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WTO决策中的临界数量理论研究
【6h】

WTO决策中的临界数量理论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言

一、WTO决策机制、谈判模式与临界数量理论概述

(一)WTO决策机制

(二)WTO谈判模式17

(三)临界数量理论

二、一揽子协定与临界数量理论

(一)一揽子协定的内涵及现状

(二)一揽子协定改革的多方观点

(三)一揽子协定与临界数量理论

三、临界数量理论与WTO谈判模式改革

(一)可变几何与临界数量理论

(二)绿屋会议与临界数量理论

(三)诸边协定与临界数量理论

(四)临界数量理论理论具有自身优势

四、后多哈时代适用临界数量理论的可行性分析

(一)临界数量理论纳入WTO决策机制有其合理性、可行性

(二)临界数量理论在具体议题上的适用有利于维护中国在WTO的利益诉求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自WTO成立以来,已明文确立了协商一致为主、投票表决为辅的正式决策机制,后来又在乌拉圭回合谈判中引入了“一揽子协定”的决策方式。但是坎昆会议的失败,以及多哈回合谈判长久陷入僵局的情况表明,传统的“一揽子协定”存在缺陷,难以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弊端为成员所诟病,透明度不够、效率低下、公平性存疑,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谈判陷入僵局。因此,众多学者均提出要改革WTO决策机制,引入“临界数量”谈判模式。但就目前国内外研究情况而言,由于国内对改革WTO正式决策机制,尤其是改革一揽子协定决策机制的研究较少,对临界数量理论模式的研究更是少之甚少,因此对临界数量理论模式的认识存在误区,往往将临界数量理论方式与一揽子协定决策机制混淆,与可变几何、绿屋会议、诸边协定等谈判模式混同,对临界数量理论模式在WTO谈判运用中的合法性、合理性以及适用条件、弊端、实质等方面的研究更是几乎为空白。为此,本文通过比较法对临界数量谈判模式进行了深入剖析,以期能弥补国内理论空白,并对推动WTO谈判献计献策。
  本研究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对WTO决策机制、谈判模式及临界数量理论进行简要概述,对其概念及历史沿革进行了简要阐述,通过由大到小的缩小逻辑,对临界数量谈判模式进行简要的引入及介绍;第二部分对一揽子协定进行简要阐述,同时将一揽子协定和临界数量理论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本文观点,即临界数量理论可作为谈判模式对一揽子协定的决策机制进行补充,在坚持一揽子协定的大前提下,通过在具体议题上由占贸易比重90%以上的成员先行磋商谈判,谈判参与成员承担更多的成果性义务,而成果性权利通过最惠国待遇多变化,最终达成大框架下的一揽子协定;第三部分将临界数量理论与绿屋会议、诸边协定、可变几何理论分别进行比较,得出临界数量理论在透明度、民主性、效率性及成果公正性方面的优势;第四部分分析了临界数量理论在后多哈回合谈判中适用的可行性,同时根据中国当前的国际地位及现状,分析中国在WTO谈判中适用临界数量理论的优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