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福州市家庭农场经营规模与效率研究-——以果蔬类农场为例
【6h】

福州市家庭农场经营规模与效率研究-——以果蔬类农场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4 内容框架

1.5 研究方法

1.6 技术路线图

1.7 创新与不足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2 相关理论基础

3 福州市家庭农场经营规模与效率及发展现状分析

3.1 福州市农业发展总体概况

3.2 福州市家庭农场经营规模现状分析

3.3福州市家庭农场经营效率现状分析

3.4 福州市家庭农场经营发展现状分析

4 基于DEA模型福州市家庭农场经营规模效率实证分析

4.1 DEA模型简介

4.2 指标的选取及说明

4.3 果蔬类家庭农场经营规模效率实证分析---基于DEA模型

4.4 果蔬类家庭农场最优经营规模的确定---基于超效率DEA模型

4.5 果蔬类家庭农场最优规模区间的确定

5 基于Tobit模型福州市家庭农场规模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5.1 农场经营规模效率影响因素理论分析

5.2 农场经营规模效率影响因素实证分析---基于Tobit回归模型

6 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

6.1 主要结论

6.2 政策建议

7 结语与展望

7.1 结语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在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下,在农业讲求市场化、规模化、集约化的潮流趋势下,急需对于我国已经施行了三十多年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进行新的调整,以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要求,适应农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发展家庭农场的概念以后,把家庭农场作为重要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将其纳入到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中。由于党中央政府的大力引导和支持,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业资源配置的需要,家庭农场在全国得到迅速开展,由此可见家庭农场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福州市近两年家庭农场发展迅速,不仅农场数量快速增加,而且部分农场还具有了一定的经营规模,形成了较为积极的发展势头,营造了较为良好的发展环境。但由于家庭农场的经营方式在福州地区刚刚开展,尚且处在萌芽和探索阶段,农场发展的各方面条件和标准还未规范,农场发展的理念和思路尚未清晰,农场的经营和管理方式还较为落后,尤其是对于农场根据本地区情况进行适度规模的选择和农场的生产经营效率方面没有进行深入的讨论与研究,这也导致了普遍农地的种植效率不高,农场的生产规模与经营效益低下,农户没能更好地通过开展家庭农场增收致富。因此,当前较为重要的关键问题是提供关于本地区家庭农场发展规模与效率的研究。
  本文基于对福州市家庭农场的发展现状,鉴于果蔬类种植在福州家庭农场经营类型中占据主要地位,因此以果蔬类种植为例对福州市五区八县的60个果蔬种植类家庭农场进行实地走访调查,选择其中52家有效数据样本进行家庭农场经营规模和效率的研究。
  首先,通过对52个家庭农场的投入指标和产出指标的数据整理,建立DEA效率评价模型,将各项投入和产出指标放入DEA模型中测算,得到各个家庭农场经营规模的效率。结果显示福州市家庭农场经营规模的综合技术效率为0.607、纯技术效率为0.796、规模效率为0.753,三项效率评价指标都较低。
  其次,由于DEA模型无法对效率值为1的决策单元再进行测算比较,因此本文进一步通过超效率DEA模型测算出有效农场的精确效率值,寻找规模效率最优的农场,确定最优农场经营规模为20亩。在此笔者通过观察发现最优效率为1的农场规模集中分布在两个不同的区间范围,而且两个区间范围内的农场效率值都较高,进而通过两个区间平均综合效率的比较,得到农地最优规模区间在20-26.5亩。
  再次,通过对农场经营规模效率影响因素理论分析基础上,选取农场主个人特征、农场主家庭特征、以及农场特征等16个变量因素,以DEA模型测算的效率值为因变量,建立Tobit回归模型,得到变量因素显著性数值。在剔除不显著的因素后,再一次对显著性因素进行二次模型回归分析,以求得到更加精确的结果。结果表明,农场主年龄、农场主是否本地村民、受教育年限、从事农场经营时间、参加农技培训、加入合作社等因素对家庭农场经营效率有显著影响。
  最后,根据以上的研究结果提出政策建议。一、因地制宜确定不同地区农场最优规模;二、完善农地经营权流转制度;三、加大农技推广,提高农场生产技术水平;四、加强农户综合素质和农业技能培训;五、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六、发挥示范农场带头作用;七、加大政府政策扶持力度;八、发展具有福州特色品牌的现代农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