换生在美国历史黑人大学的适应可以分为几个阶段,从刚开始的先入为主的偏见,不适应,开始适应,较为适应,开始习惯,一直到回到中国后对国内生活不适应的一系列过程;从文化适应的维度上看,中国交换生在美国历史黑人大学主要有生活适应和学习适应两大部分,其中生活适应包括饮食习惯、语言、服饰、交通、消费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而学习适应主要是在学习资源、选课、上课、考试和师生交往方面的适应过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