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物质滥用和成瘾行为国际研讨会
物质滥用和成瘾行为国际研讨会

物质滥用和成瘾行为国际研讨会

  • 召开年:2009
  • 召开地:重庆
  • 出版时间: 2009-09

主办单位:中国毒理学会

会议文集:物质滥用和成瘾行为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近年来在脑与行为领域的科学进展和发现已经革新了我们对于物质滥用及其对人体思维和情绪作用的知识.与此同时,针对促进药物滥用和成瘾发展的人类行为和环境的大量心理学和社会文化方面的研究也在展开.文化因素也被认为在世界不同地区成瘾行为的发展和上升中起重要作用。要采取有效的策略解决全球非法药物滥用与成瘾问题,我们需要一种整合和统一的视角,这种视角不仅包括科学,还应包括文化,伦理道德和精神等社会组成部分.rn 药物滥用是一个涉及多方面的问题.它可以是生物因素和基因缺陷的结果,也可以是由于社会影响,药物的易获得性,文化压力等因素导致的习惯性行为.因此,针对药物滥用或成瘾者进行预防、治疗和康复的任何成功的计划都应该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rn 科学研究在解释分子生物学、脑影像学等在药物滥用形成耐受和依赖的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该领域的研究还阐释了基因发挥作用并将成瘾的特性传递给后代的途径.然而科学对于药物滥用预防的贡献是有限的,因为这是一个需要综合心理干预和咨询的领域.文化在指导人们的态度和形成成瘾或戒断的潜在动机中发挥了核心作用。个体的戒断和康复部分依赖于文化环境.事实上,对非法药物的界定在不同文化中也各不相同.每个社会都建立了控制人们接触药物和酒精的行为规范.因此,在对药物滥用多角度、综合的预防和干预措施中,理解不同的文化期待、态度和行为规范是至关重要的.伦理道德和精神文明也是药物滥用预防中重要的因素.非治疗用的处方药物就是药物滥用领域中存在的伦理问题.rn 另外,关于非法药物滥用的立法问题也在各个国家引起了严重的争议.伦理和科学不是互斥的关系,两者都在为大多数人的利益努力寻求真理.统揽科学、文化、伦理道德和精神文明对于预防药物滥用和成瘾康复有重要的意义.主要文明体系的和睦关系将带来更为有效的策略,以克服由于药物滥用问题蔓延导致的全球性危机.
  • 摘要:氯胺酮为苯环利啶(PCP)衍生物,是非竞争性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拮抗剂.作为一种静脉麻醉药,它已在临床应用多年.rn 氯胺酮具有一定的致幻作用和成瘾性,被广泛滥用于各种娱乐场所.近几年来,非法滥用氯胺酮的人数呈现快速增长趋势.rn 本文概述了氯胺酮的药理及毒理学特性及滥用情况,并从与药物成瘾机制有关的强化效应和奖赏系统、解剖结构及NMDA受体等方面,对氯胺酮成瘾的可能机制作一综述.
  • 摘要:长效阿片受体激动剂美沙酮对阿片依赖的有效治疗提示,慢启动长效多巴胺受体(DAT)抑制剂很可能对精神兴奋剂成瘾具有潜在治疗作用。为验证此假设,我们成功地研制出慢启动长效DAT抑制剂CTDP32,476, 并进一步研究其在成瘾性动物模型中的治疗作用。rn 结果显示:(1)腹腔注射(ip)CTDP32,476(10-20 mg·kg-1)可缓慢但长时间增高伏隔核内细胞外多巴胺浓度;(2)无药物史的老鼠不能自身给药CTDP32,476,但能自身给药可卡因;(3)将可卡因自身给药的老鼠转换为CTDP32,476自身给药后,自身给药行为表现为低频率、不规则、并随时间进行性降低;(4) 与相同剂量的可卡因相比,CTDP32,476在累进比(progressive-ratio) 的自身给药模式下,为获得药物的断点(break-point) 明显较低;(5)将可卡因自身给药的老鼠给予CTDP32,476前处理后,CTDP32,476产生了剂量依赖性、长时间(-24 h)地抑制可卡因自身给药行为.rn 研究提示,(1)慢启动长效DAT抑制剂CTDP32,476的成瘾性低于可卡因;(2) CTDP32,476对可卡因或其他精神兴奋剂的成瘾性有潜在治疗作用。
  • 摘要:目的:探讨阿片类药物依赖患者在接受立体定向治疗手术一年后,其生命质量和社会支持情况.rn 方法:设立手术组、非手术组、健康对照组,填写相关量表调查3组人群的生命质量与社会支持情况,采用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法分析,比较手术组和非手术组通过不同的戒毒治疗方法,一年后的生命质量和社会支持情况,比较术后一年手术组中的复吸与非复吸者的生命质量与社会支持情况,并分别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rn 结果:手术组患者术后一年的生命质量优于非手术组,但仍不及健康对照组,术后一年复吸者的生命质量低于未复吸者;手术组患者术后一年的社会支持优于非手术组,但仍不及健康对照组,术后一年复吸者得到的社会支持比未复吸者少.rn 结论:相比传统的戒毒方法,手术戒毒更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及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也有助于降低复吸率.手术戒毒患者术后一年的生命质量及社会支持与健康人群相比仍有一定差距,需通过进一步的综合治疗尽快回归正常生活.
