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跨越鸿沟——从康德对休谟问题的回应论事实与价值分离问题
【6h】

跨越鸿沟——从康德对休谟问题的回应论事实与价值分离问题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思路及方法

第四节 研究的创新点

第一章 休谟问题

第一节 休谟问题的内容

第二节 休谟问题的原貌

一、休谟问题的提出

二、对休谟问题的分析

第三节 “是"与“应该"解析

一、传统理性主义对“是"与“应该”的定义

二、大卫·休谟对传统理性主义的批判

三、休谟对“是"与“应该”的定义

第四节 休谟问题的影响

一、休谟问题的积极影响

二、休谟问题的消极影响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跨越鸿沟——康德对休谟问题的回应

第一节 康德回应休谟问题要解决的三个任务

第二节 任务一:人类知识的内容

一、康德论证因果关系的先验证明

二、康德对理性物的划分

三、康德通过人类知识的内容对休谟问题的回应

第三节 任务二:人类理性的界限

一、康德证明普遍道德法则存在的可能性

二、康德在实践领域证明普遍道德法则存在的实在性

第四节 任务三:道德法则对经验原则的优先性

一、论经验原则不麓作为道德行为的动机

二、论实践理性作为道德行为的动机其本身即有实践能力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对康德回应的批判与反思

第一节 对康德回应的检验

一、康德哲学中的人类思维官能结构图

二、对人类思维官能结构图的分析

第二节 康德对休谟问题的回应与其他回应的比较

第三节 对康德回应的批判与反思

一、论康德哲学中的理想主义倾向

二、论康德哲学中的不可知论倾向

三、论康德哲学中的形式主义倾向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事实”与“价值”分离问题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第一节 论休谟问题提出的时代背景与当代的相似性

一、对休谟问题及其回应的时代背景的分析

二、对中国当代社会背景的分析

第二节 论“道德滑坡论”中的“事实”与“价值”分离问题

一、当代中国的道德困境

二、对道德滑坡现象背后的“事实"与“价值”分离问题的分析

第三节 康德对休谟问题的回应对我们的启示

一、用康德哲学解释现代道德困境的内在根源

二、康德哲学对解决现代道德困境的启示

本章小结

后记

参考文献

声明

展开▼

摘要

“休谟问题”是道德哲学领域的主要问题之一。“休谟问题”的原貌是指英国哲学家大卫·休谟(1711-1776)质疑从以“是”为系词的命题推导出以应该“应该”为系词的命题的正当性。后来的哲学家则将其继续发展为“事实”与“价值”分离问题。休谟问题首先建立在经验主义对于事实概念的特殊定义,认为经验以外没有实体存在。于是因果性和普遍法则的存在也受到了质疑。最终,休谟认为因果性和普遍法则没有实体存在,而仅仅是人类思考时的一种习惯。德国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1724-1804)的哲学理论建立在对休谟问题的回应之上。康德的回应开始于在认知领域对人类理性的怀疑,结束于在实践领域中对普遍法则的肯定。首先他同意休谟的看法,认为人类理性能力无法完全证明和理解普遍法则的实存,但是康德认为即使这样仍不能否定普遍法则存在的可能性。进一步,康德认为经验主义仅适用于认知领域,而在道德哲学领域,普遍法则的实在性可以由其在实践上的应用表明。最终,康德在实践领域通过实践理性本身既有实践能力和自由意志表明了普遍法则的实在性,同时也表明通过实践行为,事实和价值得到了统一,从而弥补了休谟问题造成的鸿沟。
   在这篇论文中,笔者试图通过分析休谟问题本身的成因、发展和康德对休谟问题的回应进一步探讨“事实”与“价值”分离问题。并且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将所得出的结论应用于现实,对道德滑坡现象的内在成因进行分析,并根据康德对休谟问题的回应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予以启示。当代中国社会经历着急速变革。在变革中旧的价值标准由于不能适应新的社会现状所以被抛弃,而新的价值标准尚未建立。于是出现了“事实”与“价值”的分离。这种分离一方面体现为价值标准的多样化;另一方面体现为作为第一性统领其它价值标准的标准的缺失。面对这些问题,康德对休谟问题的回应告诉我们,道德滑坡现象的内在原因是人类思维结构中自然本能对意志的影响。同时,人类思维结构中的实践理性为我们解决面前的困难指出了道路。
   本文通过文献研究的方法,探明了休谟问题及其回应的原貌、历史和现状。并且运用描述性研究法将康德哲学通过自己的理解和验证,给予叙述并解释出来。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以图表的形式将康德伦理学展示出来,形成了一个对康德伦理学独特的解释系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