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父母养育方式与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及人格的相关性研究
【6h】

父母养育方式与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及人格的相关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缩略词对照表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 论

4 结 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父母养育方式与人格及心理健康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展开▼

摘要

目的:分析农村初中生父母养育方式及心理健康、人格的现状,探讨父母养育方式与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及人格的相关性。
  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贵州省2所乡镇中学479名初中二年级学生,进行一般情况问卷包括性别、年龄、民族、父母亲职业、文化水平等,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症状自评量表及艾森克人格问卷(少年版)的调查,并对一般情况,三个标准化问卷与全国常模、不同性别、不同民族间的比较以及父母养育方式对症状自评量表(Self-reporting Inventory)SCL-90、艾森克人格问卷 EPQ(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得分间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1)本次调查的479名初二学生的心理问题检出率为23.38%,男生为22.22%,女生为46.32%,女生SCL-90得分均高于男生,心理健康水平较男生差;(2)与各自全国常模比较分析后显示:①母亲因子中,过分干涉、过分保护两因子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差异(P值>0.05),而父亲因子中的情感温暖、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偏爱、拒绝否认和过度保护6个因子与母亲因子中的情感温暖理解、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和偏爱4个因子相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P值<0.01),其中父亲因子中的情感温暖、过分干涉、偏爱、过度保护及母亲因子中的情感温暖理解、偏爱均明显低于全国常模,而父母亲因子中的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均明显高于全国常模。②SCL-90各因子均分均明显高于全国常模,有统计学意义(P<值0.01)。③男女生EPQ精神质这一维度与常模无明显差异(P值>0.05),而内外向、神经质及掩饰程度三个维度与全国常模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值<0.01);(3)不同性别间的比较显示:①父母养育方式中父亲因子中的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三项在男女生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值<0.01),其余各项因子均无差异(P值>0.05);②SCL-90中所有因子在男女生之间均存在差异(P值<0.05),女生心理健康状况较男生差。③EPQ男女生在精神质、内外向和神经质三个维度具有差异(P值<0.05)。(4)布依族与汉族比较:布依族与汉族父母养育方式比较无明显差异(P值>0.05),父亲因子中的过度保护及母亲因子中的的情感温暖理解布依族学生高于汉族学生;在SCL-90的各因子分的比较中,只有躯体化和抑郁两个因子有差异(P值<0.05),其余各因子两个民族间无差异(P值>0.05),提示汉族学生较布依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差。在 EPQ四个维度的比较中,在精神质、内外向两个维度上比较有差异(P值<0.05),而神经质和掩饰程度两个维度比较无差异(P值>0.05),且汉族学生人格呈内向倾向型;(5)偏因素相关性分析提示:①父母养育方式与心理健康之间有明显相关性,即父母亲因子中的惩罚严厉、偏爱、拒绝否认及父亲因子中的过度保护的因子分与SCL-90中的所有因子呈正相关,父母亲因子中的情感温暖理解与SCL-90中的所有因子呈负相关。②父亲因子中的情感温暖、过度保护两个因子与 EPQ中的四个维度均呈负相关,母亲因子中的情感理解、惩罚严厉与偏爱三个因子与四个维度均呈正相关。
  结论:父母养育方式与农村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及人格密切相关,应提倡情感温暖理解型的养育方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