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布地奈德气管内滴入预防BPD的安全性和疗效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6h】

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布地奈德气管内滴入预防BPD的安全性和疗效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前言

1方法

1.1文献纳入标准

1.2文献排除标准

1.3结局指标

1.4文献检索策略

1.5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及质量评价

1.6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文献检索结果

2.2纳入研究的基本资料

2.3纳入研究的偏倚评估

2.4 Meta分析结果

2.5发表偏倚评估

3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肺表面活性物质在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目的:采用 Meta分析的方法评估肺表面活性物质( pulmonary surfactant, PS)联合布地奈德气管内滴入预防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的安全性和疗效。 方法: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7年11月,搜索相关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研究文献。观察的主要结局指标有BPD发生率、BPD相关死亡率,次要结局指标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应用 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进行文献偏倚评价,应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应用Egger’s检验进行发表偏倚评估。 结果:5项RCT共纳入495例受试者,其中试验组242例,观察组25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及对照组的BPD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56,95%CI(0.43,0.72),P<0.001],试验组及对照组的BPD相关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64,95%CI(0.41,0.99), P<0.05],试验组及对照组的脑室内出血、感染/败血症、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高血糖、高血压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布地奈德气管内滴入可降低BPD发生率及BPD相关病死率,且不会增加短期相关并发症发生的风险,但考虑到纳入研究的样本量较小及偏倚存在,该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仍需要大样本、多中心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明确,且对相关长期并发症如神经发育障碍发生的影响仍需进一步研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