  • 摘要:目的:美洲和欧洲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吸烟率是社区人群对照的3至4倍,与阴性症状和锥体外系综合征的减少及认知功能的改善有关.本研究的目的是在中国精神分裂症患者中观察这些因素的临床关联性.rn 方法:采用尼古丁依赖自评量表(Fagerstrom Test for Nicotine Dependence,FTND)和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epeatable Battery for the Assessment of Neuropsychological Status,RBANS),我们对776例男性和560例男性社区对照进行了比较.患者也测评了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mptom Scale,PANSS)、 Simpson-Angus锥体外系副反应评定量表(Simpson and Angus Extrapyramidal Symptom Rating Scale,SAES)和不自主运动量表(Abnormal Involuntary Movement Scale,AIMS).rn 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终生吸烟率较社区对照人群高(79%比63%),同时严重吸烟者与对照组之间有更明显的差异(61%比31%). 现在吸烟者的PANSS阴性症状和SAES帕金森综合征得分均低于非吸烟者.吸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RBANS认知功能测试中表现最差,非吸烟精神分裂症患者较差,之后是吸烟者,非吸烟者对照表现最好.rn 结论:中国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吸烟率高于社区对照人群,但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对照组之间尼古丁依赖率与美洲观察到的情况有很大的差异.吸烟与较低水平的阴性症状,较少的锥体外系综合征及较少的帕金森综合征相关联,提示自我治疗的存在.但是,吸烟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对照组人群中都与显著的认知功能损害相关联.
  • 摘要:目的:比较网络成瘾(IAD)青少年与正常对照组的心身症状、人格特征及父母养育方式.rn 方法:在2007年5月至2007年12月间,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及父母养育方式量表(EMBU),对204例诊断为IAD的青少年进行评定.同时应用上述3种测量工具对100例正常青少年进行评定.rn 结果:IAD青少年SCL-90的躯体化(P=0.006)、抑郁(P<0.0001)、敌对(P=0.001) 和偏执因子(P=0.000)均高于正常对照,总症状指数也比正常对照高出近10%(P=0.001).IAD青少年EPQ的内外向因子分低于正常对照(P<0.0001),精神质因子分高于正常对照(P=0.000).EMBU测查表明,总体来说IAD青少年较正常对照的父母养育方式缺少情感温暖与理解、过分干涉、拒绝与否认(仅为母亲)(P<0.001).rn 结论:网络成瘾青少年常常出现各种精神症状,表现出内向和精神质的人格特征.父母对他们的养育方式常常表现为过分干涉、惩罚、缺少情感温暖.
  • 摘要:目的:探讨药物维持和社会心理康复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模式对美沙酮门诊维持治疗的治疗效果.rn 方法:将符合纳入要求的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并分别予以综合模式治疗及单纯美沙酮维持治疗3个月后,比较实验前后两组受试者依从性、社会支持的变化及治疗效果.rn 结果:治疗前后SCL-90量表评价结果表明,海洛因依赖者普遍存在较高的SCL-90评分,综合模式治疗组的自评精神症状明显少于单纯维持组;治疗前后社会支持量表评价结果表明,综合模式治疗组的社会支持评定总分均值略高于单纯维持组,且标准差更小,但差异未表现出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保持率显著优于对照组.rn 结论:药物维持和社会心理康复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模式疗效优于单纯美沙酮维持治疗.
  • 摘要:目的:建立生物-心理-社会综合防复吸模式,探索该模式对毒品依赖者社会、心理状况的作用。rn 方法:选择四川省乐山市社会经济文化大致相当的两个社区分别作为实验社区及对照社区,在实验社区内实施为期一年的防复吸生物-心理-社会-综合干预;对照社区仅进行生物医学干预.比较两个社区毒品依赖者的社会、心理状况.rn 结果:影响毒品依赖者社会支持及心理状况的因素主要包括职业、年龄、文化程度等个体因素;试验组的患者较对照组较少表现出激动不安的情绪.rn 结论:生物-心理-社会综合防复吸模式对改善毒品依赖者情绪有积极作用,贯彻这一模式的同时应关注不同患者的个体特点.
