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对我国助学贷款违约的博弈分析及对策研究
【6h】

对我国助学贷款违约的博弈分析及对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 对我国助学贷款风险成因的博弈分析

第三章博弈论模型在国家助学贷款发放中的应用

第四章对策与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国家助学贷款是政府为保证教育公平而出台的一项帮助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一项政策。由于现阶段我国的个人信用体系和配套的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健全,社会化的风险分散和补偿机制还不完善,以及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学生毕业后的收入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所以商业银行在发放贷款的过程中面临着极大的信贷风险。2003年以来,由于学生违约率过高,高校被停发助学贷款成为全国性的普遍现象。 很显然,银行面临的信贷风险过高是助学贷款市场走入困境的主要原因。对于学生而言,其风险主要表现为主观道德风险和客观经济风险。客观经济风险是因为就业形势或其它意外性事故造成的,具有不可避免性;而主观道德风险则由于在现有条件下银行的追讨行为不可置信而引发的学生恶意违约行为。产生主观道德风险的原因是助学贷款市场里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本文正是从博弈论角度入手,利用信息经济学原理来分析学生违约现象,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措施。 文章共分四部分。第一章是绪论,主要说明文章的研究背景、助学贷款的发展过程和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同时介绍了国内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状况。 第二章是对我国助学贷款风险成因的分析。文章首先从博弈论的角度说明,在现有的博弈规则下,银行对违约学生进行追讨是不可置信战略,因此学生发生违约现象是必然。在信用惩罚机制缺失的情况下,学生违约成本过低是引发道德风险的主要原因。 第三章运用信息经济学中的声誉模型、信号传递模型和道德风险模型对减少银行信贷风险的一些假设性措施进行详尽的分析,以证明这些措施对减少学生违约行为的可行性。声誉模型证明,如果将学生申请贷款这一博弈变为学生与银行整个交易过程中的一个子博弈,学生为了能够长期与银行合作,就不得不维护自己守信的信誉,以获得长远收益。信号传递模型解决的是助学贷款市场中的逆向选择问题。如果将学习成绩作为一个获得贷款的条件,那么真正贫困的学生就会努力学习,获得好成绩,以将自己与那些机会主义者区别开来。而机会主义者则由于自己传递信号的成本太大,就会放弃传递信号。这可以有效地将机会主义者驱逐出助学贷款市场。道德风险模型从违约成本和违约收益方面考虑,提出学生违约成本低是诱发道德风险的主要因素,因此解决道德风险的办法就是设立一个负激励条件,增加学生的违约成本。 第四章是对策与建议。文章首先从前面三个模型所得到的启示入手,分别提出将学生的还贷记录与其以后申请住房贷款和购车贷款等联系起来、将学习成绩作为学生获得贷款的一个条件以及增加学生的违约成本的建议。然后,又从如何减少银行面临的信用风险角度考虑,提出以下对策:1)建立和完善大学生个人信用体系;2)加强学校的责任,减少管理风险;3)建立和完善助学贷款风险分散和补偿机制;4)实行灵活多变的还款方式,等等。 利用博弈论理论对助学贷款市场中学生违约问题进行分析,并利用声誉模型、信号传递模型和道德风险模型去探讨如何降低助学贷款市场中的信用风险,是本文的创新。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