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网络新闻编辑词汇屏蔽中的侵权问题与对策研究
【6h】

网络新闻编辑词汇屏蔽中的侵权问题与对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绪论

(一)研究缘起及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五)研究难点及创新点

一、网络新闻编辑词汇屏蔽的相关理论与实践

(一)“新闻”外延在网络时代的适度扩张

(二)把关人理论的适用在网络时代的变化

(三)词汇屏蔽把关方式

(四)词汇屏蔽把关效果及影响

二、我国网络新闻编辑中词汇屏蔽文本分析

(一)主流新闻网站词汇屏蔽事例

(二)其他网络媒体词汇屏蔽事例

三、网络新闻编辑中词汇屏蔽不当引发的侵权及其危害

(一)侵权行为界定

(二)侵权行为构成要件

(三)侵权行为后果

四、改善词汇屏蔽效果与强化权利保护对策探析

(一)技术领域:调整词汇屏蔽操作尺度

(二)教育领域:提升受众媒介素养

(三)制度领域:增加人工把关比例

五、思考与启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当网络信息交互平台在为有益文化的传播以及经济的发展提供强大推动力的同时,也成为不良信息的重要载体,不良文本信息过滤已经成为网络文本信息过滤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如何帮助人们有效地选择有用和感兴趣的信息,屏蔽不相关和不良信息,同时,针对如何净化上网环境,营造一个整洁、文明的上网环境,也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关注。
  本文以网络新闻在编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在这个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建设性建议和意见,争取能够找到二者之间的平衡点,从而为相关学术问题作出自己的贡献。
  本研究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是对网络新闻编辑词汇屏蔽中的理论与相关实践进行探讨。任何问题的出现都有其理论依托和现实应用,随着现实的发展变化,相关理论也应有其新的特点。如新媒体时代大批量涌现的把关人相较于传统把关人而言,拥有了更多新含义,同时也包含了更多新的内容,除对相关理论的适用范围进行探讨,本章还将对“新闻”外延在网络时代的适度扩张进行分析。针对所涉及的实践问题,从词汇屏蔽把关方式以及把关效果与影响展开论述。
  第二章是我国新闻编辑中词汇屏蔽文本分析。通过对主流新闻网站词汇屏蔽事例以及其他非主流网络词汇屏蔽事例进行分析,探究在有关对此问题的研究中,各类不同媒体出现词汇屏蔽的具体情况,试着总结出相关规律,摸索其中针对网民权利进行某类词汇屏蔽是否存在不合理之处。
  第三章探讨网络新闻编辑中由于词汇屏蔽不当所引发的侵权及其危害。随着我国日益加快的民主建设步伐,我国公民对自我权利保护的意识正在不断增强,新闻传播媒体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如若对相关问题处理不当难免会对公民的合法权利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在本章中首先探讨在新闻界中对侵权的具体界定,同时对侵权行为构成要件进行文本分析,即行为人是否实施了新闻违法行为,是否存在损害人格权的后果,关于新闻违法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及关于新闻行为人是否有过错。本章最后从言论自由及知情权方面是否受到损害对侵权行为后果进行分析。
  第四章是强化保护合法权利的对策探析,即对受众权利与词汇屏蔽界限之间的平衡点进行探讨。法律层面的探讨并未做重点研究,因为在法律有限范围内可以解决的问题并无必要采取其他相关措施进行干预,着重探寻的是从技术层面及受众媒介素养和制度领域如何去把握词汇屏蔽的操作尺度。在技术领域如何调整词汇屏蔽的操作尺度与范围,在教育领域如何提升受众媒介素养,在制度领域如何设置人工把关比例,针对相关问题本章会做仔细探讨。
  第五章则是对本论文的研究问题进行思考,如在相关词汇屏蔽把关过程中尽量做到技术与社会互动发展,同时坚持“从网上来,到网上去”的原则,强化意见领袖的作用。但是,无论怎样,本研究只是尽可能最大化的去寻找二者之间的平衡点,由于网络自身固有的特点决定了其使用水平的参差不齐,而这点在短期内并无办法从根本上得到改善,因此希望未来能有更深入的研究能够在此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