  • 摘要:目的:了解美沙酮维持治疗联合心理护理对戒毒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rn 方法:患者随机分为心理护理干预组与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给予美沙酮维持治疗,心理护理干预组同时给予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生存质量变化.rn 结果:两组戒毒患者接受美沙酮维持治疗后,生存质量均有明显改善(P<0.01),心理护理干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rn 结论:美沙酮维持治疗联合心理护理可更好地改善戒毒患者的生存质量。
  • 摘要:目的:了解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及不同强戒次数对其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rn 方法:对80例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进行SCL-90评定,评定分值与全国常模进行对照分析,用SPSS11.5社会统计软件进行统计.rn 结果:强制隔离戒毒人员SCL-90评定结果总分、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与常模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接受强制戒毒3次及以上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差于初次强制戒毒人员,两者在总分、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敌对、精神病性及其他等因子上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rn 结论: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进入强制隔离戒毒所后,有较突出的心理健康问题,尤以抑郁、强迫、躯体化因子为著;强戒次数对强戒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有着明显的影响.
  • 摘要:随着强制隔离戒毒所收容量的增加,女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以下简称强戒人员)的人数上升。截至目前,收治的女性强戒人员所占收容比例已由最初的15%上升到18%。和男性强戒人员相比,女性强戒人员普遍具有情绪稳定性差、认知偏激、自我价值感、安全感欠缺等特点。rn 如何提升对女性强戒人员的整体认识、制定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与治疗方案,已成为强戒所心理矫治工作中需要探讨的一个新方向。
  •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以下简称《禁毒法》)树立了以人为本的戒毒理念,立足于戒毒人员具有病人、违法者和受害者的三重属性,为我们开展强戒人员心理矫治工作提供了依据,指明了方向。rn 但如何衡量和评估强制隔离戒毒效果,特别是对于强戒人员较为“隐蔽”的内在心理结构和功能变化和发展,怎么去评价和诊断是我们承担强制隔离戒毒任务的机构需要深入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 摘要:遗传药理学使用基因检测的方法预测药物治疗对酒精或阿片类物质依赖患者个体的有效性.rn 酒精和阿片类物质产生强化效应和依赖的共同神经生物学基础是增加β-内啡肽释放.酒精和阿片类物质引起的生理和主观效应都与β-内啡肽和μ阿片受体有密切的关系.rn 纳曲酮治疗是一种对酒精和阿片依赖均有效的治疗方法,其能增加β-内啡肽的基础释放量,从而抑制酒精引起的β-内啡肽进一步释放.纳曲酮在治疗酒精依赖中的作用被认为与μ阿片受体基因(Al18G)的功能性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有关.具有这种单核苷酸多态性的酒精依赖患者使用纳曲酮治疗后复发率低.这种单核苷酸多态性在中国北方人中较为常见,因此提示了纳曲酮治疗酒精依赖在中国的重要性.rn 另一个与精神活性物质或其他药物依赖相关的重要基因多态性多发生于编码多巴胺β-羟化酶(DβH) 基因的启动子区域.这种基因多态性可导致多巴胺β-羟化酶水平降低10-100倍,使神经元中的多巴胺转化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β-羟化酶水平正常的精神活性物质依赖患者采用多巴胺β-羟化酶抑制剂治疗能明显减少药物滥用,而多巴胺β-羟化酶水平低的患者采用该疗法治疗无效.遗传药理学在改善治疗效果方面有巨大的潜力.rn 我们已经鉴别出能影响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因素的基因变异体.这些变异能够指导药物治疗的选择,使酒精和精神活性物质滥用患者得到最优化的治疗,降低戒断后的复吸率.
  • 摘要:在美国,每年有超过40万的人死于吸烟、暴饮暴食、物质滥用以及意外事故和自杀.此外,合并有精神疾病的成瘾者(双重诊断)相当普遍.约29%患有精神疾病的人和一半左右患严重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的人有成瘾史.因此,成瘾相关的预防、研究及治疗依然是精神病学领域关注的重点.rn 我们将回顾2008-2009年在药物滥用、食物和其他成瘾方面的研究.在药物试验、药物的选择、成瘾易感性、干预的预后以及复吸的可能性方面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在成瘾的认定、预防和治疗方面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例如,虽然直到DSM-III修订版出台才将可卡因列为有滥用潜力的物质,但这一发现拓展了以往局限于对成瘾躯体戒断症状的研究、治疗的范围.最近在动物模型方面已有所突破,目前正在进行有关成瘾大鼠的研究.此外,神经生物学、影像学、蛋白质组学、纳米技术、药理学以及行为科学研究方面的进展也对成瘾领域的研究产生影响.rn 本文综述了我们在成瘾研究中的部分工作以及其他成瘾研究方面取得的进展.
