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仲裁员调解话语的多重人际意义研究
【6h】

仲裁员调解话语的多重人际意义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缘由

1.2 研究目的及问题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研究设计

1.4.1 数据收集

1.4.2 研究方法

1.5 论文框架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引言

2.2 法律和语言

2.3 调解和仲裁

2.3.1 调解的概念和渊源

2.3.2 仲裁理论基础

2.4 庭审语言研究综述

2.4.1 庭审话语研究综述

2.4.2 庭审话语研究的成就和不足

2.4 调解话语研究回顾

2.4.1 调解与语言的关系

2.5.2 调解语言研究回顾

2.5.3 调解语言研究的贡献和不足

2.6 小结

第三章 理论框架

3.1 引言

3.2 功能语言学

3.2.1 功能语言学的确立与发展

3.2.2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框架

3.2.3 功能语篇和功能语境

3.2.4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人际意义框架

3.2.5 评价系统

3.3 仲裁员调解话语中人际意义框架的扩展

3.4 小结

第四章 仲裁员调解话语中指称系统的人际意义

4.1 引言

4.2 指称系统

4.3 仲裁员调解话语中的人称系统

4.3.1 一致式

4.3.2 隐喻式

4.3.3 变异式

4.4 仲裁员调解话语中的称呼语系统

4.4.1 称呼语

4.4.2 仲裁员调解话语中的称呼语系统

4.5 小结

第五章 仲裁员调解话语中评价系统的人际意义

5.1 引言

5.2 评价系统的发展及构成

5.3 现代汉语的评价系统研究

5.4 仲裁员调解话语的评价系统

5.4.1 仲裁员调解话语评价系统的总体特征

5.4.2 仲裁员调解话语中的态度

5.4.3 仲裁员调解话语中的介入

5.4.4 仲裁员调解话语中级差

5.5 仲裁员调解话语中超越小句的评价意义

5.5.1 话语标记

5.5.2 幽默

5.6 仲裁员调解话语中态度韵的人际意义

5.7 结论

第六章 仲裁员调解话语中情态系统的人际意义

6.1 引言

6.2 情态的定义和分类

6.2.1 情态的定义

6.2.2 情态的分类

6.3 情态的功能

6.3.1 情态类别

6.3.2 主客观取向

6.3.3 情态量值

6.3.4 归一度

6.4 仲裁员调解话语中的情态意义

6.4.1 情态动词

6.4.2 情态附加语——语篇层面的情态意义

6.4.3 情态附加问句

6.3.4 语气词的情态意义

6.5 小结

第七章 仲裁员调解话语中语气系统的人际意义

7.1 引言

7.2 语气系统和人际功能

7.2.1 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语气系统

7.2.2 汉语语气系统与汉语语气词

7.3 仲裁员调解话语中的语气系统

7.3.1 调解话语中语气类型分布的总体特征

7.3.2 陈述语气

5.3.3 祈使语气

7.3.4 疑问语气

7.4.4 感叹语气

7.4 调解话语中语气隐喻的人际功能

7.4.1 调解中的反问句

7.4.2 设问自答句

7.5 小结

第八章 结论

8.1 本研究的主要发现

8.1.1 仲裁员调解话语的总体特征

8.1.2 仲裁员在调解话语中的身份特征

8.1.3 仲裁员调解话语实现的多重人际意义

8.1.4 实现仲裁员调解话语中人际功能的语言资源

8.2 现实启示

8.3 研究局限和展望

8.3.1 研究局限

8.3.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转写符号说明表

附录2 转写仲裁调解信息汇总

附录3 部分标注框架

附录4 仲裁员调解话语中人际功能实现的语法途径汇总

附录5 标注语料范例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是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框架下,借助翔实的社会调查和语料库的分析方法,对仲裁员调解话语实现的多重人际意义展开的系统研究。
