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幸福感提升训练促进军校医学新生心理健康的作用和潜在机制探讨
【6h】

幸福感提升训练促进军校医学新生心理健康的作用和潜在机制探讨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英文缩写一览表

摘要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不足

1.3 研究假设和研究思路

第二章 军校医学新生幸福感水平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2.1 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第三章 幸福感提升训练在军校医学新生中的应用:促进适应并改善心理健康

3.1 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第四章 幸福感提升训练改善军校医学新生心理健康的潜在机制研究:情绪调节的中介作用

4.1 方法

4.2 结果

4.3 讨论

全文总结

本研究的创新点及不足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幸福感提升训练的研究进展

附录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军校医学生由于繁重的医学学习任务和军事训练任务,往往比普通大学生承担着更多的心理压力,且新生在对新环境的适应过程中很容易产生情绪困扰、表现出适应不良等症状,长期处于应激环境而无法缓减压力很容易对身心造成不利影响,甚至产生一系列情绪障碍。
  研究表明,幸福感(Well-being)的增加一方面有助于增强个体在应激情境下的应对能力和应激恢复力,增加积极情绪,防止不良情绪向下螺旋(Downward spiral)导致抑郁、焦虑等情绪不适;另一方面,根据积极情绪的扩展与建构理论,积极情绪还能拓展个体即时的思维-行动范畴(包括拓展个体注意、认知、行动等的范围),激发个体探索的认知行动趋势,不断获取有利于目标实现的知识和经验,并构建个体持久的身体、智力、心理和社会资源。良好的应对方式和持久的个人资源又预示着未来积极情绪的产生,进而实现个体积极情绪的螺旋式上升。
  目前,军校医学新生幸福感水平如何,幸福感与心理健康状况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何?是否可以通过幸福感提升训练改善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员适应军校生活?幸福感提升训练的起效因子又是什么?这些问题都未见报道。因此,本研究基于军校医学新生,1.检测幸福感在促进个体心理健康中的积极作用;2.评估幸福感提升训练促进新生适应军校新生活、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的效果;3.进一步探讨幸福感提升训练促进积极改变的潜在机制,逐步形成适用于军校大学生的幸福感提升训练课程。
  方法:研究一采用正负性情绪量表、流调用抑郁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心理幸福感量表和90项症状清单对565名军校医学新生进行测评,调查军校医学新生的幸福感和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二招募军校医学新生进行幸福感提升训练,检测其促进学员适应、提升幸福感、改善个体心理健康水平的积极效益;研究三对训练的长时效应作了进一步探索,且根据前人研究,情绪调节被认为是幸福感提升训练产生积极效益可能的潜在机制,而前额叶alpha波不对称性可作为个体情绪调节能力的客观指标,因此,本研究在干预前后检测训练组成员的大脑alpha波功率,探索训练前后个体前额叶alpha波偏侧化系数的改变,并检测其在训练改善心理健康中的中介作用。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9.0和Excel统计软件处理,主要统计方法有:相关分析、t检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脑电数据使用Neroscan脑电设备采集,数据通过Matlab分析。
  结果:1.研究一中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军校医学新生的心理幸福感和主观幸福感水平均与负性情绪、抑郁、焦虑及SCL-90各因子显著负相关。
  2.研究二中,对幸福感提升训练前测、后测数据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发现:适应量表、焦虑、抑郁、心理幸福感得分的分组(训练组、对照组)×测试时间(前测、后测)的交互效应显著,进一步简单效应分析表明:适应、心理幸福感、和抑郁水平的分组效应在后测时显著,具体表现为①对照组心理幸福感都随时间显著下降(P=0.021),干预组训练后心理幸福感呈上升趋势;②与前测相比,对照组适应水平降低,而干预组训练后适应水平显著提升(P<0.001);③对照组后测抑郁水平较训练前测显著下降(P<0.001),干预组训练后抑郁水平无显著增加趋势。焦虑水平的分组(训练组、对照组)×测试时间(前测、后测)交互效应不显著,测试时间的主效应显著(p<0.05),学员的焦虑水平随时间进程而上升,但这一上升趋势在对照组更为显著。
  3.研究三中,对幸福感提升训练干预组和对照组成员的前测、后测、训练后三个月后测数据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发现:适应量表、焦虑、抑郁、心理幸福感和主观幸福感得分的分组(训练组、对照组)×测试时间(前测、后测、三个月追踪)的交互效应显著,进一步简单效应分析表明:心理幸福感、主观幸福感和抑郁水平在三个月后测时分组效应显著,干预组幸福感水平高于对照组且抑郁水平低于对照组;适应与焦虑水平的分组效应在后测和三个月后测时显著,即干预组在接受幸福感提升训练后,其适应水平得到显著提升、焦虑水平得到显著缓解,且这一效应在训练结束三个月后仍显著。
  4.对训练组成员前额叶alpha波偏侧化指数做配对t检验,结果显示:干预后,训练组成员前额叶(F8-F7、F6-F5、F4-F3、FC6-FC5、FC4-FC3)alpha波偏侧化指数显著增加(P=0.034、0.008、0.012、0.01、0.01)。表明训练后参与者情绪调节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对alpha波偏侧化的改变在训练改善心理健康中的中介效应检验表明:脑电alpha波偏侧化的改变在心理幸福感对焦虑、抑郁的缓解中起完全中介作用,中介效果值分别为0.354、0.397;在主观幸福感对焦虑、抑郁的缓解中分别起部分中介和完全中介作用,中介效果值分别为0.120、0.135。表明情绪调节能力的提升可能是幸福感提升训练促进心理健康的潜在机制。
  结论:1.军校医学新生的幸福感水平与其心理健康状况密切相关,幸福感水平较高的学员,其心理不适症状较少;
  2.幸福感提升训练能有效增加军校医学新生对新环境的适应性,缓解抑郁与焦虑等情绪症状,提升个体的幸福感;
  3.情绪调节能力的改善可能是幸福感提升训练产生积极效益的潜在机制:训练通过改善个体的情绪调节方式,促进了个体对周围环境的适应、缓解了抑郁焦虑等心理不适,促进了心理健康。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