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城市规划与城市社会发展——基于社会发展目标的城市规划调控策略研究
【6h】

城市规划与城市社会发展——基于社会发展目标的城市规划调控策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导论

1.1问题的提出:城市规划与建设中“社会效益”虚化的现状

1.2研究目的

1.3研究的意义

1.4国内外研究现状及不足

1.4.1中国当代城市规划中的社会研究

1.4.2城市规划的社会性特征及社会作用研究

1.4.3城市规划制度及制度环境研究

1.4.4已有研究的不足

1.5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及方法

1.5.1研究内容

1.5.2研究框架及技术路线

1.5.3研究方法

上篇城市规划与城市社会发展的关系

2社会发展、社会发展目标及城市规划的社会发展作用

2.1社会发展:内涵与外延

2.1.1社会(Society)

2.1.2发展(Development)

2.1.3社会发展(Social Development)

2.1.4科学发展观及中国当代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

2.2社会发展目标

2.2.1社会发展目标的特征

2.2.2社会发展目标的构建

2.3城市规划的社会发展作用

2.3.1城市规划的本质

2.3.2城市规划的社会作用机理

3近现代城市规划中的社会发展思想

3.1社会思想背景与城市规划的总体演进

3.1.1社会思想与社会理论

3.1.2西方近现代城市规划的总体演进

3.1.3规划中社会思想发展的阶段性划分

3.2理性的综合规划模式与社会改良(1880'S-1960'S)

3.2.1理性的综合规划模式产生的社会发展背景

3.2.2规划理论与实践中蕴涵的社会思想

3.2.3理性的综合规划模式中的社会思想及其局限

3.3多元规划模式与社会改革(1960'S~1980'S)

3.3.1多元规划模式产生的社会发展背景

3.3.2规划理论中蕴涵的社会思想

3.3.3多元规划模式中的社会思想及其与实践的分离

3.4合作性规划模式与社会合作(1980'S-2000'S)

3.4.1合作性规划模式产生的社会发展背景

3.4.2规划理论与实践中蕴涵的社会思想

3.4.3合作性规划模式中的社会思想及其嬗变

3.5规划中社会思想演进历程及其启示

3.5.1近现代城市规划中社会思想演进的总体概括

3.5.2对中国当代城市规划发展的启示

4与城市规划及建设相关的社会发展目标

4.1城市空间环境规划建设与社会发展目标之间的关系

4.1.1城市空间环境规划与建设会影响到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

4.1.2合理的社会发展目标导引是塑造良好城市空间环境的重要条件

4.2与城市规划及城市空问环境建设相关的社会发展目标

4.2.1社会平等及社会公平

4.2.2社会稳定及社会安全

4.2.3良好的生活质量

4.2.4多样选择与自由

4.2.5公众积极参与的社会

4.2.6和谐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中篇城市规划社会发展作用弱化的原因

5理性认知偏差:城市规划社会发展作用弱化的认知原因

5.1技术·理性·制度:城市规划存在与发展的三维结构

5.1.1作为城市规划存在和发展规则的“理性”

5.1.2作为城市规划存在和发展基础的“技术”

5.1.3理性与技术的社会构成——“城市规划制度”

