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产品内分工理论的套件贸易形式决策及实现研究
【6h】

基于产品内分工理论的套件贸易形式决策及实现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 绪 论

1.1问题的提出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3研究目的与意义

1.4研究内容与逻辑框架

1.5特色与创新之处

2 套件贸易形式分析

2.1套件贸易与其它相关贸易概念比较

2.2产品内分工定义与现实形态

2.2.1产品内分工概念解析

2.2.2产品内分工与其它相关概念比较

2.2.3产品内分工的生产模式与贸易组织模式

2.2.4产品内分工的贸易形式

2.3套件分工与产品内分工比较

2.4套件贸易形式

2.5本章小结

3 实现套件贸易的价值链重构研究

3.1全球价值链与产品内分工

3.1.1全球价值链理论起源与内涵

3.1.2全球价值链的垂直分离与产品内分工

3.1.3全球价值链驱动机制与产品内分工

3.2套件贸易中的全球价值链及其驱动机制

3.3套件贸易中的价值链断裂与重构条件

3.4套件贸易中的价值链断裂区域与套件贸易形式

3.5中国汽车关税升级结构与贸易形式发展的实例分析

3.6本章小结

4 套件贸易形式的优化决策分析

4.1分工动因与关税升级

4.2套件贸易形式出口成本分析

4.3套件贸易形式的优化决策

4.3.1套件出口的拆分程度决策

4.3.1 IKD下的散件完备程度决策

4.4套件贸易形式优化决策应用

4.5本章小结

5 实现套件贸易的产品定制架构体系设计

5.1套件定制的需求分析

5.2支持套件的产品定制架构

5.3支持套件的产品定制架构模型

5.3.1现有的多色图理论及产品结构表达模型

5.3.2支持套件的产品层结构表达模型

5.3.3套件层结构表达模型

5.4产品层和套件层的模型转换

5.5套件产品配置的关键技术分析

5.6本章小结

6 支持套件定制的产品配置算法

6.1产品族配置

6.2套件平台配置

6.2.1动态BOM与产品结构变异

6.2.2配置转换模型

6.2.3套件收缩

6.2.4套件合并

6.2.5套件分支

6.2.6套件组合

6.3套件族配置

6.4订单配置

6.5套件配置应用实例

6.5.1某摩托车套件平台配置需求

6.5.2套件平台的配置(配置2)

