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铅污染土壤中铅的形态分析及稳定化处理工艺研究
【6h】

铅污染土壤中铅的形态分析及稳定化处理工艺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绪 论

1.1 铅污染现状及危害

1.2 铅污染土壤修复技术

1.3 土壤中重金属的化学形态

1.4 课题研究内容及意义

2 磷酸盐对铅污染土壤的稳定化研究

2.1 药品与设备

2.2 供试土壤概况

2.3 实验步骤

2.4 磷酸盐对污染土壤中铅形态的影响

2.5 磷酸盐对污染土壤中铅浸出浓度的影响

2.6 磷酸二氢钠对铅的形态转变随处理时间的变化规律

2.7 磷酸二氢钠对铅浸出浓度随处理时间的变化规律

2.8 磷酸盐与铅污染土壤中铅作用的X-射线衍射分析

3 有机酸对铅污染土壤的稳定化研究

3.1 药品与设备

3.2 实验步骤

3.3 有机酸对土壤中铅各形态的影响

3.4 有机酸对土壤中铅浸出浓度的影响

3.5 植酸对铅浸出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影响

3.6 红外图谱分析

4 无机-有机复合药剂对铅污染土壤的稳定化研究

4.1 无机-有机复合药剂对铅污染土壤的稳定化研究

4.2 正交试验

4.3 结果与讨论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过的项目

C. 附件

展开▼

摘要

研究磷酸盐稳定化处理重金属污染土壤有近二十年的历史了,已取得非常大的成就和进展,但是这种技术在应用过程中成本很高,导致其在实际土壤修复应用中无法广泛推广。此外,目前部分稳定化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研究都停留在实验室阶段,能够应用于实际修复项目中的固化/稳定剂的种类偏少,修复效果也有待提高。因此筛选出经济、高效的固化/稳定剂尤为重要。本文利用磷酸盐(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钠和磷酸三钠)和有机酸(腐殖酸、腐殖酸钾和植酸)稳定化处理铅污染土壤,采用BCR连续提取法对土壤中Pb作形态分析,探索前述处理剂对土壤中铅的形态分布变化、浸出浓度以及土壤中pH值的影响,同时采用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分析探究稳定剂与土壤中铅之间的相互作用,以阐述不同稳定剂对土壤中重金属的作用机制;分别采用磷酸盐和有机酸中稳定化效果最好的药剂,即磷酸二氢钠和植酸,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寻求二者的最佳工艺配比。
  本研究主要内容包括:①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钠和磷酸三钠均使土壤中铅的浸出浓度显著降低,且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其浸出浓度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BCR形态分析表明三种磷酸盐使土壤中铅的形态由有效态向残渣态转化,明显降低了污染土壤中铅的生物利用率; 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磷酸盐不仅与铅生成磷酸铅沉淀,还生成了氯磷酸矿物。②腐殖酸、腐殖酸钾和植酸也使土壤中铅的浸出浓度大幅度降低,并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呈现下降的趋势;形态分析结果表明污染土壤中酸可提取态铅含量大幅降低,残渣态铅含量显著提高,使铅向更稳定的形态转变;红外光谱分析表明腐殖酸中羧基与土壤中的铅发生主要作用,腐殖酸钾与铅的作用主要发生在羧酸根上,铅与植酸作用对植酸分子中P-O-CH3产生影响。③通过对比磷酸盐和有机酸的稳定化处理效率,得出磷酸盐中稳定化效率最高的是磷酸二氢钠,有机酸中稳定化效率最高的是植酸。④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无机-有机复合药剂稳定化处理铅污染土壤,确定了无机-有机复合药剂的最佳配比如下:A(磷酸二氢钠的量)为5%,B(植酸的量)为2%,C(处置时间)为9天时,铅的浸出浓度为0.0596mg/L,达到了《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中0.25mg/L的最高浓度限值限要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