  • 摘要:目的:研究暴力违法青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脑电图特征.rn 方法:采用脑电记录仪对400例司法鉴定涉嫌暴力违法精神分裂症患者和进行描记,并将结果与非暴力违法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结果进行对照.rn 结果:暴力组脑电图异常频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暴力组癫痫样放电征在左侧、右侧与双侧的表达频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癫痫样放电征左侧大脑半球表达频度显著高于右侧(P<0.01);暴力组癫痫样放电征涉及额叶、颞叶、顶叶和枕叶频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癫痫样放电征多在颞叶、额叶表达;暴力组癫痫样放电征总体表达频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rn 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暴力违法行为可能与大脑损害及大脑癫痫样放电征有关,大脑异常放电冲动刺激可能是导致患者暴力违法的重要因素.
  • 摘要:目的:探讨纳曲酮治疗酒依赖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 方法:采用纳曲酮和安慰剂双盲对照研究方法,将68例门诊酒依赖患者随机入组,治疗12周,在不同治疗时段采用密执根酒精依赖调查表(MAST)、饮酒渴求度、饮酒量调查表、SCL-90、不良事件、血生化、心电图等各项工具进行测试.rn 结果:观察期内纳曲酮组可视渴求量表在治疗的第10周及第12周分别为1.77±s 1.71、1.52±s 1.61,与安慰剂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值均<0.05).饮酒量纪录表显示纳曲酮组的患者酒精消耗量(g)在治疗的第6、8、10周分别为116.55±s 302.19、127.36±s 316.13、170.43±s 388.14,与安慰剂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值均<0.05);复饮患者纳曲酮组和安慰剂组分别有4/32例、13/33例,卡方检验(Fisher)χ2=6.08,差异有显著性;SCL-90测试显示纳曲酮组在治疗的第8周,其焦虑、恐怖、偏执三个子量表的数值分别为1.16±s 0.27、1.06±s 0.21、1.13±s 0.22,显著低于安慰剂组,差异有显著性(P值均<0.05).在治疗的第12周,纳曲酮组的躯体化、焦虑两个子量表分数为1.14±s 0.28、1.10±s 0.20,较安慰剂组显著下降,差异非常显著(P值均<0.01);纳曲酮组与安慰剂组在血生化、心电图、血压、体重等方面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良事件纪录显示纳曲酮比较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为消化道反应(9/34)和乏力、头疼等神经系统副作用(3/34).rn 结论:纳曲酮能有效降低酒依赖患者的心理渴求、酒精消耗和复饮风险.同时也能缓解酗酒导致的焦虑、恐怖、偏执及躯体化症状.纳曲酮的不良反应程度较轻,持续时间较短,患者多可耐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酒依赖治疗药物.
  • 摘要:目的:观察阿片类和苯丙胺类毒品依赖人员滥用酒精情况,探讨吸毒成瘾人员滥用酒精的行为特征.rn 方法:对187例阿片类物质依赖和270例苯丙胺类物质依赖人员滥用酒精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rn 结果:苯丙胺类物质依赖者滥用酒精的比率高达77%,与阿片类物质依赖者滥用酒精差异显著,尤以滥用亚甲基二氧基甲基苯丙胺(摇头丸)人员同时服用酒精最为常见(92%).rn 结论:滥用苯丙胺类中枢兴奋剂者普遍滥用酒精,而阿片类滥用者很少使用酒精.
  • 摘要:目的:了解美沙酮维持治疗病人合并使用甲基苯丙胺兴奋剂情况.rn 方法:对2006年9月-2009年3月在重庆东华医院美沙酮门诊参加美沙酮维持治疗的550例病人中随机抽取170例进行甲基苯丙胺兴奋剂滥用情况问卷调查.rn 结果:170例中合并使用甲基苯丙胺兴奋剂者98例,占被调查总人数的57.6%,其中偶尔合并使用者64例(65.3%),经常合并使用者21例(21.4%),每天合并使用者13例(13.3%).满足好奇、同伴影响、空虚无聊、环境暗示是合并使用的常见原因.合并使用与未使用者相比较,前者规律服用美沙酮的比例偏低.rn 结论:美沙酮维持治疗病人合并使用甲基苯丙胺兴奋剂较普遍,需引起重视.应对美沙酮维持治疗病人实施综合干预,减少多药滥用行为的发生.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