6.5.3 CKD套件族的配置(配置3)

6.5.4套件平台配置应用系统

6.6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研究的主要结论

7.2研究结果的意义

7.3研究不足与展望

致 谢

参考文献

附 录

展开▼

摘要

套件贸易是指将完整产品拆分成成套组件进行的跨国贸易,由企业把产品生产的组装工序转移到进口国或第三国形成的,是支持全球化生产形式的重要贸易形式。套件贸易的主要对象是高附加值的装配型复杂产品,如汽车、摩托车、工程设备等。东道国为促进本国同类产业的发展,在WTO规则许可的范围内逐渐加强贸易保护,采取提高国产化要求和施行关税升级等办法区别对待不同拆分程度的套件产品,对工序转移多,国产化率高的产品给予更低的税率,以鼓励外资企业工序转移,这种跨国的生产后序工序转移实现了产品价值链的向外延伸,有利于东道国的产业发展。不同国家实行的这种鼓励加工贸易的关税升级政策促进了套件贸易的快速发展。套件贸易是产品内贸易发展最快速的领域之一,加快对套件贸易的研究有助于套件贸易相关企业的正确决策。
   本文从套件出口企业的角度分析套件出口过程中的关键决策问题,特别研究套件贸易形式的优化决策和套件贸易中的产品定制管理问题。
   产品内贸易以生产、制造过程的国际分工形成的中间投入品为对象,只包括制造过程内分工形成的加工贸易;套件贸易以产品内贸易定义的生产、制造环节为分工阶段,将套件作为中间投入品为对象,范围包括套件的研发阶段和东道国的产品销售阶段,属于加工贸易、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三个方面的范畴。套件贸易产生的直接动因由东道国的关税升级政策促成。关税升级结构促使套件贸易中价值链的不断断裂和重构,实现价值转移。当贸易阶段的价值增值足以抵消东道国的比较劣势时,实现公司内贸易;当贸易阶段的价值增值大于在东道国的套件组装与销售的价值时,实现公司间的套件贸易。套件的分工出现在制造的中间环节,这个环节存在一个定义模糊的、可伸缩的分工区域,不同的分工点形成不同的套件贸易形式。不同套件形态用套件的拆分程度指标度量,该指标由成本关税弹性和关税大小决定。套件出口企业对出口形式的选择依据税后成本最小的条件,进而得出拆分程度和出口形式。而且,可通过简化了的关税与等价关税的比较来决策;在西部不完全拆解套件形式的选择上,用产品出口完备程度指标作为决策变量,由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形成的最优均衡点和国产化率决定。当均衡点在国产化率要求内时,决策点是均衡点;均衡点在国产化率要求外时,决策点是国产化要求线与等产量线的交点。
   由于套件贸易的对象是复杂型的装配型产品,基于套件产品技术状态复杂、用户要求多样的特点,套件出口企业应该采用大规模定制方式管理不同形式的套件贸易。因此,在现有产品平台与产品族的派生架构中嵌入套件平台与套件族的派生架构,形成了包括产品平台层、产品族层、套件平台层、套件族层和订单层共五个层次的支持套件定制的产品定制架构。运用多色图理论建立了产品平台层、产品族层和套件平台层共享具有层次结构的产品层模型,套件族层和订单层共享扁平结构的套件层模型。建立了支持套件贸易定制的产品定制架构体系。设计了产品族的配置、套件平台的配置、套件族的配置和订单配置的配置步骤和算法。实现了将产品结构中间的任何层次以及变换后的层次作为套件产品的要求,保证了套件贸易配置中逐层衍生的产品属性传递,以及套件变化的追溯。特别研究了套件平台配置和套件族配置的套件收缩、合并、分支和组合的配置变换。利用摩托车的配置实例验证了套件平台的配置和套件族的配置及其算法。
   应用本研究成果,套件出口企业能够利用套件拆分程度决策方法和完备程度决策方法决策套件的出口形态;运用产品架构模型和配置算法,可以建立套件定制应用系统,实现套件贸易的大规模定制解决方案。
   论文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针对套件贸易无法采用产品内贸易分工理论的比较优势直接动因说和全球价值链理论的价值链空间配置说来说明套件贸易快速发展动因的问题,论文通过定义套件产品的价值链路径,分别从公司间套件贸易和公司内套件贸易的角度推导价值链重构的必要条件,结论认为东道国的关税升级政策是促成产品价值链断裂并向东道国转移的主要动因。弥补了产品分工理论和全球价值链理论无法解释装配型产品价值链断裂与转移的直接动因的缺陷。是产品内贸易分工理论和全球价值链理论的发展与补充。
   ②针对套件出口企业对四种套件出口形式的选择缺乏决策依据的问题,提出了利用产品拆分程度指标和出口完备程度指标概念进行出口形式决策,构建了求解产品拆分程度指标的成本约束优化模型,和求解出口完备程度指标的等产量线与成本线的均衡模型,结论认为产品拆分程度由成本关税弹性和关税大小决定;出口完备程度由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形成的最优均衡点和国产化率决定。填补了现有文献只从产业层面分析的局限性。
   ③为解决套件贸易中套件产品定制不能利用完整品产品定制方法的问题,提出了通过在产品平台与产品族的派生结构中嵌入套件平台与套件族的派生结构的方法,构建了包括产品平台层、产品族层、套件平台层、套件族层和订单层共五个层次的支持套件定制的产品定制架构层次模型。运用多色图理论的产品配置模型,建立了产品层结构模型和套件层结构模型,能完全表达五个层次结构特征及其属性,实现了套件产品的定制管理问题。充实了现有产品定制平台的衍生结构。扩展了产品配置的应用领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