  仲裁调解是仲裁程序中根据当事人的请求或者仲裁员在征得当事人的同意后,在仲裁庭主持下当事人平等协商解决纠纷的一种形式。作为一种复合式的ADR(alternative dispute resolution,替代性争端解决模式),仲裁调解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克服仲裁制度在管辖权方面的缺陷,还能维系乃至加深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友好关系。总之,仲裁调解既得享仲裁裁决的可执行性,同时兼具调解的灵活与便捷,极大地降低了执行成本,有助于提高社会效率、强化纠纷解决功能。但是,能否开启“调解”的大门继而顺利展开并取得预期的功效,关涉的因素却十分复杂。从形式和意义的视角来观察,仲裁员惟有使用得体的语言,发挥恰当的功能,方才有利于营造和解的氛围,进而促使仲裁程序从充分反映当事人的利益冲突到深入触及其内心世界,最终实现事实认定清楚、程序合法、调解(裁判)结论公平的法律目标。同时,在社会效果上尽可能促使当事人心悦诚服,做到“化干戈为玉帛”。毫不夸张地讲,仲裁员的语言艺术直接影响着仲裁结果与裁判质量。因此,对仲裁调解进行语言学研究具有显著的实际意义与一定的理论价值。
  研究仲裁调解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就是研究调解话语。从国内外研究现状看,调解话语研究呈现类型双重失衡的状态,即:学者们对司法(诉讼)调解话语的关注远远大于非司法的调解话语;有限的研究多集中于社会语言学和语用学,而借助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分析仲裁调解中的主导者(仲裁员)话语的人际功能研究则尚属空白。司法实践中的庭审过程是一个涉及社会、文化、法律等诸多因素的动态过程。尽管语言学家们已经从修辞学、社会语言学、会话结构、语用学、系统功能语言学等角度,对各类庭审话语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但是截止目前,法庭庭审和占据主导地位的法官身份研究是他们关注的重点,至于仲裁调解中仲裁员发挥的人际功能以及身份构建,则成为整个法律语言学研究的薄弱环节。
  系统功能语言学是一种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强的语篇分析理论,它的语篇和语境思想为本研究提供必要的经验模型。本文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人际功能框架基础上,细化了Halliday的人际功能意义的三个维度,借助Martin的评价理论和现代汉语的特征,最终搭建了适用于仲裁调解语境的人际意义扩展框架。由此,本文以仲裁员调解口语语料为研究对象,从两个维度、四个子系统来阐明人际功能实现的语法途径,即词汇语法层面的指称系统和评价系统,以及小句层面的情态系统和语气系统。在对其调解话语的整体特征、仲裁员的身份构建以及实现的多重人际意义的途径进行一些尝试性探讨,进而验证系统功能语言学在司法语言学研究领域的可应用型和操作性。
  为了还原最真实语境下的仲裁庭审话语,对中国的仲裁调解现状进行全面地反映描写、解释和剖析思考,本文采用了基于语料库的定量分析研究和定性研究的方法。首先,采集了52场庭审语料,在此基础上筛选、转写有效语料19场,构建15.78万字的口语语料库。然后,选取63个语言现象,对上述口语语料进行多层赋码、标注、提取,进而展开深入的数据统计分析。
  研究取得以下发现:
  第一,从仲裁员调解话语的整体特征和仲裁员身份建构来看,作为一种介于机构话语和非机构话语之间的特殊话语,仲裁员调解话语具有显著的动态性、不平衡性和语境依赖性。(1)在调解的首尾、三方调解和背靠背调解等三个不同阶段中,仲裁员的身份多样性和权势地位高低在情景语境中呈反比。(2)在调解的首尾阶段,仲裁员话语的机构性色彩十分浓厚,仲裁员起着控制庭审秩序、掌握话语主动权、询问调解意向的作用。因此,仲裁员是拥有权势的主导方,具有强烈的机构主体身份特征。(3)进入三方调解阶段,仲裁员角色变得复杂多样。他逐渐从权势高的一方向权势低的靠拢,在当事人双方之间扮演着调解员、干预者、协商者的身份,起着提出调解方案、促进双方协商的功能。(4)而在背靠背调解阶段,仲裁员扮演着专家、朋友或者独立第三方的角色。在与当事人单独沟通时,仲裁员尽量保持与对话方的平等关系,从客观、公正的角度,替当事人分析情况、讲解法律规定、划分纠纷权责、说理劝说,力图让当事人做出妥协让步,推动调解方案达成。所以,仲裁员在调解中的身份特征具有主导性、权威性和中立性。而他在整个仲裁调解中扮演了仲裁庭审组织者、法律专家、独立而非当然“公正”的调解人等多重身份。