5.1.4理性、技术、制度三位一体的基础——城市规划实践

5.2城市规划技术(工具)理性的突出与不足

5.2.1城市规划技术(工具)理性的主导地位

5.2.2城市规划技术(工具)理性的片面性

5.3城市规划价值理性、制度理性的缺失

5.3.1城市规划的核心价值

5.3.2城市规划价值理性的缺失

5.3.3城市规划制度理性的缺失

6机制缺失:城市规划社会发展作用弱化的制度原因

6.1制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6.1.1制度因素是社会发展的内生力量

6.1.2制度设计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

6.2城市规划制度及制度变迁

6.2.1城市规划制度

6.2.2制度变迁理论

6.2.3中国城市规划制度变迁

6.3转型期城市规划制度的社会绩效保障作用之不足

6.3.1社会发展及社会制度变迁大背景的影响

6.3.2城市规划制度短缺与制度设计不足

6.3.3城市规划制度环境及其与社会发展目标的偏离

下篇基于社会发展目标的城市规划调控策略

7城市规划的技术性调控策略

7.1城市功能组织及空间资源配置

7.1.1理论基础

7.1.2主要问题

7.1.3规划调控策略

7.2城市人口分布及居住组织

7.2.1理论基础

7.2.2主要问题

7.2.3规划调控策略

7.3城市公益设施布局

7.3.1理论基础

7.3.2主要问题

7.3.3规划调控策略

7.4城市旧城更新

7.4.1理论基础

7.4.2主要问题

7.4.3规划调控策略

7.5城市开敞空间塑造

7.5.1理论基础

7.5.2主要问题

7.5.3规划调控策略

7.6城市地域发展平衡

7.6.1理论基础

7.6.2主要问题

7.6.3规划调控策略

8城市规划的制度调控措施

8.1城市规划制度安排的理念创新

8.1.1突出核心价值

8.1.2追求程序正义

8.1.3保障规划民主

8.2城市规划制度安排的规则设计革新

8.2.1强化规划法制的社会绩效保障功能

8.2.2完善公平公正公开的规划行政操作规程

8.2.3构建规划社会监督的制度化渠道

8.3城市规划制度环境创新

8.3.1营造规划的法治环境,重在完善规划的法律法规体系

8.3.2加快政府改革,关键是要建立规划管理权力的的约束机制

8.3.3明确规划组织的价值导向,加强行业管理与行业自律

8.3.4加强与城市规划相关的城市化制度建设

9武汉案例研究

9.1案例研究的背景

9.2 1990年代以来武汉城市土地开发情况分析

9.2.1城市土地开发基本情况分析

9.2.2城市土地开发基本特征

9.3社会发展视角下的检视——1990年代以来武汉城市发展的主要问题

9.3.1城市功能组织不当及空间资源不公平配置问题

9.3.2城市社会分化及居住隔离问题

9.3.3城市公益设施建设不足及配置不公平问题

9.3.4城市旧城更新中的问题

9.3.5城市开敞空间营造中的问题

9.3.6城市地域发展的不平衡问题

9.4社会发展目标导引下的武汉城市规划技术性调控措施

9.4.1合理组织城市功能,注重空间资源的公平配置

9.4.2推动人口分布与居住组织重构,减少居住地域空间环境质量差异,促进社会融合

9.4.3加强城市公益设施建设及社会共享,促进社会公平

9.4.4推进旧城的和谐更新

9.4.5营造完善的城市开敞空间系统,促进社会交流与融合

9.4.6合理确定优先发展地域,注重地域发展平衡,促进公平发展

10结论

10.1论文的基本观点

10.2对城市规划改革与创新的启示

致 谢

参考文献

附 录

展开▼

摘要

针对我国城市规划与建设中“社会效益”虚化的现状,论文以城市规划的社会发展作用为主题,以城市规划与城市社会发展的交互关系为联结点,以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城市规划调控机制构建为重点,系统地探讨了如何增强城市规划的社会发展作用这一核心问题。 论文主要运用多学科融贯的综合研究方法,借鉴运用社会学、经济学、地理学、政治学、管理学等学科理论及相关研究成果,多层次、多侧面、多视角地分析城市规划与城市社会发展的关联,剖析城市规划社会绩效弱化的原因,并为城市规划调控策略的提出提供理论支撑。 论文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技术路线设置了“城市规划与城市社会发展的关系”、“城市规划社会发展作用弱化的原因”及“规划调控策略”三个板块进行研究。 在上篇城市规划与城市社会发展的关系研究中,论文以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为借鉴,界定了社会发展、社会发展目标的概念内涵,提出了现阶段中国社会发展的目标体系,并且根据空间与社会相互建构、相互融合的关系,提出与城市规划建设相关的社会发展目标。论文揭示了城市规划的社会性特征及社会作用机理,归纳总结了城市规划对相关社会发展目标的影响。 在中篇城市规划社会发展作用弱化的原因研究中,论文通过分析中国当代城市规划技术(工具)理性的主导地位及其片面化发展、价值理性及制度理性缺失的特征,以及转型期城市规划制度框架中激励与约束、利益补偿与社会监督机制的缺失,制度环境与社会发展目标偏离的特征,揭示了城市规划社会绩效弱化的认知原因及制度原因。论文特别强调指出,规划制度机制的缺失是城市规划社会绩效弱化的根本原因。 在下篇基于社会发展目标的城市规划调控策略研究中,论文重点探讨了有助于实现社会发展目标的规划调控机制构建及策略措施。研究认为,增强城市规划社会绩效的基本途径可分为两个层面:在技术层面,规划应在辨析城市各种空间环境的社会促进或社会损害作用基础上,就城市空间环境建设的各主要领域制定并实施相应的技术性调控策略;在制度层面,针对转型社会中普遍的制度短缺及制度设计不足问题,规划应根据当今社会整体制度变化的趋势,建立起能体现规划核心价值、有助于社会发展目标达成的规划制度框架,并加强规划制度环境的塑造。 论文结语部分总结了本文的基本观点,并指出本研究可以从社会发展视角,为亟待进行的中国城市规划改革提供技术及制度两条改革路径的指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