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从镜像中寻求成长与认同——台湾新新电影中的成长电影研究
【6h】

从镜像中寻求成长与认同——台湾新新电影中的成长电影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绪 论

2 影像中的青春

2.1 台湾电影中的新热潮——青春电影

2.1.1“青年亚文化”

2.1.2“青春电影”是对青年亚文化的一种载体和传播

2.1.3“青春电影”发展的意义

2.2 台湾青春电影时代的到来

2.2.1 采用纪实的风格

2.2.2 纯净的画面与清新的风格

2.2.3 隐喻与象征

2.2.4“性爱”、“暴力”、“同性”成为关注焦点

2.3台湾青春电影的发展历程

2.3.1 以民族为题材

2.3.2家庭破碎与成长

3 台湾新新电影时期影像中青少年对成长经历的叙述

3.1 自我身份认同

3.2 主体性的追寻

3.3 青春记忆的片段

3.3.1 成长过程中的阵痛

3.3.2主体的自我构建

3.3.3 导演诉诸的青少年成长诉求

4 台湾青春电影对大陆电影的启示

4.1 同一时期的大陆青春电影和台湾青春电影的比对

4.1.1 形象比较——父权形象

4.1.2 精神内核比较

4.2 台湾新新电影对大陆青春电影的启示

5 结 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

摘要

近年来,台湾新新电影屡屡受到好评,尤其是在青少年群体中影响巨大。本文对镜像理论与台湾新新电影相关概念进行了介绍,并以电影青春视角为研究对象,应用镜像理论,结合具体案例,探索台湾青春电影中对青少年成长经历的叙述。通过拉康“镜像理论”,在自我身份认同与主体性的追寻方面审视台湾电影的影像中青少年的成长历程,并且折射出这一时期导演所诉诸的成长元素。根据台湾青春电影的不同时期进行比对,并对同一时期的台湾和大陆青春电影的横向比较,同时也是对大陆青春电影的发展提供依据。
  本文对镜像理论概念及深层含义进行了介绍,并对台湾新新电影以及本文题目中的青春视角做出阐述。同时也介绍了青春电影的形成,以及台湾青春电影的发展、特色以及形成这些的特点的原因。还以台湾新新电影为研究对象,应用镜像理论,结合具体案例,以青春视角探索台湾青春电影中对青少年成长经历的叙述。通过拉康“镜像理论”,在自我身份认同与主体性的追寻方面审视台湾新电影时期具体的影像文本中青少年对成长经历的叙述,折射出这一时期导演所诉诸的成长诉求。针对不同时期的台湾青春电影进行比较,对其发展进行研究。对同一时期的大陆青春电影和台湾青春电影进行了对比研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