  第二,在仲裁员调解话语的人际功能框架下,指称、语气、情态和评价各系统都有实现其多重人际功能的词汇语法手段和语篇手段,且主要集中在词汇语法层面,其类型和使用频数远远高于语篇层面。在调解活动中,仲裁员充分调动不同的语言资源,既传递信息又实现多重人际功能,使自己参与到调解语境中,在表达其态度的同时试图影响当事人的态度和行为。在仲裁员调解话语中实现的多重人际意义可锐化或柔化仲裁员的机构身份特征:(1)从锐化的角度上看,仲裁员调解话语实现了以下人际意义:维护仲裁庭审秩序,确立机构主体身份,确认法律事实,询问调解意愿,说明仲裁意义、程序、法律法规,发出命令,提出要求,表明观点。(2)仲裁员的调解话语也实现诸多柔化其机构主体身份的人际功能,即:表达对被调解方的尊敬,激发对话方的“被认同感”,拉近距离,消除敌对情绪,缓和气氛,增强人际接纳效果,摆事实,讲道理,实现说理和劝解的功能,修正听话者的意见,反驳对方观点。尽管每种语法手段对强化或弱化仲裁员机构身份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但从总体分布来看,弱化仲裁员机构身份特征、降低其权势身份的语法手段类型略高于强化型语法手段。
  第三,仲裁员调解话语中实现多重人际功能的语法手段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四个系统里。首先从词汇语法的层面上看:(1)在调解的各个阶段,仲裁员会采用不同的指称形式以及它们的语码转换形式,以此为策略来调整他们和当事人之间的人际关系。较强权势语义的人称指示语,如主体指称语和机构称呼语、全姓名称呼语,锐化仲裁员的机构身份特征。而不同类型弱化型的指示语和称呼语具有尊敬化、亲近化、老成化、准亲近化和适切转化的显著特征。(2)评价资源集中在实质性调解阶段。仲裁员会调用各类态度、级差资源来摆事实、讲道理,突显他的主观态度和立场,拉近与被调解方的距离。其中在态度子系统中,仲裁员借用鉴赏和判断资源,直接或间接地表达自己的立场或观点。积极、正面的的情感资源,所占比例虽然不多,但放低了仲裁员的机构身份,拉近了与被调解方的距离。让步资源是仲裁员使用的一种有效的说服手段。它能提升语义,并制造了反预期的效果,有效地监控调解的进行。级差资源覆盖面最广。仲裁员借助它对介入和态度资源分级,从锐化和柔化两个方向调节仲裁员对命题的投入程度。语篇层面上的评价资源包括话语标记和幽默。各类词汇和语篇层面的评价资源相互交织在一起,如韵律一般,在调解话语中流动,使之成为一个有起伏和动感的整体,由此实现说理、劝诫的功能。
  从小句层面看:(3)仲裁员在调解中采用的情态资源形式多样,覆盖面广。不同语气中使用不同类别、量值和取向的情态资源,在调解各阶段能传递各样的人际意义。调解首尾阶段中,疑问句里趋向于使用高值意图型情态资源。调解实质阶段中,仲裁员倾向于在陈述句、祈使句中使用高量值的责任型概率型的情态资源和高量值的责任性情态的否定结构,实现了角色的转变。而在背靠背调解中,仲裁员倾向于使用低值的责任型情态词和低值的概率型情态词,能以商榷性的语气展开协商,确保调解气氛相对融洽。超越词汇层面的非一致式情态表达也是仲裁员插入个人态度和立场的主要手段。(4)从语气系统看,有标记的、无标记的语气类型交叉使用,实现了仲裁员不同的交际意图。首先,大量的无标记完整的陈述句的使用,实现确认、建议、解释、说理、劝说的功能,表明仲裁员独立的第三方身份。其次,与高量值的情态词共现的无标记祈使句,充分体现了他在调解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和机构主体身份特征。然后,疑问句的完整性、功能偏离与否、有无语气词决定了仲裁员的疑问度强弱、语气的正式程度、隐性或显性地表达自己的态度。再者,尽管感叹句使用频率最少,却是仲裁员表达情感最强烈的语气形式。最后,作为汉语中特有的语气调节器,通用和地域性语气词在调解话语中改变了语气或强烈程度,起到了润滑交际的作用。
  本研究关注了仲裁员调解话语中实现的多重人际意义及其手段。从研究的结果可以看出仲裁调解活动不仅是一个协商社会身份和社会关系的过程,也是一个共同建构社会现实的过程。在调解阶段,仲裁员选择的语言形式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其权势地位、与当事人的亲疏关系和调解的成败。因此,要想充分发挥仲裁员在调解中的积极作用,实现仲裁定纷止争的作用,就必然要求其具备较高的文明素养和高超的交际技巧。一位综合素养良好的仲裁员,不仅能够有效地控制仲裁庭审秩序,也能根据情景语境的变化,灵活使用多种语法资源,以此弱化仲裁机构身份特征,缓和紧张气氛,拉近双方距离,推动调解的顺利进行,最终充分发挥仲裁定纷止争的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